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端打开式防脱落式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538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锚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端打开式防脱落式锚杆。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锚杆多用在煤矿当中的巷道支,他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现有的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内,达到防止边坡出现滑落的现象,现有的锚杆顶端在防脱落上的使用的结构简单,防脱落的功能较弱;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顶端打开式防脱落式锚杆。

本发明设计一种顶端打开式防脱落式锚杆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顶端打开式防脱落式锚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顶端打开式防脱落式锚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锚杆体、垫板、止浆塞、锥形锚头、防脱机构、圆孔、第一运动槽、叶片机构、第二运动槽、第一窄槽、第一圆孔,其中锚杆体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圆孔;圆孔的端面上开有第一圆孔;圆孔的内圆面上开有第一窄槽,且第一窄槽靠近第一圆孔分布;圆孔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二运动槽,且第二运动槽与第一窄槽配合;锥形锚头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一运动槽;锥形锚头端面安装在锚杆体下端面上,且第一运动槽与第二运动槽相通;防脱机构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且防脱机构靠近锥形锚头分布;止浆塞内圆面安装在锚杆外圆面上,且止浆塞远离锚头分布;垫板下端面安装在止浆塞上端面上;叶片机构安装在锚杆体上,且叶片机构与防脱机构配合。

上述防脱机构包括保护壳、排土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链轮、链条、第二链轮、限位柱、第二圆孔、第二窄槽、固定圆环、宽槽、容纳腔、固定块、圆形固定板、固定方套、固定薄环、驱动齿轮、第一固定轴、固定板、第二固定轴,其中固定方套一端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且固定方套与第一窄槽配合;两个固定薄环外圆面对称安装在固定方套端面两侧上;固定圆环外圆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宽槽;固定圆环内圆面上开有内齿;固定圆环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内;保护壳上具有容纳腔;容纳腔下端面上开有第二窄槽;保护壳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保护壳一端安装在固定圆环外圆面上,且宽槽与容纳腔相通;两个固定块对称安装在圆孔内圆面上,两个固定块均靠近第一窄槽,两个固定块分布在第一窄槽两侧;两个固定板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块侧面上,且两个固定板关于第一窄槽对称分布;两个圆形固定板对称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端面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通过圆柱销依次安装在两个固定板之间;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固定轴安装在两个圆形固定板上,且第二固定轴穿过固定薄环;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和固定圆环内圆面上所开的内齿啮合;第一链轮通过轴安装在其中一个圆形固定板上;第二链轮通过第一固定轴安装在保护壳内;链条安装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上;驱动齿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6个排土轮依次安装在保护壳内,6个排土轮一侧外圆面均穿出第二窄槽,且相邻的两个排土轮互相啮合;限位柱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之间,且限位柱与保护壳下端面配合;驱动齿轮的直径等于第二链轮直径的2倍。

上述排土轮包括排土轮体、排土条、齿牙,其中排土轮体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n个齿牙,且每个齿牙均位于排土轮体外圆面中间位置处;齿牙两侧的排土轮体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分布有许多个排土条;排土轮体的直径是驱动齿轮直径的1/2倍。

上述6个排土轮中相邻的两个排土轮安装方式,其中一个排土轮的安装状态是另一个排土轮上下翻转180度的状态。

上述叶片机构包括第二防脱叶片、第二固定条、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第一防脱叶片、第三旋转环、第一固定条、垂直角块、驱动块、第三防脱叶片、第三固定条、第二限动块、第一限动块、第三限动块、驱动直杆、钩形驱动杆、l形驱动弧杆、筒形操作杆、第三侧支耳、第三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二侧支耳、第一限位块、第一侧支耳、第四圆柱、第五圆柱、第二圆柱、第三圆柱、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圆柱、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其中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和第三旋转环沿锚杆体轴线方向依次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且第一旋转环和第二旋转环之间存在有间隙;第二旋转环和第三旋转环之间存在有间隙;第二旋转环上端面上开有第一环槽;第三旋转环上端面上开有第二环槽,且第三旋转环靠近防脱机构;第一固定条一端安装在第一旋转环外圆面上;两个第一侧支耳对称安装在第一固定条端面两侧上;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的一端均安装有中间支耳;第一防脱叶片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一侧支耳上;第二固定条一端安装在第二旋转环外圆面上;两个第二侧支耳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条端面两侧上;第二防脱叶片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二侧支耳上;第三固定条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外圆面上;两个第三侧支耳对称安装在第三固定条端面两侧上;第三防脱叶片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三侧支耳上;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在锚杆未工作时,均处于保护壳上侧;垂直角块下端面安装在保护壳远离锚杆体一侧的上端面上;驱动块下端面安装在垂直角块上端面上,且驱动块与第一防脱叶片配合;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均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且第一限位块与保护壳夹角为90度;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之间夹角为90度;第三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夹角为90度;第一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旋转环下端面上,另一端插入第一环槽内;第一圆柱与第一限位块配合;第二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环槽内;第二圆柱与第二限位块配合;第一钢丝绳位于第一旋转环与第二旋转环间隙之间;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圆柱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圆柱外圆面上;第三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旋转环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环槽内;第四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环槽端面上;第二钢丝绳位于第二旋转环与第三旋转环之间,且第二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四圆柱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圆柱外圆面上;第五圆柱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下端面上,且第五圆柱与第三限位块配合;筒形操作杆安装在圆孔内;l形驱动弧杆一端安装在筒形操作杆端面上,另一端穿入第二运动槽;钩形驱动杆一端穿钩第一运动槽安装在l形驱动弧杆下端面一侧上钩形驱动杆另一端与锥形锚头的锥形面配合;驱动直杆一端安装在钩形驱动杆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下端面上;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三固定条的长度依次增大;第一限动块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一限动块与第一防脱叶片配合;第二限动块一端安装在第二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二限动块与第二防脱叶片配合;第三限动块一端安装在第三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三限动块与第三防脱叶片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需要驱动防脱机构工作时,首先将定位环安装在蜗杆操作杆外圆面上,蜗杆操作杆一端穿过锚杆体插入第一圆孔内,且定位环与锚头上端面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链轮通过键安装在固定第一链轮的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链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四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驱动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作为上述排土轮体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n个齿牙的替换方案为,排土轮体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36个齿牙。

