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壁及钢制壁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4576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制壁及钢制壁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挡土工程、围堰、护岸、填筑、堤防等中使用的钢制壁及钢制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钢板桩、钢管板桩被用在挡土工程、围堰、护岸、填筑、堤防等各类工程中。钢板桩和钢管板桩根据所要求的刚性的不同而区分使用。通常钢板桩使用在刚性可以较低的情况,钢管板桩使用在要求刚性较高的情况。在此,钢管板桩与钢板桩相比接头的余量较大。因而,在构筑围堰、护岸等时要求具有止水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向接头空间内填充袋装水泥砂浆的方法。对于该方法,在河川 港湾等水边环境中使用的情况下,若装有砂浆的袋子发生破损,则砂浆有可能会流出来。此外,因为袋子之间的间隙能够成为水路,所以未必适合要求具有严格的止水性的用 途。因此,作为在像海面废弃物处理场等挡水性护岸等这样严格要求防止处理场内部的水泄漏的情况下的对策,提出了如下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对钢管板桩的接头空间实施防止泄漏的措施,直接向该接头空间填充砂浆等填充剂。在如此填充砂浆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缺点需要在将钢管板桩打入地中之后,进行利用喷水器(water jet)等将接头内部的土砂排出并将砂浆填充到接头内这样的作业,因此,现场作业需要花费工夫和时间。相对于此,钢板桩虽然与钢管板桩相比刚性较低,但是止水性优异,接头部分的游间较小,即使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状态下止水性也高于钢管板桩。此外,通过预先对接头涂装溶胀性止水材料,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钢板桩的止水性。采用该方法,不仅能够发挥与采取了上述措施的钢管板桩同等程度以上的止水性能,还能够省略现场作业的工夫。因此,作为提高钢板桩的刚性的技术,提出了一种使用组合钢板桩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组合钢板桩是通过使H型钢与构成壁体的U形(帽形)钢板桩一体化来进行加固而成的。对于上述构造的组合钢板桩而言,通常采用振动打桩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一部分采用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进行打设。但是,在城市等限制振动 噪音较为严格的条件下,能够使用振动打桩的施工方法的情况有限。特别是上述这样的形状的组合钢板桩的截面积较大,打设时的阻力较大,因此,一般认为即使采用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进行打设,对于硬质地面也难以进行施工。因此,为了在硬质地面中进行打设,可以考虑应用使用了用于挖掘地面的钻土机(earth auger)(挖掘装置)的方法。但是,由于组合钢板桩的截面形状具有较宽的范围,因此需要想办法。作为其办法的一例,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S卩,在构建类似专利文献2的组合钢板桩的构造的组合钢板桩的情况下,使用如下施工方法。S卩,提出了这样的施工方法以跨越在打设上述组合钢板桩时利用钻土机挖掘的范围和在构建在该组合钢板桩之前已打设的组合钢板桩时利用钻土机挖掘出的范围的方式打设上述组合钢板桩。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375675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 - 21294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许第4074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对于钢制壁的刚性而言,钢管板桩壁的刚性高于钢板桩壁的刚性。另一方面,对于接头中的止水性能而言,钢板桩壁比钢管板桩壁更容易提高止水性能。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通过将型钢与易于提高止水性能的钢板桩壁组合 起来,能够构筑兼具刚性和高止水性能的钢制壁。但是,由于将钢板桩和型钢组合起来,其截面积变大。因而,如上述那样采用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对组合钢板桩进行打设存在限度,需要采用振动打桩的施工方法。但是,对于采用振动打桩的施工方法,打设时的振动、噪音会成为问题。在采用如专利文献3所示的方法的情况下,需要在螺旋钻螺杆(具有螺旋桨叶的挖掘轴)的外侧配置套管。该套管需要应用与钢材的打入长度相对应的长度的套管,如果打入长度发生变化,则需要改变套管长度。此外,对于最初打设的钢材而言,由于在其之前没有打设的钢材,因此需要不打设钢材地利用钻土机预先挖掘(perform preliminaryboring)在先挖掘范围。由上述可知,施工花费很多工夫。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高刚性和高止水性的钢制壁。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应用抑制了对于以往的组合钢板桩难以抑制的振动、噪音的施工方法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I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中,钢制壁由壁体(钢板桩壁)和钢管构成,该壁体是通过利用接头将多根钢板桩连结起来而成的,该钢管使其长度方向沿着该壁体的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该钢板桩相接触。因此,利用将钢板桩的接头连结起来而成的钢板桩壁,能够获得具有高于钢管板桩壁的止水性能的钢制壁。另外,在对钢制壁进行施工时,例如可以作为组合钢板桩而向地面打设,该组合钢板桩是通过将钢板桩和钢管接合起来而成为一体而成的。此外,可以分别向地面打设钢板桩和钢管。在向地面打设钢管或组合钢板桩时,能够通过将挖掘装置的挖掘轴插入到钢管内来一边挖掘钢管的下侧的地面一边压入钢管。因而,即使是硬质地面,也能够进行噪音较小的施工。在利用挖掘装置挖掘地面时,通过挖掘大于钢管的外径的范围,地面的要打设钢板桩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呈已被挖掘的状态。由此,能够在打设钢板桩时减少地面的阻力。
