摆线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9377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线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已有技术带补偿装置的端面配油马达进出油口全部设置在后壳体上,不能实现与其配套的集成阀的联接,也无法与主机配套,应用范围小。
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端面配油马达使用范围小,而设计一种进回油口在前壳体上的摆线液压马达。进回油口位置设置于前壳体上,将两针齿设置成空心针齿作为油路,在辅助配流板上设置斜交叉通道,在后壳体作了内通道油路的跨越设置,实现了与主机的配套,开阔马达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是采取以下方案来实现的。由转子和定子构成摆线针轮啮合副是扭矩发生部分,由配油盘和辅助配流板与小连动轴组成配油机构,由长连动轴和输出轴组成动力输出部分。马达进油流向由前壳体进油口通过隔板经空心针齿到辅助配流板到配油盘外形腔再通过配油盘经辅助配流板到达定转子压力腔。马达回油流向由定转子的背压腔通过辅助配流板经配油盘至补偿盘到后壳体内通道经辅助配流板至另一空心针齿再通过隔板到达前壳体回油口。将摆线液压马达的扭矩发生部分,配油机构,动力输出部分组合于一体,依照马达进回油流向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摆线液压马达机能。
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的效果是机构紧凑,使用范围广,端面配油,容积效率高,压力补偿,使用寿命长,定子采用组合结构,运转平稳。可广泛应用于车轮传动,齿轮箱,起网机,绞盘,驱动轮子等机构。
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将结合附图
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1-输出轴2-长连动轴3-定子套4-转子5-辅助配流板6-小联动轴7-配油盘8-补偿盘9-后壳体10-隔板11-前壳体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是由输出轴(1)和长连动轴(2)构成的动力输出部分,由定子套(3)和转子(4)构成的扭矩发生部分,由辅助配流板(5)和配油盘(7)与小连动轴(6)构成的配油机构组合一体而成。其技术特征是进回油口装置在前壳体(11),辅助配流板(5)斜交叉通道设置,后壳体(9)油路内通道的跨越设置,采用回油路绕过配油盘(7)设置,两针齿采用空心作为油路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进油流向由前壳体(11)进油口通过隔板(10)经空心针齿至辅助配流板(5)到配油盘(7)外环形腔再通过配油盘(7)经辅助配流板(5)到达定转子压力腔。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回油流向由定转子背压腔通过辅助配流板(5)经配油盘(7)至补偿盘(8)到后壳体(9)内通道,经辅助配流板(5)至另一空心针齿再通过隔板(10)到达前壳体(11)回油口。
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的实施例。它是由动力输出部分和扭矩发生部分与配油机构三部分组成,由后壳体(9)与前壳体(11)连于一体。进回油口位置设置在前壳体(11)上,后壳体(9)上设置油路内通道,辅助配流板(5)与配油盘(7)的外环形腔之间设置斜交叉通道。进油流向由前壳体(11)进油口通过隔板(10)经空心针齿至辅助配流板(5)到配油盘(7)外环形腔再通过配油盘(7)经辅助配流板(5)到达定转子压力腔。回油流向由定转子背压腔通过辅助配流板(5)经配油盘(7)至补偿盘(8)到后壳体(9)内通道经辅助配流板(5)至另一空心针齿再通过隔板(10)到达前壳体(11)回油口。
权利要求1.一种摆线液压马达是由输出轴(1)和长联动轴(2)构成的动力输出部分,定子套(3)和转子(4)构成的扭矩发生部分,辅助配流板(5)和配油盘(7)与小联动轴(6)构成的配油机构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进回油口设置于前壳体(11)上,辅助配流板(5)采用斜交叉通道设置,后壳体(9)油路内通道的跨越设置,两针齿采用空心作为油路的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马达。它是由动力输出部分和扭矩发生部分与配油机构三部分由后壳体与前壳体连于一体,进回油口设置于前壳体位置上,后壳体上设置油路内通道,辅助配流板上设置斜交叉通道。摆线液压马达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端面配油,压力补偿,容积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转平稳,压力和效率高,广泛用于车轮传动,齿轮箱,起网机,绞盘及驱动轮子等机构。
文档编号F01C1/00GK2104298SQ91221320
公开日1992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5日
发明者张光耀, 张荣昌, 李清明, 王衍柱 申请人:山东济宁液压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