相对于传统的锚杆技术,本发明锚杆体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圆孔的作用是便于蜗杆操作杆通过锚杆体内;圆孔的端面上开有第一圆孔的作用是便于安装蜗杆操作杆;圆孔的内圆面上开有第一窄槽,且第一窄槽靠近第一圆孔分布的作用是便于固定板通过;锥形锚头端面安装在锚杆体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锚杆进入土壤内;防脱机构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且防脱机构靠近锥形锚头分布的作用是防止锚杆从土壤内脱落出来;止浆塞内圆面安装在锚杆外圆面上,且止浆塞远离锚头分布的作用是防止浆液流出;垫板下端面安装在止浆塞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锚杆体;圆孔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二运动槽的作用是便于l形驱动弧杆运动,且第二运动槽与第一窄槽配合的作用是使得l形驱动弧杆可以旋转270度;锥形锚头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一运动槽的作用是便于l形驱动弧杆带动钩形驱动杆旋转270度。

本发明中防脱机构的作用是防止锚杆体从土壤内脱落出来;固定方套一端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且固定方套与第一窄槽配合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薄环;两个固定薄环外圆面对称安装在固定方套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圆环,从而使得固定圆环可以在固定薄环支撑作用下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固定圆环外圆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宽槽的作用是便于固定圆环旋转,从而达到防止固定圆环与固定板运动上发生干涉现象;固定圆环内圆面上开有内齿的作用是便于将第四齿轮上的运动传递到固定圆环上;固定圆环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保护壳;保护壳上具有容纳腔的作用是便于容纳6个排土轮、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等;容纳腔下端面上开有第二窄槽的作用是便于6个排土轮伸出保护壳,从而达到排土的目的,使得保护壳打开的更加省力;保护壳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一固定轴;保护壳一端安装在固定圆环外圆面上,且宽槽与容纳腔相通的作用是保护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等;两个固定块对称安装在圆孔内圆面上,两个固定块均靠近第一窄槽,两个固定块分布在第一窄槽两侧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块侧面上,且两个固定板关于第一窄槽对称分布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两个圆形固定板对称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固定轴和固定第一链轮的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通过圆柱销依次安装在两个固定板之间的作用是便于将蜗杆操作杆上的运动;经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作用将运动传递给第四齿轮;第二固定轴安装在两个圆形固定板上,且第二固定轴穿过固定薄环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四齿轮;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将第三齿轮上的运动传递到固定圆环上;第一链轮通过轴安装在其中一个圆形固定板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链条;第二链轮通过第一固定轴安装在保护壳内的作用是便于将链条上的运动传递到第一固定轴上;链条安装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上的作用是捕捉保护壳的旋转运动;驱动齿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的作用是便于驱动排土轮运动;6个排土轮依次安装在保护壳内,6个排土轮一侧外圆面均穿出第二窄槽,且相邻的两个排土轮互相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将保护壳前侧的土壤变的松软,同时将保护壳前侧的土壤排到保护壳两侧;限位柱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之间,且限位柱与保护壳下端面配合的作用是限制保护壳运动90度后停止运动;驱动齿轮的直径等于第二链轮直径的2倍的作用是提高排土轮的旋转速度,从而使得排土轮可以更加快速的去排土;排土轮体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n个齿牙,且每个齿牙均位于排土轮体外圆面中间位置处的作用是达到驱动其中一个排土轮,其余的5个排土轮均可以旋转的目的;齿牙两侧的排土轮体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分布有许多个排土条的作用是便于将保护壳前侧的土壤排到保护壳的两侧上去;排土轮体的直径是驱动齿轮直径的1/2倍的作用是使得排土轮可以更好、更快的将保护壳前侧的土壤变的松软;6个排土轮中相邻的两个排土轮安装方式,其中一个排土轮的安装状态是另一个排土轮上下翻转180度的状态的作用是使得每一个排土轮均可以被用来排出保护壳前侧的土壤,达到快速打开保护壳的目的,从而使得防脱机构可以被快速起到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锚杆在应用上更加方便;当需要驱动防脱机构工作时,首先将定位环安装在蜗杆操作杆外圆面上,蜗杆操作杆一端穿过锚杆体插入第一圆孔内,且定位环与锚头上端面配合的作用是便于蜗杆操作杆驱动第一齿轮运动。

