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827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主要有燃料类发动机,如火箭发动机、燃油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等;还有水力、电力、风力发动机等。燃料类发动机依靠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来提供能量,风力发动机运转使用的是空气中的风能,水力发动机由水的落差动能提供能量,电流发动机以电磁感应为原理,使用闭合线路中电流的电能,其最终需要上述各种能源提供能量。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使用能源种类的限制,工作时的速率亦受到一定限制,亦不具有对原子的低能处理功能。特别是在磁应用技术领域,现有技术只是应用了磁力平衡和电磁感应两个方面,例如磁悬浮、离子加速器和电动机的应用,而应用磁体之间力的非平衡状态,几乎被人们错误地认为是禁区,而没有得到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以各种原子结构电子层中运动电子为能源,提供一种直接由原子核外电子反应提供动力的磁体结构发动机,即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利用其开辟新的能源,为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各种运动机器提供先进、高速的发动机,并且,生产合成低能、高能物理化学材料,亦由此发现和利用新的物理、化学规律,创造出更新的电子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运用了磁体的N极和S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将磁体的N极和S极按一定的结构和顺序,强制性地组装在一起,使用磁体之间的斥力和吸力对磁轮上的磁体产生连续不断的运动。也就是说,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单独(或全部)使用磁体之间的斥力和吸引力,对磁轮的磁体连续产生排斥和吸引运动,并使磁轮的运动按照同一方向运转。具体地说,制造一个由磁体强制围成,能绕中心轴转动的空心圆柱体磁轮,磁轮也可以称为磁筒,磁轮的磁体S极(或N极)均指向中心轴的轴心,N极(或S极)向外。这个磁轮的一个特点是,磁轮磁体接受外部一个排斥(或吸引)磁力及其力臂(力臂大于零)的作用,可以转动,而不会平衡或静止不动。这是由于磁轮N极距离外部磁极较近的一侧受力最强,能够克服其相临两侧所受磁力的作用,这两侧的磁体距离外部磁极较远,因而产生的磁力较弱。磁轮的另一个特点是,磁轮圆形磁极N在转动中能够始终接受到磁力,就是说,磁轮磁体受一个方向和位置不变的磁力的推动,就能始终受到这个磁场力的作用,从而绕固定中心轴持续转动。这两个特点是磁轮受力而运动或处于力的非平衡状态的首要条件,而使用其他的磁体组合结构,就做不到连续转动这一点。本发明所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就是利用了磁轮(或磁筒)这两个特点,使用八个可排斥和吸引其向同一方向转动的磁体,以八个方位为磁轮提供磁场力,使发动机持续运转起来的;这八个磁场强度相同的磁体被强制封闭固定在一起,围成一个正四柱体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八极磁场,构成发动机的外磁轮,而上述的磁轮称为内磁轮。这种磁轮在发动机的外磁轮内受磁力的推动而连续转动,其转动的能量来自于八个磁体内,也就是说,来自于外磁轮的磁体内电子的能量,这是因为,磁场是由磁体内的电子运动发出的。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运转能量,首先来自于外磁轮的磁体原子内电子的能量,即核外电子层中电子的动能。随着发动机的运转而来的能量输出,磁体内的电子运动会逐渐慢下来,电子能量减弱,这时,原子核裸露面积增大,电子数量不变。在原子核的正电强吸引力的作用下,引起磁体同比例整体缩小,也就是原子体积缩小,原子间距减少。这一现象叫做磁体原子核外电子反应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磁轮磁体连续受到八个磁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而发生转动,使外磁轮磁体发生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将其磁体核外电子层中的电子能量转换成为磁轮的动能。
