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96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电、公路、铁路、地铁工程中有大量的地下工程,如隧洞、地下厂房、地下站点等,钢筋混凝土衬砌是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方式,而灌浆如接触灌浆、固结灌浆及回填固结是常用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加强手段;其施工工序是:钢筋混凝土衬砌—灌浆孔钻孔—灌浆—灌浆质检—灌浆孔回填等。目前在施工中由于迫于施工进度等压力,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过程中往往不预埋灌浆导管或预埋灌浆导管但成活率低等现象,从而导致后续的灌浆钻孔施工困难;由于没有预埋灌浆导管或预埋的灌浆导管成活率低且受到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钻孔无法使用气动式钻机及液压式钻机而只能使用地质钻机或即使勉强使用风动式钻机、液压式钻机,但钻孔效率大大降低,且衬砌的钢筋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受到了损害,从而使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施工成本等指标受到影响。目前,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的模板包括:标准散装钢模或木模的传统式模板以及钢模台车模板、滑模模板的现代式模板。灌浆孔导管预埋有内藏式及外露式,内藏式成活率低,外露式与模板的干扰大,特别是在钢模台车模板、滑模模板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无法使用外露式预埋灌浆导管,由于风动式及液压式钻机施工效率高、安全、施工成本低,因此,在后续的灌浆钻孔施工中无法使用风动式及液压式钻机钻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中设置预埋灌浆导管,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方便预埋灌浆导管的寻找,提高预埋灌浆导管的成活率,方便灌浆钻孔、灌浆、灌浆质量检测及灌浆孔封堵。所述预埋装置能广泛应用于地下钢筋混凝土工程如隧道、地铁的地下站点的施工中。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包括预埋灌浆导管,所述预埋灌浆导管一端设有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顶部的盖体组件,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底部的导管端盖;所述盖体组件包括正向雀巢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反向雀巢体,所述正向雀巢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依次设为一体;所述反向雀巢体包括盖板及设置于其周边的连接件,所述反向雀巢体通过连接件与正向雀巢体连接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正向雀巢体呈喇叭状;所述正向雀巢体的侧面设有小孔或槽或肋,提高了所述正向雀巢体与其周围混凝土的粘合力;所述正向雀巢体内侧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用于提高正向雀巢体结构的刚度。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管体采用波纹管。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二管体为直管。所述第二管体与预埋灌浆导管连接。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盖板设有凹槽。通过外部工具嵌入凹槽旋转,便于拆卸。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反向雀巢体与正向雀巢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设有若干连接柱,且连接柱固定于反向雀巢体上。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包括预埋灌浆导管,所述预埋灌浆导管一端设有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顶部的盖体组件,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底部的导管端盖;所述盖体组件为具有空腔结构的盖体,盖体的左侧面设为凹球面,其右侧面设为凸球面,盖体的凸球面上设有与预埋灌浆导管配合的插入孔。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插入孔靠近外侧的边缘处设有倒角。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包括预埋灌浆导管,所述预埋灌浆导管一端设有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顶部的盖体组件,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底部的导管端盖;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及与所述盖体设为一体的凸体,凸体与盖体连接处设有用于容纳预埋灌浆导管端部的沟槽。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盖体具有空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越效果在于:通过盖体组件、导管端盖封堵预埋灌浆导管,避免在混凝土灌浆时混凝土流体进入预埋灌浆导管内;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泛,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施工环境,在满足工程施工规范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地下钢筋混凝土灌浆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及经济效益指标。