本发明中叶片机构的作用是,当叶片机构工作时,将会使得锚杆更好的埋在土壤内,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从土壤内脱落出来,从而达到防脱落的目的;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和第三旋转环沿锚杆体轴线方向依次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一旋转环驱动第一固定条运动,第二旋转环驱动第二固定条运动,第三旋转环驱动第三固定条运动;第一旋转环和第二旋转环之间存在有间隙的作用是便于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均可以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锚杆在未使用时,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均位于垂直角块与驱动块组成的腔内;第二旋转环和第三旋转环之间存在有间隙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钢丝绳和便于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围绕圆柱销运动;第二旋转环上端面上开有第一环槽的作用是便于第二旋转环可以运动;第三旋转环上端面上开有第二环槽的作用是便于第三旋转环运动;第三旋转环靠近防脱机构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块带动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运动;第一固定条一端安装在第一旋转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防脱叶片;两个第一侧支耳对称安装在第一固定条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第一防脱叶片上中间支耳,通过圆柱销形成铰接关系;第一防脱叶片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一侧支耳上的作用是增加土壤对锚杆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脱离;第二固定条一端安装在第二旋转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二防脱叶片;两个第二侧支耳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条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第二防脱叶片上的中间支耳配合,通过圆柱销形成铰接关系;第二防脱叶片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二侧支耳上的作用是增加土壤对锚杆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脱离;第三固定条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三防脱叶片;两个第三侧支耳对称安装在第三固定条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第三防脱叶片上的中间支耳配合,通过圆柱销从而达到组成铰接关系的目的;第三防脱叶片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三侧支耳上的作用是增加土壤对锚杆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脱离;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在锚杆未工作时,均处于保护壳上侧的作用是便于垂直角块对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进行限位;垂直角块下端面安装在保护壳远离锚杆体一侧的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保护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并对其进行限位;驱动块下端面安装在垂直角块上端面上,且驱动块与第一防脱叶片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块对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进行驱动;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均安装在锚杆体外圆面上,且第一限位块与保护壳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便于对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第三旋转环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之间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使得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打开后的夹角为90度;第三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使得第二防脱叶片和第三防脱叶片打开后的角度为90度;第一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旋转环下端面上,另一端插入第一环槽内的作用是与第一限位块配合从而达到对第一旋转环进行限位的目的;第二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环槽内的作用是与第二限位块配合,从而达到对第二旋转环限位的目的;第一钢丝绳位于第一旋转环与第二旋转环间隙之间;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圆柱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圆柱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二旋转环驱动第一旋转环运动;第三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旋转环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环槽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钢丝绳;第四圆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环槽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钢丝绳;第二钢丝绳位于第二旋转环与第三旋转环之间,且第二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四圆柱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圆柱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一旋转环驱动第二旋转环运动;第五圆柱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下端面上,且第五圆柱与第三限位块配合的作用是达到限制第三旋转环运动的目的;筒形操作杆安装在圆孔内的作用是为叶片机构的运动提供驱动力;l形驱动弧杆一端安装在筒形操作杆端面上,另一端穿入第二运动槽的作用是将筒形操作杆的驱动力传递到钩形驱动杆上;钩形驱动杆一端穿钩第一运动槽安装在l形驱动弧杆下端面一侧上钩形驱动杆另一端与锥形锚头的锥形面配合将l形驱动弧杆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直杆上;驱动直杆一端安装在钩形驱动杆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三旋转环运动;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三固定条的长度依次增大的作用是当锚杆未进入土壤内时,可以使得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第三防脱叶片可以围绕圆柱销旋转,使得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第三防脱叶片和防脱机构均与锚杆体平行,从而使得锚杆在进入土壤内时,阻力更小;第一限动块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一限动块与第一防脱叶片配合的作用是限制第一防脱叶片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防脱叶片可以承受土壤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第二限动块一端安装在第二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二限动块与第二防脱叶片配合的作用是限制第二防脱叶片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第二防脱叶片可以承受土壤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第三限动块一端安装在第三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三限动块与第三防脱叶片配合配合的作用是限制第三防脱叶片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第三防脱叶片可以承受土壤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当锚杆未使用时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第三防脱叶片和防脱机构均与锚杆体平行,从而使得锚杆在进入土壤内时,阻力更小;当锚杆使用时,首先将锚杆放到事先在土墙上打好的孔内;其次将定位环安装在蜗杆操作杆外圆面上,蜗杆操作杆一端穿过锚杆体插入第一圆孔内,且定位环与锚头上端面配合;此时驱动蜗杆操作杆运动,运动的蜗杆操作杆将会驱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将会驱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将会驱动第三齿轮运动,第三齿轮将会驱动第四齿轮运动,第四齿轮将会驱动固定圆环运动,固定圆环将会驱动保护壳运动,保护壳将会带动第一固定轴运动,第一固定轴将会带动第二链轮运动,第二链轮将会在固定第一链轮的作用下,通过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运动,第二链轮将会驱动第一固定轴运动,第一固定轴将会带动驱动齿轮运动,驱动齿轮将会驱动排土轮上的齿牙运动,排土轮将会将保护壳前侧的松软的土壤将会被排土条排到保护壳两侧;当保护壳旋转90度后,在限位柱的作用下,将会停止旋转;保护壳运动过程中将会带动垂直角块运动,垂直角块将会带动驱动块运动,驱动块将会带动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第三防脱叶片围绕圆柱销旋转90度;此时旋转筒形操作杆,运动的筒形操作杆将会带动l形驱动弧杆运动,l形驱动弧杆将会带动钩形驱动杆运动,钩形驱动杆将会带动驱动直杆运动,驱动直杆将会带动第三旋转环运动,第三旋转环将会带动第三固定条运动,第三固定条将会带动第三防脱叶片运动;当第三旋转环运动90度时,此时的第三旋转环将会通过第四圆柱带动第二钢丝绳运动,第二钢丝绳将会带动第三圆柱运动;第三圆柱将会驱动第二旋转环运动,第二旋转环将会带动第二圆柱运动;当第二圆柱在第二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下时,此时的第二旋转环将会运动90度;继续旋转筒形操作杆;此时的筒形操作杆将会依次经过l形驱动弧杆、钩形驱动杆、驱动直杆、第四圆柱、第二钢丝绳、第三圆柱、第二旋转环、第二圆柱、第一钢丝绳、第一圆柱运动,第一圆柱将会驱动第一旋转环运动,此时的第一旋转环将会在第一圆柱与第一限位块配合的作用下旋转90度,同时第五圆柱与第三限位块将会配合,从而使得第三旋转环在旋转270度后停止旋转,此时的第一防脱叶片、第二防脱叶片、第三防脱叶片、保护壳之间夹角将会为90度,此时的锚杆将会受到土壤较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更加不容易从土壤内脱落出来,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防脱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锚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脱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锚杆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锚头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限位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防脱叶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固定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l形驱动弧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固定薄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限动块、第二限动块、第三限动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钢丝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二钢丝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一旋转环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保护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保护壳剖视图。

