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及其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855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及其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矿井水害快速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突水灾害频发,经常造成井下工作人员死亡或矿井被淹。不论造成灾害的因素为老空透水、陷落柱突水或断层突水、地表水灌入还是松散层沙水溃入,都以水量与时剧增为特点。特别是我国大量受到下伏陷落柱水害威胁的衰老矿山在解放下组煤层,经常发生底板或陷落柱突水事故,导致水量巨大超过排水能力,甚至造成淹井。例如,某煤矿发生煤层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水量从80m3/h,经历36h增至25000m3/h以上,而造成淹井;还有多起已经造成人员死亡的煤矿淹井的陷落柱突水,都是在经历3h—30h之后,导致水量过大而造成淹井。此外,还有暴雨造成洪水灌入或渗入,使得井下水量过大而导致灾害;例如,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和自治区经常发生的洪水灌入事故,都是水量逐渐增大超过排水能力所造成的。造成这些灾害的总水量巨大,补给源很强。传统的强排只有杯水车薪的效果;传统的混凝土水闸墙堵水又因建筑速度过慢而不起作用。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快速堵水设备和技术以阻止此类水害的发生,达到不死人、不淹井的目的。

水闸墙是我国成熟的水害防治技术,其建筑工艺包括煤岩壁掏槽、水闸墙前后挡板建筑、金属龙骨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整个水闸墙工程需要96h以上,其中混凝土从浇筑到凝固约需72h。近几年,由于化学浆液的应用,水闸墙可以在24h内完成。然而,在水量很大且水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水闸墙往往尚未凝固,则被持续增加的水量冲毁,进而造成矿井被淹。因此这一工程只能在水量稳定之后才能施工,起不到防灾和救灾的作用。因此,在用于矿井防灾和救灾设备的水闸墙快速建筑技术在国内外尚属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及其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闸墙成型时间长而导致持续增加的水量淹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包括,

步骤100、确定对应于巷道的待筑水闸墙位置;

步骤200、在所述待筑水闸墙位置,固定引流管,以连通待筑水闸墙的两侧;

步骤300、在所述待筑水闸墙位置,固定袋体单元;

步骤400、在所述袋体单元内注入浇筑液,以使所述袋体单元膨胀形成用于封堵巷道的水闸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00中,所述袋体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袋体;所述袋体包括相对应的首端和尾端;所述袋体的首端用于注入浇筑液,所述袋体的尾端通过牵拉绳与所述巷道的巷壁固定;

所述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多个所述袋体呈多行多列设置;在所述待筑水闸墙位置,所述巷道的横截面上固定编织网;多个所述袋体的尾端分别与编织网相应的网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00中,采用高压气体分别供气于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以使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溶液和所述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溶液分别输送至混合器内混合为浇筑液;其中,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溶液和所述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溶液混合后能够膨胀和固化。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500、在所述袋体单元与所述巷道之间的缝隙空间注入浇筑液,以封堵所述水闸墙的缝隙;

其中,所述袋体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袋体;所述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在所述多个袋体之间的缝隙空间注入浇筑液,以封堵所述水闸墙的缝隙。

本发明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包括:

袋体单元,所述袋体单元膨胀后能够形成用于封堵巷道的水闸墙;

管路单元,所述管路单元对应连通所述袋体单元的内腔;

引流单元,所述引流单元设置于所述袋体单元的底部,用于连通所述水闸墙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袋体;所述袋体包括相对应的首端和尾端;

所述管路单元包括与所述袋体一一对应的第一管路;

所述袋体的首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且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袋体的内腔连通;所述袋体的尾端通过牵拉绳与所述巷道的巷壁固定;

所述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多个所述袋体呈多行多列设置;所述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巷道的横截面的编织网;多个所述袋体的尾端分别与所述编织网相应的网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还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混合器;

所述第一容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容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混合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混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溶液和所述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溶液混合后能够膨胀和固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输送管和喷洒管;所述混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合输送管连通;所述喷洒管设置在所述袋体内部;

所述喷洒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喷孔。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输送管采用软管;所述喷洒管采用硬管;

所述引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水闸墙两侧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采用硬管,且所述引流管的出口端设置有闸阀;

