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253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路线中充有液体以阻挡回火的创新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解
制造氢氧装置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自西元1886年卡尔.朋驰发明内燃机汽车以来,人们便不断地追求其动力的提 升。从第一代汽车仅有不到一匹马力,到现在汽车动辄数百匹马力,可看出汽车工艺的进步 与成长。 除了提升车辆马力之外,以最大燃烧效益来使用燃料也是业界所努力追求的。尤 其是近年来国际油价震荡幅度大,连带影响消费者购车习惯,车辆的省油性成了一项重要 的考虑因素。因此,如何以更少的燃料来压榨出更大的马力,成了当前汽车工业的显学。 根据调查,一般代步用车所需要的马力仅六十到七十匹马力就绰绰有余,仅有载 重、行走山路或急加速等状况才需要更多马力输出;若是为了那些不常遇见的特殊状况而 选择大马力的车辆,以长期来看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是车辆平时以小马 力输出模式以减少油耗,必要时通过增加供油量达到大马力输出效果。 改变进气量与供油量两者相较之下,改变供油量较为简单,在业界中所述技术也 趋近成熟;在改变进气量方面目前则有可变式气门一技术可支援,但其可控制范围有限,能 达到的效果也有瓶颈。尤其是到了海拔稍高的山上,即使气门全开再加挂涡轮仍感觉马力 不足,其原因在于空气含氧量不足,再多空气送进燃烧室也无济于事。 坊间也有在燃烧室添加氮气( 一氧化二氮)辅助,以大幅增加马力。然而氮气不 可使用过久,以免温度过高烧毁零件;而且氮气用完就得补充,既花钱又不方便,仅适合竞 赛车安装,一般家用车或是常跑山路的货车、客车并不适用。 创作人有鉴于内燃机因增加动能马力而造成耗油与空气污染的问题仍无妥善解 决对策,于是特以研创成本案,期能由本案的提出,改进现有缺点及增加动能续行力,期使 所述种产品能臻致完善、理想与实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空间的氢 气与氧气制造机,所述缓冲空间是在出气管产生回火时,供燃烧爆炸之用,以保护产生氢气 与氧气的电解单元不被回火烧毁。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具体的内容包括一电解单元连接一槽体,槽体内填充适量液 体,并在槽体上端延设一出气管。其中电解单元是以电能将水电解后产生氢气与氧气,所产 生的气体更输入槽体内。所述槽体内填充的液体,是不充满而使槽体上端形成一缓冲空间, 且缓冲空间与出气管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案可达成的功效具体表现在于出气管可衔接内燃机,并输 出氢氧气供内燃机燃烧使用,以解决耗油的问题,或是在需要大马力输出的时候提高内燃机出力效能。但内燃机点火爆炸时,防止有火焰顺着氢氧气来路回烧的情形,称的为回火。 本案通过槽体内装填液体以及预留缓冲空间,令回火至缓冲空间即被槽内液体阻挡,不继 续延烧至电解单元以避免造成损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发生回火时,燃烧与气爆仅止于缓冲空间内的侧面剖视结构 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槽与电解单元组合的另一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1-电解单元;11-电解板;12_绝缘片;2_散热单元;21_通管; 22-鳍片组;23-风扇;3-槽体;31-外槽;311_水位管;32_内槽;33_连接管;331_上开口 ;
332-下开口 ;34-排气阀;35-出气管;4-液体;41-腔室;42-缓冲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现就本实用新型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图 式,举一本案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本案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包括有一电解单元 l连接一散热单元2,散热单元2再连接至一槽体3,且槽体3内充填有液体4,其中 电解单元1,是一利用电能将水(H20)电解为氢气(H)与氧气(0)两种气体的机构。 所述电解单元1包含有电解板11以及绝缘片12。 散热单元2,是由一通管21 —端衔接于电解单元1,通管21外覆合鳍片组22,鳍片 组22并结合有风扇23。 槽体3,是在外槽31内设一内槽32,且两者空间不直接连通,而另设一连接管33 连通外槽31与内槽32,且连接管33有上开口 331通向外槽31,以及下开口 332通向内槽 32 ;内槽32顶侧设有一排气阀34并延伸一出气管35。前述通管21 —端衔接电解单元1, 另一端则连接于外槽31,使两者空间通连。此外,外槽31外部更设有一水位管311,由此观 察槽体内水位的高低。 液体4,可为水或其他不助燃液态物,充填于外槽31与内槽32里,且液体4不填满 两槽,是以在外槽31上部形成一腔室41,内槽32上部形成一缓冲空间42 (如图3)。 接着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剖视图。其中图3是电解单元1 运作产生气体,如氢气与氧气,所述气体进入通管21并可由鳍片组22与风扇23散热,接着 气体进入外槽31内并上升至腔室41后进入上开口 331,并通过连接管33后由下开口 332 进入内槽32,最后气体上升到缓冲空间42进入排气阀34,再由出气管35排出。 又如图4所示,出气管35端可连接至内燃机或其他点火装置以供助燃。当发生回 火时,火势仅延烧至缓冲空间42,或在缓冲空间42内气爆。由于液体4阻隔火势且有缓冲 空间42减缓气爆冲击波,电解单元1能受到保护而不至于被烧毁。 综上所述,本案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确实具有保护电解单元1的功效,且技术内容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的取得要件。本案在产业上确实得以利用,在申请前未曾见于刊物 或公开使用,且非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再者,本案有效解决先前技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 达成相关使用者与消费者长期的需求,得佐证本新型并非能轻易完成。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
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电解单元连接一槽体,所述槽体内充填液体,并在所述槽体顶端延设有出气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是在外槽中设置有内槽,且所述外槽与所述内槽以连接管通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顶侧延设有排气阀。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延伸有出气管。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与所述内槽皆充填有液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上部留有腔室。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上部留有缓冲空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与所述槽体间增设一散热单元并通过所述散热单元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是由一通管外覆合一鳍片组,所述鳍片组上再结合一风扇而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是在一外槽内设置一内槽,且所述通管连通所述电解单元与所述外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氢氧水燃料能源制造机,其主要通过电解单元电解水而产生氢氧气,氢氧气排入一充有液体的槽体内,槽体顶端有一出气管供氢氧气排出,出气管再衔接至其他装置,如内燃机加以利用;其中所述槽体内并不充满液体,槽体顶部因而留有一缓冲空间。当出气管末端出现回火现象时,氢氧气由出气管口往槽体方向燃烧并在缓冲空间内爆炸,由槽体内液体可阻挡火势波及电解单元,进而达到保护电解单元的功效。
文档编号C25B1/04GK201437555SQ20092014938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1日
发明者张明志, 张轩纬 申请人:张轩纬;张明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