磁体发生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在原子核的正电吸引力、电子之间的力、原子之间的力、分子之间的力、环境温度和其他压力等对电子运动的作用下,与之相联接物体的电子能量较高,就会与慢下来的就会与慢下来的电子发生能量转移,能量转移的形式主要是电子之间的碰撞。同样,相联接物体失去能量,也会发生核外电子反应;如此联锁下去,相联接物体和与之相联接的再联接物体原子电子层内电子能量不断地通过电子反应转移(或输送)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外磁轮磁体上来。相联接物体和再联接物体可以为气、液、固三态物体,也可以是单质、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因为,它们都含有电子处于正常能量状态的原子结构。磁体、相联接物体及再联接物体一起构成了本发明所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能源体(或动力源)。在上述过程中,磁体、相联接物体及再联接物体,它们的原子内电子之间的运动、相临邻原子之间的电子运动,和相邻分子之间的电子运动,都是相互作用的。所以说,相联接物体发生电子能量转移时,其原子、分子的能量及其他能量,由于与相联接物体的电子运动存在着相互作用,也同样会发生能量转移,即转移到相联接物体的原子内电子上来。另外,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闭合线路中电流的能量,本发明所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同样会吸收利用,因为,闭合线路中的电流同样是一种电子运动。
物体的原子核外电子层中电子能量减弱,这时原子处于弱能级状态,物体称为弱能物体。其既不同于正常电子能量状态的原子物体,也不同于离子状态的物体,它的原子体积小,电子能量弱,原子核裸露面积大,原子仍然表现为中性,即核与电子电荷仍然平衡。这里,存在两条规律,一是当物体原子处于弱能级状态时,原子吸收周围相联接物体原子内电子的能量,也就是说,周围物体相对于其能量较高并向其转移电子能量。二是在这一能量转移过程中,同样条件下,含能较高的物体首先失去能量。
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在外部相联接物体供应能量充足,外部的阻力小于其本身转动力的条件下,会作加速运动,其速度可达到数万公里/小时。因为发动机转动的每一个瞬间位置都存在一个转动力为其加速,直到发动机本身的磁体结构遭到破坏。
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按照其设计的旋转方向,顺(逆)时针方向施加反向力,就可以将外部动能输入到发动机的磁体内部的原子核外电子上,这是因为外力克服发动机本身的转动力而做功产生的。其表现为核外电子动能的增加、磁场强度的增加和原子发生电子辐射,此时,磁体原子的电子处于高能级状态。我们将原子内电子处于高能级状态的物体称为高能物体。高能物体对原子内处于自然能量状态的物体发生电子能量转移,电子能量转移的方式主要有电子碰撞传导动能和电子辐射两种方式。
电子处于高能状态下的物体,联接低能物体,其内部电子对低能物体原子内电子同样发生能量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发生电子推动作用(或带动作用),也就是高能级的电子推动着低能量状态的电子与原子核、原子、分子以至整个物体发生位移,其位移的方向就是能量转移的方向。这里,不是由外力推动,而是由物体本身内部的电子浮力推动(或带动)物体位移。发生这一运动的形式,是在核正电的强吸引力作用下,强弱原子之间的电子动能差引起,大量高能电子定向推动低能电子,高能电子和低电子,向前带动或推动原子核同步运动造成的。这里,高能和低能物体整体电荷平衡,没有闭合线路,只是高能电子对低能电子的作用,这也是同正负极之间闭合线路中的电流存在的本质区别。所谓电子浮力,就是相互作用的高能电子与低能电子之间的一种压力,在电子浮力推动下,高能和低能物体一起位移,由于高能态电子的单一方向运动及其对原子核的带动作用,故而电子浮力本身不存在反方向作用力。在这一能量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电子浮力推动这一物理形式,在航空航天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是从相联接的各种物质元素的原子电子层中吸收电子能量的,(主要是电子动能),并将其转换为机械动能,或者通过发动机反方向转动做功,将外部能量输入到原子电子层中的电子上,并通过电子层中的电子释放能量。发动机外磁轮磁体发生原子核外电子反应,继而作用相联接物体发生核外电子反应;磁体转化为高能级状态,并由其产生高能态物体,及高能物体向低能物体和自然能量状态物体发生能量转移的一系列过程,这些过程都是在物体原子内电子层中由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引起的电子变化,所以,我们统称这些反应变化为物体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规律一、发动机内磁轮磁体连续运动引起外磁轮磁体和相联接物体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内磁轮获得的机械动能量以外磁轮磁体和相联接能源物体原子内电子失去的能量,二者是相等的。二、高能物体向低能物体发生电子能量转移,并在此过程发生电子浮力推动这一新的物理现象。
