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极式电解槽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96264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间隔件的图,其为间隔件的主视图。
[0041]图1l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电极板的图,其为电极板的主视图。
[0042]图1lB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间隔件的图,其为间隔件的与图1lA所示的电极板嵌合后的主视图。
[0043]图1lC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电极板的图,其为电极板的后视图。
[0044]图1lD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间隔件的图,其为间隔件的主视图。
[0045]图12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电极板的变形例的图,其为电极板的主视图。
[0046]图12B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间隔件的变形例的图,其为间隔件的与图12A所示的电极板嵌合后的主视图。
[0047]图13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电极板的变形例的图,其为电极板的主视图。
[0048]图13B是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复极式电解槽的间隔件的变形例的图,其为间隔件的与图13A所示的电极板嵌合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复极式电解槽的实施方式。
[0050]第I实施方式
[0051]图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复极式电解槽的第I实施方式的图,是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复极式电解槽I的分解立体图。如该图1所示,复极式电解槽I在壳体2内配有多个电极板3、多个间隔件4。
[0052]壳体2包括侧板5A、5B和主体6,上述侧板5A、5B和主体6由氯乙烯树脂、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
[0053]侧板5A、5B为具有规定厚度的、外观呈矩形的板状构件。在该侧板5A、5B上,分别在中央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电极棒插入孔7。此外,在侧板5A的下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电解质溶液供给用的供给孔8,在侧板5B的上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电解生成物取出用的取出孔9。
[0054]图2是组装后的状态下的复极式电解槽I的纵剖视图,其表示图1中的电极棒插入孔7的中心的剖面。如图2所示,在侧板5A、5B上,在彼此相对的内表面形成有卡合台阶部11,在各自的外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12。此外,上述供给孔8包括大径部8a和小径部8b,取出孔9包括大径部9a和小径部%。此外,在侧板5A的内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供电极板3嵌合的台阶部13。
[0055]主体6为圆筒状构件。该主体6的一端部侧固定有侧板5A,另一端部侧固定有侧板5B。
[0056]电极板3为钛合金等金属制的板状构件。在该电极板3的一侧的板面3a上施加有利用例如铂等的阳极用的涂覆。优选在另一侧的板面3b上施加有阴极用的涂覆。但是,在该第I实施方式中,另一侧的板面3b未施加有涂覆。
[0057]此外,如图1所示,电极板3形成为俯视呈大致正方形。而且,在电极板3的外缘的一端侧形成有边缘部的形状成为大致U字形的缺口部10A。
[0058]该缺口部1A为与后述的间隔件4的被卡合部成对的卡合部。在将电极板3转向以使俯视电极板3的一侧的板面3a时具有缺口部1A的外缘位于上端的情况下,缺口部1A在电极板3的右端侧且形成为朝向上方开口。
[0059]各电极板3、3...以将施加有涂覆的一侧的板面3a朝向侧板5A、5B之间的方向的一个方向的方式排列地配置于空开规定尺寸地相对配置的侧板5A、5B之间。如图2所示,各电极板3、3..?之中,在配置于两端的电极板3上,在其中央部固定有金属制的电极棒 21A、21B0
[0060]在电极棒21A,21B上,在一端部形成有头部22,在另一端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23。此外,头部22固定于电极板3的中央部。
