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965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口封堵器,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抽油机长期在变负荷下工作,极易造成抽油机的悬点轨 迹与油管柱轴线发生偏离,造成采油过程中抽油杆偏磨,因此,井口盘根盒便是主要的防 偏、防喷工具。而现有的盘根盒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着调偏效果差、盘根利用率低、更换盘 根周期短、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延长维修时间、降低采油效率、增加采油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本实用新型的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是由压帽、盘根盒、上球节和下球 节构成,压帽与盘根盒螺扣连接,盘根盒与上球节连成一体,上球节的下口螺扣嵌装空心挡 板,卡套于上球节上的压帽与下球节杆的上口螺扣连接,卡套于下球节上的压帽与管柱的 上口螺扣连接。压帽依次压紧填装于盘根盒中的压盖、上盘根环、压环、下盘根环;盘根盒的 管壁上有注油孔;压环的外周有环形腰槽,在腰槽上有穿透压环管壁的导油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盘根环和下盘根环均由多层环状盘根构 成,环状盘根的截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其内环面为斜面的任何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盘根环和下盘根环均为连续的螺旋形结 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双球节的设计结构实现了装置的垂直调偏、调偏效果好, 采用异形盘根及增设了压环并在盘根环中注入黄油,使抽油杆的摩擦阻力显著降低、提高 了盘根利用率,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

说明书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双球节调偏注油防喷封堵器,是由压帽1、盘根盒2、上球节3和下球 节4构成,压帽1与盘根盒2螺扣连接,盘根盒2与上球节3连成一体,上球节3的下口螺 扣嵌装空心挡板5,卡套于上球节3上的压帽6与下球节杆7的上口螺扣连接,下球节杆7 与下球节4连接成一体,卡套于下球节4上的压帽15与管柱16的上口螺扣连接;压帽1依 次压紧填装于盘根盒2中的压盖8、上盘根环9、压环10、下盘根环11。在盘根盒2的管壁上有注油孔12,压环10的外周有环形腰槽13,在腰槽13上有 穿透压环10管壁的导油孔14。可通过注油孔12经环形腰槽13上的导油孔14向盘根内部添加黄油。上盘根环9和下盘根环11均由多层环状盘根构成,环状盘根的截面为矩形或梯形 或其内环面为斜面的任何一种;或者上盘根环9和下盘根环11均为连续的螺旋形结构。卡套于上球节3上的压帽6与下球节杆7的上口螺扣连接,上球节3与压帽6的 接触面有密封环密封。下球节4与压帽15的接触面有密封环密封。
权利要求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是由压帽(1)、盘根盒(2)、上球节(3)和下球节(4)构成,其特征在于压帽(1)与盘根盒(2)螺扣连接,盘根盒(2)与上球节(3)连成一体,上球节(3)的下口螺扣嵌装空心挡板(5),卡套于上球节(3)上的压帽(6)与下球节杆(7)的上口螺扣连接,卡套于下球节(4)上的压帽(15)与管柱(16)的上口螺扣连接;压帽(1)依次压紧填装于盘根盒(2)中的压盖(8)、上盘根环(9)、压环(10)、下盘根环(11);盘根盒(2)的管壁上有注油孔(12);压环(10)的外周有环形腰槽(13),在腰槽(13)上有穿透压环(10)管壁的导油孔(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上盘根环(9)和 下盘根环(11)均由多层环状盘根构成,环状盘根的截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其内环面为斜面的 任何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上盘根环(9)和 下盘根环(11)均为连续的螺旋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双球节调偏盘根注油井口封堵器,是由压帽、盘根盒、上球节、下球节构成的双球节调偏注油防喷封堵器,压帽与盘根盒螺扣连接,盘根盒与上球节连成一体,上球节的下口螺扣嵌装空心挡板,卡套于上球节上的压帽与下球节杆的上口螺扣连接。在盘根盒的管壁上有注油孔,在压环的外周有环形腰槽,在腰槽上有穿透压环管壁的导油孔。本实用新型双球节的设计结构实现了装置的垂直调偏,采用异形盘根及增设了压环并在盘根环中注入黄油,使抽油杆的摩擦阻力显著降低,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
文档编号E21B33/03GK201620803SQ20102014508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侯慧慧, 李方宁, 李方旭, 王培亮, 高艳萍, 齐晏章 申请人:李维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