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及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9448发布日期:2019-01-16 07:2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及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半导体技术,且特别涉及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装置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应用中,例如个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半导体装置一般通过在半导体基底上按序地沉积绝缘层或介电层、导电层和半导体层材料,并使用光刻技术将各种材料层图案化,以形成电路组件和元件于其上。一般在单一半导体晶圆上制造许多集成电路,且通过在集成电路之间沿着切割道切割来单切出晶圆上的个别晶粒。

最近已发展出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装置。微机电系统装置包含使用半导体技术制造的装置,以形成机械和电性部件。微机电系统装置的范例包含齿轮、把手、阀门和转轴。微机电系统装置实现于加速记、压力感测器、麦克风、致动器、镜子、加热器及/或印刷喷嘴中。

虽然现有装置和用于形成微机电系统装置的方法已足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这些装置和方法在所有方面都不完全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其包含微机电系统基底;基底,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上方,其中基底包含半导体导通孔通过基底;介电层,形成于基底上方;聚合物层,形成于介电层上;以及导电层,形成于介电层和聚合物层中,其中导电层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且聚合物层位于导电层与介电层之间。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提供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其包含基底,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上方;聚合物层,形成于基底的顶表面上方;保护层,形成于聚合物层上方;导电层,形成于聚合物层和保护层中;凸块下金属化层,形成于导电层上;以及电连接器,形成于凸块下金属化层上方,其中电连接器通过凸块下金属化层电性连接至导电层。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的形成方法,其包含在微机电系统基底上方形成基底,其中基底包括半导体导通孔;在基底的顶表面上方形成介电层;在介电层上方形成聚合物层;将聚合物层图案化以形成开口,其中开口暴露出半导体导通孔;在开口中和聚合物层上方形成导电层;在导电层上形成凸块下金属化层;以及在凸块下金属化层上方形成电连接器,其中电连接器通过凸块下金属化层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并配合说明书附图做完整公开。应注意的是,根据本产业的一般作业,图示中的各种部件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能任意的放大或缩小各种部件的尺寸,以做清楚的说明。

第1a-1m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的各种阶段的剖面示意代表图。

图2a显示沿图1f的线a-a’截取的上视代表图。

图2b显示沿图1g的线b-b’截取的上视代表图。

第3a-3e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的各种阶段的剖面示意代表图。

第4a-4f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的各种阶段的剖面示意代表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

102基底

102a第一表面

102b第二表面

103沟槽

104隔离层

105、320空腔

106多晶硅层

106a第一部分

106b第二部分

107、125凹口

108第一接合层

116半导体导通孔

120、316介电层

121开口

122光刻胶层

124聚合物层

126导电层

128保护层

130凸块下金属化层

132电连接器

202微机电系统基底

202f固定元件

202m可移动元件

208第二接合层

210贯穿硅导通孔

302半导体基底

310内连线结构

312导通孔

314导线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w1第一宽度

w2第二宽度

w3第三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要了解的是本说明书以下的公开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以实施公开内容的不同部件。而本说明书以下的公开内容是叙述各个构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求简化公开内容的说明。当然,这些特定的范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例如,元件的尺寸并不局限于公开内容的范围或值,而可取决于装置的工艺条件及/或所需性质。再者,若是本说明书以下的公开内容叙述了将一第一部件形成于一第二部件的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包含了所形成的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包含了尚可将附加的部件形成于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之间,而使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可能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说明中不同范例可能使用重复的参考符号及/或用字。这些重复符号或用字为了简化与清晰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各个实施例及/或所述外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以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变化。在各种视图和显示的实施例中,使用类似的参考符号来标记类似的元件。应当理解的是,可在提供的方法的前、期间以及的后提供额外的操作,且对于此方法的其他实施例,可取代或消除所描述的一些操作。

提供了用于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的实施例。第1a-1m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100的各种阶段的剖面示意代表图。