图20是圆形固定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固定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排土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3是齿牙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4是驱动齿轮与排土轮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蜗杆操作杆;2、锚杆体;3、垫板;4、止浆塞;6、锥形锚头;8、防脱机构;9、定位环;10、保护壳;11、排土轮;12、圆孔;13、第一窄槽;14、第一圆孔;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18、第四齿轮;19、第一链轮;20、链条;21、第二链轮;22、限位柱;23、第二圆孔;24、第二窄槽;25、固定圆环;26、宽槽;27、容纳腔;28、固定块;29、固定板;30、固定方套;31、固定薄环;32、驱动齿轮;33、第一固定轴;34、圆形固定板;35、第二固定轴;36、排土轮体;37、排土条;38、齿牙;39、第二防脱叶片;40、第二固定条;41、第一旋转环;42、第二旋转环;43、第一防脱叶片;44、第三旋转环;45、第一固定条;46、垂直角块;47、驱动块;48、第三防脱叶片;49、第三固定条;50、第二限位块;51、第一运动槽;52、第一限位块;53、第三限位块;54、驱动直杆;55、钩形驱动杆;56、l形驱动弧杆;57、筒形操作杆;58、第三侧支耳;59、第三限动块;60、第二限动块;61、第二侧支耳;62、第一限动块;63、第一侧支耳;64、第四圆柱;65、第五圆柱;66、第二圆柱;67、第三圆柱;68、第一钢丝绳;69、第二钢丝绳;70、第一圆柱;71、第一环槽;72、第二环槽;73、第二运动槽;74、叶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锚杆体2、垫板3、止浆塞4、锥形锚头6、防脱机构8、圆孔12、第一运动槽51、第二运动槽73、叶片机构74、第一窄槽13、第一圆孔14,如图6所示,其中锚杆体2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圆孔12;如图8所示,圆孔12的端面上开有第一圆孔14;如图6、8所示,圆孔12的内圆面上开有第一窄槽13,且第一窄槽13靠近第一圆孔14分布;如图8所示,圆孔12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二运动槽73,且第二运动槽73与第一窄槽13配合;如图7所示,锥形锚头6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一运动槽51;如图2所示,锥形锚头6端面安装在锚杆体2下端面上,且第一运动槽51与第二运动槽73相通;如图3、4所示,防脱机构8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且防脱机构8靠近锥形锚头6分布;如图2所示,止浆塞4内圆面安装在锚杆外圆面上,且止浆塞4远离锚头分布;如图2所示,垫板3下端面安装在止浆塞4上端面上;如图5所示,叶片机构74安装在锚杆体2上,且叶片机构74与防脱机构8配合。

