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阀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721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尤其有关于一种连续油管起下装置用的车载阀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连续油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油井测试领域,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油田使用的连续油管作业车,只有滚筒为车载固定设备,在连续油管车进行油井测试施工时,需要进行起下作业,即将滚筒上的连续油管放入井口上方的防喷管中,再通过防喷器、偏心井口及测试护管等设备下入到目的层中。上述牵引连续油管的牵引装置, 以及吊装井口、防喷器、注入头及其相关设备的对接等施工作业装置,均需要额外的吊车与连续油管车配合来完成,这样不仅降低了车辆使用效率,而且增加了作业成本。为此,发明人开发出了一种将牵引装置、臂吊、滚筒以及排揽等装置集成为一体的新型连续油管作业车,其中,牵引装置、臂吊均为车载式可移动设备。众所周知,牵引装置、 臂吊以及排揽等装置均需要液压系统部件对它们进行控制,现有连续油管车上仅有可控制滚筒运动的一个液压油箱、滚筒液压马达以及对应的液压阀组,为使该牵引装置、臂吊和排揽装置能够正常运作,需要在该新型的连续油管作业车上布置可控制它们运动的各种液压系统部件。因此,如何在连续油管车上的复杂、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地布置控制各部件的液压控制系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阀的布置结构,以便在连续油管作业车上的复杂、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液压系统的阀组、管线及油箱、油泵等附件,该车载阀的布置结构不仅满足了车载要求,而且也便于维护及现场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设置在连续油管作业车上,所述连续油管作业车的底盘上表面从车头至车尾依序设有操作室、排揽装置和两个平行设置的臂吊,所述排揽装置的上方设有滚筒,所述两个臂吊之间连接有牵引装置,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包括液压油箱,其设置在靠近车头位置处的所述底盘上;液压泵,其与所述液压油箱相连,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位于所述臂吊支脚的位置处;多路阀组,其与所述液压泵相连,并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所述多路阀组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所述臂吊、所述滚筒和所述排揽装置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油箱包括第一液压油箱和第二液压油箱,所述第一液压油箱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操纵室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油箱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滚筒的下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泵包括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相连,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臂吊支脚的右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箱相连,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臂吊支脚的左下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路阀组包括第一多路阀,其与所述第一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一多路阀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所述滚筒和所述排揽装置相连;第二多路阀,其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二多路阀与所述臂吊相连,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第二多路阀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下表面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泵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阀组,所述第二多路阀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阀组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一液压阀组设置在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臂吊的下方,所述第一液压阀组包括压力控制阀和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相连的流量控制阀。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牵引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液压阀组,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滚筒、所述排揽装置之间通过第三液压阀组相连,所述第三液压阀组、第二液压阀组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滚筒与所述臂吊之间;所述第二多路阀与所述臂吊之间连接有第四液压阀组,在所述车头、车尾处的所述底盘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前支腿油缸和后支腿油缸,所述第二多路阀与所述前支腿油缸、后支腿油缸之间通过第五液压阀组相连,所述第五液压阀组、第四液压阀组左右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臂吊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阀组、第三液压阀组、第四液压阀组和第五液压阀组均包括压力控制阀和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相连的流量控制阀。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所述排揽装置分别通过滚筒液压马达、排揽液压马达与所述第三液压阀组相连,所述滚筒液压马达和排揽液压马达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操作室与所述滚筒之间;所述臂吊具有臂吊液压油缸和臂吊变幅液压油缸,所述第四液压阀组分别与所述臂吊液压油缸和臂吊变幅液压油缸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压阀组与第三液压阀组分别连接有第一储能器,所述第四液压阀组与第五液压阀组分别连接有第二储能器,所述第二储能器与所述第一储能器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还包括两个过滤器,其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之间,所述两个过滤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箱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还包括两个散热器,其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所述滚筒液压马达和所述排揽液压马达相连,另一个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臂吊液压油缸、所述臂吊变幅液压油缸、所述前支腿油缸和所述后支腿油缸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的特点及优点是该车载阀的布置结构能够使控制牵引装置、臂吊以及排揽装置的各种液压系统部件,在连续油管作业车上的复杂、有限的空间内被合理、有序的布置,使得车载阀整体结构紧凑,维护方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的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文的前后左右位置关系是针对图1所示而言的。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设置在连续油管作业车1上,所述连续油管作业车1的底盘11上表面从车头至车尾依序设有操作室12、排揽装置13和两个平行设置的臂吊14,所述排揽装置13的上方设有滚筒15,所述两个臂吊14之间连接有牵引装置16,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包括液压油箱2、液压泵3和多路阀组4。