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560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本实用新型为修筑地下构筑物井身墙体的砌筑构件。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制造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检查井等各种井的井身截面有矩形、方形、圆弧形状等多种形状,但目前主要采用的井身截面形状是圆弧形,即形成井身为圆柱体井身。井身最初是采用砖块修砌,但这种井身存在着井体强度低、抗渗漏性差、需要粉刷、易脱皮、修砌时间长等缺陷,特别是操作人员在修砌和粉刷井身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因而逐渐被取代,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混凝土砌块。目前的这些混凝土砌块是通过多块预制的混凝土砌块的配合安装组成一层圆柱体井身,然后通过一层一层的混凝土砌块将井身修砌拼装起来,形成一定深度的具有内外圆弧面的、整体为圆柱体的井身,在混凝土砌块中设置有可灌装混凝土的空隙,混凝土浇筑后使 井身比较牢靠。但是现有的混凝土砌块还存在着浇注空隙小、砌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定位效果差等问题,致使修砌后的井身出现严重渗漏、井身的强度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井身质量差等问题。公开号为CN2018505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井身预制砌块”,该井身预制砌块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均具有凹槽,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加强连筋的下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下表面。目前,该井身预制砌块由于不渗漏、强度高、修砌质量好、操作方便,解决了原有技术的严重不足,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井身预制砌块还存在着如下缺陷(1)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二者内侧的凹槽的外侧连接面均为垂直面,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二者内侧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的外侧连接面也均为垂直面,这种结构的预制砌块只能采用人工用模具浇注,需要自然风干后脱模,浇注速度慢,制作时间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如将上述结构的垂直面改进为坡面,虽然可以批量生产,但不可以多层叠放,其原因为砌块的上面只是依靠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进行支撑托举叠放在上面的多层井身预制砌块,但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无法完全承受多层叠放的压力,多层叠放致使砌块发生变形,容易造成制作过程中的砌块报废,合格率降低,制作成本大大增加;(2)凹槽和凸起的外侧连接面由于为垂直面,在预制砌块的堆放、运输、安装等过程中容易碰角受损,而且预制砌块受损后无法修补。因此当安装使用时,如将受损的预制砌块报废将加大井身的成本,如不将其报废,将严重影响砌块连接效果,会出现渗漏、跑浆等问题,致使井身质量差,强度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效率、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且使砌块不易受损、连接效果好的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同时这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还能防止制作过程中砌块变形、制作的砌块质量好、合格率高、且制作成本低。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砌块为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内弧面和外弧面的弧形砌块,弧形砌块的左侧表面上具有凹陷部,弧形砌块的右侧表面上具有能与凹陷部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圆柱形井身的凸起部,所述的弧形砌块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圆弧形内筒壁的下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均具有凹槽,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所述凹槽的外侧连接面为坡面,所述凸起的外侧连接面也为坡面,且凹槽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与凸起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相等。所述的每条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上横向设置有支承凸台,且支承凸台的上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以及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和凸起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均为·30。 60°。进一步,所述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高度为15 cm 25cm。进一步,所述弧形砌块的总厚度为18cm 25 cm。进一步,所述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值为弧形砌块总厚度的1/4 1/3。进一步,所述加强连筋的下端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的圆弧面弦高等于弧形砌块的上表面至下表面高度的1/4 1/3。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深度为I cm 3cm。进一步,所述凸起的高度为I cm 3cm。进一步,所述的支承凸台的横向宽度为3 cm 5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很多好处(1)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砌块由于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二者内侧的凹槽的外侧连接面均为坡面,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二者内侧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的外侧连接面也均为坡面,这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机械化浇注,浇注后即可直接脱模,浇注速度快,制作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大大下降,生产效率高,能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大批量生产;(2)本实用新型由于每条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上横向设置有支承凸台,且支承凸台的上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以及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脱模后并未干透的井身预制砌块放置在托板上进行多层叠放自然风干的制作过程中,除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二者承受叠放在上面的多层砌块压力外,支承凸台起到更好地承受叠放在上面的多层砌块压力的作用,从而防止制作过程中砌块变形,砌块制作质量好,合格率高,制作成本低。(3)凹槽和凸起的外侧连接面由于为坡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堆放、运输、安装等过程中不易受损,因此本实用新型制作井身时连接效果好,不会出现渗漏、跑浆等问题,制作井身质量好,强度和安全性高。因此,本实用新型防止制作过程中砌块变形,制作质量好,合格率高,制作成本低;另外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且使砌块不易受损,连接效果好,浪费少,节材降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下两层叠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放置在件10托板上的本实用新型多层叠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砌块为具有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侧表面1-3、右侧表面1-4、内弧面1-5和外弧面1-6的弧形砌块I。弧形砌块I材料为混凝土。所述的弧形砌块I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之间设置有两条加强连筋4。每条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上横向设置有支承凸台9,且支承凸台9的上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以及圆弧形外筒壁3的上表面1-1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2的下表面1-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下表面1-2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2上表面1-1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上表面1-1的内侧均具有凹槽5,圆弧形内筒壁2下表面1-2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下表面1-2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5相匹配的凸起6。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低于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弧形砌块I的左侧表面1-3上具有凹陷部7,弧形砌块I的右侧表面1-4上具有能与凹陷部7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圆柱形井身的凸起部8,即凹陷部7设置在圆弧形内筒壁2左侧表面1-3的内侧,凹陷部7还设置在圆弧形外筒壁3左侧表面1-3的内侧,所述的凸起部8设置在圆弧形内筒壁2右侧表面1-4的内侧,凸起部8还设置在圆弧形外筒壁3右侧表面1-4的内侦U。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为圆环组成的空心圆柱体的一部分,即内弧面1-5和外弧面1-6为同轴圆柱形弧面。弧形砌块I的左侧表面1-3和右侧表面1-4的延长面重叠交集在O点所在的垂直线上。所述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20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20cm。所述弧形砌块I的总厚度L为20cm。所述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 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M值为弧形砌块I总厚度L的3/10。加强连筋4的下端面4-2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4-2的圆弧面弦高E等于弧形砌块I的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高度I的3/10。凹槽5的深度为2cm,即上表面1_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2cm。凸起6的高度为2cm,即下表面1_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2cm。支承凸台9的横向宽度S为4cm。所述凹槽5的外侧连接面即a面为坡面,所述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即b面也为坡面,且凹槽5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即α角与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即β角相等,α角和β角均为30°。[0026]实施例二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α角和β角均为45°。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15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15cm。所述弧形砌块I的总厚度L为18cm。所述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 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M值为弧形砌块I总厚度L的1/3。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均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4-2的圆弧面弦高E等于弧形砌块I的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高度I的1/3。凹槽5的深度为1cm,即上表面1_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lcm。凸起6的高度为lcm,即下表面1-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lcm。支承凸台9
