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门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034发布日期:2018-12-07 22:1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隧道洞门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洞门注浆装置,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盾构施工技术日益成熟,在城市地铁、地下公路、水下隧道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盾构施工在地下进行,存在一定风险,应避免出现重大事故。尤其是在隧道洞门处,易导致土体扰动,使地下水渗入内衬墙与围护结构之间,使洞门处出现流水、流砂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隧道洞门处易出现流水、流砂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洞门注浆装置,在洞门圈上设置若干通孔,在通孔中插入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将浆液注入管片与洞门圈之间的间隙中以及内衬墙与围护结构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提高土体和施工间隙的填充率,可有效解决隧道洞门处出现流水、流砂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洞门注浆装置,所述隧道洞门处设置有圆环形洞门圈,所述洞门圈上设置有与所述隧道平行的若干通孔,所述注浆装置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通孔中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内衬墙与围护结构的交界处并朝向所述洞门圈与管片之间的间隙。

优选为,所述注浆管与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止水橡胶垫片。

优选为,所述注浆管中设置有单向球阀。

优选为,所述洞门圈上均布有8根注浆管。

优选为,所述洞门圈为L型钢环,包括环状底板和钢筒圈,所述通孔设置与所述环状底板上,所述注浆管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在所述钢筒圈的外侧。

优选为,所述钢筒圈的长度等于内衬墙的厚度,所述注浆管伸入所述环状底板内侧的长度大于所述钢筒圈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通过在洞门圈上设置若干通孔,在通孔中设置注浆管,通过注浆管注浆实现内衬墙与围护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实,使隧道洞门更加安全、坚固、稳定,可避免隧道洞门处出现流水、流砂现象;

(2)在施工中,若产生漏水现象,可通过注浆管排出缝隙中的积水,降低水压力,使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

(3)在注浆管中设置单向球阀,可以防止围护结构处渗水通过注浆管进行始发井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注浆装置与隧道洞门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如下:

内衬墙10;围护结构11;洞门圈20;环状底板20a;钢筒圈20b;预埋钢筋21;螺栓孔22;隧道30;管片31;注浆管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洞门注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隧道洞门位于隧道30与始发井(未示出)的接头处,始发井的内衬墙10外侧设置有围护结构11,围护结构11可以采用地连墙结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隧道30与始发井的内衬墙10交界处设置洞门圈20,在隧道30内设置有管片31,洞门圈20的厚度等于内衬墙10的厚度。所述洞门圈20可以为钢筋混凝土拱圈,在洞门圈20上设置均布若干通孔,注浆管40的一端穿过该通孔,伸入洞门圈20与管片31之间的间隙中,并位于内衬墙10与围护结构11的交界面附近,在隧道30的洞门使用止水钢板(未示出)有效封闭完成后,可立即启动注浆管40进行注浆,使水泥浆液注满内衬墙10与围护结构11之间的间隙中、以及洞门圈20与管片31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提高土体和施工间隙的填充率可有效防止隧道30的洞门处出现流水、流砂现象。

为了防止浆液及渗水通过通孔进入始发井中,优选为,所述注浆管40与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止水橡胶垫片。

优选为,所述注浆管40中设置有单向球阀,可防止浆液或渗水通过注浆管40进入始发井中。当然,单向球阀亦可采用控制开关的形式,既可防止浆液或渗水进入始发井中,同时在出现险情时,可通过注浆管40排出隧道洞门后方的渗水,减小隧道洞门的压力。

如图1所述洞门圈20上均布有8根注浆管40,相邻两根注浆管40与洞门圈20轴心连线呈45°角,如此设置注浆管40,可快速、有效、足量封闭隧道30的洞门。

如图2所示,所述洞门圈20为L型钢环,包括环状底板20a和钢筒圈20b,钢筒圈20b位于隧道30端口的内衬墙10中并与内衬墙10上的预埋钢筋21固定连接,环状底板20a一侧紧贴在内衬墙10上,另一侧朝向始发井。在环状底板20a上还设置有螺栓孔22,用于固定帘幕橡胶(未示出)和钢翻板(未示出),帘幕橡胶和钢翻板可防止注浆管40注入的浆液从管片31与内衬墙10之间的间隙流入始发井中。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环状底板20a上,所述注浆管40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在所述钢筒圈20b的外侧。优选为,所述钢筒圈20b的长度等于内衬墙10的厚度,所述注浆管40伸入所述洞门圈20的长度大于所述钢筒圈20b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洞门圈20上设置若干通孔,在通孔中设置注浆管40,通过注浆管40注浆实现内衬墙10与围护结构11之间的间隙以及洞门圈20与管片31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实,使隧道30的洞门更加安全、坚固、稳定,可避免隧道30的洞门处出现流水、流砂现象;在施工中,若产生漏水现象,可通过注浆管40排出缝隙中的积水,降低水压力,使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在注浆管40中设置单向球阀,可以防止围护结构11处渗水通过注浆管40进行始发井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