其中,液压油箱2设置在靠近车头17位置处的所述底盘11上;液压泵3与所述液压油箱2相连,并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下表面上位于所述臂吊支脚141的位置处;多路阀组4与所述液压泵3相连,并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11的下表面上,所述多路阀组4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16、所述臂吊14、所述滚筒15和所述排揽装置13相连。具体是,请参考图1,操作室12位于车头17的右侧,滚筒15的左侧,如图2所示, 两个臂吊14平行设置在底盘11右侧的前后边缘处,臂吊的支脚141靠近滚筒15设置。液压油箱2位于底盘11左侧的操作室12与滚筒15处,液压泵3位于底盘11中部的臂吊支脚141处,多路阀组4位于底盘11的右侧。请参考图4,当连续油管作业车1进行油井作业施工时,液压泵3接收来自连续油管作业车1发动机的动力,以抽取液压油箱2中的油液,油液经液压泵3被输送至多路阀组 4,通过多路阀组4的多个油液出口,将油液输送至滚筒15、排揽装置13、臂吊14以及牵引装置16中,以完成油井的起下作业。其中,液压油箱2、液压泵3与多路阀组4之间通过高压管线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将控制牵引装置16、滚筒15、臂吊14和排揽装置13运动的液压油箱2、液压泵3以及多路阀组4合理、有序地布置在连续油管作业车1上复杂、有限的空间内,使得车载阀整体结构紧凑,维护方便。[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油箱2包括第一液压油箱21和第二液压油箱22,所述第一液压油箱21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操纵室12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油箱22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滚筒15的下方。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液压油箱22位于滚筒15下方的底盘11下表面的后侧。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泵3包括第一液压泵31和第二液压泵32,所述第一液压泵31 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21相连,其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臂吊支脚141 的右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泵32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箱22相连,其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臂吊支脚141的左下方。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液压泵32和第一液压泵31 左右并排设置在底盘11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处。更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和图3,所述多路阀组4包括第一多路阀41和第二多路阀42。第一多路阀41与所述第一液压泵31相连,所述第一多路阀41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 16、所述滚筒15和所述排揽装置13相连;第二多路阀42与所述第二液压泵32相连,所述第二多路阀42与所述臂吊14相连,所述第一多路阀41与所述第二多路阀42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11下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多路阀41为由十个单片多路阀组成的多路阀,第二多路阀42为由五个单片多路阀组成的多路阀,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多路阀41与第二多路阀42中的单片多路阀的数量可根据各自连接控制的部件数量多少来设置,在此不作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第一液压油箱21提供给第一液压泵31油液,第一液压泵31 将油液输送至第一多路阀41,从而控制牵引装置16、滚筒15和排揽装置13运动;第二液压油箱22提供给第二液压泵32油液,第二液压泵32将油液输送至第二多路阀42,从而控制臂吊14作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多路阀41与所述第一液压泵31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阀组5,所述第二多路阀42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阀组5与所述第二液压泵32 相连,所述第一液压阀组5设置在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臂吊14的下方, 所述第一液压阀组5包括压力控制阀和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相连的流量控制阀。其中,第一液压阀组5的压力控制阀与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来自第一液压泵31与第二液压泵32的油液的压力和流量。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液压阀组5可位于任意一个臂吊14的下方,并且靠近臂吊支脚141的位置处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多路阀41与所述牵引装置16之间连接有第二液压阀组6,所述第一多路阀41与所述滚筒15、所述排揽装置13之间通过第三液压阀组相连7,所述第三液压阀组7、第二液压阀组6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滚筒15与所述臂吊14之间;所述第二多路阀42与所述臂吊14之间连接有第四液压阀组8,在所述车头、车尾处的所述底盘11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前支腿油缸18和后支腿油缸19,所述第二多路阀42与所述前支腿油缸18、后支腿油缸19之间通过第五液压阀组9相连,第五液压阀组9、所述第四液压阀组8左右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臂吊14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阀组6、第三液压阀组7、第四液压阀组8和第五液压阀组9均包括压力控制阀和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相连的流量控制阀。其中, 第二液压阀组6、第三液压阀组7、第四液压阀组8和第五液压阀组9的压力控制阀与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来自第一多路阀41与第二多路阀42的油液的压力和流量。在本实用新
7型中,第五液压阀组9和第四液压阀组8左右并排设置在底盘11的上表面后侧位置处的臂吊14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滚筒15、所述排揽装置13分别通过滚筒液压马达151、排揽液压马达131与所述第三液压阀组7相连,所述滚筒液压马达151和排揽液压马达131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操作室12与所述滚筒15 之间;所述臂吊14具有臂吊液压油缸142和臂吊变幅液压油缸143,所述第四液压阀组8分别与所述臂吊液压油缸142和臂吊变幅液压油缸143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液压阀组6与第三液压阀组7分别连接有第一储能器61,所述第四液压阀组8与第五液压阀组9分别连接有第二储能器62,所述所述第二储能器62与第一储能器61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14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储能器61与所述第二储能器62用于向第二液压阀组6、第三液压阀组7、第四液压阀组8和第五液压阀组9提供油液,以保持油液供给至牵引装置16、滚筒15、排揽装置13以及臂吊14的压力,避免由于液压泵3突然停止工作或由于油液泄漏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油液不能正常供给的问题发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还包括两个过滤器10, 其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14之间,所述两个过滤器1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泵31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液压泵32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箱22之间。