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50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磁浮系统的隧道内部空间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高速轨道,以方便和改善人们的出行。目前,磁浮系统在越江等隧道内通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通过对隧道横断面的研究,采用单洞双线形式,即在一个单独的隧道洞内同时布置上行线和下行线的磁浮运行轨道。所述的单洞双线形式的布置结构能够满足磁浮系统穿越隧道的空气动力学、内部设备电缆等布置、紧急情况下的救援疏散以及通风排烟等要求。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磁浮系统的隧道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即在隧道洞的上部悬吊射流风机1’,用于通风排烟;隧道洞的中间部分布置双向轨道梁3’, 在轨道梁3’的上方是磁浮列车的行车空间2’ ;而隧道洞的下部是用来设置电缆通道4’和疏散通道5’。其中,所述的电缆通道4’分别设置在双向轨道梁3’的下方,所述的疏散通道 5’则设置在两个电缆通道4’的中间。上述这种磁浮系统的隧道内部空间的断面布置结构基本能够满足隧道长度< 2. 5km时的各种要求。但是,对于隧道长度>2. 5km时的中长距离磁浮隧道,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上述隧道内部空间的断面布置结构,在事故情况下已经无法解决人员的疏散救援和通风排烟等涉及安全因素的技术问题。并且采用悬吊方式安装的射流风机1’,存在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解决了长距离磁浮隧道在事故工况下的通风排烟、人员疏散等涉及安全因素的技术难题,同时解除了现有技术中因隧道上部空间悬挂射流风机而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其包含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上部空间的排烟道;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中部的双向轨道梁和双向行车通道;以及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下部空间的电缆通道和疏散通道。其中,所述的排烟道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排烟口。在隧道两端的工作井内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的轴流风机采用可逆转高温的轴流风机。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疏散平台,其设置在隧道横断面的中部、且位于双向轨道梁的之间以及疏散通道的上方;该疏散平台与所述的疏散通道之间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由于采用顶部排烟道结构,在事故情况下可通过开启排烟道内的轴流风机,利用排烟道上间隔设置的排烟口向隧道外部排烟,为人员疏散和救援制造烟气浓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条件,并且安全系数高,解除了现有技术中隧道上部空间悬吊射流风机的潜在风险和隐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在事故情况下,人员通过疏散平台进入下部疏散通道,可有效提高疏散速度,使隧道的阻塞比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可适用于任何长度的隧道断面布置,尤其适用于长度>2. 5km时的长距离磁浮隧道,解决了长距离磁浮隧道在事故工况下通风排烟、人员疏散等涉及安全系数的技术难题,在本领域内具有较大贡献。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包含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上部空间的排烟道1 ;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中部的双向轨道梁3,该双向轨道梁3和排烟道1之间的空间是上、下行磁浮列车的行车通道2 ;以及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下部空间的电缆通道4和疏散通道5。其中,所述的排烟道1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排烟口 ;一般情况下,在每间隔 50m 60m的位置处开设排烟口。进一步,在隧道两端的工作井内还设置有轴流风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流风机采用可逆转高温的轴流风机。所述的电缆通道4分别设置在双向轨道梁3的下方空间;所述的疏散通道5设置在两个电缆通道4的之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疏散平台4,其设置在隧道横断面的中部、且位于双向轨道梁3的之间以及疏散通道5的上方;该疏散平台4与所述的疏散通道5之间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由于采用顶部排烟道结构,在事故情况下可通过开启隧道两端的轴流风机,利用排烟道上间隔设置的排烟口向隧道外部排烟,为人员疏散和救援制造烟气浓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条件,并且安全系数高,解除了现有技术中隧道上部空间悬吊射流风机的潜在风险和隐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在事故情况下,人员通过疏散平台进入下部疏散通道,可有效提高疏散速度,使隧道的阻塞比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可适用于任何长度的隧道断面布置,尤其适用于长度>2. 5km时的长距离磁浮隧道,解决了长距离磁浮隧道在事故工况下通风排烟、人员疏散等涉及安全系数的技术难题,在本领域内具有较大贡献。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包含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中部的双向轨道梁 (3)和双向行车通道(2);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下部空间的电缆通道(4)和疏散通道(5),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上部空间的排烟道(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烟道(1) 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排烟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隧道两端的工作井内设置有轴流风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流风机采用可逆转高温的轴流风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疏散平台(4),其设置在隧道横断面的中部、且位于双向轨道梁(3)的之间以及疏散通道(5)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散平台 (4 )与所述的疏散通道(5 )之间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浮隧道的内部空间布置结构,其包含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上部空间的排烟道;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中部的双向轨道梁和双向行车通道;以及设置在隧道横断面下部空间的电缆通道和疏散通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长距离磁浮隧道在事故工况下的通风排烟、人员疏散等涉及安全因素的技术难题,同时解除了现有技术中因隧道上部空间悬挂射流风机而存在的潜在风险。
文档编号E21D9/14GK202081896SQ20112018214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乔宗昭, 叶丰, 奚峰, 彭子晖, 成广伟, 曹文宏, 李文沛, 杨志豪, 陈定祥 申请人: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