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497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升功率和扭矩值不断提高,同时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柴油机零部件承受的爆发压力和热应力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满足气缸套高温环境下的冷却也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现有机体采用循环水单向直接冷却气缸套,如图1所示,冷却水直接进入机体的水套,单向流动,然后从机体顶部的开口流向气缸盖进行冷却。在现有技术方案中,气缸套的冷却存在以下缺点:
[0003]冷却水进入水套对气缸套进行冷却时,无论是高位进水还是低位进水,冷却水对于气缸套与水套接触的部分几乎是均等的冷却关系,实际上,柴油机工作过程中,气缸套温度由顶部到下部温度依次降低,我们最关心的却是气缸套顶部的冷却,而这种均等的冷却关系势必会造成气缸套由上至下形成一个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的存在对于长期工作的柴油机是不利的,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气缸套顶部未得到充分的冷却,有部分冷却水未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气缸套顶部长期的高温势必会引起活塞头部积碳、缸套穴蚀等柴油机故障。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气缸套顶部冷却的机体。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缸体,缸体的多个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缸套,缸体与缸套之间设有冷却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冷却腔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所述缸体上设有与上冷却腔连通的冷却水进水孔和用于将上冷却腔与待安装的缸盖的进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出水孔,所述缸体上设有用于将下冷却腔与待安装的缸盖的回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回水孔和缸体出水孔。
[0006]所述上冷却腔沿安装孔轴向的高度小于下冷却腔沿安装孔轴向的高度。
[0007]所述冷却水进水孔和缸体出水孔设置在缸体的同侧。
[0008]所述冷却水进水孔和缸体出水孔设置在缸体的侧部。
[0009]所述冷却水出水孔的出口和冷却水回水孔的进口设置在缸体的顶面,所述冷却水出水孔的进口和冷却水回水孔的出口设置在缸体安装孔的侧部。
[0010]所述缸体上设有冷却水进水道和冷却水出水道,所述冷却水进水孔的进口分别与冷却水进水道连通,所述冷却水回水孔的出口分别与冷却水出水道连通。
[0011]所述冷却水进水道和冷却水出水道设置在缸体的同侧并上下对应设置。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冷却腔分为上下冷却腔,使用时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全部先用来冷却气缸套顶部,然后进入气缸盖进行冷却,从气缸盖流回的冷却水对气缸套底部进行冷却,此时冷却水的温度比刚进入机体时高很多,这样再用来冷却气缸套底部,相对于气缸套顶部,气缸套的底部对冷却的要求不是严格,这样便使得冷却水能充分的对气缸套顶部进行冷却,达到了冷却水合理利用的最大化。经试验证明,此种冷却方式确实达到了很好的冷却效果,保证气缸套顶部可以得到充分的冷却,降低发动机的故障发生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缸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3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2至图6所示,机体包括缸体1,缸体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安装有缸套,缸体1与缸套之间设有冷却腔,本实施例中安装孔靠近中上部的内表面设有环状的凸起、缸套对应位置的外表面设有与之对应的环状的凸起,两凸起的表面相互密封接触从而将冷却腔分隔为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冷却腔3和下冷却腔4,其中上冷却腔3沿安装孔轴向的高度小于下冷却腔4沿安装孔轴向的高度,即环状的凸起位于安装孔的中上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仅在安装孔内表面的中上部设置密封结构将冷却腔分隔为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冷却腔3和下冷却腔4。
[0020]缸体上设有与上冷却腔3连通的冷却水进水孔5和用于将上冷却腔3与待安装的缸盖的进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出水孔8,缸体上设有用于将下冷却腔4与待安装的缸盖的回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回水孔7和缸体出水孔6。其中对应每个冷却腔的冷却水进水孔5和缸体出水孔6设置在缸体的同一侧部。冷却水出水孔8的出口和冷却水回水孔7的进口设置在缸体的顶面,冷却水出水孔8的进口和冷却水回水孔7的出口设置在缸体安装孔的侧部。缸体上设有冷却水进水道9和冷却水出水道10,对应同一列安装孔的冷却水进水道9和冷却水出水道10设置在缸体的同侧并上下对应设置,冷却水进水孔5的进口分别与冷却水进水道9连通,冷却水回水孔7的出口分别与冷却水出水道10连通。
[0021]外部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道9通过冷却水进水孔5进入上冷却腔3,冷却气缸套的顶部,然后由冷却水出水孔8进入气缸盖的冷却空间,对气缸盖冷却完成的水由冷却水回水孔7回流至下冷却腔4,冷却气缸套的下部,然后由缸体出水孔6流至冷却水出水道10最后流出机体。本实用新型中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全部先用来冷却气缸套顶部,然后进入气缸盖进行冷却,从气缸盖流回的冷却水对气缸套底部进行冷却,此时冷却水的温度比刚进入机体时高很多,这样再用来冷却气缸套底部,相对于气缸套顶部,气缸套的底部对冷却的要求不是严格,这样便使得冷却水能充分的对气缸套顶部进行冷却,达到了冷却水合理利用的最大化。经试验证明,此种冷却方式确实达到了很好的冷却效果,保证气缸套顶部可以得到充分的冷却,降低发动机的故障发生率。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机体,包括缸体(1 ),缸体(1)的多个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缸套,缸体(1)与缸套之间设有冷却腔,其特征是所述冷却腔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冷却腔(3)和下冷却腔(4),所述缸体(1)上设有与上冷却腔(3)连通的冷却水进水孔(5)和用于将上冷却腔(3)与待安装的缸盖的进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出水孔(8),所述缸体(1)上设有用于将下冷却腔(4)与待安装的缸盖的回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回水孔(7 )和缸体出水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是所述上冷却腔(3)沿安装孔轴向的高度小于下冷却腔(4)沿安装孔轴向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进水孔(5)和缸体出水孔(6)设置在缸体(1)的同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进水孔(5)和缸体出水孔(6)设置在缸体(1)的侧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出水孔(8)的出口和冷却水回水孔(7 )的进口设置在缸体(1)的顶面,所述冷却水出水孔(8 )的进口和冷却水回水孔(7 )的出口设置在缸体安装孔的侧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体,其特征是所述缸体(1)上设有冷却水进水道和冷却水出水道,所述冷却水进水孔(5 )的进口分别与冷却水进水道连通,所述冷却水回水孔(7 )的出口分别与冷却水出水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体,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进水道和冷却水出水道设置在缸体(1)的同侧并上下对应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体,包括缸体和缸套,缸体与缸套之间设有冷却腔,冷却腔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缸体上设有与上冷却腔连通的冷却水进水孔和用于将上冷却腔与待安装的缸盖的进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出水孔,缸体上设有用于将下冷却腔与待安装的缸盖的回水道连通的冷却水回水孔和缸体出水孔。使用时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全部先用来冷却气缸套顶部,然后进入气缸盖进行冷却,从气缸盖流回的冷却水对气缸套底部进行冷却,这样使得冷却水能充分的对气缸套顶部进行冷却,达到了冷却水合理利用的最大化。经试验证明,此种冷却方式确实达到了很好的冷却效果,保证气缸套顶部可以得到充分的冷却,降低发动机的故障发生率。
【IPC分类】F02F1/14
【公开号】CN205135823
【申请号】CN201520823100
【发明人】丁守福, 霍翠英, 云峰, 王有治, 赵文彬, 崔凯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