在使用挖掘装置打设钢管或组合钢板桩时,在每次打设钢管或组合钢板桩时,利用挖掘装置进行挖掘。因而,不需要在施工开始时进行预先挖掘。此外,挖掘轴呈插入到钢管内的状态,不需要供挖掘轴插入的圆筒状的套管。因而,在构筑钢制壁时,无需准备与钢管的埋设长度相对应的套管。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彼此接触的部分,限制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在钢板桩和钢管彼此的部分,例如通过利用焊接等将钢板桩和钢管在整个长度上固定起来等方式,限制钢板桩和钢管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由此,作为使钢板桩和钢管成为一体的整体梁构造发挥作用,从而能够获得高于钢管的刚性与钢板桩的刚性的总和 的刚性。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 技术方案3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彼此接触的部分,允许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在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彼此接触的部分,允许钢板桩和钢管之间的位置偏移。在该情况下,作为钢板桩和钢管的挠曲行为相同的组合梁构造,具有钢板桩的刚性和钢管的刚性总和的刚性。在该结构中,无需将钢管和钢板桩的接合起来,消除了花费在接合作业中的加工工夫,能够谋求降低成本。此外,能够以分开的状态输送钢板桩和钢管,因此,与将钢板桩和钢管接合起来的状态相比,能够提高输送效率。并且,通过分别对钢管和钢板桩进行施工,能够将钢管旋转压入。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在壁体的上端部彼此接合。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接合是利用压顶、焊接、螺栓或自钻螺丝来实现的。在技术方案4及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通过将钢板桩和钢管接合起来,能够提高刚性。此外,在打设之后能够容易地对壁体上端部进行接合。根据技术方案I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6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钢管配置在上述壁体的一侧面上或两侧面上。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中的钢制壁从一侧面承受较大的压力(土压)。因而,将钢管配置在壁体的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一侧的相反侧的那一侧面侧较为合理。特别是在组合梁构造的情况下,土压作用于由钢板桩构成的壁体上,并且,土压经由壁体作用于钢管上。由此,能够合理地承受土压。另一方面,例如在整体梁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强度时,通过在壁体的两面配置钢管能够提高钢制壁的刚性。此外,在分别在壁体的两面配置钢管的情况下,对于配置在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一表面上的钢管,限制钢管与钢板桩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而做成整体梁构造。此外,对于配置在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一表面的相反侧的那一表面上的钢管,允许钢管与钢板桩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而做成组合梁构造。这样,能够在壁体的各表面上配置钢管。此外,在将钢管配置在壁体的两侧面上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所配置的表面不同使用不同尺寸的钢管。根据技术方案I到技术方案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壁体形成为重复峰和谷的大致波浪状,上述钢管进入到上述壁体的谷部分而与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钢管进入到壁体的谷部分,因此,能够缩短钢制壁的沿着与壁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因此,节省空间,空间效率优异。此外,例如作为整体梁构造在打设钢板桩和钢管时,在并用挖掘的情况下,能够缩小挖掘范围。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8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钢管连续或分散地设置在连续地排列形成于上述壁体的一侧面的多个谷部分上。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中,在壁体的多个谷部分上连续地设置有钢管的情况下,g卩、基本上在壁体的所有的谷部分上设置有钢管的情况下,钢管之间的距离恒定且钢管之间彼此靠近。因而,能够将钢制壁做成稳定的构造,从而能够提高强度。另一方面,在施加于钢制壁的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下或在所使用的钢板桩、钢管的刚性较高(例如、钢管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将钢管以每隔一个或两个谷部分的方式配置 在谷部分上。这样,能够不在壁体的所有的谷部分上而是在一部分的谷部分上配置钢管。即,可以做成相对于谷部分分散地配置钢管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减少钢管的使用量,能够谋求降低成本。根据技术方案I到技术方案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9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壁体形成为重复峰和谷的大致波浪状,上述钢管在上述壁体的峰部分侧与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中,与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情况相比,需要设置空间。但是,钢管的直径不受谷部分的尺寸限制而能够使用具有更大的钢管的直径的钢管,因此,在要求具有高刚性的情况下较为有利。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10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钢管连续或分散地设置在连续地排列形成于上述壁体的一侧面的多个峰部分上。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中,在与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大致相同,在壁体的多个峰部分上连续地设置有钢管的情况下,能够将钢制壁做成稳定的结构。由此,能够提高钢制壁的强度。另一方面,在施加于钢制壁的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下或在所使用的钢板桩、钢管的刚性较高的情况下,相对于峰部分分散地配置钢管。