如图1a所示,提供基底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102为帽盖基底。基底102包含第一表面102a和第二表面102b。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102为晶圆。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102由硅或其他元素半导体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102掺杂一些掺杂物来增加基底102的导电性。举例来说,掺杂物可为p型掺杂物(例如硼或bf2)及/或n型掺杂物(例如磷(p)或砷(as))。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102由碳化硅、砷化镓、砷化铟、磷化铟或其他可应用的材料。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b所示,两个沟槽103形成于基底102中。更具体来说,沟槽103从第一表面102a沿伸进入基底102。每一沟槽103的深度大于基底102的厚度的一半。在一些实施例中,沟槽103通过蚀刻工艺形成,例如干蚀刻工艺或湿蚀刻工艺。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c所示,隔离层104形成于沟槽103的侧壁和底表面上以及基底102的第一表面102a上。隔离层104被用作阻障层或隔离层。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隔离层104完全填满沟槽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层104由氮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碳氧化硅、氮碳化硅或前述的组合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层104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工艺、旋涂工艺、溅镀工艺或前述的组合形成。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d所示,多晶硅层106形成于沟槽103中和隔离层104上。接着,第一接合层108形成于多晶硅层106的顶表面上。多晶硅层106和第一接合层108通过光刻工艺和蚀刻工艺图案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沟槽103填充隔离层104时,多晶硅层106形成于基底102的第一表面102a上。

在将多晶硅层106和第一接合层108图案化之后,多晶硅层106包含第一部分106a和第二部分106b。第一部分106a从与基底102相邻的第一位置沿伸至位于基底102的第一表面102a的第二位置。多晶硅层106的第一部分106a被用于提供与其他结构或装置的电性连接。第二部分106b形成于基底102的第一表面102a上。多晶硅层106的第二部分106b被用来连接并接合第一接合层108。

光刻工艺包含光刻胶涂布(例如旋涂)、软烤、遮罩对准、曝光、曝光后烘烤、光刻胶显影、清洗和干燥(例如硬烤)。蚀刻工艺包含干蚀刻工艺和湿蚀刻工艺。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e所示,将基底102翻转,并移除隔离层104的一部分和基底102的一部分,以在基底102的第一表面102a上形成多个空腔(cavity)105和多个凹口(recess)10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05和凹口107通过蚀刻工艺形成,例如干蚀刻工艺或湿蚀刻工艺。空腔105使得微机电系统基底202能够自由地移动。多晶硅层106旁边的凹口107被用来防止短路问题。每一空腔105的深度大于每一凹口107的深度。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f所示,基底102接合至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基底102通过接合第一接合层108和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上方的第二接合层208接合至微机电系统基底202。

基底102被配置为微机电系统基底202提供保护。基底102为微机电系统基底202提供空腔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102不包含集成电路。换句话说,基底102不具有集成电路。

预先形成接合至半导体基底302的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可为包含微机电系统装置、部件及/或功能的硅晶圆。在一些实施例中,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包含多个微机电系统装置。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包含其他元素半导体,例如锗(ge)。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也可包含化合物半导体,例如碳化硅、砷化镓、砷化铟、磷化铟或类似物。

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包含可移动元件202m和固定元件202f。可移动元件202m也被称为质量块(proofmass)。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移动元件202m由含硅材料制成,例如多晶硅、非晶硅或结晶硅。

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具有面对基底102的第一表面和面对半导体基底302的第二表面。第二接合层208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202的第一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合层208的宽度大于第一接合层108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合层208的侧壁表面与围绕半导体导通孔116的隔离环的外侧侧壁表面大致对齐。贯穿硅导通孔(through-silicon-via,tsv)210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中并电性连接至第二接合层208。

第二接合层208包含锗(ge)、铝(al)、铜(cu)、钛(ti)、镍(ni)、银(ag)、金(au)、铟(in)、锡(sn)、硅(si)或前述的组合。第二接合层208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vapordeposition,pvd)工艺、电镀或其他可应用的工艺形成。第二接合层208的图案由光刻工艺和蚀刻工艺定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合层208为内连线结构的一部分。内连线结构包含形成于绝缘材料中的导电部件,例如导线、导通孔或导电垫。

如上所述,通过共晶接合(eutecticbonding)工艺接合第一接合层108和第二接合层208,以将基底102接合至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共晶接合工艺在特定温度下以接合力进行。因此,共晶合金由第一接合层108和第二接合层208形成。

