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锚索领域,特别涉及冲击自进式预应力锚索。
背景技术:
锚索是通过外端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锚固在滑动面以内的稳定岩体中,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直接在滑面上产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
目前在淤泥、流砂等易塌孔地层锚索,只有采用套管护壁工艺,但是成本过高,采用水力循环返渣钻进,容易扰动易塌孔地层,导致破坏易塌孔地层的整体性,从而影响其稳定,最终影响锚索锚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冲击自进式预应力锚索,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易塌孔地层锚索,存在成本过高、锚索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冲击自进式预应力锚索,包括钻杆以及钢绞线,所述钻杆包括钻管以及形成在所述钻管内端的导向帽,所述导向帽设置在所述钻管的内端部,所述钢绞线与所述钻杆连接,且布置在所述钻管外。
进一步的,所述钻管为空心管,且所述钻管的侧壁中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钻管的轴向相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钻管的内端部设有承压板,所述导向帽连接在所述承压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钢绞线的一端与所述承压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绞线的一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承压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钻管的外周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钻管的外周布置,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板。
进一步的,所述钻管的外周设有多个所述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沿所述钻管的轴向间距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外侧壁呈弧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冲击自进式预应力锚索,在施工锚索时,给钻管施加冲击力,钻管通过承压板,便会带动导向板、钢绞线和导向帽进入地层,导向帽可以保证锚索的导向精度,导向板具有导向作用,则不用采用套管护壁工艺,使其降低成本;为满足工作需求,钻管可以进行分段接长,到达设计深度后,利用钻管进行高压注浆,浆液从钻管管身设置的通孔进入地层,避免了采用水力循环返渣对地层的破坏扰动,从而起到锚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击自进式预应力锚索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击自进式预应力锚索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较佳实施例。
冲击自进式预应力锚索,包括钻杆以及钢绞线60,钻杆包括钻管50以及形成在钻管50内端的导向帽10,导向帽10设置在钻管50的内端部,导向帽10设置有圆锥尖部,其主要减少工程锚索时钻孔的阻力的同时增加其导向精度,钢绞线60与钻杆连接,且布置在钻管50外,这样在工程锚索时,则不用套管护壁,从而降低成本。
在具体工作中,给钻管50施加冲击力,钻管50通过承压板40便会带动导向板30、钢绞线60和导向帽10进入地层,则不用采用套管护壁工艺,使其降低成本;导向帽10可以保证锚索的导向精度,导向板30可以降低带有钢绞线60的钻杆在工作中的晃动,减少其偏移,起到导向作用,为满足工作需求,钻管50可以进行分段接长,到达设计深度后,利用钻管50进行高压注浆,浆液从钻管50管身设置的通孔70进入地层,避免了采用水力循环返渣对地层的破坏扰动,从而起到锚固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钻管50为空心管,且钻管50的侧壁中设有多个通孔70,因此,可以通过钻管50进行高压注浆,浆液从钻管50管身的通孔70进入地层,从而进行锚固,这样设置了避免了采用水力循环返渣对地层的破坏扰动,在保证锚固的同时大大大提高了锚固效率。
为了提高在锚固过程中浆液进入地层能够比较均匀,布置在钻管50管身上的多个通孔70沿着钻管50的轴向相间隔布置,这样能在浆液进入地层时,提高锚固的效果和效率。
本实施例中,钻管50的内端部设有承压板40,导向帽10连接在承压板40上,在施工锚索过程中,作用于钻管50的冲击力通过承压板40传递给导向帽10,从而导向帽10进行向下钻进作业,这样达到的效果是使钻管50与导向帽10连接更加稳固,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钢绞线60的一端与承压板40连接,在施工锚索过程中,作用于钻管50的冲击力传递给承压板40,从而带动钢绞线60,即钻管50在收到冲击力时,带着钢绞线60一起进行钻进工作,这样在施工锚索时,则不需要采用套管护壁,从而降低成本。
为了使钢绞线60与承压板40连接的更加稳固,钢绞线60的一端连接有套筒,套筒与承压板40固定连接,钢绞线60穿过承压板40与套筒连接,这样的好处是让钢绞线60与承压板40连接的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从而保护被钢绞线60包围内的元件,减少其磨损,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钻管50的外周设置有导向板30,导向板30环绕钻管50的外周布置,在施工锚索过程中,导向板30具有导向作用,导向板30的存在能更好的控制导向,提高施工精度,满足施工要求;钢绞线60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板30,使钢绞线60与导向板30连接的更加稳固,当冲击力作用于钻管50带动钢绞线60时,钢绞线60则会带动导向板30,使其整体结构紧凑,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增加施工锚索时的导向性,钻管50的外周设有多个导向板30,多个导向板30沿钻管50的轴向间距布置,这样多个导向板30不会相互影响其导向,且多个导向板30的导向效果可以相互叠加,从而增加导向效果。
为了降低在施工锚索时,导向板30的导向阻力,导向板30外侧壁呈弧面状,这样能减低导向板30的磨损,增加导向板3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