由此,能够减少钢制壁的钢管的使用量,从而能够谋求降低成本。根据技术方案I到技术方案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11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彼此不同。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中,例如通过相对于钢管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上下长度)缩短钢板桩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上下长度),与将它们设置为相同的长度相比,可以进行能够缩短埋设部的长度等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使壁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于钢管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钢管的上下长度是从钢制壁的刚性的观点出发而被决定的。此时,在壁体的上下长度为与钢管的长度相同程度时有可能会发生砂涌(boiling)、隆起(heaving)、圆弧滑动的情况下,相对于钢管增加壁体的上下长度即可。根据技术方案I到技术方案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12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个延伸方向彼此不同的钢制壁分割部,上述钢制壁分割部分别具有上述壁体和与该壁体相接触的上述钢管,并且,通过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端部彼此对接起来而设置拐角部,接头设置在配置于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中的一方的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上述拐角部侧这一端部的上述钢管上,该钢管的接头和另一方的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上述拐角部侧这一端部的钢板桩的接头连结起来。根据技术方案I到技术方案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13所述的钢制壁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个延伸方向彼此不同的钢制壁分割部,上述钢制壁分割部分别具有上述壁体和与该壁体相接触的上述钢管,并且,通过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端部彼此对接起来而设置拐角部,接头设置在配置于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各自的上述拐角部侧这一端部的上述钢管上,这些接头彼此连结起来。在技术方案12及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中,均为两个钢制壁分割部用接头在钢制壁的拐角部连结起来的情况。由此,各钢制壁分割部在应朝向的方向上不会发生偏移。此夕卜,能够在拐角部配置钢管。并且,能够做成该拐角部的钢管和与该钢管相邻的钢管在彼此交叉的两个方向上彼此靠近地配置的结构。由此,即使在拐角部也能够确保刚性。 技术方案14所述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打设上述钢管和与该钢管相接触的上述钢板桩之前,通过在彼此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整个长度上将上述钢管和上述钢板桩接合起来,或者,在该接触部分的一部分上将上述钢管和上述钢板桩接合起来,而做成组合钢板桩,将挖掘装置的挖掘轴插入到该组合钢板桩的上述钢管内,一边在上述钢管的下方利用上述挖掘装置挖掘大于上述钢管的直径的范围的地面,一边打设上述组合钢板桩。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中,通过将钢管和钢板桩做成组合钢板桩,能够得到兼具高止水性能和高刚性的钢制壁。除此之外,一边挖掘地面一边向地面打设组合钢板桩,因此,即使组合钢板桩的截面积较大,并且是硬质地面,也能够利用噪音及振动较小的中心钻孔成桩(center boredpiling method)的施工方法向地面打设组合钢板桩。此外,挖掘装置的挖掘轴呈插入到钢管内的状态,因此,无需供挖掘装置的挖掘轴插入的圆筒状的套管。技术方案15所述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将挖掘装置的挖掘轴插入到上述钢管内,一边在上述钢管的下方利用上述挖掘装置挖掘大于上述钢管的直径的范围的地面一边打设上述钢管,接着打设与该钢管相接触的钢板桩。在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中,在打设钢管之后打设钢板桩。此时,在比钢管的直径大的直径的范围内,一边挖掘地面一边向地面打设钢管,并且,在打设钢管之后打设与该钢管相接触的钢板桩。由此,不仅易于打设钢管,而且还易于打设与钢管的周围的被挖掘好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进行打设的钢板桩。此外,与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相同,无需使用套管。技术方案16所述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是利用接头将多根钢板桩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以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钢管与所有的上述壁体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利用挖掘装置挖掘大于钢管的直径的范围的地面,在挖掘好的范围内打设钢板桩和钢管。在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中,在利用挖掘装置挖掘好的范围内打设钢板桩和与该钢板桩相接触的钢管。并且,通过利用接头将钢板桩连结起来而构筑钢制壁。因而,即使是硬质地面也能够抑制噪音、振动地打设具有高刚性及止水性能的钢制壁。技术方案17所述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 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于,一边使钢管沿着已设的上述壁体一边打设上述钢管。在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中,例如在设置有已设的钢板桩壁的情况下,不将该已设的钢板桩壁撤除而直接进行利用,从而构筑刚性较高的钢制壁,因此,极其合理。