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998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尤其与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综合利用能源,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越来越成为业界设置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综合利用能源且能够标准化快速建立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模块化制作的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并网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发电单元连通燃气,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分别连通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输配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分别连通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余热利用单元,所述输配单元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和空调管网,所述并网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发电单元和电网,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和并网单元。
[0006]优选地,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消音箱体以及配套设施,所述发电机通过管道分别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所述发电机向所述余热利用单元输送高温烟气和高温缸套水,向所述冷却单元输送低温缸套水,所述消音箱体套设于所述发电机,所述配套设施对应所述发电机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发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所述并网单元。
[0008]优选地,所述并网单元通过一接口连接所述电网。
[0009]优选地,所述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并网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管道、线缆快速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并网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规则排列。
[0011 ]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单元还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却单元。
[0012]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单元上设置有排烟通道。
[0013]优选地,所述排烟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发电单元与所述余热利用单元之间的烟气连通管道上。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单元可以进行发电,余热利用单元可以利用发电余热产生冷热源,以综合利用能源,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各单元为模块化设置,便于生产、组装和标准化,并提高工程建设速度。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电单元1、余热利用单元2、冷却单元3、输配单元4、并网单元5和控制单元6。其中,各单元采用模块化制作,按照标准化规程制作完成,再在施工现场通过管道、电缆、插接接口等快速连接,实现标准化制作的同时,提高制作速度,并通过合理的排列设置减少占地面积。
[0019]本实用新型中,发电单元I通过管道连通燃气,通过燃气发电。发电单元I包括发电机、消音箱体以及配套设施。其中,发电机通过管道8和烟气连通管道11连通余热利用单元,通过管道9、10连通冷却单元3,发电机通过管道8向余热利用单元2输送高温缸套水,发电机通过烟气连通管道11向余热利用单元2输送高温烟气,发电机通过管道9、10向冷却单元输送低温缸套水,消音箱体套设于发电机,配套设施对应发电机设置。另外,发电机通过电缆12电性连接并网单元5,以通过该并网单元5向电网供电。
[0020]本实用新型中,余热利用单元2通过管道8和烟气连通管道11连通发电单元I,通过管道13、14连通输配单元4。余热利用单元2接收发电单元I输送来的高温烟气和高温缸套水,对输配单元4输送来的水进行冷却或加热。另外,余热利用单元2还通过管道15连通冷却单元3,通过管道15将多余的高温缸套水输送至冷却单元3。在余热利用单元2上还设置有排烟通道16,当余热利用单元2不能利用高温烟气时,或高温烟气过多时,通过该排烟通道16将高温烟气排出。本实施例中,该排烟通道16不但连通余热利用单元2,还连通发电单元I与余热利用单元2之间的烟气连通管道11上。
[0021 ]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单元3通过管道9、10连通发电单元I,通过管道15连通余热利用单元2。冷却单元3将发电单元I和余热利用单元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冷却后通过管道17排到大气中。
[0022]本实用新型中,输配单元4通过管道13、14连通余热利用单元2,通过管道18连通空调管网。输配单元4将空调管网的水输送到余热利用单元2中进行冷却或加热,然后再作为冷、热源送回空调管网,以供用户使用。
[0023]本实用新型中,并网单元5通过电缆12电性连接发电单元I,通过接口 19电性连接电网。并网单元5将发电单元I发出电以并网形式送到电网上。
[0024]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6通讯连接发电单元1、余热利用单元2、冷却单元3、输配单元4和并网单元5。控制单元6负责本实用新型中各单元的运行控制,保证机组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
[0025]本实用新型具有发电、制冷、制热功能,并具有与电网和空调管网的连接功能,可直接接入电网和空调管网。
[0026]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将已制作完成的各单元从工厂运输到现场,在现场就位后,再与电网及空调管网连接,即可使用。省去了冷热电联产工程大量现场工作,因而工期可缩短2/3以上。
[0027]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单元紧凑规则布置,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可以减少60%。
[0028]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单元的配置经过详细的分析,并进行全年逐时模拟计算,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对机组中各单元的动态性能进行详细的学习掌握,在各个工况下根据外界气候条件和负荷需求,调节各个组件运行状态,在各个工况下都使整个机组运行状态达到最优。
[0029]本实用新型在工厂生产,所有需部件、原材料经过严格的采购检验流程,确保可靠,各单元在工厂经过严格测试,确保长期运行可靠,各单元出厂经过严格检验,确保质量可靠。
[0030]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控制。通过测量、分析,深入掌握机组性能,在此基础上将机组控制在最佳运行状态。
[00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单元I可以进行发电,余热利用单元2可以利用发电余热产生冷热源,以综合利用能源,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各单元为模块化设置,便于生产、组装和标准化,并提高工程建设速度。
[00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制作的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并网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发电单元连通燃气,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分别连通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输配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分别连通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余热利用单元,所述输配单元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和空调管网,所述并网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发电单元和电网,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和并网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消音箱体以及配套设施,所述发电机通过管道分别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所述发电机向所述余热利用单元输送高温烟气和高温缸套水,向所述冷却单元输送低温缸套水,所述消音箱体套设于所述发电机,所述配套设施对应所述发电机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所述并网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单元通过一接口连接所述电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并网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管道、线缆快速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并网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规则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单元还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却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单元上设置有排烟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发电单元与所述余热利用单元之间的烟气连通管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燃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模块化制作的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并网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发电单元连通燃气,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分别连通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输配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分别连通所述发电单元和所述余热利用单元,所述输配单元连通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和空调管网,所述并网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发电单元和电网,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发电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冷却单元、输配单元和并网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单元可以进行发电,余热利用单元可以利用发电余热产生冷热源,以综合利用能源,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各单元为模块化设置,便于生产、组装和标准化,并提高工程建设速度。
【IPC分类】F25B27-02, F02G5-04, F25B29-00
【公开号】CN204610066
【申请号】CN201520053601
【发明人】张晓东, 马俊峰
【申请人】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