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主要是一种磁应用的技术,较现有的能源利用技术更为先进。现有技术所利用的能源种类主要有,燃料产生的化学能、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电能等,而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技术是以众多物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原子结构电子层中电子运动为能源的,这是现有利用能源种类之外又一新的可利用能源种类,其可利用量比现有技术可利用能源的总和还要多。开发利用这一能源领域,现有能源利用技术是做不到的,只有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能源利用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不仅可以作为地面、海上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而且还可以将双台发动机联用,利用物体电子浮力推动这一物理运动,作为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动力,可以替代火箭技术。在相联接能源物体的能量供应充足的条件下,电子推动连续加速作用,可使飞行器达到超过第三宇宙速度几十倍的速率,这是依靠化学反应供应化学能的现有航天发动机技术所不能达到的速率;并且通过控制(或转换)电子能移方向,可达到控制飞行器方向和速率的目的。飞行器高速飞行中的摩擦生热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动机吸收电子能量和分子能量的功能得到解决。在航空上,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可以直接从大气层空气中各种分子上吸收补充自身能量,在空中飞行,不需携带化学燃料,这一点也是现有航空发动机无法做到的。
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生产合成高能、低能物理化学材料。与现有技术的高温、高压、粒子轰击等技术相比,方法更为简单方便。例如高能物体应用于光电武器上,作为其能量发射体,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光电武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作为高能处理技术,应用在化学化工上,各种分子反应的速度能够得到成倍的提高。而生产制造低能物理化学材料,在现有技术的领域里,几乎还是空白。低能物理化学材料具有非常的重要的用途,利用其强烈吸收电子能量,同时吸收微波、电磁波、分子能量的性能,在军事上,制造新一代吸收能量式攻击武器,还可以作为隐形技术使用材料。在低温技术上,与现有低温技术相比,效果更好,可达到近-273℃。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对物理化学材料的高能和低能处理技术,在冶金、化工、电子、医药等等行业,都会产生行业革命性的进步。


图1是本发明所述原子核外反应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发动机的一种磁体排列结构示意图。1—填充物体 2—内磁轮磁体 3—联接杆 4—支撑杆 5—环状封闭箱 6—外磁轮磁体箱 7—中心轴和轴承 8—外磁轮磁体 9—一号磁体 10—二号磁体 11—三号磁体 12—四号磁体 13—五号磁体 14—六号磁体 15—七号磁体 16—八号磁体(附图中1-8号磁体的阴影部分为磁体的N极)下面参照附图1和附图2,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发明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涉及有机座、填充物体(1)、内磁轮磁体(2)、联接杆(3)、支撑杆(4)、环状封闭箱(5)、外磁轮磁体箱(6)、中心轴和轴承(7)、外磁轮磁体(8)组成;外磁轮磁体(8)又由一号磁体(9)、二号磁体(10)、三号磁体(11)、四号磁体(12)、五号磁体(13)、六号磁体(14)、七号磁体(15)和八号磁体(16)组成。所述的内磁轮中又有环状封闭箱(5)、联接杆(3)和内磁轮磁体(2);所述的外磁轮中又有外磁轮磁体(8)、填充物体(1)、外磁轮磁体箱(6)。机座是本发明所述原子核外反应发动机的支撑件,起固定和稳定整个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作用,并联接中心轴和轴承(7)和支撑杆(4),机座一般可采用非导磁材料制作。支撑杆(4)联接外磁轮磁体箱(6)和机座,起固定作用。中心轴和轴承(7)一般设置一组轴承,可设置2至4个或4至6个轴承,具体数量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磁体横向排列长度而定。内磁轮是环状封闭封闭箱(5)、联接杆(3)和内磁轮磁体(2)的合称。各磁体之间力的平衡由环状封闭箱(5)维持,也就是说,N极或S极均指向轴心位置,而由此产生的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及内磁轮受外磁轮磁体磁力产生的磁体偏转作用,由环状封闭箱(5)强制封闭住。联接杆(3)呈辐射状,联接中心轴和轴承(7)和环状封闭箱(5),并且联接传动齿轮和制动齿轮。环状封闭箱(5)内环状排列放置内磁轮磁体(2);其磁极方向有两种一是N极向外,S极指向中心;二是S极向外,N极指向中心。一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只能使用两种中的一种。