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282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眼地层裂隙或类似情况的封堵技术,尤其是一种向漏失层注堵剂的装置。
油气井钻井过程中,地层若出现粗孔隙、裂缝、洞穴等漏失层,钻井液就会发生漏失。这时,必须及时实施封堵或叫堵漏。现行的堵漏技术中,用以形成堵塞的浆体堵剂是用注入泵沿钻柱输送到漏失层的。这就要求所配制的浆体堵剂必须具有可泵送的工艺性能,否则安全注入作业不能保证。然而,易流动的浆体堵剂在粗孔隙高渗透漏失层,尤其是裂缝、洞穴地层,很难能在近井地带形成堵塞。因此,常常需经多次堵漏作业,注入相当多的堵剂才能封住漏失层。这使钻井成本大为增加。
可以看出,现行堵漏技术客观上存在一对明显的矛盾,因此,重要的是,对于现行堵漏技术,应满足浆体堵剂在泵送的过程中,需要易流动性,而在到达漏失层时,又应具有不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稠装置,以使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浆体堵剂在进入漏失层时被转变为流动性很低甚至投有流动性的堵塞物。
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构思予以实现的设置一射流分散工作室,将来自于注入泵一定配方的浆体堵剂的固相颗粒分散,使体系中固相的总表面积增加,从而使浆体堵剂中的自由水得以充分与固相颗粒键合成为化合水,致使浆体堵剂变稠,甚至丧失流动性。具体结构是具有一个有进、出口的腔体,腔体内(顺浆体流向)置有一喷嘴,与喷嘴正对的适当距离处置有一档板,由此构成射流水力分散工作室,腔体的进口端具有与钻柱联接的螺纹,腔体的出口端为导向头。所述档板与喷嘴的适当距离根据堵剂的性质由实验确定。
进行堵漏作业时,上述增稠装置接在钻柱下端下至漏失层。当浆体堵剂由泵沿钻柱输送到达该增稠装置时,泵压升高,浆体堵剂经喷嘴形成射流,冲击在档板上,使浆体堵剂中的固相颗粒分散,体系的总表面积增加;由于固相的总表面积大大增加,浆体堵剂中的自由水转变为化合水。因此,原本流动的浆体堵剂急剧变稠,甚至丧失流动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处于漏失层位置,使所输出的增稠了的浆体堵剂进入漏失层及时形成堵塞,所以堵漏效果非常好;而在到达本实用新型前浆体堵剂却又具有所要求的流动性,因而能使堵漏过程安全进行,使现有技术中堵剂在泵注时应具有易流动的工艺性与到达漏层时又应具有难流动的高堵塞性这样一种相对矛盾的工艺要求得到了科学且简单的实现,从而使堵漏作业的效率大为提高,而成本大为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作为提高堵漏作业一次成功率的技术工具有的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三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基本型增稠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喷嘴易更换型增稠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投放型增稠装置的投放管的主视图。
实施例1见
图1。此为基本型,特点是结构简单。为便于加工、装配和拆卸将腔体分做成具有锥型螺纹(与钻柱联接)的接头1和具有弧面的导向头6两部分,喷嘴3由卡环4止定在接头1的通孔里,档板5固定在具有通孔的档板座7的中央,档板座7被相互联接的接头1和导向头6压紧。
实施例2,见图2。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但为便于根据注入量选择更换喷嘴,将喷嘴3由卡环4止定在具有螺纹(与提升工具联接)的喷嘴座2上,再将喷嘴座2坐落在接头1上联接,由卡环8固定。为了便于适当喷距的调节,档板座7的外缘上车有丝扣,在喷距调定后,由导向头6压紧。
实施例3,见图3。上述增稠装置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仅需进行增稠堵漏的情形,当一些漏失严重的井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堵漏时,在其它方法使用之后,还要进行增稠堵漏。那么,本例提供的就是适于这种情况下的投放型增稠装置结构。它是由图2改进获得的,即在图2中的喷嘴座2上通过螺纹接上图3所示的投放管9,这就构成了增稠装置的投放型结构。(该结构图从略)。在下放增稠装置时,喷嘴座2暂不下入,在使用其它堵漏方法结束后,将投放管9与装有喷嘴3的喷嘴座2联接后从钻柱内投放入增稠装置,使其坐落在接头1中相应的配合位置,这时,投放型增稠装置处于工作位置;所注入的浆体堵剂通过投放管9管壁上的孔进入射流分散工作室。
权利要求1.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有进、出口的腔体,腔体内顺浆体流向置有一喷嘴,与喷嘴正对的适当距离处置有一档板,腔体的进口端具有与钻柱联接的螺纹,腔体的出口端为导向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通过喷嘴座设置在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座与一管壁上具有通孔的投放管相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用于井眼地层裂隙或类似情况的堵漏。通过设置在腔体内的喷嘴所构成的射流水力分散工作室,使处于漏失层附近而来自于注入泵的易流动浆体堵剂变稠丧失流动性,及时形成堵塞。改变现行堵漏中由于堵剂易流失常常需经多次堵漏注入相当多的堵剂才能封住漏失层的状况,使堵漏一次成功率大大提高,因此,成本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E21B33/13GK2418252SQ00229238
公开日2001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3日
发明者柳平林, 夏宏南 申请人:柳平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