过滤器10用于过滤第一液压油箱21与第二液压油箱22中油液的杂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过滤器10前后并排设置在两个臂吊变幅液压油缸143之间的底盘11上表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还包括两个散热器71, 其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1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14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散热器71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16、所述滚筒液压马达151和所述排揽液压马达131 相连,另一个所述散热器71与所述臂吊液压油缸142、所述臂吊变幅液压油缸143、所述前支腿油缸18和所述后支腿油缸19相连。该散热器71用于将流过牵引装置16、滚筒液压马达151、排揽液压马达131、臂吊液压油缸142、臂吊变幅液压油缸143、前支腿油缸18和后支腿油缸19的油液进行散热降温,并同时将处理后的低温油液回流至第一液压油箱21与第二液压油箱22中。进一步,在两个臂吊14的正下方的底盘11上表面上还设有两个护罩81,其用于将连接各液压阀组、多路阀组4、液压泵3以及液压油箱2之间的高压管线罩设在其内。该护罩81不仅可保护高压管线免受损坏,而且还可使各高压管线整齐排列在连续油管作业车1 上,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设置在连续油管作业车上,所述连续油管作业车的底盘上表面从车头至车尾依序设有操作室、排揽装置和两个平行设置的臂吊,所述排揽装置的上方设有滚筒,所述两个臂吊之间连接有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包括液压油箱,其设置在靠近车头位置处的所述底盘上;液压泵,其与所述液压油箱相连,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位于所述臂吊支脚的位置处;多路阀组,其与所述液压泵相连,并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所述多路阀组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所述臂吊、所述滚筒和所述排揽装置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包括第一液压油箱和第二液压油箱,所述第一液压油箱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操纵室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油箱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滚筒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包括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相连,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臂吊支脚的右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箱相连,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臂吊支脚的左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组包括第一多路阀,其与所述第一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一多路阀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所述滚筒和所述排揽装置相连;第二多路阀,其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二多路阀与所述臂吊相连,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第二多路阀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下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泵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阀组,所述第二多路阀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阀组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一液压阀组设置在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臂吊的下方,所述第一液压阀组包括压力控制阀和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相连的流量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牵引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液压阀组,所述第一多路阀与所述滚筒、所述排揽装置之间通过第三液压阀组相连,所述第三液压阀组、第二液压阀组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滚筒与所述臂吊之间;所述第二多路阀与所述臂吊之间连接有第四液压阀组,在所述车头、车尾处的所述底盘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前支腿油缸和后支腿油缸,所述第二多路阀与所述前支腿油缸、后支腿油缸之间通过第五液压阀组相连,所述第五液压阀组、第四液压阀组左右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臂吊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阀组、第三液压阀组、第四液压阀组和第五液压阀组均包括压力控制阀和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相连的流量控制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所述排揽装置分别通过滚筒液压马达、排揽液压马达与所述第三液压阀组相连,所述滚筒液压马达和排揽液压马达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操作室与所述滚筒之间;所述臂吊具有臂吊液压油缸和臂吊变幅液压油缸,所述第四液压阀组分别与所述臂吊液压油缸和臂吊变幅液压油缸相连。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阀组与第三液压阀组分别连接有第一储能器,所述第四液压阀组与第五液压阀组分别连接有第二储能器,所述第二储能器与所述第一储能器前后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之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还包括两个过滤器,其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之间,所述两个过滤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箱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还包括两个散热器,其前后并排设置在车尾处的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两个臂吊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牵引装置、所述滚筒液压马达和所述排揽液压马达相连,另一个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臂吊液压油缸、所述臂吊变幅液压油缸、所述前支腿油缸和所述后支腿油缸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设置在连续油管作业车上,连续油管作业车的底盘上表面从车头至车尾依序设有操作室、排揽装置和两个平行设置的臂吊,排揽装置的上方设有滚筒,两个臂吊之间连接有牵引装置,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包括液压油箱,其设置在靠近车头位置处的底盘上;液压泵,其与所述液压油箱相连,并设置在底盘的下表面上位于臂吊支脚的位置处;多路阀组,其与液压泵相连,并设置在车尾处的底盘的下表面上,所述多路阀组分别与牵引装置、臂吊、滚筒和排揽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布置结构能够在连续油管车的复杂、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液压系统的阀组、管线及附件,其不仅满足了车载要求,而且也便于维护及现场操作。
文档编号E21B19/22GK202170767SQ20112029753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
发明者冯少华, 刘润广, 寇丹, 张锦辉, 李广富, 杨显志, 王洋, 白剑峰, 程云龙, 袁天瑜, 赵吉成, 赵永仁, 陈玉成, 马春宝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