技术方案18所述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呈重复峰和谷的大致波浪状的壁体,并且,钢管设置在形成于上述壁体的一侧面的多个谷部分或峰部分上,并且,上述钢管使该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于,采用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或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来打设上述钢管。在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中,通过从之前压入的钢管等获得反作用力,利用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或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来打设钢管,能够将施工时的振动、噪音抑制得比较小。因而,能够在抑制了噪音、振动的状态下构筑具有上述效果的钢制壁。并且,如果利用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打设钢管,则在施工时不易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弯曲,因此,除了易于在铅垂方向上笔直地进行施工之外,还能够以比较小的反作用力施工。发明的效果本发明能够获得与以往的钢板桩壁相同的高止水性能,并且能够获得高刚性。并且,本发明能够利用抑制了噪音及振动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钢制壁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表示上述钢制壁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上述钢制壁的施工方法中所使用的应用了钻土机的施工装置的一例的侧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上述钢制壁的施工方法中利用钻土机挖掘的挖掘范围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的变形例沿着现有的钢板桩壁打设钢管的施工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的变形例并且表示钻土机的挖掘范围的钢制壁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的另一变形例且表示钻土机的挖掘范围的钢制壁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的再一变形例并且表示钻土机的挖掘范围的钢制壁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的再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在图9所示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中利用钻土机挖掘的挖掘范围的图。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的再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图11所示的钢制壁的施工方法中利用钻土机挖掘的挖掘范围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中,使钢管长于钢板桩(壁体)的例子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中,使钢板桩(壁体)长于钢管的例子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中具有拐角部的情况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中具有拐角部的情况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中具有拐角部的情况下将接头设置在钢管上的例子的图。图18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中具有拐角部的情况下将接头设置在钢管上的另一例的图。图19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钢制壁中具有拐角部的情况下将接头设置在钢管上的再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钢制壁3是通过将作为钢板桩的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组合起来而构成的。钢管2使该钢管2的长度方向沿着帽型钢板桩I的长度方向地与该帽型钢板桩I相接触。在此,帽型钢板桩I及钢管2的各自的长度方向彼此平行,并且,它们的长度方向为铅垂方向。帽型钢板桩I包括腹板la、从腹板Ia的两侧边缘分别以彼此扩展的方式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凸缘lb、从左右的凸缘Ib的顶端与腹板Ia平行地向左右延伸的一对臂Ic以及设置在臂Ic的顶端的接头Id。钢管2的直径小于帽型钢板桩I的宽度,钢管2以其外周面嵌入到帽型钢板桩I的谷侧的表面的状态与腹板Ia相接触。另外,钢管2可以与左右的凸缘Ib相接触。此外,钢管2可以与左右的凸缘Ib中的一者及腹板Ia相接触或与左右的凸缘Ib这两者及腹板Ia相接触,但期望与左右的凸缘Ib这两者相接触。此外,钢管2可以如后述那样与帽型钢板桩I的峰侧的表面相接触。多根帽型钢板桩I呈如下状态,即,通过将其接头Id彼此连结起来而排列成一列从而构筑钢板桩壁。此外,帽型钢板桩I及钢管2被打设到地面中。在该钢制壁3中,有时利用焊接、螺栓等将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接合起来而成为一体,作为整体梁(integral beam)构造来保持截面。此外,有时不将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接合起来而使它们为仅彼此接触的状态。即,有时通过将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以彼此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重叠的方式配置而做成使两者的挠曲行为相同的组合梁(overlap beam)构造。在需要高刚性时,优选通过将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或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接合起来,或断续地接合多处而做成整体梁构造。另一方面,在作为钢制壁3的刚性不需要那么高的刚性的情况下,考虑到利用焊接、螺栓等进行一体化这一部分的加工工夫 成本,可以做成组合梁构造。在组合梁构造中,在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彼此接触的部分允许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另外,在组合梁构造的情况下,做成在帽型钢板桩I侧(与钢管2相接触的表面的相反侧)承受土压的构造。