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旋流冲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33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旋流冲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油田井下作业时用于井下修井的工具,具体的说是一体化旋流冲壁器。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上各油田的主力油层储层存在埋藏深度变化范围大、井底温度高的特点。大多数井钻井结束后,井内泥浆未替,且有部分岩屑存在井底,给后期作业中的替泥浆、 通井、刮削造成很大难度。以一井深为3247m的井为例,施工时采用磨鞋代替冲砂笔尖替泥浆,下钻困难,从300m磨铣到人工井底,替泥浆施工周期55小时,时效较低,施工时,洗井必须充分彻底,否则还有卡钻的危险。根据对中海油、辽河、大港、冀东油田的调研,有相当部分的井深均超过5000m,存在施工周期长、井下安全不易保证,作业成本与风险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深海井在替泥浆时存在施工周期长、易卡钻、作业成本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旋流冲壁器,该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可以实现一趟工艺管柱解决深井快速替浆、清理井底沉砂及岩屑,提高了施工效率、作业安全、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包括外筒,所述的外筒左侧连接有量规,外筒内部置有孔板及转子,外筒右端螺纹连接上接头,所述的转子与外筒之间设有动密封结构,转子中部设有螺旋形的叶片,转子右端通过双向接头与三刮刀钻头连接,所述的三刮刀钻头右端为由三个刀翼构成的上刀体,左端为下刀体,所述的下刀体外圆周面为尖刃,且下刀体内部均布有三个连通三刮刀钻头内外的水眼。所述的量规外部为螺旋状。所述的动密封结构由密封环A、B组成,其中密封环A由两个聚四氟锥圈及其之间的0形密封圈构成,密封环B由V形密封圈及镶嵌在其内部的支撑环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转子中部设有螺旋形叶片,泥浆循环时通过孔板后冲击转子,使转子转动并带动三刮刀钻头一起转动,三刮刀钻头同时刮削井底与井壁,泥浆通过水眼冲蚀井壁及冲起井底沉砂,同时泥浆循环带走井底沉砂。因此,该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可以实现井壁初步清理、通井与刮削,保证下步通井、刮削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可清理井底沉砂及岩屑;实现一趟工艺管柱解决深井快速替浆;提高施工效率,简化施工工艺程序,降低成本,作业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是左半部分,图b是右半部分;图2、3、4分别是图1中A、B、C向的展开图;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D向视图。图中1-量规,2-外筒,3-内套,4-孔板,5-转子,6_上接头,7_双向接头,8_三刮刀钻头,9-动密封结构,10-上刀体,11-下刀体,12-水眼,13-聚四氟锥圈,14-0形密封圈, 15-支撑环,16-V形密封圈,I-密封环A,II-密封环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至图6所示,一种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包括外筒2,所述的外筒2左侧连接有量规1,量规1外部为螺旋状,钻头刮削作业后,量规1外壁起到刮削剩余的泥浆的作用,同时量规1外径设为Φ 110mm,在刮削后可以测量通径尺寸是否为Φ 110mm。外筒2内部置有内套3、孔板4及转子5,孔板4上轴向有通孔,外筒2右端螺纹连接上接头6,所述的转子5 与外筒2之间设有动密封结构9,转子5中部设有螺旋形的叶片,转子5右端通过双向接头 7与三刮刀钻头8连接,所述的三刮刀钻头8右端为由三个刀翼构成的上刀体10,左端为下刀体11,所述的下刀体11外圆周面为尖刃,且下刀体11内部均布有三个连通三刮刀钻头8 内外的水眼12,通过对水眼12水力参数设计及水眼12大小、数量、角度的分布设计,泥浆经过水眼12达到较强辅助上刀体10冲蚀井壁及冲起井底沉砂的作用。为了保证密封效果,所述的动密封结构9由至少一个密封环AI和一个密封环BII 组成,所述的密封环AI由两个聚四氟锥圈13及其之间的0形密封圈14构成,所述的密封环BII由V形密封圈16及镶嵌在其内部的支撑环15构成,动密封结构9还可以由两个密封环AI及其之间的密封环BII组成,这样,密封效果更好。工作时,开泵循环泥浆,泥浆通过孔板4后冲击转子5,并给转子5 —定的转速,使转子5转动并且带动三刮刀钻头8 一起转动,三刮刀钻头8上的上刀体10用于刮削井底, 下刀体11刮削井壁,泥浆通过水眼12达到较强辅助上刀体冲蚀井壁及冲起井底沉砂的作用,最后通过量规1测量通径尺寸是否满足要求,泥浆循环带走井底沉砂,实现一趟工艺管柱解决深井快速替浆、清理井底沉砂及岩屑。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包括外筒O),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 左侧连接有量规(1),外筒( 内部置有孔板(4)及转子(5),外筒( 右端螺纹连接上接头(6),所述的转子( 与外筒( 之间设有动密封结构(9),转子(5)中部设有螺旋形的叶片,转子(5)右端通过双向接头(7)与三刮刀钻头⑶连接,所述的三刮刀钻头⑶右端为由三个刀翼构成的上刀体(10),左端为下刀体(11),所述的下刀体(11)外圆周面为尖刃,且下刀体(11) 内部均布有三个连通三刮刀钻头(8)内外的水眼(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量规(1)外部为螺旋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密封结构(9)由密封环A、B (I, II)组成,所述的密封环A(I)由两个聚四氟锥圈(13)及其之间的0形密封圈(14)构成,所述的密封环B(II)由V形密封圈(16)及镶嵌在其内部的支撑环(15)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旋流冲壁器。主要解决现有的深井在替泥浆时存在施工周期长、易卡钻、作业成本大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2)左侧连接有量规(1),外筒(2)内部置有孔板(4)及转子(5),转子(5)与外筒(2)之间设有动密封结构(9),转子(5)中部设有螺旋形的叶片,转子(5)右端通过双向接头(7)与三刮刀钻头(8)连接,三刮刀钻头(8)右端为上刀体(10),左端为下刀体(11),且下刀体(11)内部均布有三个水眼(12)。该一体化旋流冲壁器可以实现一趟工艺管柱解决深井快速替浆、清理井底沉砂及岩屑,提高了施工效率、作业安全、成本低。
文档编号E21B37/02GK202055805SQ2011201713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6日
发明者唐佳, 宋家和, 崔文勤, 李亚方, 李树生, 梁红梅, 赵国良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