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气缸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998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气缸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气缸盖。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在设置有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1n,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发动机中,通常设置有用于在将发动机所排出的排气返还到发动机的过程中对排气进行冷却的EGR冷却器。这种EGR冷却器的冷却水入口与气缸盖的水套的冷却水出口之间,通常通过连接管而相互连通。这种结构中,由于需要另设上述连接管,所以会导致设备成本增加。
[0003]对此,在专利文献I中,用于将气缸盖的水套内的冷却水排出的排出通道直接与EGR冷却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然而,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内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用于EGR冷却器的冷却,所以,会导致EGR冷却器的冷却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在不设置上述连接管的情况下,如果对上述排出通道进行开孔加工,则需要在气缸盖铸造之后进行这样的开孔加工,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0004]此外,如果在气缸盖铸造时利用砂芯来形成冷却水的排出通道,则不仅需要用于形成气缸盖的水套的砂芯,而且还需要形成冷却水的排出通道的砂芯等,其结果,会进一步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292012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EGR冷却器的冷却性能,又能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发动机的气缸盖。
[0007]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气缸盖。该发动机的气缸盖具备设置在所述气缸盖内部的水套、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盖外壁面上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中设置有冷却水取出通道,该冷却水取出通道的位置对应于对形成所述气缸盖的水套用的砂芯进行支撑的底板的位置,所述冷却水取出通道接收从所述发动机的气缸体的水套流过的冷却水,并将该冷却水导入到所述EGR冷却器内。
[0008]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气缸盖的优点在于,一方面,由于将温度比气缸盖的水套内的冷却水更低的气缸体的水套内的冷却水导入到EGR冷却器内,所以,能够提高EGR冷却器对EGR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利用对形成气缸盖的水套用的砂芯进行支撑的底板来形成冷却水取出通道,所以,与现有技术中的打孔加工或使用专用的砂芯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或避免制造成本的增加。
[0009]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气缸盖中,较佳为,所述冷却水取出通道被构成为,一端敞开而与所述气缸体的水套连通;另一端在所述气缸盖外壁面的所述EGR冷却器的安装部位敞开,在所述EGR冷却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水取出通道的所述另一端连通的冷却水导入口。采用该结构,只要在气缸盖上安装EGR冷却器,气缸盖的冷却水取出通道便直接与EGR冷却器的冷却水导入口连通。因而,能够简化将冷却水取出通道与冷却水导入口连通的作业,从而有利于抑制或避免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气缸盖的仰视图。
[0011]图2是表示图1中的气缸盖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12]图3是扩大表示从图2中的气缸盖上拆下EGR冷却器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0013]图4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发动机的冷却水循环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5]该实施方式中,例如以汽车等车辆中装载的直列多缸发动机为例进行说明。
[0016]如图2、图4所示,在发动机I的气缸体11及气缸盖12上分别设有水套11a、12a。
[0017]如图4所示,在气缸体11的前方安装有水泵3。该水泵3使冷却水从气缸体11的水套Ila流往气缸盖12的水套12a,并使该冷却水流入外部配管2而从散热器4及加热器5通过之后返回到气缸体11的水套Ila内地进行循环。
[0018]气缸体11的水套Ila被设置成,围绕着排成一列的多个气缸孔(省略图不),并且,其冷却水入口 Ilb与水泵3的排水口(省略图示)相连。
[0019]水套Ila在气缸体11的上表面(面对气缸盖12 —侧的端面)上敞开,该敞开部分与气缸盖12的水套12a相连通。
[0020]在气缸盖12的水套12a上,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有由在气缸盖12的下表面(面对气缸体11 一侧的端面)敞开的多个开口组成的冷却水入口 12b。
[0021 ] 并且,在发动机I上设置有EGR装置(省略图示)。该EGR装置用于使发动机I的燃烧室(省略图示)所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流回到燃烧室中,具有EGR冷却器6。
[0022]EGR冷却器6是用发动机I的冷却水来冷却在其外壳61内部从EGR气体通道62内流过的EGR气体的换热器。