空心圆柱形内磁轮正好处于外磁轮的八个磁极围成的正四柱体空间内,与外磁轮相切,但不相互接触摩擦。外磁轮是填充物体(1)、外磁轮磁体箱(6)和外磁轮磁体(8)的合称。在使用中,一般固定外磁轮,让内磁轮单独转动。外磁轮磁体箱(6)的个数由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长度而定,可分为2至3组或3至4组,每一组为4个,用来封闭和固定外磁轮磁体(8)。四个外磁轮磁体箱(6)首尾垂直联接,围成正四柱体空间(其联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每个箱内装两个磁极方向相反的磁体。四个直角方位,设置正方形填充物体(1),并一起封闭在外磁轮磁体箱(6)内,填充物体(1)只起到填充作用。每一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外磁轮磁体(8),根据设计的转动方向,在外磁轮磁体箱(6)内只能使用一种磁极排列顺序。附图2是两种磁极排列顺序中的一种。环状封闭箱(5)、外磁轮磁体箱(6)使用可磁化金属材料,填充物体(1)使用不可磁化材料,联接杆(3)、支撑杆(4)、中心轴和轴承(7)使用非导磁材料。
在实施本发明过程中,确定外磁轮八个磁极各对称异性磁极之间的距离和内磁轮的半径,应以两磁极之间的吸引力略大于零或等于零为最佳原则。
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外磁轮磁体(8),共安装八个磁体,每个磁体都有四个磁极方向相同的小磁体组成。附图2中的磁体磁极排列顺序为一号磁体(9)N极向内,S极向外;二号磁体(10)S极向内,N极向外;三号磁体(11)N极向内,S极向外;四号磁体(12)S极向内,N极向外;五号磁体(13)N极向内,S极向外;六号磁体(14)S极向内,N极向外;七号磁体(15)N极向内,S极向外;八号磁体(16)S极向内,N极向外。下面以固定外磁轮,内磁轮N极向外,S极指向中心,上述外磁轮磁体(8)排列顺序为例,分析内磁轮的受力情况。内磁轮磁体(2)上受到两种力,一种为吸引力,另一种为排斥力,并且主要受到八个不同方向的磁力。第一,内磁轮的磁体N极受右边二号磁体(10)的磁力吸引,同时,受上边一号磁体(9)的磁力排斥,由于磁极之间的距离较近,故这两个磁力最强,在这两个力及其力臂的作用下,克服三号磁体(11)和八号磁体(16)对这段内磁轮磁体(2)的阻力作用,使内磁轮磁体(2)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距离磁极较远,因此这两个阻力作用也比较弱。第二,内磁轮磁体(2)N极受右边三号磁体(11)磁力排斥,同时受下边的四号磁体(12)磁力吸引,同样,二力产生的磁力最强,克服二号磁体(10)和五号磁体(13)对这段内磁轮磁体(2)的阻力作用,使内磁轮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内磁轮磁体(2)N极受左边六号磁体(14)磁力吸引,同时受下边五号磁体(13)的磁力排斥,也同样这两个磁力最强,克服四号磁体(12)和七号磁体(15)对这段内磁轮磁体(2)的阻力作用,使内磁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四,内磁轮磁体(2)N极受七号磁体(15)和八号磁体(16)的磁力排斥和吸引,以上述三者相同,克服一号磁体(9)和六号磁体(14)的阻力作用,使内磁轮向顺时针对方向转动。这样,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内磁轮在八个不同方向的磁力作用下,克服阻力作用,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又由于内磁轮始终处于外磁轮内,故会连续转动下去。
如果内磁轮磁体(2)S极向外,N极指向中心,外磁轮的磁极顺序不变,那么,内磁轮就会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样,在内磁轮磁体(2)N极和S极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外磁轮磁体(8)的磁极位置互换,内磁轮就会产生两种相反方向的转动。
本发明所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传动系统、发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均遵循一般的设计和安装标准,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防辐射和磁屏蔽设计遵照现有技术的一般标准。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组装,一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以外磁轮磁体(8)、外磁轮磁体箱(6)和填充物体(1)组成外磁轮,先装在机座上。其次,将内磁轮及传动齿轮、制动齿轮装在中心轴和轴承(7)上,并强制性地通过外磁轮,最后,将中心轴固定在机座上。其他遵照一般标准执行。
