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33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作业时用于从井内启出或下入油管以及其他井下工具的辅助装置结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油田作业使用的管桥及滑车是用生产油管临时搭建而成,其结构简陋,搭建过程费时费力,整体不可调节,遇到恶劣现场,常有坍塌事故发生。小滑车的轨道一般是用几根油管捆绑在一起,运行起来不牢固,启下管时小滑车易脱轨,存在安全隐患,达不到HSE标准要求。每根管启完或者下完,小滑车都靠人力传送,影响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不愿意使用。不使用就会直接影响下入井内的井下工具运行质量,从而使完井后的油井生产周期缩短,严重的造成油井返工,发生不必要的维修费用,还有作业中所造成的污染,当前现场只是用简单铺设塑料布的形式处理,当污染液体增多时就会溢出造成污染,这样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费用。[0003]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 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具体包含有下述结构运管车31、管桥32 ;其中[0006]所述运管车31具体为轨道式结构,其上部的横截面结构为适于放置管状物的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至少在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单向止动的阻挡用的框架14;[0007]所述用于支撑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品的管桥32为能够折叠的多节结构。[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还有下述内容[0009]所述运管车31满足下述要求其由下托板19、支撑板20构成,其中支撑板20有两个,二者相对布置;两个支撑板20下部都固定在下托板19上,在下托板19上方的两个支撑板20之间设置有空腔;两个支撑板20的上部满足下述关系二者之间留有至少15mm宽的缝隙。[0010]所述运管车31还满足下述要求[0011]运管车31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封堵由下托板19和两个支撑板20共同包围的空腔的前隔液板2和后隔液板17以防止漏油;[0012]运管车31中还设置有用于沿轴向输送管状物品的小滑车,其具体结构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管座4、卡槽5、小车滑杆6、小车轮7、电动机10、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小滑车基体21 ;其中小滑车基体21为垂直于下托板19主要伸展平面布置的板状结构;管座4 与小滑车基体21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管座4上部为便于放置管状物品的中间低两边高的结构;小滑车基体21下部固定有至少2对小车轮7,电动机10、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都布置在小滑车基体21上,电动机10与小车轮7之间先后通过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连接在一起。[0013]卡槽5、小车滑杆6、滑轨8、减震弹簧(预留遥控传感孔)9都是进一步优选的附加结构。滑轨8设置在下托板19上,用于支撑小车轮7 ;减震弹簧9设置在小滑车基体21的轴向前后两侧面上以便当小滑车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进行减震缓冲处理。[0014]所述运管车31还满足下述要求下托板19纵向的下部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过的导液槽1 ;在前隔液板2或/和后隔液板17上与导液槽1相连通处还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导出到运管车外部的导液管18。[0015]所述管桥32满足下述要求其为能够折叠的多节结构,相邻的两节之间顺序连接;展开工作状态的管桥32为“M”字形结构,所述“M”字形的上部或者下部靠近运管车31布置。[0016]所述管桥32具体由下述结构组成卧式支承座321、液压机322、立式底座323、桥梁3 其中所述管桥32中,四节顺序连接的桥梁329结构构成“M”字形结构,立式底座 323布置在“M”字形下部中间的两节桥梁3 相连接处,具体为铰接连接结构;卧式支承座 321布置在除了上述立式底座323布置位置之外的构成“M”字形的其他各节的端点处,卧式支承座321共有4组。[0017]所述管桥32进一步还满足下述要求[0018]在构成“M”字形的四节顺序连接的管桥32结构中,每相邻两节之间设置有具有抽拉限位功能的液压杆324 ;[0019]布置在“M”字形下部中间的两节桥梁3 相连接处的立式底座323具体由下述结构构成[0020]轴325、轴套326、过渡板327、底板328 ;其中轴3 有两个,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都固定在底板3 上,在轴325上还设置有能够绕轴325旋转的轴套326,轴套3 固定在与其相连接的桥梁329的端部。