如图20所示,上述防脱机构8包括保护壳10、排土轮11、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第四齿轮18、第一链轮19、链条20、第二链轮21、限位柱22、第二圆孔23、第二窄槽24、固定圆环25、宽槽26、容纳腔27、固定块28、圆形固定板34、固定方套30、固定薄环31、驱动齿轮32、第一固定轴33、固定板29、第二固定轴35,如图5所示,其中固定方套30一端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且固定方套30与第一窄槽13配合;如图12所示,两个固定薄环31外圆面对称安装在固定方套30端面两侧上;如图17、18所示,固定圆环25外圆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宽槽26;固定圆环25内圆面上开有内齿;如图4所示,固定圆环25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31内;如图19所示,保护壳10上具有容纳腔27;容纳腔27下端面上开有第二窄槽24;如图18所示,保护壳10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23;如图17所示,保护壳10一端安装在固定圆环25外圆面上,且宽槽26与容纳腔27相通;如图4所示,两个固定块28对称安装在圆孔12内圆面上,两个固定块28均靠近第一窄槽13,两个固定块28分布在第一窄槽13两侧;如图20、21所示,两个固定板29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块28侧面上,且两个固定板29关于第一窄槽13对称分布;两个圆形固定板34对称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31端面上;如图20所示,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均通过圆柱销依次安装在两个固定板29之间;如图23所示,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啮合;第二齿轮16与第三齿轮17啮合;如图20所示,第二固定轴35安装在两个圆形固定板34上,且第二固定轴35穿过固定薄环31;如图21所示,第四齿轮18安装在第二固定轴35上,且第四齿轮18与第三齿轮17啮合;第四齿轮18和固定圆环25内圆面上所开的内齿啮合;如图21所示,第一链轮19通过轴安装在其中一个圆形固定板34上;如图20所示,第二链轮21通过第一固定轴33安装在保护壳10内;如图21所示,链条20安装在第一链轮19与第二链轮21上;驱动齿轮32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3上;如图22所示,6个排土轮11依次安装在保护壳10内,6个排土轮11一侧外圆面均穿出第二窄槽24,且相邻的两个排土轮11互相啮合;如图4所示,限位柱22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31之间,且限位柱22与保护壳10下端面配合;驱动齿轮32的直径等于第二链轮21直径的2倍。

如图22所示,上述排土轮11包括排土轮体36、排土条37、齿牙38,如图22所示,其中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n个齿牙38,且每个齿牙38均位于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中间位置处;如图22所示,齿牙38两侧的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分布有许多个排土条37;排土轮体36的直径是驱动齿轮32直径的1/2倍。

如图23所示,上述6个排土轮11中相邻的两个排土轮11安装方式,如图23所示,其中一个排土轮11的安装状态是另一个排土轮11上下翻转180度的状态。

如图9、10所示,上述叶片机构74包括第二防脱叶片39、第二固定条40、第一旋转环41、第二旋转环42、第一防脱叶片43、第三旋转环44、第一固定条45、垂直角块46、驱动块47、第三防脱叶片48、第三固定条49、第二限动块60、第一限动块62、第三限动块59、驱动直杆54、钩形驱动杆55、l形驱动弧杆56、筒形操作杆57、第三侧支耳58、第三限位块53、第二限位块50、第二侧支耳61、第一限位块52、第一侧支耳63、第四圆柱64、第五圆柱65、第二圆柱66、第三圆柱67、第一钢丝绳68、第二钢丝绳69、第一圆柱70、第一环槽71、第二环槽72,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旋转环41、第二旋转环42和第三旋转环44沿锚杆体2轴线方向依次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且第一旋转环41和第二旋转环42之间存在有间隙;如图5所示,第二旋转环42和第三旋转环44之间存在有间隙;如图15所示,第二旋转环42上端面上开有第一环槽71;如图16所示,第三旋转环44上端面上开有第二环槽72,且第三旋转环44靠近防脱机构8;如图14所示,第一固定条45一端安装在第一旋转环41外圆面上;如图13所示,两个第一侧支耳63对称安装在第一固定条45端面两侧上;如图10所示,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的一端均安装有中间支耳;如图10所示,第一防脱叶片43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一侧支耳63上;如图14所示,第二固定条40一端安装在第二旋转环42外圆面上;如图13所示,两个第二侧支耳61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条40端面两侧上;如图10所示,第二防脱叶片39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二侧支耳61上;如14所示,第三固定条49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44外圆面上;如图13所示,两个第三侧支耳58对称安装在第三固定条49端面两侧上;如图10所示,第三防脱叶片48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三侧支耳58上;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在锚杆未工作时,均处于保护壳10上侧;如图5所示,垂直角块46下端面安装在保护壳10远离锚杆体2一侧的上端面上;如图5所示,驱动块47下端面安装在垂直角块46上端面上,且驱动块47与第一防脱叶片43配合;如图8所示,第一限位块52、第二限位块50与第三限位块53均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且第一限位块52与保护壳10夹角为90度;如图8所示,第二限位块50与第一限位块52之间夹角为90度;第三限位块53与第二限位块50之间夹角为90度;如图15所示,第一圆柱70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旋转环41下端面上,另一端插入第一环槽71内;第一圆柱70与第一限位块52配合;如图14所示,第二圆柱66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环槽71内;第二圆柱66与第二限位块50配合;如图15所示,第一钢丝绳68位于第一旋转环41与第二旋转环42间隙之间;如图15所示,第一钢丝绳68一端安装在第一圆柱70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圆柱66外圆面上;如图14所示,第三圆柱67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旋转环42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环槽72内;第四圆柱64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环槽72端面上;如图14所示,第二钢丝绳69位于第二旋转环42与第三旋转环44之间,且第二钢丝绳69一端安装在第四圆柱64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圆柱67外圆面上;如图14所示,第五圆柱65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44下端面上,且第五圆柱65与第三限位块53配合;如图3所示,筒形操作杆57安装在圆孔12内;如图11所示,l形驱动弧杆56一端安装在筒形操作杆57端面上,另一端穿入第二运动槽73;如图11所示,钩形驱动杆55一端穿钩第一运动槽51安装在l形驱动弧杆56下端面一侧上钩形驱动杆55另一端与锥形锚头6的锥形面配合;如图11所示,驱动直杆54一端安装在钩形驱动杆55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44下端面上;如图10所示,第一固定条45、第二固定条40、第三固定条49的长度依次增大;如图13所示,第一限动块62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条45下端面上,且第一限动块62与第一防脱叶片43配合;如图13所示,第二限动块60一端安装在第二固定条40下端面上,且第二限动块60与第二防脱叶片39配合;如图13所示,第三限动块59一端安装在第三固定条49下端面上,且第三限动块59与第三防脱叶片48配合。

