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293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常规地铁系统的出风口直接设置在区间隧道的顶面或侧面,该出风口的出风风向与地铁的行驶方向垂直。在地铁区间隧道事故工况下,根据现行的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19. 1. 40和19. 1. 43条文规定,事故区间通风风速不宜小于2m/s。由于常规地铁系统出风口的出风风向与地铁的行驶方向垂直,所以区间隧道内的空气难以向固定方向流动。因此,为了满足所述通风风速要求,常规地铁系统需同时动作事故区间前后各两个车站(共四个车站)的所有隧道风机(共十六台),风机动作范围较大,耗电量高,并且气流到达事故区间的时间较长,不利于通风气流组织和人员疏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且能定向产生高速气流的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区间隧道顶面或/和侧面上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连接有喷口,所述一个区间隧道内喷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该喷口中至少有一个与其它喷口背向或相对布置;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风阀。所述喷口具有导向引流的作用,在出风口上加设喷口后,通过开启和关闭风阀,通风系统中所产生的气流就会沿着喷口的出风方向集中高速流动。这样,无需通过增加开启隧道风机的数量就能增大气流强度和流速,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上述方案中,所述顶面出风口上连接的喷口的出风方向与区间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 30°,这样气流经喷口流出后速度更快,强度更高。上述方案中,所述侧面出风口上连接的喷口的出风方向与区间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30 40°,这样气流经喷口流出后速度更快,强度更高。上述方案中,所述风阀为机械风阀或活塞风阀,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风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口上加设喷口,并通过开启和关闭风阀,通风系统中所产生的气流就会沿着喷口的出风方向集中高速流动,这样,无需通过增加开启隧道风机的数量就能增大气流强度和流速,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气流到达事故区间的时间短,有利于通风气流组织和人员疏散;同时,对喷口的出风角度优化后,气流经喷口流出后速度更快,强度更高;最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且能定向产生高速气流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区间隧道顶面的出风口与喷口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区间隧道侧面的出风口与喷口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区间隧道1,顶面2,侧面3,出风口 4,喷口 5,风阀6,区间隧道中心线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区间隧道1顶面2或/和侧面3上的出风口 4,所述出风口 4上连接有喷口 5,所述一个区间隧道1内喷口 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该喷口 5中至少有一个与其它喷口 5背向或相对布置;所述出风口 4处设有风阀6。所述喷口 5具有导向引流的作用,在出风口 4上加设喷口 5后,通过开启和关闭风阀 6,通风系统中所产生的气流就会沿着喷口 5的出风方向集中高速流动。这样,无需通过增加开启隧道风机的数量就能增大气流强度和流速,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所述风阀6 为机械风阀或活塞风阀,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风阀。如图3所示,所述顶面2出风口 4上连接的喷口 5的出风方向与区间隧道中心线 7的夹角为15 30°,这样气流经喷口 5流出后速度更快,强度更高(参见图2)。如图4所示,所述侧面3出风口 4上连接的喷口 5的出风方向与区间隧道中心线 7的夹角为30 40°,这样气流经喷口 5流出后速度更快,强度更高(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当正常运营时,喷口 5关闭,依靠列车活塞效应对区间隧道1通风换气;当发生故障时,先判断气流需向哪方流动,然后根据气流所需的流动方向开启和关闭对应位置的风阀6,最后开启隧道风机对故障区间隧道进行排风,同时通过喷口 5对该故障区间隧道进行送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口 4上加设喷口 5,并通过开启和关闭风阀6,通风系统中所产生的气流就会沿着喷口 5的出风方向集中高速流动,这样,无需通过增加开启隧道风机的数量就能增大气流强度和流速,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气流到达事故区间的时间短,有利于通风气流组织和人员疏散;同时,对喷口 5的出风角度优化后,气流经喷口 5流出后速度更快,强度更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且能定向产生高速气流。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区间隧道(1)顶面(2)或/和侧面(3)上的出风口 G),其特征是所述出风口(4)上连接有喷口(5),所述一个区间隧道(1)内喷口(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该喷口(5)中至少有一个与其它喷口(5)背向或相对布置;所述出风口(4)处设有风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顶面O)出风口⑷上连接的喷口(5)的出风方向与区间隧道中心线(7)的夹角为15 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侧面(3)出风口(4)上连接的喷口(5)的出风方向与区间隧道中心线(7)的夹角为30 4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风阀(6)为机械风阀或活塞风阀。
专利摘要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区间隧道顶面或/和侧面上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连接有喷口,所述一个区间隧道内喷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该喷口中至少有一个与其它喷口背向或相对布置;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风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口上加设喷口,并通过开启和关闭风阀,通风系统中所产生的气流就会沿着喷口的出风方向集中高速流动,这样,无需通过增加开启隧道风机的数量就能增大气流强度和流速,风机动作范围小,耗电量低,气流到达事故区间的时间短,有利于通风气流组织和人员疏散;同时,对喷口的出风角度优化后,气流经喷口流出后速度更快,强度更高;最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隧道。
文档编号E21F1/00GK202325613SQ2011204449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付维纲, 刘俊, 篮杰, 蔡崇庆, 车轮飞, 陈玉远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