所述第一容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容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混合器的输入端通过快速插接头连接;

所述混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合输送管通过快速插接头连接;

所述混合输送管与所述喷洒管通过快速插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管路;所述多个第二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混合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袋体单元与所述巷道之间具有多个缝隙空间;

所述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多个所述袋体之间具有缝隙空间;

所述多个第二管路与多个所述缝隙空间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第二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缝隙空间。

本发明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及其设备,通过连通水闸墙两侧的引流管,一定程度上在建筑水闸墙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引流管排水,以降低持续增加的水量对袋体单元等筑墙的结构件或者刚刚建筑但尚未凝固的水闸墙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持续增加的水量冲走袋体单元等筑墙的结构件,或者冲坏刚刚建筑但尚未凝固的水闸墙;通过在袋体单元内注入浇筑液,以使袋体单元短时间内膨胀形成用于封堵巷道的水闸墙,膨胀时间例如可以为15s-300s;该水闸墙理论上可在两小时内建筑完成。现有的混凝土传统水闸墙和采用化学浆液浇筑的传统水闸墙,需要72h或者24h等较长的凝固之后,才可以形成堵水的水闸墙,其成型时间较长,持续增加的水量容易在该时间段内冲坏尚未成型的水闸墙而造成淹井等灾难;而本实施例建筑的水闸墙,建筑速度快,且建筑完成之后膨胀的袋体单元即可阻止一定水量、一定压力的水害,为袋体单元内的浇筑液完全凝固争取了时间,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阻止持续增加的水量造成淹井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时);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时);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时);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混合器和快速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前端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尾端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捆扎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袋体;2-第一管路;21-混合输送管;22-喷洒管;3-引流管;4-巷道;5-编织网;6-牵拉绳;7-顶板锚杆;8-第一容器;9-第二容器;10-混合器;11-快速插接头;12-捆扎头;13-前端锁头;14-尾端锁头;141-挂钩孔;15-缝隙空间;16-高压气体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适用于巷道,尤其适用于煤矿等矿井的巷道。

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确定对应于巷道的待筑水闸墙位置;即选择合适的巷道,在巷道上筑水闸墙,以用于堵水,以能够防止水害发生淹井现象。

步骤200、在待筑水闸墙位置,固定引流管,以连通待筑水闸墙的两侧。优选地,引流管固定在巷道的底板上。优选地,引流管上设置有闸阀,以便通过闸阀控制引流管引流水量的大小;进一步地,引流管的出口端设置有闸阀。优选地,沿巷道的延伸方向,引流管连通待筑水闸墙的两侧。

步骤300、在待筑水闸墙位置,固定袋体单元;可选地,袋体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袋体。可选地,多个袋体呈多行多列设置;优选地,袋体沿巷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可选地,袋体包括相对应的首端和尾端。袋体的首端用于注入浇筑液,例如袋体的首端连接用于注入浇筑液的浇筑管,浇筑管与袋体的内腔连通。袋体的尾端通过牵拉绳与巷道的巷壁固定;例如袋体的尾端通过牵拉绳与巷道的顶板固定;其中,牵拉绳的长度可根据各个袋体距离顶板的距离而定。可选地,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时,该袋体的牵拉绳的强度不小于30t;可选地,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多个袋体的每根牵拉绳的强度不小于2.0t。

可选地,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在待筑水闸墙位置,巷道的横截面上固定编织网;多个袋体的尾端分别与编织网相应的网孔连接,多个袋体的首端分别连接浇筑管,且浇筑管与袋体的内腔连通。通过编织网,以进一步固定各个袋体的位置,防止各个袋体纠缠。

可选地,编织网设置在迎水面;可选地,编织网例如可以为绳网、金属网等;可选地,编织网的网孔面积小于0.04m2

步骤400、在袋体单元内分别注入浇筑液,以使袋体单元膨胀形成用于封堵巷道的水闸墙,也即,在一个或者多个袋体内分别注入浇筑液,以使一个或者多个袋体膨胀形成用于封堵巷道的水闸墙。优选地,采用高压气体分别供气于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以使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溶液和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溶液分别输送至混合器内混合为浇筑液,该浇筑液再注入多个袋体内进行膨胀固化。通过高压气体分别将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溶液和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溶液输出。优选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高压气体管道分别与第一容器的进气口和第二容器的进气口连接;进一步地,高压气体管道通过具有闸阀的三通阀分别与第一容器的进气口和第二容器的进气口连接;优选地,第一容器的进气口和输液口均设置有快速插接头,第二容器的进气口和输液口均设置有快速插接头。