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预埋装置的施工示意图;图3为所述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述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述预埋装置的施工示意图;图6为所述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述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盖体组件、11-正向雀巢体、12-第一管体、13-第二管体、14-反向雀巢体、141-盖板、142-凹槽、143-连接件、15-插入孔、16-凸体、161-沟槽、2-预埋灌浆导管、21-导管端盖、3-开挖线、4-二次钻孔、51-水平钢筋、52-垂向钢筋、53-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包括预埋灌浆导管2,所述预埋灌浆导管2一端设有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2顶部的盖体组件1,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2底部的导管端盖21;所述盖体组件1包括正向雀巢体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反向雀巢体14,所述正向雀巢体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依次设为一体。所述反向雀巢体14包括盖板141及设置于其周边的连接件143,所述反向雀巢体14通过连接件143与正向雀巢体11连接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正向雀巢体11呈喇叭状,所述第一管体12采用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具有蓄能储存推力的功能,能实现正向雀巢体11与第二管体13之间的转向。所述第二管体13为直管,所述第二管体13与预埋灌浆导管2连接。所述盖板141设有凹槽142,通过外部工具嵌入凹槽142旋转,便于拆卸。所述反向雀巢体14与正向雀巢体11形成的聚音空间内设有若干连接柱144,且连接柱144固定于反向雀巢体14上。所述正向雀巢体11、反向雀巢体14及导管端盖21采用PVC塑料注塑加工成型。所述第一管体12和第二管体13的管径满足工程施工钻孔钻具的要求,而所述第一管体12和第二管体13的长度则根据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网的层数、钢筋混凝土的衬砌厚度及混凝土仓号的超欠挖情况确定。上述注塑成型的条件满足如下要求:抗老化、塑性中等偏下;工作温度在-5℃至45℃之间;工作压力不小于30m水头压力。本发明中所述反向雀巢体14在后期施工时被破坏性拆除,在安装时涂为红色或黄色,便于识别辨认。在实际操作时,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预埋装置的施工步骤包括:(1)在钢筋混凝土仓号的模板53、水平钢筋51、垂向钢筋52安装完毕后进行预埋灌浆导管2的铺设;将所述盖体组件1的正向雀巢体11与反向雀巢体14扣合形成聚音空间,且安装于设定位置。所述反向雀巢体14设有凹槽142的一侧紧贴模板53。(2)根据钢筋混凝土的衬砌厚度选择预埋灌浆导管2的长度,以及在预埋灌浆导管2的底端设置导管端盖21。所述预埋灌浆导管2的内径根据灌浆孔施工钻具的工作直径选定。(3)由于第一管体12采用波纹管,在混凝土浇筑时所述第一管体12会转向移动,故通过外部工具向预埋灌浆导管2施加压力,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所述反向雀巢体14与模板53最大限度的贴合,调整预埋灌浆导管2且用钢丝将预埋灌浆导管2绑扎于水平钢筋51和垂向钢筋52形成的钢丝网上,此时由于波纹管自身蓄积了预应力,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模板53在混凝土侧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微小位移,在波纹管预应力的推动下正向雀巢体11、反向雀巢体14适量地向模板53跟进,提高了反向雀巢体14与模板53的贴合程度。(4)所述预埋灌浆导管2的寻找在模板53拆除后且混凝土的强度至少达到75%进行,防止堵塞预埋灌浆导管2。待拆除模板53后,部分设置于预埋灌浆导管2的反向雀巢体14的外侧面能直接目测找到,其余不能目测找到的反向雀巢体14被混凝土掩埋,采用榔头在预埋灌浆导管2的区域有序敲击混凝土表面,由于本发明所述预埋装置的正向雀巢体11和反向雀巢体14形成聚音空间,通过榔头敲击后的声音与实体混凝土差异甚远,故能方便找到。在成功找到反向雀巢体14后,对所述反向雀巢体14进行破坏性拆除,为下一步钻孔做准备;在预埋灌浆导管2的导向下,通过钻孔工具钻孔,如图2所示,其中二次钻孔4指在预埋灌浆导管2的导向下进一步钻孔,至于钻孔的深度根据钻具及钻孔深度确定。找到的预埋灌浆导管2为钻孔、灌浆、质检等施工工序通过了条件。本发明所述正向雀巢体11内部空腔的深度,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制造;当拆除反向雀巢体14后,采用混合土灌浆回填时,在此空腔内能实现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续浇筑混凝土接触,提高粘合力。实施例2如图3-5所示,本发明所述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包括预埋灌浆导管2,所述预埋灌浆导管2一端设有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2顶部的盖体组件1,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2底部的导管端盖21;所述盖体组件1为具有空腔结构的盖体,盖体的左侧面设为凹球面,其右侧面设为凸球面,盖体的凸球面上设有与预埋灌浆导管2配合的插入孔15。所述插入孔15靠近外侧的边缘处设有倒角。实施例3如图6、7所示,本发明所述雀巢聚音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灌浆预埋装置,包括预埋灌浆导管2,所述预埋灌浆导管2一端设有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2顶部的盖体组件1,另一端设置用于封堵预埋灌浆导管2底部的导管端盖21;所述盖体组件1包括盖体及与所述盖体设为一体的凸体16,凸体16与盖体连接处设有用于容纳预埋灌浆导管2端部的沟槽161。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所述盖体采用具有空腔的结构。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