半导体基底302包含半导体装置,例如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包含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场效晶体管、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影像感测器(cmosimagingsensor,cis)、微机电系统及/或其他可应用的主动及/或被动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基底302包含设计并通过基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工艺形成的集成电路(或其一部分)。半导体基底302包含通过使用其他半导体制造技术形成的装置,此装置也在本发明实施例以及所描述的方法的范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基底302为硅晶圆。半导体基底302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包含其他元素半导体,例如锗(ge)。半导体基底302也可包含化合物半导体,例如碳化硅、砷化镓、砷化铟、磷化铟或类似物。

内连线结构310形成于半导体基体302上方。内连线结构310包含形成于介电层316(例如金属层间介电质(inter-metaldielectric,imd))中的多个导电部件。导电部件包含导通孔312和导线314。导通孔312电性连接至导线314,且导线314电性连接至贯穿硅导通孔210。

介电层316包含单一层或多个介电层。介电层316由氧化硅、氮氧化硅、硼硅玻璃(borosilicateglass,bsg)、磷硅玻璃(phosphoricsilicateglass,psg)、硼磷硅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glass,bpsg)、氟硅玻璃(fluorinatedsilicateglass,fsg)、低介电常数材料、多孔介电材料或前述的组合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介电层316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旋涂工艺、溅镀工艺或前述的组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介电层316由有着小于约2.5的介电常数(k)的极低介电常数(extremelow-k,elk)介电材料制成。随着几何尺寸逐渐缩小,极低介电常数介电材料被用来最小化装置的阻容(时间常数)(resistancecapacitance,rc)延迟。在一些实施例中,极低介电常数介电材料包含掺杂碳的氧化硅、非晶氟化碳、聚对二甲苯、二苯环丁烯(bis-benzocyclobutenes,bcb)、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铁氟龙)或碳氧化硅聚合物(sioc)。在一些实施例中,极低介电常数介电材料包含现有介电材料的多孔类型,例如硅倍半烷氧化氢(hydrogensilsesquioxane,hsq)、多孔甲基硅倍半氧烷(methylsilsesquioxane,msq)、多孔聚芳基醚(polyarylether,pae)或多孔氧化硅(sio2)。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导电部件(例如导通孔312或导线314)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cu)、铝(al)、钛(ti)、钽(ta)、镍(ni)、银(ag)、金(au)、铟(in)、锡(sn)或前述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部件由电镀、无电电镀、溅镀、化学气相沉积(cvd)或其他可应用的制成形成。

通过熔融接合(fusionbonding)接合内连线结构310的介电层316和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以将半导体基底302接合至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熔融接合在微机电系统基底202的硅与介电层316的二氧化硅(sio2)之间。在半导体基底302接合至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之后,沟槽形成通过微机电系统基底202并延伸进入内连线结构310的介电层316中,且导电材料填充进入沟槽中以形成贯穿硅导通孔210。贯穿硅导通孔210电性连接至导线314。在形成贯穿硅导通孔210之后,通过接合第一接合层108和第二接合层208,基底102接合至微机电系统(mems)基底202。

空腔320形成于介电层316中并在微机电系统基底202的可移动元件202m下方。空腔320用于在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与半导体基底302之间提供空间。

图2a显示沿图1f的线a-a’截取的上视代表图。如图2a所示,多晶硅层106的第二部分106b形成环状结构来环绕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中的微机电系统装置。此外,多晶硅层106的第一部分106a的上视图具有椭圆形。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多晶硅层106的第一部分106a的上视图具有圆形、矩形、正方形、多边形或其他可应用的形状。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g所示,在基底102接合至有着半导体基底302的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之后,从基底102的第二表面102b将基底102变薄。图2b显示沿图1g的线b-b’截取的上视代表图。

如图1g和图2b所示,暴露出多晶硅层106和隔离层104。多晶硅层106和隔离层104构建成隔离环来围绕半导体导通孔116。换句话说,基底102的一部分被隔离环围绕,以形成半导体导通孔116。半导体导通孔116通过基底102并用来连接其他装置。

直接接触半导体导通孔116的多晶硅层106的第一部分106a的一部分用来电性连接第一接合层108和导电层126(显示于图1l中)。多晶硅层106的第一部分106a围绕半导体导通孔116以形成u形结构。此u形结构包含从底部向上延伸的两臂。凹口107形成于每一臂与底部之间。