在使用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时,发动机连续运转下去必须依靠外磁轮磁体(8)吸收外来相联接动力源的能量,一般宜采用导线与相联接物体相联的输入方式,外磁轮磁体(8)和导线要使用绝缘材料封闭起来,这样,可以克服磁体核正电大面积吸收电子能,而不易控制的缺陷。关于磁性材料的选用,一般选用永久性的高强磁性材料;磁体磁性越强,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就越高。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功率不宜由磁体磁性强弱来定,而一般采取由内外磁轮的横向长度来确定的办法。
将两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联用,即一台发动机带动另一台发动机逆向转动,可以较好地实现电子浮力推动物体做功这一物理运动形式。这样,同时使两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磁体分别持续处于高能级状态和低能级状态,联接两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的外磁轮磁体(8),在联接体内,就可持续产生电子浮力推动作用,即由联接体推动两台发动机发生位移,联接体使用一般金属材料。另外,两台发动机呈相反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在结构上,双机可以使用同一机座和中心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外磁轮之间相互抑制,也就是使两个外磁轮转动方向相反,且达到力的平衡状态。这里,为了维持这一力的平衡,可以增设第三台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并用,以空机运转来获得外磁轮上的力,达到整体力的平衡的目的。这一点,在航天飞行器上上可以得到应用,且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地面交通工具也可以使用。要达到产生高能、低能物体的目的,只需让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正转或反转起来。发动机正转或反转,其磁体就分别出现低能和高能状态,继而作用于其所联接物体,分别产生低能和高能级状态。这里,可磁化材料更容易产生高能状态。
上述外磁轮磁体(8)分作八个方位安装的方式和内磁轮磁体(2)的环状排列方式以及它们各自所有两种磁极排列顺序决定了发动机一共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结构,这四种结构,都能够使发动机正常运转起来,并能够实现本发明所述的目的。上述方式就是本发明实施的最佳方案。
权利要求
1.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涉及有机座、填充物体(1)、内磁轮磁体(2)、联接杆(3)、支撑杆(4)、环状封闭箱(5)、外磁轮磁体箱(6)、中心轴和轴承(7)和外磁轮磁体(8)组成,外磁轮由外磁轮磁体(8)、填充物体(1)和外磁轮磁体箱(6)组成,内磁轮由环状封闭箱(5)、联接杆(3)和内磁轮磁体(2)组成,外磁轮磁体(8)又由一号磁体(9)、二号磁体(10)、三号磁体(11)、四号磁体(12)、五号磁体(13)、六号磁体(14)、七号磁体(15)、八号磁体(16)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磁轮是一个由磁体强制围成能绕中心轴转动的空心圆柱体磁筒,内磁轮的磁体S极(或N极)均指向中心轴轴心,N极(或S极)向外,外磁轮的八个磁体强制封闭固定在一起,围成一个正四柱体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八极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外磁轮的八个磁体磁极方向和排列顺序为一号磁体(9)N极(或S极)向内,S极(或N极)向外;二号磁体(10)S极(或N极)向内,N极(或S极)向外;三号磁体(11)N极(或S极)向内,S极(或N极)向外;四号磁体(12)S极(或N极)向内,N极(或S极)向外;五号磁体(13)N极(或S极)向内,S极(或N极)向外;六号磁体(14)S极(或N极)向内,N极(或S极)向外;七号磁体(15)N极(或S极)向内,S极(或N极)向外;八号磁体(16)S极(或N极)向内,N极(或S极)向外。
全文摘要
原子核外电子反应发动机涉及有机座、填充物体、内磁轮磁体、联接杆、支撑杆、环状封闭箱、外磁轮磁体箱、中心轴和轴承、和外磁轮磁体组成,所述的内磁轮是一个由磁体强制围成能绕中心轴转动的空心圆柱形磁筒,外磁轮由八个磁体强制封闭固定在一起,围成一个正四柱体空间,内磁轮在外磁轮内绕固定中心轴转动。本发明的主要用途就是将各种物质元素原子内电子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动能,为地面交通、航空航天等运动设备提供超高速运行的发动机,以及生产合成新的高能或低能物理化学材料。
文档编号F03G7/00GK1258812SQ99120159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7日
发明者荆新生 申请人:荆新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