[0021]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中还设置有用于进行污染物回收的污染回收气垫33 ;其具体由下述几部分组成气墙331、底垫;其中,气墙331与底垫固定连接在一起,气墙331布置在底垫的边缘处,气墙331与底垫共同构成边缘高内部低的上开口结构。[0022]所述污染回收气垫33中还设置有气骨332、充气放气孔333、溢流口 334、排液孔 335、开口拉链336 ;其中[0023]底垫被气墙331分隔成两个相互连通的区域,其中面积较大的区域布置在管桥32 下方,面积较小的区域与面积较大的区域通过在气墙331上开设的溢流口 334相连通,在面积较小的区域中的底垫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过多的液体物质的排液孔335。[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整套油井作业方面的新型整体配套设备。其特点是管桥32 可自动伸展,运输方便,一体化,回收搭建快捷;小滑车安全稳固,动力传送,操作方便省力; 污染回收气垫33能够高质量的回收作业污染;卧式支承座321和立式底座323可高低调节,解决恶劣现场搭建管桥的困难,从而保证了管桥32等设备的平稳牢靠。启下管时,运行更平稳、安全方便,造成的污染由XJY污染回收气垫回收。[0025]本实用新型中的运管车31部分还可以根据业内状况将其命名为XJY运管车,其具体是由工字钢、钢管,钢板等焊割形成主体,由电动机10传动的小滑车作用在其轨道上,从而达到动力运送油管的目的。对应的,管桥32也可以根据业内状况将其命名为XJY管桥,其可调节桥座部分是由桥梁329、卧式支承座321和立式底座323构成,桥座可以由卧式或立式千斤顶改进而成,底部装有滑轮能移动 ’桥梁329由钢管通过轴承连接组成M型结构, 由连接部位的液压杆3M达到伸展目的的。[0026]另外,污染回收气垫33也可以根据业内状况将其命名为XJY污染回收气垫。其是由塑料或乙烯材料等高温成型。未充气前是可折叠存放,使用时充气成型达到污染回收目的。这几大部分适合当前作业HSE安全环保现场自动化操作,改善了从前操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管桥32的搭建方式,做到了可调节,整体回收,运输方便,操作简单,能够高质量的回收作业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因此这套设备运用在修井作业的备前和操作过程中特别合适。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8]图1为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整体构成原理示意图;[0029]图2为运管车31的构成原理示意图;[0030]图3为与图2中小滑车所在局部对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0031]图4为与图2右上端对应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0032]图5为处于工作状态的管桥32结构示意图;[0033]图6为立式底座323的结构原理示意图;[0034]图7为处于折叠闭合状态的管桥32示意图;[0035]图8为污染回收气垫3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实施例1[0037]—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具体包含有下述结构运管车31、管桥 32、污染回收气垫33 ;其中所述运管车31具体为轨道式结构,其上部的横截面结构为适于放置管状物的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至少在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单向止动的阻挡用的框架14 ;所述用于支撑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品的管桥32为能够折叠的多节结构。[0038]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还满足下述要求[0039]所述运管车31由下托板19、支撑板20构成,其中支撑板20有两个,二者相对布置;两个支撑板20下部都固定在下托板19上,在下托板19上方的两个支撑板20之间设置有空腔;两个支撑板20的上部满足下述关系二者之间留有至少15mm宽的缝隙。[0040]所述运管车31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封堵由下托板19和两个支撑板20共同包围的空腔的前隔液板2和后隔液板17以防止漏油;[0041]运管车31中还设置有用于沿轴向输送管状物品的小滑车,其具体结构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管座4、卡槽5、小车滑杆6、小车轮7、电动机10、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小滑车基体21 ;其中小滑车基体21为垂直于下托板19主要伸展平面布置的板状结构;管座4 与小滑车基体21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管座4上部为便于放置管状物品的中间低两边高的结构;小滑车基体21下部固定有至少2对小车轮7,电动机10、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 都布置在小滑车基体21上,电动机10与小车轮7之间先后通过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连接在一起。