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可调的夯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499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量可调的夯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夯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重量可调的夯锤。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地基处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强夯法处理地基的能级也越来越高,由原来的1000kN*m发展到8000kN*m,再发展到如今的15000kN*m以上,而在现实中,起重机的起吊高度是有限的,其起吊高度一般在20 30m左右,且继续増加起重机的起吊高度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这样,就必须靠増加夯锤的重量来解决超高能级强夯处理地基的问题。目前,超高能级强夯所用的夯锤要么为整体鋳造的,其重量不能任意调整,要么为多层厚钢板,且多层厚钢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在一起。目前的这两种夯锤,前者不可以任意调整其重量,对于不同的能级要求,每ー工程需要配备多种不同重量等级的夯锤;而后者, 虽然其重量可以进行调整,但是每次调整夯锤重量吋,则需要对高强螺栓进行操作,松开高强螺栓以后,调整重量,再将高强螺栓将多层钢板连接在一起,整个调节过程非常麻烦,且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多层钢板而成的夯锤,其整体性差,经多次反复起落后,夯锤极易散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重量可调的夯锤,g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夯锤的重量不可调或者调整过程麻烦且夯锤整体性差、易散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开ロ朝上且用于容置配重块的凹槽。进ー步地,所述基座外形呈圆柱状,包括外筒体以及内筒体,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和所述内筒体的上端之间,所述外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连接为一体。进ー步地,所述凹槽为环绕于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之间的环形槽。进ー步地,所述内筒体中设有沿轴向布置且贯穿其上下端的通孔。进ー步地,所述通孔中设有沿所述通孔径向布置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通孔内壁。进ー步地,所述支撑条设于所述通孔的上端。进ー步地,所述基座上端设有可与外部起重设备连接的吊耳。进ー步地,所述吊耳连接于所述内筒体的上端。进ー步地,所述内筒体的上端端面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外筒体的上端端面。进ー步地,所述夯锤为中心对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夯锤的基座中设有开ロ朝上的凹槽,且该凹槽可容置配重块,这样,当需要增加夯锤的重量时,则可直接在凹槽中加载配重块,而当需要减少夯锤的重量时,则可直接将放置在凹槽中的配重块取出,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其配重块也不会自动从凹槽中掉出,另外,由于夯锤的基座是一体成型的,可保证夯锤在多次反复起落操作后,基座不会出现散架的问题,可长期使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量可调的夯锤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I中A向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I中B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块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重量可调的夯锤,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开ロ朝上且用于容置配重块的凹槽。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凹槽中加载或取下配重块,可以实现夯锤重量可调的目的,且凹槽的开ロ向上、基座为一体成型,这样,夯锤在多次反复起落的过程中,配重块不会从凹槽中自动掉落,且基座也不会出现散架的现象,可长期使用。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I 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重量可调的夯锤I可以运用在地基夯实工作中,其连接在起重机等外部设备上,由外部设备提高至一定的高度,再直接砸在地基上,从而实现夯实地基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夯锤I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11,该基座11中开ロ朝上的凹槽111,在实际使用中,该基座11直接连接在起重机等外部设备上,由外部设备带动上升,基座11的重量一定,这样,当需要增加基座11的重量时,则可以直接在基座11中凹槽111加入配重块,从而实现夯锤I重量可调的目的,当需要減少夯锤I的重量吋,则可直接拿出基座11中的配重块,该夯锤I加重或减重的操作过程非常方便,只需往凹槽111中加入或拿出配重块则可,不需要进行其它的操作,并且,凹槽111的开ロ朝上,可避免在夯实地基的过程中,配重块从凹槽111中掉落出来,另外,基座11为一体成型,即使在多次反复起落操作以后,基座11也不会出现散架的问题,可长期使用。上述中的基座11外形为圆柱形状,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其外形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具体可使实际需要而定。基座11包括外筒体112以及内筒体113,该外筒体112的下端和内筒体113的下端连接为一体,凹槽111则处于内筒体113的上端和外筒体112之间,由于凹槽111的存在,内筒体113的上端和外筒体112的上端相互隔离,即不会连接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凹槽111的开ロ。