这样一来,能够使土压不作用于使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分开的方向。此外,在将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同时向地面打设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将钢管2和帽 型钢板桩I在一部分上临时接合起来。并且,若在钢制壁3的上端部,利用压顶(coping)、焊接、螺栓或自钻螺丝等将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接起来,则能够提高刚性。在图I中,呈钢管2与全部的帽型钢板桩I分别接触的构造。但是,如果是在刚性允许的范围内,则能够通过钢管2每隔一个帽型钢板桩I与帽型钢板桩I组合在一起等来使钢管2拉大间隔(即也能够分散地配置钢管)。在该钢制壁3中,如上所述,由钢板桩(帽型钢板桩I)形成板桩壁。除此之外,还呈利用与钢板桩相接触的钢管2对板桩壁进行了加强的状态。因而,钢制壁3能够在由钢板桩构成的钢板桩壁的接头部获得高于钢管板桩的止水性能。并且,钢制壁3能够由钢管2获得闻刚性。此外,如上所述,在要求具有更高的刚性的情况下,通过将钢板桩和钢管2接合起来而使它们一体化,做成整体梁构造,能够得到高刚性。在要求具有的刚性比上述情况低的情况下,做成不将钢板桩和钢管2接合起来而使它们彼此接触的状态的组合梁构造。由此,能够谋求削减用于接合钢板桩和钢管2的加工工夫、成本。在此,在组合梁构造的钢制壁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钢板桩(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之间产生数c m左右的间隙,借助于进入到该间隙中的沙土,钢板桩和钢管2也会作为组合梁构造发挥作用。即,所谓的钢板桩和钢管2彼此接触的状态实际上也包含在钢板桩和钢管2之间空开少许间隙的情况,只要是由钢板桩构成的壁体和钢管2能够发挥作为组合梁构造的功能的状态即可。接着,对钢制壁3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在钢制壁3的施工过程中,即使是硬质地面,也优选能够利用噪音、振动较小的施工方法向地面打设帽型钢板桩I及钢管2。例如,优选通过使用将钻土机用作挖掘装置的施工装置,向地面打设钢管2或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的组合钢板桩。在图3中,表示应用钻土机的施工装置11的一例。施工装置11具有导杆(leadermast) 12,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垂直支承于履带式车辆等重型设备20上;以及螺旋钻驱动部13,其上下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导杆12上。此外,施工装置11还具有螺旋钻螺杆14 (螺旋钻),其作为与螺旋钻驱动部13相连接而被旋转驱动的挖掘轴;以及钢管设置部15,其用于将钢管2设置在螺旋钻驱动部13的下侧。并且,施工装置11还具有钢材把持部17,其用于在将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 一起向地面打设的情况下设置帽型钢板桩I ;液压缸18,其用于向地面压入钢管2及帽型钢板桩I ;以及配件(attachment) 21,其具有螺旋钻头,并且与螺旋钻螺杆14的顶端相接合。在对整体梁构造的钢制壁进行施工的情况下,一边将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 一体化而成的组合钢板桩的接头Id与之前打设好的组合钢板桩的接头Id相嵌合,一边打设组合钢板桩。首先,呈将钢管2的上端部支承在钢管安装部15上,并且,将螺旋钻螺杆14插入在钢管2内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钢材把持部17把持帽型钢板桩I。之后,利用液压缸18向下方按压钢管2及螺旋钻螺杆14。此时,利用螺旋钻驱动部13使螺旋钻螺杆14及安装在其顶端具有螺旋钻头的配件21旋转来挖掘地面。此外,如图4所示,挖掘范围5稍稍大于钢管2的外径,达到帽型钢板桩I的接头Id的附近。这样一来,组合钢板桩的大部分会被打设到挖掘后的地面中,因此,即使地面为硬质地面,也能 够容易地打设钢管和钢板桩。在组合梁构造的情况下,如果预先以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在打设时不会分开的程度通过用螺栓紧固或焊接等将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局部地接合起来,则能够使用与上述整体梁构造的情况相同的方法。此外,可以分别打设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在该情况下,首先,仅将钢管2设置在施工装置11中,一边利用施工装置11挖掘上述挖掘范围5 —边先打设钢管2。之后,打设帽型钢板桩I。此时,挖掘范围5与帽型钢板桩I的打设位置范围重叠。此外,在相对于帽型钢板桩I先行打设两根以上钢管2的情况下,可以略微扩大挖掘范围5而使帽型钢板桩I的打设位置整体包含在挖掘范围5中。此外,作为另一方法,可以首先利用未设置有钢管2的施工装置11挖掘挖掘范围5,之后分别打设钢管2及帽型钢板桩I。由于在打设之前已经对地面进行了挖掘,因此打设时的阻力变小,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振动较小的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等进行打设。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略微扩大挖掘范围5而使帽型钢板桩I的打设位置整体包含在挖掘范围5内。在该情况下,由于也是帽型钢板桩I的谷侧的表面与钢管2的外表面相接触,因此挖掘范围5比较小。在该钢制壁3的施工方法中,只要挖掘出比钢管2的外径稍大的范围作为挖掘范围5就足够,因此,能够抑制挖掘所需的动力变大。因而,无需像例如专利文献3的方法那样挖掘出远离钢板桩壁的相当大的范围。此外,在分别打设钢板桩I和钢管2的情况下,如果将钢管的间距设置为能够利用现有的液压压入机进行施工的间距,则能够使用现有的液压压入机分别打设钢板桩I和钢管2。在该情况下,在打设钢板桩I、钢管2时,能够通过抓住之前打设好的钢管等在壁方向上连续地打设。在分别打设钢板桩I和钢管2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打设钢管2。采用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打设的反作用力比较小,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打设钢管2。相对于此,在不使钢板桩和H型钢一体化地分别进行打设而构成组合梁构造的壁体的以往的构造的施工方法中,在打设H型钢时在施工精度方面存在问题,而且,能够采用的施工方法也有限制。例如,在打设H型钢时,需要反作用力架台,在地面较硬时H型钢自身容易发生变形,而且,还需要事前利用螺旋钻等挖掘地面。并且,优选在打设之后利用压顶、焊接、螺栓或自钻螺丝等在上端部将钢板桩和钢管2接合起来。此外,在要求具有更高的刚性的情况下,通过将钢板桩和钢管2接合起来而使它们一体化,做成整体梁构造,能够得到高刚性。在要求具有的刚性比上述情况低的情况下,通过做成不将钢板桩和钢管2接合起来而使它们彼此接触的状态的组合梁构造,能够谋求削减用于接合钢板桩和钢管2的加工工夫、成本。此外,在将应用了作为挖掘装置的钻土机的施工装置11的挖掘轴、即将螺旋钻螺杆14插入在钢管2的内部的状态下,以比钢管2的外径大的范围的方式挖掘钢管2或挖掘钢管2和钢板桩的下侧的地面。一边这样挖掘地面一边将钢管2或将钢管2和钢板桩压入到地面中。因而,即使是硬质地面,也能够以较小的噪音及振动对钢制壁3进行施工。