第一容器内的第一溶液和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溶液混合后能够膨胀和固化;优选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采用无毒、无嗅、无腐蚀性、无放热材料,可选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后膨胀倍数控制在10倍左右,起始膨胀时间15s~300s可控,膨胀始终时间小于20s,膨胀固化后的抗压强度大于3mpa。例如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采用现有的聚氨酯ab料,聚氨酯ab料混合后发生膨胀和固化。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膨胀和固化的液体。

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500、在袋体单元与巷道之间的缝隙空间注入浇筑液,以封堵水闸墙的缝隙,以进一步提高水闸墙堵水的效果。其中,袋体单元与巷道之间的缝隙空间,如袋体单元与巷道的转角处之间的缝隙空间。

可选地,袋体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袋体;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在多个袋体之间的缝隙空间注入浇筑液,以封堵水闸墙的缝隙,以进一步提高水闸墙堵水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通过连通水闸墙两侧的引流管,一定程度上在建筑水闸墙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引流管排水,以降低持续增加的水量对袋体单元等筑墙的结构件或者刚刚建筑但尚未凝固的水闸墙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持续增加的水量冲走袋体单元等筑墙的结构件,或者冲坏刚刚建筑但尚未凝固的水闸墙;通过在袋体单元内注入浇筑液,以使袋体单元短时间内膨胀形成用于封堵巷道的水闸墙,膨胀时间例如可以为15s-300s;该水闸墙理论上可在两小时内建筑完成。现有的混凝土传统水闸墙和采用化学浆液浇筑的传统水闸墙,需要72h或者24h等较长的凝固之后,才可以形成堵水的水闸墙,其成型时间较长,持续增加的水量容易在该时间段内冲坏尚未成型的水闸墙而造成淹井等灾难;而本实施例建筑的水闸墙,建筑速度快,且建筑完成之后膨胀的袋体单元即可阻止一定水量、一定压力的水害,为袋体单元内的浇筑液完全凝固争取了时间,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阻止持续增加的水量造成淹井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水闸墙的巷道应该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无片帮或冒顶问题,顶板无离层现象。如果围岩达不到上述要求,应对围岩进行化学注浆。

为了更好的实施上述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对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图1-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至第四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为多个袋体膨胀前的示意图,图3为多个袋体膨胀后形成水闸墙的示意图;图5-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的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至第三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个袋体膨胀前的示意图,图6为一个袋体膨胀后形成水闸墙的示意图;图8为混合器和快速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前端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尾端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捆扎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3、图5和图6为沿巷道延伸方向的剖视图,图4和图7为巷道断面方向的剖视图。图1、图2和图5所示的箭头a为气体、液体流动的方向,箭头b为多个袋体膨胀的方向。

参见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包括:

袋体单元,袋体单元膨胀后能够形成用于封堵巷道4的水闸墙。可选地,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1或者多个袋体1。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1时,一个袋体1膨胀后能够形成用于封堵巷道4的水闸墙;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1时,多个袋体1呈多行多列设置,多个袋体1膨胀后能够形成用于封堵巷道4的水闸墙。优选地,袋体1沿巷道4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便于向袋体1内浇筑。其中,袋体1例如可以为纺织袋、风筒等;如袋体1为高强度的纺织袋,该高强度的纺织袋通常在煤矿有库存;又如袋体1为风筒或者风筒的一部分,以便在井下就地取材,关键时刻可以应急,且其强度较大。袋体1的数量可根据巷道4的断面面积、浇筑液的膨胀系数等因素而选择;优选地,多个袋体1的数量以膨胀后全部袋体1的总断面积为巷道4断面面积的1.2-1.5倍时为宜。