本实施例中外筒体112和内筒体113都为圆柱形状,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具体可使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便于加载配重块,上述的凹槽111为环形槽,即成环形状环绕在外筒体112和内筒体113之间;或者,凹槽111也可以为弧形凹槽111,且在内筒体113和外筒体112之间设置多个弧形凹槽111,该多个弧形凹槽111均布在内筒体113和外筒体112之间。当夯锤I在工作的过程中,其砸在地基上,地基中的土体受重击后会产生较多向上冲的气体,为了解决向上冲的气体可以从夯锤I中泻出,夯锤I的内筒体113中设有通孔114,该通孔114贯穿夯锤I的内筒体113的上下端,这样,夯锤I砸在地基上后,土体产生的向上冲的气体则会通过该通孔114泻出。当然,由于内筒体113中设置了通孔114,这样,为了避免夯锤I在反复的起落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重量的原因,出现变形的情况,内筒体113的通孔114中还设有支撑体12,支撑体12沿通孔114的径向布置,两端分别连接在通孔114的内表面上,由于支撑体12的支撑作用,内筒体113在通孔114处不会出现变形。另外,由于夯锤I是上端连接在起重机等外部设备上的,这样,内筒体113中的通孔114上端更易发生变形,这样,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体12是设置在通孔114的上端上。 为了便于将基座11连接在起重机等外部设备上,夯锤I的基座11上端设有吊耳13,该吊耳13可以连接在起重机等外部设备上,从而,可使起重机等外部设备将夯锤I提起。具体地,吊耳13是设置在基座11的内筒体113的上端的,当然,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连接。为了能更方便的操作夯锤I,本实施例中的夯锤I的的内筒体113的上端端面向上超出外筒体112的上端端面,也就是说,内筒体113的上端端面的高度高于外筒体112上端端面的高度,外筒体112的上端端面向上延伸超出了外筒体112的上端端面,这样,外筒体112的上端端面和内筒体113的上端端面之间形成台阶式结构,可便于夯锤I和起重机等外部设备的连接,且也便于在基座11的凹槽111中加载或取出配重块。本实施例中,夯锤I的基座11可以是通过铸造而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一体成型。在实际过程运用中,由于基座11作为原始最小的重量,当需要増加重量吋,则在基座11中加载配重块,这样,可以相对应地将基座11的重量设置在行业中所需重量的小值范围,再通过加载配重块实现夯锤I重量的可调,一般情况下,可将夯锤I的基座11的外径设置在普通强夯锤I范围之内,即基座11外筒体112的直径范围是I. Sm 2. 5m之间。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且使得夯锤I的重量分布均匀,夯锤I为中心对称结构。如图4所示,为一般情况下加载的配重块2的形状,配重块2为扇形状,这样,可便于将配重块2加载在凹槽111中,也便于将配重块2从凹槽111中取出,当然,其仅仅是一种配重块2的形状,也可以加载其它形状的配重块,只要其可以和凹槽配合则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开ロ朝上且用于容置配重块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外形呈圆柱状,包括外筒体以及内筒体,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和所述内筒体的上端之间,所述外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连接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干,所述凹槽为环绕于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之间的环形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中设有沿轴向布置且贯穿其上下端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设有沿所述通孔径向布置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通孔内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设于所述通孔的上端。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端设有可与外部起重设备连接的吊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连接于所述内筒体的上端。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上端端面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外筒体的上端端面。
10.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重量可调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夯锤为中心对称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夯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重量可调的夯锤,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开口朝上且用于容置配重块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夯锤的基座中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且该凹槽可容置配重块,这样,当需要增加夯锤的重量时,则可直接在凹槽中加载配重块,而当需要减少夯锤的重量时,则可直接将放置在凹槽中的配重块取出,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其配重块也不会自动从凹槽中掉出,另外,由于夯锤的基座是一体成型的,可保证夯锤在多次反复起落操作后,基座不会出现散架的问题,可长期使用。
文档编号E02D3/046GK202543885SQ2012200929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周逢君, 左人宇, 张领帅, 童宏纲, 肖克龙, 雷斌, 高健康 申请人:深圳市华兴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工勘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