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机舱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632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散热机舱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散热机舱罩。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能利用的迅猛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趋于大型化、多样化,同样,机舱罩的设计也将不可避免地向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罩大多设计成密封的,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灰尘、柳絮等杂物的侵入。但是这种结构在高温气候条件下,机舱罩接收的太阳辐射会使机舱温度持续升高,同时机组持续发电机、齿轮箱等产生的热量也有一部分散发到机舱内部,这样机舱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对机舱内部件工作环境造成影响,机组会出现因部件温度过高而停机现象,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可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机舱罩内部高温难以发散,易造成停机,影响发动机运行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机舱罩。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机舱罩,包括罩体和罩头,罩头连接在罩体的前端,罩头和罩体上分别设有进风管、密封罩和出风管、密封套,罩头和罩体之间设有过渡腔。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安装在罩头和罩体内部,贯穿前后壁。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密封罩连接在罩头的尾部,罩在罩体的前端。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密封套呈褶皱状,位于罩体的中央。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密封套套在罩体的主轴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分别在罩头和罩体上设置进风管和出风管,通过过渡腔的衔接,将外部气流引入罩体的内部,以带走高温热量。工作时,气流先从罩头的前端进入进风管;然后从罩头的后端出来,进入过渡腔,密封罩罩在罩体的外壁上,防止气流外泄,褶皱状的密封套具有弹性,提高密封性,可防止气流进入发动机组件;接着,过渡腔内的气流从罩体的前端进入出风管,吸收热量;最后从罩体的后端出来,带走热量后,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罩体,2.罩头,3.进风管,4.出风管,5.密封罩,6.密封套,7.过渡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散热机舱罩,包括罩体I和罩头2,罩头2连接在罩体I的前端,罩头2和罩体I上分别设有进风管3、密封罩5和出风管4、密封套6,罩头2和罩体I之间设有过渡腔7。进风管3和出风管4分别安装在罩头2和罩体I内部,贯穿前后壁。密封罩5连接在罩头2的尾部,罩在罩体I的前端。密封套6呈褶皱状,位于罩体I的中央。密封套6套在罩体I的主轴上。
[0014]分别在罩头2和罩体I上设置进风管3和出风管4,通过过渡腔7的衔接,将外部气流引入罩体I的内部,以带走高温热量。工作时,气流先从罩头2的前端进入进风管3 ;然后从罩头2的后端出来,进入过渡腔7,密封罩5罩在罩体I的外壁上,防止气流外泄,褶皱状的密封套6具有弹性,提高密封性,可防止气流进入发动机组件;接着,过渡腔7内的气流从罩体I的前端进入出风管4,吸收热量;最后从罩体I的后端出来,带走热量后,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主权项】
1.一种散热机舱罩,包括罩体(I)和罩头(2),罩头(2)连接在罩体(I)的前端,其特征是:罩头(2)和罩体(I)上分别设有进风管(3)、密封罩(5)和出风管(4)、密封套(6),罩头(2 )和罩体(I)之间设有过渡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舱罩,其特征是:进风管(3)和出风管(4)分别安装在罩头(2)和罩体(I)内部,贯穿前后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舱罩,其特征是:密封罩(5)连接在罩头(2)的尾部,罩在罩体(I)的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舱罩,其特征是:密封套(6)呈褶皱状,位于罩体(I)的中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舱罩,其特征是:密封套(6)套在罩体(I)的主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散热机舱罩。其包括罩体和罩头,罩头连接在罩体的前端,罩头和罩体上分别设有进风管、密封罩和出风管、密封套,罩头和罩体之间设有过渡腔。分别在罩头和罩体上设置进风管和出风管,通过过渡腔的衔接,将外部气流引入罩体的内部,以带走高温热量。工作时,气流先从罩头的前端进入进风管;然后从罩头的后端出来,进入过渡腔,密封罩罩在罩体的外壁上,防止气流外泄,褶皱状的密封套具有弹性,提高密封性,可防止气流进入发动机组件;接着,过渡腔内的气流从罩体的前端进入出风管,吸收热量;最后从罩体的后端出来,带走热量后,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IPC分类】F03D11/00
【公开号】CN204627878
【申请号】CN201520298747
【发明人】淡志华
【申请人】常州优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