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914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监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



背景技术:

油藏动态监测是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贯穿于油藏开发的始终。油藏动态监测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和测量方法,测出油藏开发过程中动态和静态的相关资料,为油田的开发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在碳酸盐岩油田中,静温静压或流温流压的梯度测试是自喷井的常规动态监测项目,通过测试井下的压力和温度来掌握自喷井内的生产动态。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静温静压或流温流压梯度测试之前,要先执行通井作业,用通井工具串进行通井,使井下油管内保持通畅,然后起出通井工具串,再向井下油管内下入测试工具,来进行静温静压或流温流压的梯度测试。

上述过程中进行了两次工具下入工序,花费时间较多,使得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以解决油气监测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包括:

测试部、通井部和串接部;

所述测试部包括相连接的温度计、压力计和扶正器;所述扶正器用于将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扶正在井内中心部位;

所述通井部包括刮削部件;

所述串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测试部,所述串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通井部,所述通井部通过所述串接部连接于所述测试部的底端,其中所述测试部的底端的朝向方向为所述测试部向井内下入的方向。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串接部包括可解锁部件,所述可解锁部件用于解除所述测试部与所述通井部的连接。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可解锁部件为电动锁扣。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通井部还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连接在所述串接部和所述刮削部件之间,所述支撑臂用于将所述通井部支撑在所述井内中心位置。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的部分凸出于所述支撑臂的外壁,所述滚轮用于在所述通井部下入井下油管内时,在所述井下油管的内壁上滚动。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通井部还包括第一悬挂接头,所述第一悬挂接头连接于所述串接部与所述支撑臂之间;

所述第一悬挂接头与所述支撑臂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架。

可选地,所述通井部还包括短节,所述短节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刮削部件之间。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扶正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连接在两个所述扶正器之间。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测试部还包括第二悬挂接头,所述第二悬挂接头包括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为所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悬挂端,所述下端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下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远离所述测试部的底端的所述扶正器。

可选地,上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可以包括:所述刮削部件为钢丝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通过将所述通井部通过所述串接部连接于所述测试部的底端,将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下入至井下油管内,所述通井部首先下入至井下油管中,所述通井部的所述刮削部件能够将井下油管壁上附着的蜡、沥青等异物清除,确保所述测试部能够顺利地下入至井下油管。所述测试部设置有所述温度计、所述压力计和所述扶正器,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用于测量井下的温度和压力,所述扶正器确保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位于井下油管的中间位置,确保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测得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油气田监测时,测试通井需要进行两次工具串下入至井下油管的工序的问题,实现了只需一次下入工具串即可同时达到测井通井的目的。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节约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工作时间更短,工作人员受到井下有害气体的伤害更小,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在通井至测试的过程中无需把通井工具串从井下油管内起出,避免了由于起出通井工具串而造成井下油管内的状态发生变化,导致测井工具串下入时遇阻甚至无法起出的情况,降低了整个测试过程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包括测试部1、通井部2和串接部3。

所述测试部1包括相连接的温度计11、压力计12和扶正器13;所述扶正器13用于扶正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位于井内中心部位。

所述通井部2包括刮削部件21。

所述串接部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测试部1,所述串接部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通井部2,所述通井部2通过所述串接部3连接于所述测试部1的底端,其中所述测试部1的底端的朝向方向为所述测试部1向井内下入的方向。

其中,在所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中,所述测试部1位于所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上端,所述通井部2位于所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下端,所述通井部2通过所述串接部3连接于所述测试部1的底端,所述测试部1的底端的朝向方向为所述测试部1向井内下入的方向。

其中,所述测试部1包括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所述温度计11用来测量井下的温度,所述压力计12用来测量井下的压力,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测得的温度和压力通过电缆传到井上相应的设备上,通过所测得的数据来掌握井内的生产动态。

所述测试部1还包括所述扶正器13。所述扶正器13用于将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扶正在井内中心部位,避免所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因偏离井中心位置而造成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摩擦井下油管,防止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因摩擦受损,使测试结果准确和稳定。

可选地,所述扶正器13的数量为两个,而且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连接在两个所述扶正器13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所述温度计11和所述压力计12位于井内中心位置不会跑偏,使得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

其中,所述通井部2包括所述刮削部件21,在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下入至井下油管时,所述通井部2首先下入至井下油管中,所述刮削部件21可清除井下油管壁上附着的蜡、沥青等异物,以确保所述测试部1能够顺利地下入至井下油管内。