管路单元,管路单元对应连通袋体单元的内腔。可选地,管路单元包括与袋体1一一对应的第一管路2。即,袋体单元包括一个袋体1时,第一管路2的数量为一个;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1时,第一管路2的数量为多个。也就是说,每个第一管路2对应连通一个袋体1的内腔;通过第一管路2以便在袋体1的内腔注入浇筑液。可选地,袋体1包括相对应的首端和尾端;袋体1的首端连接第一管路2;袋体1的尾端通过牵拉绳6与巷道4的巷壁固定。

引流单元,引流单元设置于袋体单元的底部,用于连通水闸墙的两侧。可选地,引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3;引流管3设置于袋体单元的底部,用于连通水闸墙的两侧。

本实施例所述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具有所述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的优点,即建筑速度快,且建筑完成之后膨胀的袋体单元即可阻止一定水量、一定压力的水害,为袋体单元内的浇筑液完全凝固争取了时间,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阻止持续增加的水量造成淹井现象;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其他所述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1时,所述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巷道4的横截面的编织网5。也可以理解为编织网5横挂于巷道4的横截面。

多个袋体1的首端分别连接第一管路2;多个袋体1的尾端分别通过牵拉绳6与巷道4的巷壁固定,且多个袋体1的尾端分别与编织网5相应的网孔连接。通过编织网5,以进一步固定各个袋体1的尾端呈行呈列固定,防止各个袋体1纠缠。

可选地,袋体1的尾端设置有挂钩(图中未显示),牵拉绳6与挂钩连接,或者编织网5与挂钩连接,或者牵拉绳6和编织网5分别与挂钩连接。通过挂钩,便于施工现场快速搭接牵拉绳6和编织网5,以快速将一个或者多个袋体1固定为呈行呈列设置。通过牵拉绳6给袋体1的尾端提供拉力,通过编织网5定位袋体1的尾端,以使一个或者多个袋体1更容易固定在巷道4内。

可选地,多个袋体1的首端分别与编织网5相应的网孔连接,以固定各个袋体1的首端呈行呈列固定,以使多个袋体1呈行呈列固定在巷道4内,进一步防止了各个袋体1纠缠。

可选地,编织网5的周边用于固定在巷道4相应的巷壁。

可选地,牵拉绳6远离袋体1的尾端的一端连接有顶板锚杆7,也即牵拉绳6远离挂钩的一端连接有顶板锚杆7;顶板锚杆7用于固定在巷道4的顶板上。可选地,顶板锚杆7具有铁环,牵拉绳6通过挂钩与铁环连接;进一步地,铁环应能挂接多个挂钩,以便一个或者多个袋体1与顶板锚杆7连接。可选地,顶板锚杆7和铁环的总强度应不小于30t。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还包括第一容器8、第二容器9和混合器10;通过混合器10混合第一容器8内的第一溶液和第二容器9内的第二溶液,以使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的更加均匀,以更有利于混合的浇筑液迅速和充分膨胀。优选地,第一容器8和第二容器9为可以站立的柱体,第一容器8和第二容器9的顶部应有起吊拉环,以便将其与上方锚杆或锚索连接,以免倾倒。优选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高压气体管道16分别与第一容器的进气口和第二容器的进气口连接;

第一容器8的输出端和第二容器9的输出端分别与混合器10的输入端连通;混合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管路2的输入端连通。可选地,第一容器8内的第一溶液和第二容器9内的第二溶液混合后能够膨胀和固化;第一容器8内的第一溶液和第二容器9内的第二溶液前面已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管路2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输送管21和喷洒管22;混合器10的输出端与混合输送管21连通;喷洒管22设置在袋体1内部。

喷洒管2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喷孔。通过喷洒管22,以使浇筑液注入和扩散更加均匀。

可选地,混合输送管21采用软管;喷洒管22采用硬管。

引流管3采用硬管,且引流管3上设置有闸阀;可选地,引流管3出口端设置有闸阀;通过闸阀关闭引流管3引流水量,或者通过闸阀控制引流管3引流水量的大小。

可选地,第一容器8的输出端和第二容器9的输出端分别与混合器10的输入端通过快速插接头11连接。

混合器10的输出端与混合输送管21通过快速插接头11连接。

混合输送管21与喷洒管22通过快速插接头连接。通过设置快速插接头以提高水闸墙的建造速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喷洒管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袋体1的长度方向;喷洒管22的长度不小于袋体1的长度的70%。