应当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导通孔116和基底102由相同材料或大致相同材料制成,且因此半导体导通孔116的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ofthermalexpansion,cte)与基底102的热膨胀系数(cte)大致相同。举例来说,基底102由硅(si)制成,且半导体导通孔116由硅(si)制成。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导致的应力大为降低。相较于在基底中形成贯穿硅导通孔(填充金属材料),半导体导通孔116降低了在基底102中产生的应力。

基底102从第一高度h1变薄为第二高度h2。第二高度小于第一高度h1。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102通过化学机械研磨(chemicalmechanicalpolishing,cmp)工艺变薄。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h所示,介电层120形成于基底102的第二表面102b、半导体导通孔116和隔离环上。介电层120防止外部气体和湿气从环境扩散至空腔105。

介电层120可为单一层或多层。在一些实施例中,介电层120由氮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碳氧化硅、氮碳化硅或前述的组合制成。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i所示,光刻胶层122形成于介电层120上方。接着,将光刻胶层122图案化以形成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22。介电层120通过使用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22作为遮罩图案化。因此,开口121形成于介电层120中。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j所示,移除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22,接着聚合物层124形成于开口121中和介电层120上。聚合物层124用来提供缓和及/或缓冲功能,以降低由电连接器132(显示于图1m)导致的应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物层124由聚苯并恶唑(polybenzoxazole,pbo)、聚酰亚胺(polyimide,pi)、其他可应用的材料或前述的组合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物层124通过沉积工艺形成,例如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其他可应用的工艺或前述的组合。

介电层120具有第一厚度t1,且聚合物层124具有第二厚度t2。在一些实施例中,介电层120的第一厚度t1在约0.5μm至约5μm的范围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物层124的第二厚度t2在约1μm至约20μm的范围中。应当注意的是,假如聚合物层124的第二厚度t2小于1μm,则缓冲功能不足以防止导电层126剥落。假如聚合物层124的第二厚度t2大于20μm,在基底102上方的封装结构的高整体厚度可能占据太多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厚度t2与第一厚度t1的比值(t2/t1)在约4至约40的范围中。当比值在上述范围中时,可有效降低应力。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k所示,将聚合物层124图案化以形成凹口125。凹口125暴露出半导体导通孔116。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l所示,导电层126形成于凹口125中和聚合物层124上方。接着,将导电层126图案化,且导电层126直接接触半导体导通孔116。此外,导电层126直接接触隔离层104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26直接接触多晶硅层106的一部分。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层126不直接接触多晶硅层106的一部分。

导电层126被称为重布线层(redistributionlines,rdl)。导电层126顺应性形成于凹口125中和聚合物层124上方,且因此导电层126并未完全填满凹口125。导电层126具有u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26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cu)、铜合金、铝(al)、铝合金、钨(w)、钨合金、钛(ti)、钛合金、钽(ta)或钽合金。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26由电镀、无电电镀、溅镀、化学气相沉积(cvd)或其他可应用工艺形成。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m所示,保护层128形成于导电层126和聚合物层124上方。凸块下金属化(underbumpmetallurgy,ubm)层130形成于保护层128中,且电连接器132形成于凸块下金属化层130上。电连接器132通过凸块下金属化层130电性连接至导电层126。电连接器132通过导电层126和凸块下金属化层130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2位于半导体导通孔116正上方,由于半导体导通孔116与电连接器132之间的距离短,因此降低了阻容延迟。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2远离半导体导通孔116。

保护层128和聚合物层124由不同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128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前述的组合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128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旋涂工艺、溅镀工艺或前述的组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块下金属化层130由钛(ti)、氮化钛(tin)、氮化钽(tan)、钽(ta)或类似物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块下金属化层130还包含晶种层。电连接器132由有着低电阻的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焊料或焊料合金。包含在焊料合金中的例示性元件包含sn、pb、ag、cu、ni、bi或前述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块下金属化层130和电连接器132独立地通过电镀、无电电镀、溅镀、化学气相沉积(cvd)或其他可应用工艺形成。