[0061]如图1所示,间隔件4为由氯乙烯树脂、碳酸酯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板状构件,形成为俯视呈圆形,以便被容纳于圆筒状的主体6内。各间隔件4、4..?以与各电极板
3、3..?交替地配置的方式配置于各电极板3、3..?之间,且分别以将一侧的板面朝向侧板5A、5B之间的方向的一个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0062]图3A?图3C、图4A以及图4B表示了间隔件4。如上述附图所示,间隔件4为圆形的板状构件,其板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其板面之间方向(即、厚度方向)贯通的中空孔24。该中空孔24的轮廓俯视呈正方形。此外,构成该中空孔24的轮廓的各边的尺寸略小于构成上述电极板3的外缘各边的尺寸。
[0063]在该间隔件4的一侧的板面4a上,形成有沿中空孔24的内壁面向其厚度方向凹陷的台阶部25。即,台阶部25具有大致沿着中空孔24的各边的恒定的宽度尺寸,且以向间隔件4的厚度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包括沿着上述各边的四个凹部25a?25d。
[0064]在凹部25a的一端部侧的底面y上,形成有沿间隔件4的板面4a、4b之间的方向(厚度方向)突出的突起部35。如图4B所示,该突起部35为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的被卡合部。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使电极板3的另一侧的板面3b与台阶部25的底面y相对时,由于电极板3的缺口部1A与间隔件4的突起部35位于互相对应的位置且互相卡合,因此能够将电极板3配置于台阶部25内。如图1OC和图1OD所示,在使施加有涂覆的一侧的板面3a与台阶部25的底面y相对时,电极板3的缺口部1A与间隔件4的突起部35并不位于互相对应的位置。即,由于电极板3与间隔件4彼此的卡合位置(缺口部1A与突起部35彼此的位置)不对应,因此能够阻止将电极板3向台阶部25内配置。
[0065]即,在使电极板3的另一侧的板面3b与台阶部25的底面y相对(图5A的情况)时,由于图5B所示的间隔件4的突起部35与电极板3的缺口部1A彼此的位置相对应,因此能够使双方卡合。另一方面,在将图5A所示的电极板3翻过来使其成为图1OC所示的朝向的情况下,无论向哪个角度旋转另一侧的板面3b都不能使突起部35与缺口部1A的彼此的位置相对应,因此电极板3与突起部35抵接,从而无法将电极板3配置在台阶部25内。
[0066]为了绕过突起部35,在突起部35的周围,包围其圆周地设有台阶部25。
[0067]这样,如图5A和图5B所示,仅在电极板3被朝向一个方向的情况下能够使电极板3嵌入间隔件4的台阶部25内。
[0068]此外,台阶部25成为沿中空孔24的各边的大致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各边外侧的尺寸略大于电极板3的各边的尺寸。由此,电极板3无缝隙地嵌合在该台阶部25内,且以电极板3向沿间隔件4的板面的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固定。此外,台阶部25在厚度方向上的深度设为与电极板3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尺寸。由此,在使电极板3嵌合时,电极板3的板面3a与间隔件4的板面4a成为同一个面。
[0069]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间隔件4上,卡定部26、26形成于中空孔24的上部和下部,用于使卡定部26、26卡定的被卡定部27、27形成于中空孔24的左右两侧的边缘部。如图6所示,上述卡定部26和被卡定部27使相邻的间隔件4、4彼此之间结合。在彼此相邻的间隔件4、4上,在一个间隔件4的被卡定部27、27上卡定另一个间隔件4的卡定部26、26,从而连结并结合各间隔件4、4。
[0070]如图4A和图4B所示,被卡定部27形成于间隔件4的边缘部,包括:凹部27a,其向间隔件4的中空孔24侧凹陷且供卡定部26进入;和卡定台阶部27b,其在凹部27a的外周方向的侧方向间隔件4的厚度方向洼陷。
[0071]卡定部26形成于自被卡定部27的形成位置旋转90度后的边缘部,包括:立起壁部26a,其自板面4a立起;以及延伸部26b,其以平行于板面4a并且沿间隔件4的外周延伸的方式自立起壁部26a向侧方弯折。
[0072]如图6所示,延伸部26b的厚度形成为与自间隔件4的另一侧的板面4a洼陷到卡定台阶部27b为止的深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在卡定部26的延伸部26b与被卡定部27的卡定台阶部27b重叠而被卡定时,延伸部26b的板面26c与另一个间隔件4的板面4a大致成为同一个面。此外,延伸部26b的下方成为空间部S。
[0073]在位于延伸部26b的下方位置的空间部S的外周方向的侧方形成有嵌合凸部36。另一方面,在被卡定部27的卡定台阶部27b的侧方形成有嵌合凹部37,在使一个间隔件4的卡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