并且,作为再一方法,如图5所示,可以一边使钢管2沿着已设的钢板桩壁6—边打设钢管2来构筑钢制壁83。在该情况下,通过一边使钢管2沿着钢板桩壁6的主要承受土压这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一边打设钢管2,能够做成在钢板桩(帽型钢板桩I)侧承受土压的组合梁构造。由于不是撤去已设的钢板桩壁6而是直接利用钢板桩壁6,因此这种做法是极其合理的。在一边使钢管2沿着钢板桩壁6 —边打设钢管2时,如果钢板桩壁6的要打设钢管2的一侧的上部暴露出来,则比较容易使钢管2沿着钢板桩壁6。另一方面,在钢板桩壁6的要打设钢管2的一侧设置有压顶混凝土等的情况下,在撤去压顶混凝土而使钢板桩壁6的上部暴露出一定程度之后打设钢管2的话容易使钢管2沿着钢板桩壁6。作为打设钢管2的方法,如果可以则优选利用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进行打设。但是,在土壤较硬通过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难以进行打设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周知的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进行打设。如上所述,在利用混凝土进行了装饰的情况下等,可以通过旋转压入在顶端具有钻头的钢管2,一边打穿前面的混凝土一边沿着钢板桩I地进行打设。采用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振动虽然不及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那么小,但至少远远小于振动打桩的施工方法。在通过打设钢管2而构筑成钢制壁83之后,在因钢管2暴露出来而在外观上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混凝土装饰钢制壁83。接着,一边参照图6 —边说明作为钢制壁3的变形例的钢制壁33。钢制壁33将Z型钢板桩31用作构成板桩壁的钢板桩。Z型钢板桩31包括腹板31a、从腹板31a的两侧边缘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凸缘31b以及设置在上述凸缘31b的顶端部的接头31d。因此,具有将帽型钢板桩I截为一半而成的概略形状。将该Z型钢板桩31连结起来而成的钢板桩壁除了接头31d的位置不同以外,其余的部分呈与将帽型钢板桩I连结起来而成的钢板桩壁大致相同的形状。即,该钢板桩壁呈峰和谷交替地重复的形状。钢管2配置在由该Z型钢板桩31构成的钢板桩壁的一侧面侧的谷部分,并且,钢管2呈其一部分进入到谷部分内的状态。该钢管2的外周面与两个Z型钢板桩31的腹板31a相接触。
这种钢制壁33适合不将Z型钢板桩31和钢管2接合起来的组合梁构造,在其施工过程中,能够适用上述钢制壁3的施工方法中的组合梁构造时的施工方法。例如,能够应用如下方法首先利用施工装置11挖掘地面,之后,分别将钢管2及Z型钢板桩31压入地面中。此时的施工装置11所挖掘的挖掘范围35为如下范围,即,除了与挖掘范围35干涉的、每隔一个的接头31d的附近部分以外,包含几乎整个Z型钢板桩31在内的范围。但是,如上所述,在先进行挖掘,由此,之前打设好的Z型钢板桩31的接头31d的部分不会与挖掘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可以使挖掘范围稍稍变大而包含整个Z型钢板桩31在内。此外,Z型钢板桩31可以一根一根地打设,也可以将两根Z型钢板桩31作为一组进行打设,该两根Z型钢板桩31是通过将接头31d嵌合起来铆接而成的。在将两根Z型钢板桩31作为一组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实施与上述帽型钢板桩I相同的施工方法。此外,在一根一根地打设的情况下,可以在通过使用施工装置11利用中心钻孔成桩的施工方法打设钢管2之后,压入Z型钢板桩31。对于钢板桩而言,在应用了帽型钢板桩、Z型钢板桩的情况下,与后述的应用了 U型钢板桩的情况相比,无需考虑钢板桩之间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看作具有钢板桩所具有 的原有的刚性和钢管具有的刚性总和的组合梁构造。接着,一边参照图7 —边说明作为钢制壁3的变形例的钢制壁43。钢制壁43将U型钢板桩41用作构成板桩壁的钢板桩。U型钢板桩41包括腹板41a、从腹板41a的两侧边缘以彼此扩展的方式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凸缘41b以及设置在上述凸缘41b的顶端部的接头41d。将该U型钢板桩41连结起来而成的钢板桩壁除了接头41d的位置不同以外,其余的部分呈与将帽型钢板桩I连结起来而成的钢板桩壁大致相同形状,呈峰和谷交替地重复的形状。钢管2配置在由该U型钢板桩41构成的钢板桩壁的一侧面侧的谷部分,并且,钢管2呈其一部分进入到谷部分内的状态。在U型钢板桩41的情况下,在从一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呈由谷和峰不同的U型钢板桩41形成的状态,因此,以每隔一个U型钢板桩41的方式在U型钢板桩41上配置有钢管2。该钢管2的外周面以进入到一个U型钢板桩41的谷部分内的状态与左右的接头41d相接触。此外,与钢管2的一部分进入到谷侧的U型钢板桩41的左右相邻的U型钢板桩41的各自一方的凸缘41b与钢管2的外周面相接触。钢管2的直径大于U型钢板桩41的宽度。另外,可以使钢管2的直径小于U型钢板桩41的宽度,而使钢管2与U型钢板桩41的腹板41a相接触。这种钢制壁43也适合组合梁构造,在其施工过程中,能够适用在上述钢制壁3的施工方法中的组合梁构造中所使用的施工方法。例如,能够应用如下方法首先利用施工装置11挖掘地面,之后,将钢管2及U型钢板桩41压入地面中。此时的施工装置11所挖掘的挖掘范围45能够使没有在谷侧配置钢管2的U型钢板桩41配置为横跨两个挖掘范围45。因而,即使使挖掘范围45比较小,全部所有的U型钢板桩41也会进入到挖掘范围45内,因此,容易压入U型钢板桩41。或者,可以在通过使用施工装置11利用中心钻孔成桩的施工方法打设钢管2之后,压入U型钢板桩41。接着,一边参照图8 一边说明作为钢制壁3的变形例的钢制壁53。钢制壁53与图7所示的钢制壁43相同,将U型钢板桩41用作构成板桩壁的钢板桩。但是,钢管2的直径小于U型钢板桩41的宽度,钢管2的一部分进入到U型钢板桩41的谷侧内,呈与U型钢板桩41的腹板41a相接触的状态。此外,不是每隔一个U型钢板桩41而是在各U型钢板桩41上配置有钢管2。在该情况下,U型钢板桩41的峰侧和谷侧交替反向配置,因此,钢管2交替地配置在由U型钢板桩41构成的钢板桩壁的两个表面上。对于这种钢制壁43而言,可以考虑整体梁构造和组合梁构造中的任一种构造的情况,在其施工过程中,只要采用上述钢制壁3的施工方法中的适当的施工方法即可。此夕卜,挖掘范围55具有比钢管2的直径大的直径,其呈包含除了 U型钢板桩41的接头41d以外其余的部分在内的范围。