当需要驱动防脱机构8工作时,首先将定位环9安装在蜗杆操作杆1外圆面上,蜗杆操作杆1一端穿过锚杆体2插入第一圆孔14内,且定位环9与锚头上端面配合。

上述第一链轮19通过键安装在固定第一链轮19的轴上。

上述第二链轮21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3上。

上述第四齿轮1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轴35上。

上述驱动齿轮32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3上。

作为上述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n个齿牙38的替换方案为,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36个齿牙38。

综上所述:

本发明锚杆体2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圆孔12的作用是便于蜗杆操作杆1通过锚杆体2内;圆孔12的端面上开有第一圆孔14的作用是便于安装蜗杆操作杆1;圆孔12的内圆面上开有第一窄槽13,且第一窄槽13靠近第一圆孔14分布的作用是便于固定板29通过;锥形锚头6端面安装在锚杆体2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锚杆进入土壤内;防脱机构8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且防脱机构8靠近锥形锚头6分布的作用是防止锚杆从土壤内脱落出来;止浆塞4内圆面安装在锚杆外圆面上,且止浆塞4远离锚头分布的作用是防止浆液流出;垫板3下端面安装在止浆塞4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锚杆体2;圆孔12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二运动槽73的作用是便于l形驱动弧杆56运动,且第二运动槽73与第一窄槽13配合的作用是使得l形驱动弧杆56可以旋转270度;锥形锚头6端面上开有270度的第一运动槽51的作用是便于l形驱动弧杆56带动钩形驱动杆55旋转270度。