在形成电连接器132之后,应用球剪试验(ballsheartest)来评估电连接器132的可靠度。在球剪试验期间,剪切臂推动电连接器132,接着电连接器132将从原始位置剥离。然而,假如没有聚合物层在介电层120与导电层126之间,则介电层120不够坚固来防止剥离。此外,导电层126与介电层120之间的粘着性很差,使得导电层126可能在球剪试验期间从介电层120的表面稍微剥离。在导电层126与介电层120之间的聚合物层124是用以提供缓和或缓冲功能,使得聚合物层124防止介电层120剥离,以改善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100的可靠度。此外,聚合物层124可改善导电层126与介电层120之间的粘着性。

再者,电连接器132形成于基底102上而非形成于半导体基底302的底表面上,因此由电连接器132导致的应力远离半导体基底302中的集成电路装置。因此,半导体基底302中的集成电路装置将不会受到电连接器132干扰。

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中的贯穿硅导通孔210沿水平方向具有第一宽度w1。在一些实施例中,贯穿硅导通孔210的第一宽度w1在约0.5μm至约10μm的范围中。半导体导通孔116具有第二宽度w2,第二宽度w2是沿水平方向从隔离层104的右侧内壁表面测量至隔离层104的左侧内壁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导通孔116的第二宽度w2在约20μm至约150μm的范围中。电连接器132沿水平方向具有第三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2的第三宽度在约100μm至约400μm的范围中。第三宽度大于第二宽度w2,且第二宽度w2大于第一宽度w1。

应当注意的是,介电层120提供保护功能来防止外部气体或湿气从环境扩散至微机电系统基底202上方的空腔105。聚合物层124提供缓冲和粘着功能来防止球剪试验失败。通过结合介电层120和聚合物层124的个别优点,可改善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100的可靠度。

第3a-3e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200的各种阶段的剖面示意代表图。用来形成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200的一些工艺和材料类似或相同于用来形成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100的工艺和材料,此处不重复赘述。

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3a所示,相似于图1h,介电层120形成于基底102的第二表面102b、半导体导通孔116和隔离环上。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3b所示,聚合物层124形成于介电层120上方。接着,通过光刻工艺将聚合物层124图案化来形成有着开口121的聚合物层124。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物层124可为正光刻胶层或负光刻胶层。聚合物层124通过光线曝光,并接着通过显影剂显影来形成图案化的聚合物层124。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3c所示,通过使用图案化的聚合物层124作为遮罩来移除介电层120的一部分。将介电层120图案化来形成凹口125。凹口125暴露出半导体导通孔116。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3d所示,导电层126形成于凹口125中和聚合物层124上方。接着,将导电层126图案化,且导电层126直接接触半导体导通孔116。此外,导电层126直接接触隔离层104的一部分。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3e所示,保护层128形成于导电层126和聚合物层124上方。凸块下金属化层130形成于保护层128中,且电连接器132形成于凸块下金属化层130上。电连接器132通过导电层126和凸块下金属化层130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2位于半导体导通孔116正上方。

将较于第1a-1m图的制造过程,第3a-3e图不使用光刻胶层,因此降低了制造时间和成本。

第4a-4f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300的各种阶段的剖面示意代表图。用来形成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300的一些工艺和材料类似或相同于用来形成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100的工艺和材料,此处不重复赘述。

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4a所示,相似于图1h,介电层120形成于基底102的第二表面102b、半导体导通孔116和隔离环上。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4b所示,聚合物层124形成于介电层120上方。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4c所示,光刻胶层122形成于聚合物层124上方。接着,将光刻胶层122图案化来形成有着开口121的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22。

之后,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4d所示,通过使用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22作为遮罩来将聚合物层124图案化。接着,通过使用图案化的聚合物层124作为遮罩来将介电层120图案化。因此,凹口125暴露出半导体导通孔116。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4e所示,移除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22,接着导电层126形成于凹口125中和聚合物层124上方。接着,将导电层126图案化,且导电层126直接接触半导体导通孔116。此外,导电层126直接接触隔离层104的一部分。

接着,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4f所示,保护层128形成于导电层126和聚合物层124上方。凸块下金属化层130形成于保护层128中,且电连接器132形成于凸块下金属化层130上。电连接器132通过导电层126和凸块下金属化层130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2位于半导体导通孔116正上方。