接着,一边参照图9及图10 —边对作为钢制壁3的变形例的钢制壁63进行说明。在钢制壁3中,钢管2与帽型钢板桩I的谷侧的腹板Ia相接触,相对于此,在钢制壁63中,钢管2与帽型钢板桩I的峰侧的腹板Ia相接触。即,钢管2与钢板桩壁的一侧面的峰部分相接触。 在钢制壁63中,能够将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接合起来而使它们一体化从而做成上述的整体梁构造。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高于钢制壁3的刚性。因而、在需要高于钢制壁3的刚性的情况下成为有效的构造。此外,在钢制壁63中,能够不将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接合起来而做成上述的组合梁构造。在该情况下,具有与将钢制壁3做成组合梁构造的情况相同的刚性。另外,钢制壁63的设置范围(与帽型钢板桩I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宽度)大于钢制壁3的设置范围。由此,空间效率恶化,因此,在组合梁构造的情况下,使用钢制壁3的话较为有利。在整体梁构造的钢制壁63的施工过程中,能够适用钢制壁3的施工方法中的整体梁构造的施工方法。因而,在钢制壁63的施工过程中,在将钢管2如上述那样接合于帽型钢板桩I的状态下,一边使用施工装置11进行挖掘一边压入。但是,为了挖掘用于打设帽型钢板桩I的除了接头Id的附近部分以外其余的部分,与钢制壁3的情况相比,需要扩大挖掘范围65。接着,一边参照图11及图12 —边对作为钢制壁3的变形例的钢制壁73进行说明。钢制壁73相对于帽型钢板桩I的有效宽度的增大了钢管2的直径,通过将钢管2做成大截面,使钢管2具有高刚性。因而,在要求钢制壁73具有高刚性的情况下,成为适合的构造。钢管2呈其一部分进入到帽型钢板桩I的谷部分,与帽型钢板桩I的凸缘Ib或与凸缘Ib和臂Ic之间的角部相接触的状态。此外,钢管2不是配置在每一个帽型钢板桩I上而是每隔一个帽型钢板桩I地配置。另外,可以以像每隔两个帽型钢板桩I等那样空出大于每隔一个帽型钢板桩I的间隔的方式将钢管2配置在帽型钢板桩I上。在该钢制壁73中,即使没有像上述那样将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接合起来而做成整体梁构造,仅通过钢管2也会获得高刚性。由于以每隔一个以上帽型钢板桩I的间隔将钢管配置在帽型钢板桩I上,因此优选做成组合梁构造。在组合梁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如上述那样分别向地面打设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此时,例如将螺旋钻螺杆14插入到钢管2的内部,一边使用施工装置11进行挖掘一边压入。在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相邻的挖掘范围75内,包含每隔一个帽型钢板桩I的、未与钢管2相接触的帽型钢板桩I的打设位置。这样一来,帽型钢板桩I的打设位置呈还包含帽型钢板桩I的接头Id部分在内地已被挖掘的状态。由此,能够更容易地将帽型钢板桩I向地面压入。另外,在组合梁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在打设钢管2及帽型钢板桩I之前,利用未设置有钢管2的施工装置11挖掘地面。在该情况下,可以向通过挖掘而软化的地面打设钢管2及帽型钢板桩I。在图6 图12中的任意的钢制壁33、43、53、63、73中,利用已设的钢板桩壁,与参照图5说明图I的钢制壁3的情况相同地,一边使钢管2沿着钢板桩壁一边打设钢管2,由此,能够做成组合梁构造的钢制壁。在钢制壁3、33、43、 53、63、73、83中,对于钢板桩(壁体)的上下长度和钢管2的长度而言,如果需要可以使它们不同。例如,如图13所示,可以相对于钢管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上下长度)缩短由钢板桩构成的钢板桩壁(壁体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上下长度)。通过缩短钢板桩的长度,与将它们设为相同的长度时相比,可以进行能够缩短埋设部的长度等合理的设计。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能够使钢板桩壁(壁体9)的上下长度长于钢管2的长度。钢管2的上下长度是从钢制壁3、33、43、53、63、73的刚性的观点出发而被决定的。此时,在壁体9的上下长度为与钢管2的长度相同程度时有可能会发生砂涌、隆起、圆弧滑动的情况下,相对于钢管2增加壁体9的上下长度即可。在钢制壁3、33、43、53、63、73中,例如在围堰等中使用时,会在钢制壁3、33、43、53、63、73中形成拐角部。在此,在形成使配置有钢管2这一侧面作为内侧的拐角部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以钢制壁3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若欲分别将钢管2配置于在拐角部相邻的谷部分,则这些钢管2的一部分的位置会彼此重叠,而无法配置钢管2。因而,如图16所示,做成仅在夹着角地彼此相邻的谷部分的一方配置有钢管2的结构,但在该情况下,根据钢管2或钢板桩I的刚性的不同,有可能会导致刚性不足。另外,在图15等中,做成钢制壁分割部,该钢制壁分割部是将以夹着拐角部的方式彼此大致正交地配置的钢制壁3的各部分以彼此不同的方向配置而成的。这些钢制壁分割部呈在拐角部连结起来的状态。因此,例如如图17所示,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将钢管板桩用接头7设置在拐角部的钢管2上,将作为钢板桩的帽型钢板桩I的接头Id连结在该钢管板桩用接头7上。设置有钢板桩接头7的钢管2配置在夹着拐角的角部、彼此成直角的两个钢制壁分割部中的一钢制壁分割部的拐角侧这一端的谷部分。其接头Ic卡合于该钢管2的钢板桩接头7的帽型钢板桩I是另一钢制壁分割部的最靠近拐角侧的帽型钢板桩I。通过将该帽型钢板桩I的接头Id的臂Ic侧部分上下穿过上述钢管2的钢管板桩用接头7的狭缝,而呈将钢管2的钢管板桩用接头7和帽型钢板桩I连结起来的状态。此外,作为拐角部的另一结构,例如如图18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构造将由帽型钢板桩I的臂Ic及在该臂Ic的顶端的接头Id构成的接头部分8焊接在配置于一壁体部分的拐角侧这一端的谷部分的钢管2上。与上述一壁体部分成直角的另一壁体部分的拐角侧那一端的帽型钢板桩I的接头Id连结在该钢管2的接头部分8上。上述接头部分8例如可以通过切断帽型钢板桩I的一部分(臂Ic及接头ld),将该部分焊接在钢管2上而成。此外,优选钢管2的接头部分8和连结于该接头部分8的帽型钢板桩I的臂Ic及接头Id配置成大致直线状。此外,作为拐角部的再一结构,例如如图19所示,将接头管7 (管状的接头)设置在配置于构成拐角部的两个壁体部分的各自的最靠近拐角侧的谷部分的这两根钢管2上。可以将上述接头管7彼此连结起来。在上述的三个拐角部的结构中,都是利用接头连结钢制壁3的拐角部,并且,都不会在法线方向上产生偏移。此外,在拐角部上配置有钢管2。除此之外,与该钢管2相邻的钢管2还分别在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上与该钢管2接近地配置,因此,即使在拐角部也能够确保刚性。在使用了接头管7的情况下,通过在连结之后向接头管7的内部侧填充砂浆,能够确保止水性能。在该情况下,仅在拐角部填充砂浆,因此,即使填充砂浆,也能够抑制工夫、成本增加。 另外,设置在钢管2上的接头并不限于环状的钢管用接头7,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钢板桩的接头,或者,也可以使用其他接头构造的接头,总之,只要能够利用接头将钢管2彼此或将钢管2和钢板桩连结起来即可。附图标记说明I、帽型钢板桩(钢板桩);2、钢管;3、钢制壁;5、挖掘范围;6、已设的钢板桩壁;11、使用钻土机的施工装置;14、螺旋钻螺杆(挖掘轴);31、Z型钢板桩(钢板桩);33、钢制壁;35、挖掘范围;41、U型钢板桩(钢板桩);43、钢制壁;45、挖掘范围;53、钢制壁;55、挖掘范围;63、钢制壁;65、挖掘范围;73、钢制壁;75、挖掘范围;83、钢制壁。
