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油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886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增油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油扶正器,属于油田采油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在油田采油工艺中,由于抽油泵下入深、负荷大,从而导致抽油泵漏失,严重影响了采油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出现了诸如申请号为00121312.1的一种“增抽抚正器”等技术,该技术具有增油、扶正的优点。但上述技术及现场应用的其它相关技术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杆体中段铣有两个或更多导向平面,减小了负荷强度,易形成应力集中和疲劳损伤,从而造成断裂事故;二是扶正部分的对接面为较大面积的平面,易形成油砂沉积而对接不严;三是扶正部分的导油槽均为简单的直线槽,油流通过时会在上、下两端及两扶正部分的中间部位形成涡旋,造成较大的流阻损耗,降低了抽油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强度高、对接严、流阻损耗小的增油扶正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增油扶正器由杆体、上扶正块、下扶正块组成。其中上扶正块和下扶正块为圆柱形,外侧具有相等数量的导油槽。上扶正块能在杆体中段上下滑动,下扶正块固定在杆体上。其特征在于上扶正块和下扶正块的对接面均为等顶角的锯齿形。
所述下扶正块锯齿形对接面的下凹底角顶线与水平面呈30°以上的倾斜角。
所述上扶正块导油槽的上端和下扶正块导油槽的下端都呈流线形展宽。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串接在抽油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杆体的负荷强度高,两扶正块对接严,油流阻力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杆体1,上扶正块2,上扶正块导油槽3,下扶正块4,下扶正块导油槽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增油扶正器,附图可作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杆体1上端为油杆内螺纹,下端为油杆外螺纹,中段圆杆直径与相应抽油杆直径相等。杆体选用优质合金圆钢整体加工制成。下扶正块4和上扶正块2用尼龙或聚四氟乙稀材料,采用注塑工艺直接在已加工好的杆体上压注成型。压注时,在与上扶正块2对应的杆体部位上预先裹一至二层绵纸,压注成型后,用力转动并上下滑动几次,即可脱出预裹的绵纸,上扶正块便能在杆体中段自由上下滑动和转动。上、下扶正块的对接面为具有相同顶角锯齿形,顶角的大小以60°左右为宜。锯齿形凸起的顶尖与扶正块外侧的凸棱中线相对应,凹下的底尖与导油槽中线相对应。由于两扶正块的对接面为锯齿形,在上扶正块下滑过程中可自动导向对接,勿需再在杆体上加工导向平面,因而保证了杆体的负荷强度。下扶正块4对接面的锯齿形,从下凹三角形的中部开始两侧面由里向外逐渐展宽,下凹底角顶线由里向外逐渐向下倾斜,倾斜角以大于30°为宜,形成一个新的锯齿角。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油砂在下凹底角处的沉积,因而确保上、下扶正块对接严密。下扶正块导油槽5的下端呈流线体前部曲线形状展宽;上扶正块导油槽3的上端呈流线体尾部曲线展宽。这种导油槽形状能有效地减小当抽油杆下行时扶正块对油流的阻力,减小能耗,提高采油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增油扶正器,由杆体、上扶正块、下扶正块组成,上扶正块和下扶正块为圆柱形,外侧具有相等数量的导油槽,上扶正块能在杆体中段上下滑动,下扶正块固定在杆体上。其特征在于上扶正块和下扶正块的对接面均为等顶角的锯齿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油扶正器,其特征是下扶正块锯齿形对接面的下凹底角顶线与水平面呈30°以上的倾斜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油扶正器,其特征是上扶正块导油槽的上端和下扶正块导油槽的下端都呈流线形展宽。
专利摘要一种增油扶正器,属油田采油机械技术领域。由杆体、上扶正块和下扶正块构成。其特点是两扶正块的对接面为锯齿形,下扶正块锯齿形对接面下凹底角顶线有30°以上的倾角,两扶正块外侧导油槽的上、下两端部呈流线体展宽。具有杆体负荷强度高、两扶正块对接严、油流阻力小的优点。使用时串接在抽油杆上,不但能对抽油杆起扶正作用,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原油产量。
文档编号E21B17/10GK2595989SQ0228959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7日
发明者黄绍业, 薛建国, 赵童君, 孟海军, 赵文雨, 杜立贞 申请人:华北石油中等职业学校新技术开发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