可选地,喷洒管22的长度与袋体1的长度相等或者基本相等。具体而言,喷洒管22包括相对应的首端和尾端;喷洒管22的尾端通过捆扎头12与袋体1的尾端固定连接,喷洒管22的首端通过捆扎头12与袋体1的首端固定连接。以通过喷洒管22支撑袋体1,便于将一个或者多个袋体1呈行呈列设置,进而便于筑墙。

其中,捆扎头12例如可以为卡箍、绑带等;优选地,如图11所示,捆扎头12包括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第一半箍的一端与第二半箍的一端铰接,第一半箍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箍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如图9所示,袋体1的首端设置有前端锁头13,混合输送管21与喷洒管22通过前端锁头连通,捆扎头12外套在前端锁头13,以将袋体1的首端固定在前端锁头上;可选地,前端锁头的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两端的横截面积,捆扎头12外套在前端锁头的中部。可选地,喷洒管22与前端锁头螺接。

可选地,如图10所示,袋体1的尾端设置有尾端锁头14,喷洒管22固定在尾端锁头上,捆扎头12外套在尾端锁头14,以将袋体1的尾端固定在尾端锁头上;可选地,尾端锁头的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两端的横截面积,捆扎头12外套在尾端锁头的中部。可选地,喷洒管22与尾端锁头螺接。可选地,尾端锁头远离喷洒管22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孔141,以便于通过挂钩连接牵拉绳6和/或编织网5。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管路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管路(图中为标注);多个第二管路的输入端与混合器10的输出端连通。袋体单元与巷道之间具有多个缝隙空间15。其中,袋体单元与巷道之间的缝隙空间,如袋体单元与巷道的转角处之间的缝隙空间。

袋体单元包括多个袋体时,多个袋体1之间具有缝隙空间15;多个第二管路与多个缝隙空间15一一对应,且多个第二管路的输出端连通缝隙空间15。通过第二管路,以便在袋体单元与巷道之间注入浇筑液,在多个袋体1之间注入浇筑液,以进一步提高水闸墙堵水的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输送管21和喷洒管22;混合器10的输出端与混合输送管21连通;喷洒管22设置在袋体1内部。

喷洒管2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喷孔。通过喷洒管22,以使浇筑液注入和扩散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矿井快速水闸墙,该矿井快速水闸墙采用上述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建造而成,该矿井快速水闸墙也采用上述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建造而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以下简要说明建造水闸墙的工作过程:

打开高压气体出口闸阀→高压气体进入第一容器8和第二容器9→第一容器8内的第一溶液和第二容器9内的第二溶液在气压的驱动下分别进入混合器10的输入端→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混合器10内混合→混合后的浇筑液通过混合器10的输出端进入袋体1内→混合后的浇筑液在袋体1内膨胀形成水闸墙→混合后的浇筑液通过混合器10的输出端进入缝隙空间内,其中,缝隙空间为袋体单元与巷道之间的空间,和/或缝隙空间为多个袋体之间的空间→混合后的浇筑液在缝隙空间内膨胀,封堵水闸墙的缝隙→袋体1内浇筑液膨胀固结硬化后关闭引流管3闸阀。

本实施例所述的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及其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快速。由于水闸墙的各组成部分都是成品,形成仅对各部件进行组装,因此建筑时间小于2h(不包括运输时间),建筑速度较传统混凝土水闸墙快约72倍,较化学浆液浇铸的水闸墙快12倍,可以大幅度降低淹井的危险性;

2、强度大,耐水压高。在限制10倍的膨胀倍数下,充填物膨胀固化硬化后抵抗水压的能力大于3mpa;

3、堵水效果好。由于在高强度的袋体1内的浆液膨胀硬化后在漏水的空隙处采用了补充注浆措施,提高了水闸墙的封堵效果;

4、易于施工。各部件都采用快速接头连接,牵拉绳与袋体和锚杆头都有带锁的挂钩连接,现场操作简单易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