本发明中防脱机构8的作用是防止锚杆体2从土壤内脱落出来;固定方套30一端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且固定方套30与第一窄槽13配合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薄环31;两个固定薄环31外圆面对称安装在固定方套30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圆环25,从而使得固定圆环25可以在固定薄环31支撑作用下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固定圆环25外圆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宽槽26的作用是便于固定圆环25旋转,从而达到防止固定圆环25与固定板29运动上发生干涉现象;固定圆环25内圆面上开有内齿的作用是便于将第四齿轮18上的运动传递到固定圆环25上;固定圆环25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31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保护壳10;保护壳10上具有容纳腔27的作用是便于容纳6个排土轮11、第一链轮19、第二链轮21等;容纳腔27下端面上开有第二窄槽24的作用是便于6个排土轮11伸出保护壳10,从而达到排土的目的,使得保护壳10打开的更加省力;保护壳10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23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一固定轴33;保护壳10一端安装在固定圆环25外圆面上,且宽槽26与容纳腔27相通的作用是保护第一链轮19与第二链轮21等;两个固定块28对称安装在圆孔12内圆面上,两个固定块28均靠近第一窄槽13,两个固定块28分布在第一窄槽13两侧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板29;两个固定板29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块28侧面上,且两个固定板29关于第一窄槽13对称分布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和第三齿轮17;两个圆形固定板34对称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31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固定轴35和固定第一链轮19的轴;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均通过圆柱销依次安装在两个固定板29之间的作用是便于将蜗杆操作杆1上的运动;经过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啮合;第二齿轮16与第三齿轮17啮合的作用将运动传递给第四齿轮18;第二固定轴35安装在两个圆形固定板34上,且第二固定轴35穿过固定薄环31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四齿轮18;第四齿轮18安装在第二固定轴35上,且第四齿轮18与第三齿轮17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将第三齿轮17上的运动传递到固定圆环25上;第一链轮19通过轴安装在其中一个圆形固定板34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链条20;第二链轮21通过第一固定轴33安装在保护壳10内的作用是便于将链条20上的运动传递到第一固定轴33上;链条20安装在第一链轮19与第二链轮21上的作用是捕捉保护壳10的旋转运动;驱动齿轮32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3上的作用是便于驱动排土轮11运动;6个排土轮11依次安装在保护壳10内,6个排土轮11一侧外圆面均穿出第二窄槽24,且相邻的两个排土轮11互相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将保护壳10前侧的土壤变的松软,同时将保护壳10前侧的土壤排到保护壳10两侧;限位柱22安装在两个固定薄环31之间,且限位柱22与保护壳10下端面配合的作用是限制保护壳10运动90度后停止运动;驱动齿轮32的直径等于第二链轮21直径的2倍的作用是提高排土轮11的旋转速度,从而使得排土轮11可以更加快速的去排土;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安装有n个齿牙38,且每个齿牙38均位于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中间位置处的作用是达到驱动其中一个排土轮11,其余的5个排土轮11均可以旋转的目的;齿牙38两侧的排土轮体36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分布有许多个排土条37的作用是便于将保护壳10前侧的土壤排到保护壳10的两侧上去;排土轮体36的直径是驱动齿轮32直径的1/2倍的作用是使得排土轮11可以更好、更快的将保护壳10前侧的土壤变的松软;6个排土轮11中相邻的两个排土轮11安装方式,其中一个排土轮11的安装状态是另一个排土轮11上下翻转180度的状态的作用是使得每一个排土轮11均可以被用来排出保护壳10前侧的土壤,达到快速打开保护壳10的目的,从而使得防脱机构8可以被快速起到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锚杆在应用上更加方便;当需要驱动防脱机构8工作时,首先将定位环9安装在蜗杆操作杆1外圆面上,蜗杆操作杆1一端穿过锚杆体2插入第一圆孔14内,且定位环9与锚头上端面配合的作用是便于蜗杆操作杆1驱动第一齿轮15运动。