的横向宽度S为3cm。实施例三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α角和β角均为60°。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25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25cm。所述弧形砌块I的总厚度L为25cm。所述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 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M值为弧形砌块I总厚度L的1/4。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均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4-2的圆弧面弦高E等于弧形砌块I的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高度I的1/4。凹槽5的深度为3cm,即上表面1_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3cm。凸起6的高度为3cm,即下表面1_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3cm。支承凸台9的横向宽度S为5cm。实施例四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α角和β角均为40°。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18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18cm。所述弧形砌块I的总厚度L为18cm。所述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 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M值为弧形砌块I总厚度L的1/3。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均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4-2的圆弧面弦高E等于弧形砌块I的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高度I的1/3。凹槽5的深度为I. 5cm,即上表面1_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I. 5cm。凸起6的高度为I. 5cm,即下表面1_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I. 5cm。支承凸台9的横向宽度S为3. 5cm。实施例五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α角和β角均为50°。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22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22cm。所述弧形砌块I的总厚度L为20cm。所述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 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M值为弧形砌块I总厚度L的3/10。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均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4-2的圆弧面弦高E等于弧形砌块I的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高度I的3/10。凹槽5的深度为2. 5cm,即上表面1_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2. 5cm。凸起6的高度为2. 5cm,即下表面1_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2. 5cm。支承凸台9的横向宽度S为4. 5cm。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凹槽5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即α角和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即β角可以在优选范围30° 60°任意选取。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还可以选为其它任意高度值,一般选为15cm 25cm为宜。所述弧形砌块I的总厚度即L还可以选为其它任意总厚度值,一般选为18cm 25cm为宜。所述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 二者厚度M相等,该厚度值M为弧形砌块I总厚度L的1/4 1/3时为最佳。下端面4-2的圆弧面弦高E等于弧形砌块I的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高度I的1/4 1/3为宜。凹槽5的深度G为I cm 3cm为宜。凸起6的高度F为I cm 3cm为宜。支承凸台9的横向宽度S为3 cm 5cm为宜。加强连筋4以选用两条为宜,加强连筋4还可以选用其它条数。本实用新型弧形砌块I的内表面也可以选为粗糙面,更利于井身牢固地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中,将脱模后并未干透的砌块放置在托板10上进行自然风干,提高了放置车间或场地的利用率,增加了放置车间或场地的利用空间,且防止砌块变形。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砌块为具有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侧表面(1-3)、右侧表面(1-4)、内弧面(1-5)和外弧面(1-6)的弧形砌块(1),弧形砌块(I)的左侧表面(1-3)上具有凹陷部(7),弧形砌块(I)的右侧表面(1-4)上具有能与凹陷部(7)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圆柱形井身的凸起部(8),所述的弧形砌块(I)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之 间设置有加强连筋(4),圆弧形内筒壁(2)的下表面(1-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下表面(1-2)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2)上表面(1-1)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上表面(1-1)的内侧均具有凹槽(5),圆弧形内筒壁(2)下表面(1-2)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下表面(1-2)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5)相匹配的凸起(6),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低于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外侧连接面为坡面,所述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也为坡面,且凹槽(5)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与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相等,所述的每条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上横向设置有支承凸台(9),且支承凸台(9)的上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以及圆弧形外筒壁(3)的上表面(1-1)在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和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均为30° 60°。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为15 cm 25c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砌块(I)的总厚度为18cm 25 c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 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值为弧形砌块(I)总厚度的1/4 1/3。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筋(4)的下端面(4-2)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4-2)的圆弧面弦高等于弧形砌块(I)的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高度的1/4 1/3。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深度为丄 cm Jcnio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6)的高度为丄 cm Jcnio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凸台(9)的横向宽度为3 cm 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包括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之间设加强连筋(4),上表面(1-1)内侧具有凹槽(5),下表面(1-2)内侧具有凸起(6),凹槽(5)的外侧连接面为坡面,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也为坡面,且凹槽(5)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与凸起(6)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相等,每条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上横向设置有支承凸台(9),且支承凸台(9)的上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以及圆弧形外筒壁(3)的上表面(1-1)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防止制作过程中砌块变形,制作质量好。
文档编号E02D29/12GK202577352SQ20122012194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蒋云 申请人:蒋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