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橡胶密封圈的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34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橡胶密封圈的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橡胶密封圈的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隧道二衬施工拱顶易脱空的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是采用拱顶预留纵向预贴注浆管施工工艺对所述脱空部位注浆。但在实际操作中,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注浆管上的溢浆孔直接堵塞注浆管的现象,这将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注浆效果。因此亟待改进。

专利号为ZL201610310888.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山区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一、查阅地质勘查报告,确定施工现场地质围岩等级;查阅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确定中夹岩厚度,隧道单洞跨度;判断是否符合采用本方法的工程条件;二、查阅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确定中夹岩高度、钢拱架间距以及钢拱架所选用工字钢的型号和翼缘宽度;查阅地质勘查报告,确定围岩孔隙率;三、确定注浆小导管超前注浆管加工参数;四、确定纵向钢梁加工参数;五、施工超前注浆强化加固;六、施工纵向钢梁加固。本发明有效减小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变形和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提高钢拱架稳定性,减小因先行洞、后行洞不对称施工引起的剪切应力,强化支护结构,简化施工工艺。但该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先行洞超前注浆管1的溢浆孔4和所述后行洞超前注浆管2的溢浆孔4、5仍存在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注浆管上的溢浆孔直接堵塞注浆管的技术缺陷,这将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注浆效果。因此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带有橡胶密封圈的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开有溢浆孔,所述溢浆孔上套装有橡胶圈。

优选的是,所述管体采用φ30mm的 PVC 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溢浆孔自所述管体端头1m起沿纵向布设。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溢浆孔孔径不小于8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溢浆孔采用梅花型布设。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溢浆孔布设不少于30个。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圈直径25mm、宽度15-20mm、厚度1-2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圈采用氟橡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圈采用硅橡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圈采用丁腈橡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预埋注浆管上的溢浆孔套装橡胶圈,有效解决了注浆管的溢浆孔堵塞问题。经实践验证,隧道二衬拱顶纵向注浆管在未采用橡胶圈封闭溢浆孔时,隧道脱空处在纵向注浆后仍有54%的脱空未能注满浆液,而在采用所述橡胶圈封闭溢浆后,隧道脱空仅有2%。

附图说明

图1作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橡胶密封圈的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作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橡胶密封圈的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的图1实施例所涉及的注浆管埋设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2溢浆孔;3橡胶圈;4排气管;5第一注浆管;6第二注浆管;7拱顶脱空处;8二次衬砌灌注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仅为一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涉及的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关系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所描述的以下这一种实施方案,该优选方案中的各个组成部件的设置以及连接关系可以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并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橡胶密封圈的隧道二衬拱顶预留注浆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上开有溢浆孔2,溢浆孔2上套装有橡胶圈3。管体1采用φ30mm的 PVC 管。溢浆孔2自管体1端头1m起沿纵向布设,溢浆孔2孔径不小于8mm,溢浆孔2采用梅花型布设,溢浆孔2布设不少于30个。橡胶圈3直径25mm、宽度15-20mm、厚度1-2mm,橡胶圈3采用氟橡胶或者硅橡胶或者丁腈橡胶。

如图2所示,预埋注浆管时,在二次衬砌灌注砼8前于拱顶纵向预贴φ30mmPVC注浆管和排气管各一根,在隧道拱顶预贴一根排气管4,在距拱顶中心线两侧各50cm处预贴两根注浆管5、6。注浆管5、6和排气管4宜采用宽胶带粘贴在设定位置的防水板内侧,注浆管5、6的管底距上一板衬砌端头不大于5cm,排气管4的管底距上一板衬砌端头20cm~30cm。注浆管5、6和排气管4应露出该循环衬砌端头20cm~30cm,注浆管5、6外露段端头与注浆设备管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在溢浆孔2上套装橡胶圈3对其进行封闭,避免因浇筑混凝土时浆液通过溢浆孔2流入注浆管而堵塞管道。后期对拱顶脱空处6注浆时,当注浆压力为0.1Mpa时(注浆机压力一般在0.2—0.6Mpa),橡胶圈3即可向外侧张开,浆液随之流入拱顶脱空处7,从而达到注浆目的。

所述二次衬砌是隧道工程施工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组成复合式衬砌。所述二次衬砌的一般规定:隧道二次衬砌结构混凝土应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曲线圆顺,满足设计强度、防水及耐久性要求。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拌制和养护用水、外加剂、掺和料等原材料进行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应附和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应适当增加二次衬砌的外放值(施工正误差),以免侵限。隧道拱部超挖部分应采用与二次衬砌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一次浇筑。二次衬砌施工的顺序是仰拱超前,墙、拱整体浇筑。边墙基础高度的位置(水平施工缝)应避开剪力最大的截面,并按设计要求作防水处理。混凝土生产应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站、拌和输送车、混凝土输送泵、插入式与附着式组合振捣的机械化作业线。二次衬砌的混凝土,从原材料的检验和选用、混凝土的配比和拌制、浇筑温度的控制和振捣、到衬砌养护的各工序必须按要求操作,防止衬砌裂缝的产生。

所述二次衬砌的施作条件:(1)二次衬砌施作一般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2)在隧道洞口段、浅埋段、围岩松散破碎段,应尽早施作二次衬砌,并应加强衬砌结构。(3)进行二次衬砌的作业区段的初期支护、防水层、环纵向排水系统等均已验收合格;防水层表面粉尘已清除干净。(4)防水板铺设位置应超前二次衬砌施工。(5)二次衬砌施工前检查隧道中线、高程及断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6)仰拱上的填充层或铺底调找平层已施工完毕;地下水已合理引排;施工缝已按设计要求处理合格;基础部位无杂物、积水。(7)二次衬砌作业区域的照明、供电、供水、排水系统能满足衬砌正常施工要求,隧道内通风条件良好。仰拱及底板施工:(1)施工前将隧道基底虚渣、杂物、泥浆、积水等清理干净,并用高压风将隧底吹洗干净,超挖部分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2)仰拱整体浇筑时,为防干扰作业采用栈桥,以保证作业空间和新浇筑混凝土结构不受损坏。(3)隧底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或找平层,仰拱或底板混凝土应整体浇筑,一次成形,填充混凝土应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进行。(4)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应作防水处理。

所述氟橡胶具有耐高温性,可在-30℃-+250℃环境中使用,耐强氧化剂、耐油、耐酸碱。通常用于高温,高真空及高压环境中,适宜于油类环境。所述硅橡胶具有突出的耐高低温性能,在-70℃-+26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使用弹性,并有耐臭氧、耐天候老化等优点。所述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油及芳香溶剂等性能,但不耐酮、酯和氯化经等介质,因此耐油密封制品以采用丁腈橡胶为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