提供用于形成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的实施例。帽盖基底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上方,且帽盖基底包含半导体导通孔。介电层形成于帽盖基底上方,且聚合物层形成于介电层上方。导电层形成于介电层和聚合物层中,且凸块下金属化层形成于导电层上方。电连接器形成于凸块下金属化层上方。电连接器通过凸块下金属化层和导电层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聚合物层提供缓和及/或缓冲功能来降低由电连接器导致的应力。此外,在介电层与导电层之间的聚合物层防止介电层剥离,改善了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的可靠度。因此,改善了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的效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包含微机电系统(mems)基底以及基底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上方。基底包含半导体导通孔通过基底。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包含介电层形成于基底上方以及聚合物层形成于介电层上。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也包含导电层形成于介电层和聚合物层中,导电层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且聚合物层位于导电层与介电层之间。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还包含保护层形成于聚合物层上方;凸块下金属化层形成于保护层中并形成于导电层上;以及电连接器形成于凸块下金属化层上方,其中电连接器通过凸块下金属化层电性连接至导电层。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聚合物层由聚酰亚胺或聚苯并恶唑制成。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隔离环围绕半导体导通孔的侧壁。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隔离环包含多晶硅层在隔离环的中间;以及隔离层,邻接多晶硅层。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多晶硅层从与半导体导通孔相邻的第一位置延伸至位于半导体导通孔的底表面的第二位置。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微机电系统基底包含接合层,且接合层接合至多晶硅层的一部分。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微机电系统基底包含可移动元件,且基底包含空腔,其中空腔位于微机电系统基底的可移动元件上方。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微机电系统基底包含贯穿硅导通孔,且贯穿硅导通孔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还包含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基底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下方;以及内连线结构位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基底与微机电系统基底之间,其中内连线结构包含导线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包含基底形成于微机电系统(mems)基底上方以及聚合物层形成于基底的顶表面上方。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包含保护层形成于聚合物层上方以及导电层形成于聚合物层和保护层中。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也包含凸块下金属化(ubm)层形成于导电层上以及电连接器形成于凸块下金属化层上方。电连接器通过凸块下金属化层电性连接至导电层。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微机电系统装置结构还包含第一接合层形成于基底的底表面上;以及第二接合层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的顶表面上,其中第一接合层接合至第二接合层以形成接合结构,且接合结构从上视图来看为一环。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基底包含半导体导通孔通过基底,且导电层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微机电系统基底包含贯穿硅导通孔,且贯穿硅导通孔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隔离环围绕半导体导通孔的侧壁,且隔离环包含多晶硅层在隔离环的中间;以及阻障层邻接多晶硅层。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多晶硅层从与半导体导通孔相邻的第一位置延伸至位于半导体导通孔的底部的第二位置,且位于第二位置的多晶硅层接合至形成于微机电系统基底上的接合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微机电系统(mems)装置结构的形成方法,此方法包含在微机电系统(mems)基底上方形成基底,且基底包含半导体导通孔。此方法也包含在基底的顶表面上方形成介电层,并在介电层上方形成聚合物层。此方法还包含将聚合物层图案化以形成开口,且开口暴露出半导体导通孔。此方法包含在开口中和聚合物层上方形成导电层,并在导电层上形成凸块下金属化(ubm)层。此方法还包含在凸块下金属化层上方形成电连接器,且电连接器通过凸块下金属化层电性连接至半导体导通孔。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含在聚合物层上方形成保护层,其中凸块下金属化层的一部分在保护层中,其中保护层和聚合物层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在微机电系统基底上方形成基底的方法包含在基底的底表面上形成第一接合层;在微机电系统基底的顶表面上形成第二接合层;以及通过接合第一接合层和第二接合层来将基底接合至微机电系统基底。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含在基底中形成两沟槽;在两沟槽的侧壁中形成隔离层;以及在隔离层上方形成多晶硅层,其中基底的一部分通过隔离层围绕,以形成半导体导通孔。

前述内文概述了许多实施例的特征,使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从各个方面更加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且可轻易地以本发明实施例为基础来设计或修饰其他工艺及结构,并以此达到相同的目的及/或达到与在此介绍的实施例等相同的优点。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也应了解这些相等的结构并未背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与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与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置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