本发明中叶片机构74的作用是,当叶片机构74工作时,将会使得锚杆更好的埋在土壤内,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从土壤内脱落出来,从而达到防脱落的目的;第一旋转环41、第二旋转环42和第三旋转环44沿锚杆体2轴线方向依次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一旋转环41驱动第一固定条45运动,第二旋转环42驱动第二固定条40运动,第三旋转环44驱动第三固定条49运动;第一旋转环41和第二旋转环42之间存在有间隙的作用是便于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均可以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锚杆在未使用时,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均位于垂直角块46与驱动块47组成的腔内;第二旋转环42和第三旋转环44之间存在有间隙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钢丝绳69和便于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围绕圆柱销运动;第二旋转环42上端面上开有第一环槽71的作用是便于第二旋转环42可以运动;第三旋转环44上端面上开有第二环槽72的作用是便于第三旋转环44运动;第三旋转环44靠近防脱机构8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块47带动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运动;第一固定条45一端安装在第一旋转环41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防脱叶片43;两个第一侧支耳63对称安装在第一固定条45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第一防脱叶片43上中间支耳,通过圆柱销形成铰接关系;第一防脱叶片43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一侧支耳63上的作用是增加土壤对锚杆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脱离;第二固定条40一端安装在第二旋转环42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二防脱叶片39;两个第二侧支耳61对称安装在第二固定条40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第二防脱叶片39上的中间支耳配合,通过圆柱销形成铰接关系;第二防脱叶片39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二侧支耳61上的作用是增加土壤对锚杆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脱离;第三固定条49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44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三防脱叶片48;两个第三侧支耳58对称安装在第三固定条49端面两侧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第三防脱叶片48上的中间支耳配合,通过圆柱销从而达到组成铰接关系的目的;第三防脱叶片48安装有中间支耳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第三侧支耳58上的作用是增加土壤对锚杆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不容易脱离;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在锚杆未工作时,均处于保护壳10上侧的作用是便于垂直角块46对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进行限位;垂直角块46下端面安装在保护壳10远离锚杆体2一侧的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保护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并对其进行限位;驱动块47下端面安装在垂直角块46上端面上,且驱动块47与第一防脱叶片43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块47对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进行驱动;第一限位块52、第二限位块50与第三限位块53均安装在锚杆体2外圆面上,且第一限位块52与保护壳10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便于对第一旋转环41、第二旋转环42、第三旋转环44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块50与第一限位块52之间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使得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打开后的夹角为90度;第三限位块53与第二限位块50之间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使得第二防脱叶片39和第三防脱叶片48打开后的角度为90度;第一圆柱70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旋转环41下端面上,另一端插入第一环槽71内的作用是与第一限位块52配合从而达到对第一旋转环41进行限位的目的;第二圆柱66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环槽71内的作用是与第二限位块50配合,从而达到对第二旋转环42限位的目的;第一钢丝绳68位于第一旋转环41与第二旋转环42间隙之间;第一钢丝绳68一端安装在第一圆柱70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圆柱66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二旋转环42驱动第一旋转环41运动;第三圆柱67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旋转环42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环槽72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钢丝绳69;第四圆柱64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环槽72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钢丝绳69;第二钢丝绳69位于第二旋转环42与第三旋转环44之间,且第二钢丝绳69一端安装在第四圆柱64外圆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圆柱67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一旋转环41驱动第二旋转环42运动;第五圆柱65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44下端面上,且第五圆柱65与第三限位块53配合的作用是达到限制第三旋转环44运动的目的;筒形操作杆57安装在圆孔12内的作用是为叶片机构74的运动提供驱动力;l形驱动弧杆56一端安装在筒形操作杆57端面上,另一端穿入第二运动槽73的作用是将筒形操作杆57的驱动力传递到钩形驱动杆55上;钩形驱动杆55一端穿钩第一运动槽51安装在l形驱动弧杆56下端面一侧上钩形驱动杆55另一端与锥形锚头6的锥形面配合将l形驱动弧杆56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直杆54上;驱动直杆54一端安装在钩形驱动杆55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旋转环44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三旋转环44运动;第一固定条45、第二固定条40、第三固定条49的长度依次增大的作用是当锚杆未进入土壤内时,可以使得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第三防脱叶片48可以围绕圆柱销旋转,使得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第三防脱叶片48和防脱机构8均与锚杆体2平行,从而使得锚杆在进入土壤内时,阻力更小;第一限动块62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条45下端面上,且第一限动块62与第一防脱叶片43配合的作用是限制第一防脱叶片43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防脱叶片43可以承受土壤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第二限动块60一端安装在第二固定条40下端面上,且第二限动块60与第二防脱叶片39配合的作用是限制第二防脱叶片39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第二防脱叶片39可以承受土壤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第三限动块59一端安装在第三固定条49下端面上,且第三限动块59与第三防脱叶片48配合配合的作用是限制第三防脱叶片48围绕圆柱销旋转,从而使得第三防脱叶片48可以承受土壤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锚杆未使用时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第三防脱叶片48和防脱机构8均与锚杆体2平行,从而使得锚杆在进入土壤内时,阻力更小;当锚杆使用时,首先将锚杆放到事先在土墙上打好的孔内;其次将定位环9安装在蜗杆操作杆1外圆面上,蜗杆操作杆1一端穿过锚杆体2插入第一圆孔14内,且定位环9与锚头上端面配合;此时驱动蜗杆操作杆1运动,运动的蜗杆操作杆1将会驱动第一齿轮15运动;第一齿轮15将会驱动第二齿轮16运动,第二齿轮16将会驱动第三齿轮17运动,第三齿轮17将会驱动第四齿轮18运动,第四齿轮18将会驱动固定圆环25运动,固定圆环25将会驱动保护壳10运动,保护壳10将会带动第一固定轴33运动,第一固定轴33将会带动第二链轮21运动,第二链轮21将会在固定第一链轮19的作用下,通过链条20带动第二链轮21运动,第二链轮21将会驱动第一固定轴33运动,第一固定轴33将会带动驱动齿轮32运动,如图24所示,驱动齿轮32将会驱动排土轮11上的齿牙38运动,排土轮11将会将保护壳10前侧的松软的土壤将会被排土条37排到保护壳10两侧;当保护壳10旋转90度后,在限位柱22的作用下,将会停止旋转;保护壳10运动过程中将会带动垂直角块46运动,垂直角块46将会带动驱动块47运动,驱动块47将会带动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第三防脱叶片48围绕圆柱销旋转90度;此时旋转筒形操作杆57,运动的筒形操作杆57将会带动l形驱动弧杆56运动,l形驱动弧杆56将会带动钩形驱动杆55运动,钩形驱动杆55将会带动驱动直杆54运动,驱动直杆54将会带动第三旋转环44运动,第三旋转环44将会带动第三固定条49运动,第三固定条49将会带动第三防脱叶片48运动;当第三旋转环44运动90度时,此时的第三旋转环44将会通过第四圆柱64带动第二钢丝绳69运动,第二钢丝绳69将会带动第三圆柱67运动;第三圆柱67将会驱动第二旋转环42运动,第二旋转环42将会带动第二圆柱66运动;当第二圆柱66在第二限位块50的限位作用下时,此时的第二旋转环42将会运动90度;继续旋转筒形操作杆57;此时的筒形操作杆57将会依次经过l形驱动弧杆56、钩形驱动杆55、驱动直杆54、第四圆柱64、第二钢丝绳69、第三圆柱67、第二旋转环42、第二圆柱66、第一钢丝绳68、第一圆柱70运动,第一圆柱70将会驱动第一旋转环41运动,此时的第一旋转环41将会在第一圆柱70与第一限位块52配合的作用下旋转90度,同时第五圆柱65与第三限位块53将会配合,从而使得第三旋转环44在旋转270度后停止旋转,此时的第一防脱叶片43、第二防脱叶片39、第三防脱叶片48、保护壳10之间夹角将会为90度,此时的锚杆将会受到土壤较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锚杆更加不容易从土壤内脱落出来,从而达到锚杆防脱落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