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251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在倒悬危岩体(4)下方路基内侧设置混凝土结构的路基内侧支撑结构(1),该路基内侧支撑结构(1)紧贴路基内侧边坡且与路基上方的倒悬危岩体(4)底面紧密相贴;该路基内侧支撑结构(1)设有与内侧边坡紧密相连的连接锚杆(2),倒悬危岩体(4)设有预应力锚索(3)。本实用新型的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为在原路基内侧修建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结构,并采用锚杆与内侧边坡紧密连接,对高陡边坡的倒悬危岩体进行支撑加固。为防止危岩体裂隙进一步发育以及确保倒悬边坡的稳定性,在边坡倒悬危岩发育范围设置预应力锚索加固,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利有效,值得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属于路基边坡防护结构的构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高山峡谷地区,公路或铁路工程一般都存在边坡高、坡度陡、局部倒悬直立等特点,裂隙特别是卸荷裂隙较为发育,危石、危岩体普遍存在,且分布位置高,体积大,稳定性差。
[0003]对于一般危岩体边坡处理的常规方法是爆破清除,但对于该高陡倒悬危岩边坡,该种方法会面临困境:1、高陡倒悬危岩边坡卸荷裂隙发育,体积大,爆破施工安全问题突出;2、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爆破可能导致大面积大方量垮塌,将中断或毁坏边坡下方及外侧原有路基,导致有些重要道路无法保通,和危及边坡下方及外侧房屋建筑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3、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经爆破后,可能引发新裂隙的产生及原裂隙的进一步发育,甚至威胁边坡的整体稳定,为公路后期运营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对这种常规方法进行改进或另辟新径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使在公路及铁路工程中减少社会干扰和降低施工、运营安全风险,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它在倒悬危岩体下方路基内侧设置混凝土结构的路基内侧支撑结构,该路基内侧支撑结构紧贴路基内侧边坡且与路基上方的倒悬危岩体底面紧密相贴;该路基内侧支撑结构设有与内侧边坡紧密相连的连接锚杆,倒悬危岩体设有预应力锚索。路基内侧支撑结构、连接锚杆和预应力锚索共同构成防护体。
[0007]路基内侧支撑结构底部置于道路面的下方,若存在道路加高复建的情况,路基内侧支撑结构底部应穿过复建道路面深入至原道路面的下方。这样路基内侧支撑结构与道路及倒悬危岩体相互支撑,增加防护可靠性。
[0008]预应力锚索设置范围为倒悬危岩裂隙面发育范围。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然后在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
[0009]本实用新型的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为在原路基内侧修建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结构,并采用锚杆与内侧边坡紧密连接,对高陡边坡的倒悬危岩体进行支撑加固。为防止危岩体裂隙进一步发育以及确保倒悬边坡的稳定性,在边坡倒悬危岩发育范围设置预应力锚索加固。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施工时不仅能够不影响边坡下部及外侧原有道路正常通行和房屋建筑安全,还能降低施工、运营安全风险,确保工程安全有效有序的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利有效,值得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1_路基内侧支撑结构,2-连接锚杆,3-预应力锚索,4-倒悬危岩体,5-倒悬危岩裂隙面,6-原道路面,7-复建道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从图1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路基内侧支撑结构1,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紧贴路基内侧边坡,并与路基上方倒悬危岩体4底面紧密相贴。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内设置连接锚杆2与路基后的边坡基岩进行锚固,另外,在路基上方倒悬危岩体4中设有预应力锚索3,该预应力锚索3布置在倒悬危岩裂隙面5的发育范围。
[0014]看图1,实施混凝土结构的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时,先将路基内侧坡面杂草碎石清除,并在边坡上设置连接锚杆2,外露三分之一,以保证混凝土结构与路基内侧边坡紧密相连,实施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时,需将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顶面与路基上方倒悬危岩体4底面间采用混凝土填充,保证与两者紧密相贴。倒悬危岩边坡上设置预应力锚索3,布置在倒悬危岩裂隙面5发育范围。预应力锚索3可根据需要确定锚索类型,可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锚索。通过混凝土结构的路基内侧支撑结构1、路基内侧边坡连接锚杆2和倒悬危岩边坡预应力锚索3达到了使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稳固目的。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如附图1所示,按以下主要步骤实施:
[0016](I)勘察高陡倒悬危岩裂隙面5发育的范围、走向、宽度情况及倒悬危岩体4的分布及体积情况;
[0017](2)根据倒悬危岩体4分布及体积计算出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的厚度;
[0018](3)根据倒悬危岩裂隙面5的走向、宽度情况以及设计荷载(含地震)要求下的倒悬危岩体4稳定性,确定出倒悬危岩边坡预应力锚索3的吨位及束数;
[0019](4)根据倒悬危岩裂隙面5发育范围确定倒悬危岩边坡预应力锚索3布置范围及布置方式;
[0020](5)根据结构连接的需要在路基内侧坡面设置连接锚杆2连接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与路基内侧边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浇筑和灌浆处理。
[0021]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倒悬危岩体(4)下方路基内侧设置混凝土结构的路基内侧支撑结构(1),该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紧贴路基内侧边坡且与路基上方的倒悬危岩体(4)底面紧密相贴;该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设有与内侧边坡紧密相连的连接锚杆(2),倒悬危岩体(4)设有预应力锚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内侧支撑结构(I)底部穿过复建道路面(7 )深入至原道路面(6 )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高陡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3)设置范围为倒悬危岩裂隙面(5)发育范围。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4185869SQ201420637246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胡文喜, 陈志峰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