[0023]如图2所示,EGR冷却器6的外壳61例如通过螺栓等(未图示)被安装在气缸盖12的后端的外壁面12c上。
[0024]在外壳61内,插通有排气回流用的EGR气体通道62。在该EGR气体通道62中,设置有用于调整排气回流量的电磁式EGR阀(未图示)。
[0025]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中,在气缸盖12的后端部设置有冷却水取出通道13。该冷却水取出通道13用于,将流过气缸体11的水套Ila的冷却水的一部分导入到EGR冷却器6的外壳61内。
[0026]冷却水取出通道13的一端13a在气缸盖12的下表面敞开,该一端13a与气缸体11的水套Ila连通。
[0027]另一方面,在气缸盖12的后端的外壁面12c,冷却水取出通道13的另一端13b在EGR冷却器6的安装部位敞开。
[0028]在EGR冷却器6的外壳61上设置有冷却水导入口 61a。该冷却水导入口 61a被加工成,在外壳61的安装于气缸盖12的安装面(后端的外壁面12c)敞开。
[0029]由此,只要在气缸盖12上安装EGR冷却器6的外壳61,气缸盖12的冷却水取出通道13便与EGR冷却器6的外壳61的冷却水导入口 61a直接连通。
[0030]在此,导入到气缸体11的水套Ila前端部的冷却水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流过从气缸体11前端通向气缸体11后端的进气口 12d侧流动路径(也称冷却水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流动路径)之后,在上述后端进行U形转弯后朝着上述前端流过排气口 12e侧流动路径(也称冷却水流动方向的下游侧流动路径)。
[0031]另外,流过上述U形转弯部分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会流入气缸盖12的冷却水取出通道13内,并从该冷却水取出通道13被导入到EGR冷却器6的外壳61内。
[0032]由于从进气侧流动路径流到U形转弯部分的冷却水从气缸体11吸收到的热量少于冷却水从排气侧流动路径吸收到的热量,因此,其温度低于从排气侧流动路径流过的冷却水的温度。而且,该冷却水的温度低于从气缸盖12的水套12a流过的冷却水的温度。
[0033]如此,由于向EGR冷却器6的外壳61内导入了低温的冷却水,所以提高了 EGR冷却器6对EGR气体冷却的冷却性能。另外,从该外壳61流过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出口配管63而被排出到外部配管2中。
[0034]在该实施方式中,气缸盖12是通过铸造而制成的,并且,该气缸盖12的水套12a是通过砂芯(省略图示)而形成的,冷却水取出通道13是通过支撑上述砂芯的底板(省略图示)而形成的。
[0035]S卩,气缸盖12的水套12a被加工成,与所述砂芯形状相同;冷却水取出通道13被加工成,与上述底板位置对应、且形状相同。
[0036]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温度比气缸盖12的水套12a内的冷却水更低的气缸体11的水套Ila内的冷却水导入到了 EGR冷却器6内,所以,能够提高EGR冷却器6对EGR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
[0037]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有效利用支撑形成气缸盖12的水套12a用的砂芯的底板来形成气缸盖12的冷却水取出通道13,所以,与上述现有技术那样通过打孔进行加工及使用专用的砂芯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或避免制造成本增加。
[0038]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气缸盖12的冷却水取出通道13与EGR冷却器6的冷却水导入口 61a连通的作业与在气缸盖12上安装EGR冷却器6的外壳61的作业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能够简化将冷却水取出通道13与冷却水导入口 61a连通的作业等,从而,有利于抑制或避免制造成本增加。
[003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对象而列举了直列多缸发动机,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气缸盖不局限于直列多缸发动机,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发动机。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的气缸盖,具备设置在所述气缸盖内部的水套、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盖外壁面上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盖中设置有冷却水取出通道,该冷却水取出通道的位置对应于对形成所述气缸盖的水套用的砂芯进行支撑的底板的位置, 所述冷却水取出通道接收从所述发动机的气缸体的水套流过的冷却水,并将该冷却水导入到所述EGR冷却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取出通道被构成为,一端敞开而与所述气缸体的水套连通;另一端在所述气缸盖外壁面的所述EGR冷却器的安装部位敞开, 在所述EGR冷却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水取出通道的所述另一端连通的冷却水导入□ 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气缸盖。该发动机的气缸盖具备设置在所述气缸盖内部的水套、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盖外壁面上的EGR冷却器,所述气缸盖中设置有冷却水取出通道,该冷却水取出通道的位置对应于对形成所述气缸盖的水套用的砂芯进行支撑的底板的位置,该冷却水取出通道接收从发动机的气缸体的水套流过的冷却水,并将该冷却水导入到EGR冷却器内。采用上述结构,既能提高EGR冷却器的冷却性能,又能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IPC分类】F02F1-40
【公开号】CN204610061
【申请号】CN201520278967
【发明人】驹田笃史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