可选地,所述通井部2中的所述刮削部件21的四周可设有刮削刀体,刮削部件21的刮销刀体可以有效并更彻底地清除井下油管壁上附着的蜡、沥青等异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通过将所述通井部通过所述串接部连接于所述测试部的底端,将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下入至井下油管内,所述通井部首先下入至井下油管中,所述通井部的所述刮削部件能够将井下油管壁上附着的蜡、沥青等异物清除,确保所述测试部能够顺利地下入至井下油管。所述测试部设置有所述温度计、所述压力计和所述扶正器,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用于测量井下的温度和压力,所述扶正器确保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位于井下油管的中间位置,确保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计测得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油气田监测时,测试通井需要进行两次工具串下入至井下油管的工序的问题,实现了只需一次下入工具串即可同时达到测井通井的目的。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节约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工作时间更短,工作人员受到井下有害气体的伤害更小。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在通井至测试的过程中无需把通井工具串从井下油管内起出,避免了由于起出通井工具串而造成井下油管内的状态发生变化,导致测井工具串下入时遇阻甚至无法起出的情况,降低了整个测试过程中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串接部3包括可解锁部件,所述可解锁部件用于解除所述测试部1和所述通井部2的连接。

其中,所述测试部1和所述通井部2通过所述串接部3首尾相连,所述通井部2在井下油管内遇到异物被卡住时,所述测试部1和所述通井部2可通过串接部3的所述可解锁部件分开,所述测试部1可从井下油管内起出,然后可对所述通井部2进行打捞,从而保证所述测试部1不会被卡在井下油管内。

可选地,所述串接部3可以包括第一管体以及通过销钉连接于第一管体的第二管体。本实施例上述的可解锁部件为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连接于所述测试部1上,所述第二管体连接于所述测试部1上,通过投球打压可切断销钉,使所述第二管体脱离所述第一管体,可实现所述测试部1和所述通井部2的分离。

可选地,所述可解锁部件为电动锁扣。所述电动锁扣可通过电缆控制其锁定和解锁,控制所述电动锁扣的电缆可延伸到井上,并连接于相应的电气设备上,相应的电气设备可用来控制电动锁扣的锁定和解锁,此操作简单易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通井部2还包括支撑臂22,所述支撑臂22连接在所述串接部3和所述刮削部件21之间,所述支撑臂22用于支撑所述通井部2位于所述井内中心位置。

其中,所述支撑臂22连接在所述串接部3和所述刮削部件21之间,所述刮削部件21可通过所述短节23连接于所述支撑臂22上,用于支撑井下油管,使所述刮削部件21位于井中间位置,避免所述刮削部件21摩擦井下油管,对井下油管造成刮伤。

可选地,所述支撑臂22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在井下油管的内管壁附着有异物,甚至会存在井下油管变形的情况下,具有弹性的支撑臂会使得通井部下井过程更顺畅,减少被卡住的风险。

所述支撑臂22上设置有滚轮221,所述滚轮221的外表面的部分凸出于所述支撑臂22的外壁,所述滚轮221用于在所述通井部2下入井下油管内时,在所述井下油管的内壁上滚动。

其中,所述通井部2在下入井下油管的过程中,所述支撑臂22上的所述滚轮221沿着井下油管内壁向下滚动,所述滚轮221有助于所述支撑臂22在井下油管内顺利下入。

可选地,所述通井部2还包括短节23,所述短节23连接在所述支撑臂22与所述刮削部件21之间。强化了所述刮削部件21与所述支撑臂2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刮削部件21在刮削过程中受力过大而引用所述刮削部件21脱离。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图1或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通井部2还包括第一悬挂接头24,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4连接于所述串接部3与所述支撑臂22之间。

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4与所述支撑臂22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架25。

其中,所述串接部3的下方依次连接有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4、所述第一支架25和所述支撑臂22,其中,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4用于悬挂所述第一支架25、所述支撑臂22以及所述通井部2的其他部件,所述支撑臂22通过所述第一支架25挂接于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4,所述第一支架25起到挂接稳固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示出的,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图1-图3任一所示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测试部1还包括第二悬挂接头14,所述第二悬挂接头14包括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为所述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悬挂端,所述下端连接有第二支架15,所述下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15连接于远离所述测试部1的底端的所述扶正器13。

其中,所述第二悬挂接头14位于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最顶部,所述第二悬挂接头14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架15和所述扶正器13,所述第二悬挂接头14用于悬挂所述第二支架15和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的其他部件,将电缆连接于所述第二悬挂接头14的上端,电缆用于带动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下入或起出井下油管,所述扶正器13通过所述第二支架15挂接于所述第二悬挂接头14,所述第二支架15起到挂接稳固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示出的,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还可以包括:所述刮削部件21为钢丝刷。

其中,所述刮削部件21为钢丝刷,所述钢丝刷能够有效地清除附着在井下油管管壁上蜡、沥青等异物,所述钢丝刷的钢丝可以采用不锈钢,不锈钢丝不易生锈,且寿命较长。本实施例的刮削部件21不限于钢丝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