权利要求
1.一种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彼此接触的部分,限制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彼此接触的部分,允许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在上述壁体的上端部彼此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接合是利用压顶、焊接、螺栓或自钻螺丝实现的。
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钢管配置在上述壁体的一侧面上或两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壁体形成为重复峰和谷的大致波浪状, 上述钢管进入到上述壁体的谷部分而与上述钢板桩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钢管连续或分散地设置在连续地排列形成于上述壁体的一侧面的多个谷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壁体形成为重复峰和谷的大致波浪状, 上述钢管在上述壁体的峰部分侧与上述钢板桩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钢管连续或分散地设置在连续地排列形成于上述壁体的一侧面的多个峰部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I 10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上述钢板桩和上述钢管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彼此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具有至少两个包括上述壁体和与该壁体相接触的上述钢管,并且延伸方向彼此不同的钢制壁分割部, 通过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端部彼此对接起来而设置拐角部, 接头设置在配置于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中的一方的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上述拐角部侧这一端部的上述钢管上, 该钢管的接头和另一方的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上述拐角部侧这一端部的钢板桩的接头连结起来。
13.根据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壁,其特征在干, 具有至少两个包括上述壁体和与该壁体相接触的上述钢管、并且延伸方向彼此不同的钢制壁分割部, 通过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的端部彼此对接起来而设置拐角部,接头设置在配置于两个上述钢制壁分割部各自的上述拐角部侧这一端部的上述钢管上, 这些接头彼此连结起来。
14.一种钢制壁的施工方法,其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干, 在打设上述钢管和与该钢管相接触的上述钢板桩之前,通过在彼此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整个长度上将上述钢管和上述钢板桩接合起来,或者,在该接触部分的一部分上将上述钢管和上述钢板桩接合起来,而做成组合钢板桩, 将挖掘装置的挖掘轴插入到该组合钢板桩的上述钢管内,一边在上述钢管的下方利用上述挖掘装置挖掘大于上述钢管的直径的范围的地面,一边打设上述组合钢板桩。
15.一种钢制壁的施工方法,其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干, 将挖掘装置的挖掘轴插入到上述钢管内,一边在上述钢管的下方利用上述挖掘装置挖掘大于上述钢管的直径的范围的地面一边打设上述钢管,接着打设与该钢管相接触的钢板桩。
16.一种钢制壁的施工方法,其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干, 利用挖掘装置挖掘大于钢管的直径的范围的地面,在挖掘好的范围内打设钢板桩和钢管。
17.一种钢制壁的施工方法,其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壁体,并且,钢管使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壁体的所有的上述钢板桩或一部分的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干, 一边使钢管沿着已设的上述壁体一边打设上述钢管。
18.—种钢制壁的施工方法,其用于对如下的钢制壁进行施工,在该钢制壁中,多根钢板桩由接头连结起来而设置呈重复峰和谷的大致波浪状的壁体,并且,钢管设置在形成于上述壁体的一侧面的多个谷部分或峰部分上,并且,上述钢管使该钢管的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钢板桩的长度方向地与上述钢板桩相接触,其特征在干, 采用液压压入的施工方法或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来打设上述钢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钢制壁及钢制壁的施工方法。该钢制壁兼具高刚性和高止水性。该钢制壁的施工方法能够容易地应用抑制了对于以往的组合钢板桩难以抑制的振动、噪音的施工方法。该钢制壁(3)是通过将作为钢板桩的帽型钢板桩(1)和钢管(2)组合起来而构成的。在该钢制壁(3)中,多根帽型钢板桩(1)由接头(1d)连结起来而设置钢板桩壁,并且,钢管(2)使其长度方向沿着该帽型钢板桩(1)的长度方向地与该钢板桩壁的所有的帽型钢板桩(1)或一部分的帽型钢板桩(1)相接触。
文档编号E21B7/00GK102782219SQ20118001143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乙志和孝, 冈本政信, 永尾直也, 田中宏征, 西山辉树, 龟山彰久 申请人: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