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抽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9764发布日期:2020-01-10 15:2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抽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涉及固液分离装置,具体涉及湿法冶金中电解槽及相关槽罐掏槽时,使溶液与槽中物料有效分离的一种无动力抽液装置。



背景技术:

镍电解造液阳极生产过程主要是镍的阳极溶解进入体系进行补镍,阴极过程主要是铜和氢气的析出达到脱铜和降酸的目的。阴极产生的铜以海绵铜的形式沉降到造液槽底,所以造液槽每15天要进行一次掏槽作业。在掏槽作业时,造液槽中含镍高的溶液与海绵铜同时下放到收集罐中,因罐内混合溶液含镍高,渣液不能有效分离,影响下一工序洗涤作业镍的回收,使洗后海绵铜含镍高,从而影响镍的直收率和海绵铜的质量。另外,因混合溶液体积较大,时常造成收集罐内溶液外溢至地面,不但污染现场作业环境,而且溶液有一定的酸度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和对厂房内周边设备造成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镍电解掏槽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的一种无动力抽液装置来有效解决渣液分离以及污染现场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动力抽液装置,包括造液槽,每一造液槽内设有一抽液管,每一抽液管与位于造液槽外的一注水管对应相接通,两者形成倒u型管,至少有一注水管的顶端设有注水阀,所有注水管均与总管相接通,总管通向收液区域。

进一步的,总管与设有出液阀的出液管相接,出液管与引流管相接,引流管通至收液区域。

优选的,每一抽液管呈l型,由横管和纵管组成,纵管位于造液槽内液面以下,纵管顶端与横管一端相接通,注水管纵向设置,其与纵管顶端等齐,底端高于纵管底端,且顶端与横管另一端相接通,形成所述倒u型管。

优选的,横管上安装有抽液阀。

优选的,所有注水管的下端均与总管3相接通,至少有一注水管的顶端设有排气阀。

优选的,抽液管的底端位于造液槽内液面以下1米处。

优选的,抽液管1采用管径φ89的pvc管,注水管采用管径φ159的pvc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虹吸原理和自身重力差,进行造液槽中固液分离,将造液槽中沉淀的海绵铜留在造液槽中,将造液槽中海绵铜以上的溶液用抽液管抽出集中回收,无需任何动力,操作简便,经过固液分离,降低了海绵铜中的含镍量。

2.本实用新型的出液管和引流管均安装到收液区域,引流管通入收液区域,改善了作业环境,有效解决了溶液下放过程中溶液的喷溅造成设备腐蚀的问题,延长了电解槽四周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3.本实用新型的抽液管深入液面以下1米处,防止了造液槽中的物料与溶液一同被抽,轻松实现了渣液分离,消除了操作过程中放液作业的安全隐患,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俯视图。

图中:1.抽液管;2.抽液阀;3.总管;4.注水阀;5.出液管;6.出液阀;7.引流管;8.排气阀;9.造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无动力抽液装置,包括造液槽9,每一造液槽内设有一抽液管1,每一抽液管1呈l型,由横管和纵管组成,纵管位于造液槽内液面以下,纵管的底端位于造液槽内液面以下1米处。纵管顶端与横管一端相接通,横管上安装有抽液阀2,注水管纵向设置位于造液槽外,注水管顶端与纵管顶端等齐,注水管底端高于纵管底端,且注水管的顶端与横管另一端相接通,l型抽液管1与注水管形成倒u型管。至少有一注水管的顶端设有注水阀4,所有注水管的下端均与总管3相接通,至少有一注水管的顶端设有排气阀8;所述总管3与设有出液阀6的出液管5相接,出液管5与引流管7相接,出液管5和引流管均安装到收液区域,通过引流管7引流至收液区域。

使用时,抽液管1采用管径φ89的pvc管,注水管采用管径φ159的pvc管制成。每一台造液槽安装一个抽液管1和一个抽液阀2,抽液管1的纵管深入液面以下1米处,在不掏槽的情况下,关闭抽液阀2和出液阀6,打开排气阀8和注水阀4,将总管3和出液管5住满水,掏槽时,关闭排气阀8和注水阀4,打开抽液阀2和出液阀6,利用虹吸原理和自身重力差,将造液槽中海绵铜以上的溶液通过抽液管1将造液槽中的溶液抽到地坑内进行收集(收液区域),实现海绵铜与溶液的渣液分离,降低了海绵铜中的含镍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