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622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预制桩夹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背景技术
在桩基施工中,夹持器夹紧预制桩桩头后,通过传递高频液压振动沉拔桩锤产生的激震力而使预制桩下沉。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包含有一方形箱体,在箱体中配置有夹桩圆弧板,夹桩圆弧板与夹桩箱体为刚性连接或单铰链接。在沉桩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夹桩圆弧板与管桩桩头之间的位置难以调整,使得桩头的受力不均而引发桩头被别坏的现象,造成成本上的浪费及工期上的延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它能够实现在沉桩过程中,随着受力的不同,自动灵活的调整夹桩圆弧板与管桩桩头之间的接触状态,使桩头部分的受力均匀,从而避免了别桩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一箱体1,在箱体内两侧分别配置有动、静夹桩圆弧板3、2,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静夹桩圆弧板2通过铰支4与箱体一侧相铰接,动夹桩圆弧板3通过铰支5与箱体另一侧的伸缩油缸6相铰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铰支4、5为球头铰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铰支的调节作用,使夹桩圆弧板与混凝土管桩之间保持最大的夹持面积,同时在沉桩过程中可随时灵活调整桩头与箱体间的相对位置,使桩头部分受力均匀,避免别桩的发生,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工期上的延误;2.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操作非常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正剖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包括有一矩形箱体1,箱体的下端设有开口,在箱体内一侧配置有静夹桩圆弧板2,静夹桩圆弧板通过球头铰支4与箱体一侧相铰接,在箱体内另一侧配置有动夹桩圆弧板3。在动夹桩圆弧板的后端通过球头铰支5与伸缩油缸6相铰接,伸缩油缸安设在箱体外侧,其活塞杆伸进箱体与球头铰支固联,或直接将活塞杆端头设置成球头铰支。此外,为便于预制桩桩头的导入,可在夹桩圆弧板的下端周边倒角,以形成导入倾角7。当预制桩桩头伸入夹持器中到位后,伸缩油缸伸出,动夹桩圆弧板前移,就可以夹紧预制桩桩头。在夹紧或以后的沉桩过程中,由于夹桩圆弧板两端与夹桩箱体均为球头铰接,它能够随着受力的不同,自动灵活的调整夹桩圆弧板与管桩桩头之间的夹持状态,使桩头部分的受力均匀,从而避免了别桩现象的发生。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包括有一箱体,在箱体内两侧分别中配置有动、静夹桩圆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夹桩圆弧板通过铰支与箱体一侧相铰接,动夹桩圆弧板通过铰支与箱体另一侧的伸缩油缸相铰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支为球头铰支。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矩形箱体(1),箱体的下端设有开口,在箱体内一侧配置有静夹桩圆弧板(2),静夹桩圆弧板通过球头铰支(4)与箱体一侧相铰接,在箱体内另一侧配置有动夹桩圆弧板(3),在动夹桩圆弧板的后端通过球头铰支(5)与伸缩油缸(6)相铰接,伸缩油缸安设在箱体外侧,其活塞杆伸进箱体与球头铰支固联。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在夹桩圆弧板的下端周边倒角,形成导入倾角(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预制桩夹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包括有一箱体,在箱体内两侧分别配置有动、静夹桩圆弧板,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静夹桩圆弧板通过铰支与箱体一侧相铰接,动夹桩圆弧板通过铰支与箱体另一侧的伸缩油缸相铰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铰支的调节作用,使夹桩圆弧板与混凝土管桩之间保持最大的夹持面积,同时在沉桩过程中可随时灵活调整桩头与箱体间的相对位置,使桩头部分受力均匀,避免别桩的发生,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工期上的延误;2.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操作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E02D7/18GK2670443SQ200320116038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
发明者王进怀, 李劲 申请人: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 王进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