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709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该环形隧道内设有隧道车行空间,其特征在于隧道车行空间通过隧道敞开通风口连通隧道外空间,隧道车行空间通过排烟风口与排烟结构风道连通,沿所述排烟结构风道设置有若干个与隧道外空间连通的排烟机房结构空腔,排烟机房结构空腔内设排风设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平时情况与火灾情况下,可就近排除车辆排放的污染物与火灾烟雾,及时补充隧道新风,确保隧道司乘人员的健康与逃生安全。同时,采用分段排风实现了隧道污染物的分散排放,解决了高风塔选址困难的问题,同时显著降低了工程投入,并减少了对地面建筑外立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种用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解决城市地下环形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的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在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地下车库、地下商业综合体、地下轨道交通。为了联系不同地块的地下空间,实现地下空间的互通、互用、共享的目的,城市地下环形隧道应运而生。城市地下环形隧道承担着集散区域交通的功能,引导车辆顺利到达地下车库,将区域内所有或大多数地下车库串联起来,从而实现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
[0003]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与以往线型的地下隧道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I)由于隧道线性为环形,隧道内车辆释放的污染物容易在隧道内长期停滞,影响隧道内司乘人员的安全。2)环形隧道发生火灾时,极易导致火势蔓延燃烧至附近车辆,引起更大规模的火灾。3)由于环形隧道紧密联系不同地块的地下车库,车流量大,地面人流量集中,地面建筑类型丰富,隧道污染物集中高空排放将显著增加工程投资,并影响地面建筑的立面。
[0004]综上,对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需要采用一种能有效排除隧道污染物,阻止火灾烟气蔓延,集约隧道废气排放,降低工程投资的通风系统。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根据所述隧道的特点,提供了一种可有效解决城市地下环形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的通风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该环形隧道内设有隧道车行空间,其特征在于隧道车行空间通过隧道敞开通风口连通隧道外空间,隧道车行空间通过排烟风口与排烟结构风道连通,沿所述排烟结构风道设置有若干个与隧道外空间连通的排烟机房结构空腔,排烟机房结构空腔内设排风设备。其中排烟结构风道设置在隧道车行空间的上方,排烟结构风道的输入端通过排烟风口与隧道车行空间连通,排烟结构风道的输出端与排烟机房结构空腔连通,所述排烟机房结构空腔通过排风口与隧道外空间连通。隧道车行空间上方设有排烟口结构开孔,所述排烟口结构开孔上设有排烟阀,在排烟口结构开孔与隧道车行空间相接处设有排烟风口。在排烟结构风道中设置常闭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将环形隧道分隔为若干线形隧道段,每一段线形隧道段均设有排烟机房结构空腔,且所述排烟机房结构空腔设置在线性隧道段的中部。
[0007]排烟风口沿排烟结构风道连续间隔布置,两个相邻排烟风口的间隔为40?60m ;隧道敞开通风口与排烟风口位置对应,沿隧道车行空间连续间隔布置,隧道敞开通风口设置挡水屏。所述排烟风口与隧道敞开通风口中心间距不小于5m,防止隧道外的通风气流尚未稀释隧道内污染物就直接由排烟风口排出,即出现气流短路。[0008]排烟机房结构空腔内设有排烟机,排烟机前后均设有消声器和排烟机房排烟阀,排风口出口处设置排烟百叶,排风百叶可与周边地块的地下车库排烟口集约布置。所述排烟阀与排烟机房排烟阀由监控中心远程控制启闭。
[0009]所述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适用于车行隧道通行小轿车、货车等车种的情况。
[0010]所述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适用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主线总长不超过2500m,且线形隧道段长度不超过700m的情况。
[0011]所述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排烟机可多台并联或者串联布置,以满足隧道通风排烟的风量与风压要求。
[0012]该通风系统可实现:1)通过设置在隧道内的排烟口,实现隧道污染物与火灾烟气的就近排放;2)通过设置在隧道上方的自然敞开口,实现隧道排风与排烟时,隧道压差的补充;3)通过设置分散排风口,显著降低隧道污染物排放对地面周边人员活动区的影响,并且隧道污染物排风口可与车库排风口集约布置,减少了对地面建筑外立面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平时情况(不发生火灾)下,可就近排除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及时补充隧道新风,在较短时间完成隧道的通风换气。在火灾情况下,排烟口就近排除火灾烟雾,避免了火情的扩散以及火灾烟雾沿隧道方向的蔓延,最大限度保证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段排风方式实现了隧道污染物的分散排放,解决了高风塔选址困难的问题,同时显著降低了工程投入,并减少了对地面建筑外立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环形隧道通风系统平面示意图。
[0014]图2为环形隧道横断面示意图(A-A剖面)。
[0015]图3为环形隧道通风机房横断面示意图(B-B剖面)。
[0016]其中:
[0017]1、排风/烟机;2、排风/烟百叶;3、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4、排风/烟风口 ;5、常闭防火门;6、连接周边地块的通道;7、地下环形隧道车流方向;8、连接地面的匝道;9、排风/烟结构风道;10、隧道车行空间;11、隧道敞开通风口 ;12、气流方向;13、城市综合管廊;14、排风/烟口结构开孔;15、排风/烟机房排风/烟阀;40、电动排风/烟阀;100、消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说明,便于同行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9]参见图1?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它包括排风/烟机I,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3,排风/烟结构风道9,隧道敞开通风口 11,排风/烟口结构开孔14,常闭防火门5。隧道敞开通风口 11连通隧道车行空间10和隧道外空间,隧道车行空间10通过排风/烟口结构开孔14与排风/烟结构风道9连通,排风/烟结构风道9与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3连通,所述排风/烟机I设置在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3中。所述常闭防火门5设置在排风/烟结构风道9中,常闭防火门5将环形隧道结构分隔为若干线形隧道段(如图1中:I—I1、II一IIIJII一 IV、IV—I ),当隧道通风系统需要进行维护检修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常闭防火门5实现各个位置通风系统的维修。所述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3宜设置在线性隧道段的中部,便于实现通风系统压力的平衡。
[0020]排风/烟风口 4沿排风/烟结构风道9连续间隔布置,间隔为40?60m ;隧道敞开通风口 11与排风/烟风口 4位置对应,沿隧道车行空间10连续间隔布置,排风/烟风口4与隧道敞开通风口 11中心间距不小于5m,防止隧道外的通风气流尚未稀释隧道内污染物就直接由排风/烟风口 4排出。
[0021]排风/烟口结构开孔14上设有电动排风/烟阀40,电动排风/烟阀40为常开状态,可由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启闭。在排风/烟口结构开孔14与隧道车行空间10相接处设有排风/烟风口 4,排风/烟风口 4为单层格栅风口,为常开状态。排风/烟机I前后设有消声器100以及排风/烟机房排风/烟阀15,排风/烟机房排风/烟阀15保持常开状态,排风/烟机I与对应线形隧道段(如图1中:I —I1、II—IIIJI1-1VJV-1 )的电动排风/烟阀40连锁启闭。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3通过排风/烟百叶2与室外相连通,排风/烟百叶2为常开状态。
[0022]如图1?3所示,本通风系统的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0023]I)在正常情况下(为发生火灾),当隧道内的污染物探测器测得某一线性隧道段(如图1中:I 一I1、II一III JII一IV、IV — I )污染物浓度超标时,由隧道控制中心远程控制该线性隧道段的排风/烟机I开启,新鲜空气由隧道敞开通风口 11进入隧道,稀释隧道内污染物,而后由排风/烟风口 4抽吸进入排风/烟结构风道9,最后污染物汇总经消声器100、排风/烟机房排风/烟阀15、排风/烟机I进入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3,并由排风/烟百叶2排出。
[0024]2)在隧道发生火灾情况下,由控制中心发出指令,远程控制距离火源最为接近的线性隧道段的三个电动排风/烟阀40保持开启状态,该火灾线性隧道段的其余电动排风/烟阀40则远程关闭,此时连动开启该线性隧道段的排风/烟机1,火灾烟雾由保持开启的排风/烟风口 4就近抽吸进入排风/烟结构风道9,进入排风/烟结构风道9的火灾烟雾汇总进入排风/烟机房结构空腔3,并由排风/烟百叶2排出。
[0025]本实施例可实现,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排除隧道污染物,最大限度避免隧道污染物对司乘人员健康的影响;在火灾情况下,可就近排除火灾烟气,避免火势的蔓延以及更大火情的发生。同时,采用分段排风方式实现了隧道污染物的分散排放,解决了高风塔选址困难的问题,同时显著降低了工程投入,并减少了对地面建筑外立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通风系统,该环形隧道内设有隧道车行空间,其特征在于隧道车行空间通过隧道敞开通风口连通隧道外空间,隧道车行空间通过排烟风口与排烟结构风道连通,沿所述排烟结构风道设置有若干个与隧道外空间连通的排烟机房结构空腔,排烟机房结构空腔内设排风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排烟结构风道设置在隧道车行空间的上方,排烟结构风道的输入端通过排烟风口与隧道车行空间连通,排烟结构风道的输出端与排烟机房结构空腔连通,所述排烟机房结构空腔通过排风口与隧道外空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排烟风口沿排烟结构风道连续间隔布置,隧道敞开通风口与排烟风口位置对应,沿隧道车行空间连续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隧道车行空间上方设有排烟口结构开孔,所述排烟口结构开孔上设有排烟阀,在排烟口结构开孔与隧道车行空间相接处设有排烟风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排烟机房结构空腔内设有排烟机,排烟机前后均设有消声器和排烟机房排烟阀,排风口出口处设置排烟百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排烟结构风道中设置常闭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将环形隧道分隔为若干线形隧道段,每一段线形隧道段均设有排烟机房结构空腔,且所述排烟机房结构空腔设置在线性隧道段的中部。
【文档编号】E21F1/00GK203452826SQ20132052537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施孝增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