[0042]卡槽5、小车滑杆6、滑轨8、减震弹簧(预留遥控传感孔)9都是进一步优选的附加结构。滑轨8设置在下托板19上,用于支撑小车轮7 ;减震弹簧9设置在小滑车基体21的轴向前后两侧面上以便当小滑车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进行减震缓冲处理。[0043]所述运管车31还满足下述要求下托板19纵向的下部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过的导液槽1 ;在前隔液板2或/和后隔液板17上与导液槽1相连通处还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导出到运管车外部的导液管18。[0044]所述管桥32满足下述要求其为能够折叠的多节结构,相邻的两节之间顺序连接;展开工作状态的管桥32为“M”字形结构,所述“M”字形的上部或者下部靠近运管车31布置。[0045]所述管桥32具体由下述结构组成卧式支承座321、液压机322、立式底座323、桥梁3 其中所述管桥32中,四节顺序连接的桥梁329结构构成“M”字形结构,立式底座 323布置在“M”字形下部中间的两节桥梁3 相连接处,具体为铰接连接结构;卧式支承座 321布置在除了上述立式底座323布置位置之外的构成“M”字形的其他各节的端点处,卧式支承座321共有4组。[0046]所述管桥32进一步还满足下述要求[0047]在构成“M”字形的四节顺序连接的管桥32结构中,每相邻两节之间设置有具有抽拉限位功能的液压杆324 ;[0048]布置在“M”字形下部中间的两节桥梁3 相连接处的立式底座323具体由下述结构构成轴325、轴套326、过渡板327、底板328 ;其中轴325有两个,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都固定在底板3 上,在轴325上还设置有能够绕轴325旋转的轴套326,轴套326固定在与其相连接的桥梁329的端部。[0049]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中还设置有用于进行污染物回收的污染回收气垫33 ;其具体由下述几部分组成气墙331、底垫;其中,气墙331与底垫固定连接在一起,气墙331布置在底垫的边缘处,气墙331与底垫共同构成边缘高内部低的上开口结构。[0050]所述污染回收气垫33中还设置有气骨332、充气放气孔333、溢流口 334、排液孔 335、开口拉链336 ;其中[0051]底垫被气墙331分隔成两个相互连通的区域,其中面积较大的区域布置在管桥32 下方,面积较小的区域与面积较大的区域通过在气墙331上开设的溢流口 334相连通,在面积较小的区域中的底垫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过多的液体物质的排液孔335。[005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整套油井作业方面的新型整体配套设备。其特点是管桥32可自动伸展,运输方便,一体化,回收搭建快捷;小滑车安全稳固,动力传送,操作方便省力; 污染回收气垫33能够高质量的回收作业污染;卧式支承座321和立式底座323可高低调节,解决恶劣现场搭建管桥的困难,从而保证了管桥32等设备的平稳牢靠。启下管时,运行更平稳、安全方便,造成的污染由XJY污染回收气垫回收。[0053]关于图1的补充说明从图1可见,从油井启出的油管通过运管车31的动力装置把油管排放在管桥32上待用,反之管桥32上排放的油管也可通过运管车31运送到井口达说明书5/5页到下入井内的目的;以上操作所造成污染油液,由提前充气后铺设在运管车31,管桥32底下的污染回收气垫33全部回收,避免污染的造成;[0054]关于图2的补充说明从图2可见,小滑车作用在滑轨8上,通过开关或遥控启动电动机10,使小车在滑轨8上往复运动,把井内启出的油管送到管桥32上排放或把管桥32 上的油管通过小车顺利的下入井内;管桥32由可调节底座(具体为卧式支承1、立式底座 3,由千斤顶改进而成;其中卧式支承1的底部装有滑轮小车轮7能移动) ’桥梁9的材质是刚体管(还可用其他型材),立式底座3具体是由轴5、轴套6、过渡板7、底板8的连接方式,把四根钢管连接成工作状态时的“M”字形,运输状态时为“I”字形;通过液压装置,液压机2、液压杆4把管桥32伸展成工作状态“M”字形,达到排管目的或收缩成“I”字形状态 (如图7所示),达到运输目的;[0055]关于图8的补充说明从图8可见,污染回收气垫33是由塑料或乙烯材料等高温成型的,通过充气放气孔333充气,气墙331、气骨332、鼓起形成工作状态,把开口拉链 336 (为防水密封材质)拉开,把井口套入排液孔335,再把开口拉链336拉上,操作完成; 当回收的作业污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从溢流口 334溢出,进入排液孔335,排入另一套排污系统回收进站,另外作业完井后,污染回收气垫33通过充气放气孔333放气后,折叠回收存放,可多次循环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具体包含有下述结构运管车(31)、管桥(32);其中所述运管车(31)具体为轨道式结构,其上部的横截面结构为适于放置管状物的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至少在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单向止动的阻挡用的框架 (14);所述用于支撑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品的管桥(32)为能够折叠的多节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管车 (31)满足下述要求其由下托板(19)、支撑板(20)构成,其中支撑板(20)有两个,二者相对布置;两个支撑板(20)下部都固定在下托板(19)上,在下托板(19)上方的两个支撑板 (20)之间设置有空腔;两个支撑板(20)的上部满足下述关系二者之间留有至少15mm宽的缝隙。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管车 (31)还满足下述要求运管车(31)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封堵由下托板(19 )和两个支撑板(20 )共同包围的空腔的前隔液板(2)和后隔液板(17);运管车(31)中还设置有用于沿轴向输送管状物品的小滑车,其具体结构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管座(4)、小车轮(7)、电动机(10)、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小滑车基体(21); 其中小滑车基体(21)为垂直于下托板(19)主要伸展平面布置的板状结构;管座(4)与小滑车基体(21)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管座(4)上部为便于放置管状物品的中间低两边高的结构;小滑车基体(21)下部固定有至少2对小车轮(7),电动机(10)、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都布置在小滑车基体(21)上,电动机(10)与小车轮(7)之间先后通过传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 )连接在一起。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管车 (31)还满足下述要求下托板(19)纵向的下部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液体流动过的导液槽(1);在前隔液板(2)或/和后隔液板(17)上与导液槽(1)相连通处还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导出到运管车外部的导液管(18)。
5.按照权利要求广4其中之一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桥(32)满足下述要求其为能够折叠的多节结构,相邻的两节之间顺序连接;展开工作状态的管桥(32)为“M”字形结构,所述“M”字形的上部或者下部靠近运管车 (31)布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桥(32) 具体由下述结构组成卧式支承座(321)、液压机(322)、立式底座(323)、桥梁(3 );其中 所述管桥(32)中,四节顺序连接的桥梁(3 )结构构成“M”字形结构,立式底座(323)布置在“M”字形下部中间的两节桥梁(3 )相连接处,具体为铰接连接结构;卧式支承座(321) 布置在除了上述立式底座(323)布置位置之外的构成“M”字形的其他各节的端点处,卧式支承座(321)共有4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桥(32) 还满足下述要求在构成“M”字形的四节顺序连接的管桥(32)结构中,每相邻两节之间设置有具有抽拉限位功能的液压杆(3M);布置在“M”字形下部中间的两节桥梁(329 )相连接处的立式底座(323 )具体由下述结构构成轴(325)、轴套(3沈)、过渡板(327)、底板(3 );其中轴(325)有两个,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都固定在底板(3 )上,在轴(325)上还设置有能够绕轴(325)旋转的轴套(3沈), 轴套(3 )固定在与其相连接的桥梁(3 )的端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中还设置有用于进行污染物回收的污染回收气垫(33);其具体由下述几部分组成气墙(331)、底垫;其中,气墙(331)与底垫固定连接在一起,气墙(331)布置在底垫的边缘处,气墙(331)与底垫共同构成边缘高内部低的上开口结构。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回收气垫(33)中还设置有气骨(332)、充气放气孔(333)、溢流口(334)、排液孔(335);其中底垫被气墙(331)分隔成两个相互连通的区域,其中面积较大的区域布置在管桥 (32)下方,面积较小的区域与面积较大的区域通过在气墙(331)上开设的溢流口(334)相连通,在面积较小的区域中的底垫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过多的液体物质的排液孔(335)。
专利摘要一种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作业启下油管地面支持系统具体包含有下述结构运管车(31)、管桥(32);其中所述运管车(31)具体为轨道式结构,其上部的横截面结构为适于放置管状物的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至少在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单向止动的阻挡用的框架(14);所述用于支撑放置在其上的管状物品的管桥(32)为能够折叠的多节结构。
文档编号E21B19/14GK202249839SQ20112017147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6日
发明者夏吉勇, 王伟, 祁统婷 申请人:夏吉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