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347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压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负压通风装置,属于煤矿井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挡水墙或关闭的水闸门(即水闸墙)往往都在不通风的独头盲巷内。独头盲巷就是长度超过6m,不通风或通风不良好的巷道。水闸墙在独头盲巷的里端,水闸墙需要经常派人观察挡水墙内或水闸门内积水的压力情况。而有人工作的地方,必须要有人呼吸的通风条件。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会造成极大的资金和电力能源的浪费。现有负压矿下通风装置,将进风口设于独头盲巷的巷道口处,独头盲巷里端的水闸墙处无法达到通风要求;现有负压矿下通风装置,将采用较长的管路,经进风巷道,将出风口输出、设于地上,并固定于较高的位置。位于地上的出风口管路需垂直于水平地面,由于通风路线过长,管路过于迂回,通风效果并不理想;现有回风口管路地上部分高度过高遇到恶劣天气时,易发生倒伏,需采用防倒伏固定装置进行固定;现有回风口开口向上暴露于地上,易发生堵塞。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简便且不易堵塞的负压通风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负压通风装置,包括导风管,独头盲巷里端设有水闸墙,独头盲巷与进风巷道连接,副巷与独头盲巷连接且位于独头盲巷上方,副巷与独头盲巷之间通过数个风门隔开,独头盲巷与进风巷道连接,其特征在于:导风管下端设有进风口,上端设有回风口,进风口固定于水闸墙前方,回风口固定于副巷内,进风口的固定位置低于回风口的固定位置。
所述的进风口与水闸墙的距离为0.3、.6m,回风口与副巷最内侧风门的距离为0.3^0.5m。所述的导风管的管路直径为108 189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通风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通风装置的设计思路是在挡水墙前或水闸门前0.3^0.6m处至最近的副巷的最内侧风门之间安装IOf 189_导风管,以中间不漏风为原则。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通风装置可充分利用负压原理,进行自然通风,解决独头盲巷通风条件较差的问题。副巷内的回风口对进风巷道内流通的空气有抽吸的作用。进风口与水闸墙的距离为0.3^0.6m,可保证空气抵达独头盲巷里端的水闸墙处,保证独头盲巷里端的通风质量。为了节省管路和保证通气效果,选择离独头盲巷最近的副巷即可。导风管的管路直径为IOf 189mm,可保证巷道内风速为:0.5^1.0m3/s,保证水闸墙处可以满足31个人呼吸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需要。相比于将导风管设置于进风巷道内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通风装置无将导风管的回风口设于地上即可完成负压通风,节约了成本,且监控管理方便,回风口位于副巷内,不易发生堵塞,保证了负压通风的正常进行。

图1是负压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负压通风装置的独头盲巷A-A面处的断面图。其中:1、导风管;2、水闸墙;3、独头盲巷;4、进风口 ;5、回风口 ;6、风门;7、副巷;
8、进风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负压通风装置的最佳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f 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负压通风装置由导风管I组成,包括导风管I,独头盲巷3里端设有水闸墙2,独头盲巷3外端与进风巷道8连接,副巷7位于独头盲巷3上方,与独头盲巷3连接,并通过数个风门6隔开,导风管I下端设有进风口 4,上端设有回风口 5,进风口 4固定于水闸墙2前方,回风口 5固定于副巷7内,进风口 4的固定位置低于回风口 5的固定位置。所述的进风口 4与水闸墙2的距离为0.3^0.6m,回风口 5与副巷7最内侧风门6的距离为
0.3^0.5m。导风管I的管路直径为4寸。导风管I可采用铁管或塑料管。参照图2,导风管I位于独头盲巷3和副巷7中,与独头盲巷3和副巷7的巷道壁固定连接。 所述导风管I也可以埋置于独头盲巷3和副巷7巷道壁内部,进风口 4位于独头盲巷3巷道壁上,且与水闸墙2间距离为0.3^0.6m;回风口 5位于副巷7的巷道壁上,且回风口 5距离副巷7最内侧风门6的距离为0.3^0.5m。参照图1:选取的副巷7距独头盲巷3的距离小于进风巷道8距独头盲巷3的距离。所述副巷7距独头盲巷3的距离也可以大于进风巷道8距独头盲巷3的距离。工作过程如下:进风巷道8大气压高,副巷7大气压低,风流由高处流到低处流动,进风从水闸墙2前的进风口 4进入导风管I内,由导风管I的回风口 5进入到副巷7内,形成负压通风。这样新鲜风流就自然进入到独头盲巷3里端的水闸墙2处,供到水闸墙2前的检查人员呼吸。实际测试:选用导风管直径为4寸时,水闸墙2前巷道内风速为:0.5m3/s,满足《煤矿安全规程》需要。此时进风口 4处风量为:12m3/min,按井下每人每分钟需要4m3风量计算,足可以满足3个人呼吸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负压通风装置,包括导风管(1),独头盲巷(3)里端设有水闸墙(2),独头盲巷(3)与进风巷道(8)连接,副巷(7)与独头盲巷(3)连接且位于独头盲巷(3)上方,副巷(7)与独头盲巷(3)之间通过数个风门(6)隔开,独头盲巷(3)与进风巷道(8)连接,其特征在于:导风管(I)下端设有进风口( 4),上端设有回风口( 5 ),进风口( 4)固定于水闸墙(2 )前方,回风口(5)固定于副巷(7)内,进风口(4)的位置低于回风口(5)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4)与水闸墙(2)的距离为0.3^0.6m,回风口(5)与副巷(7)最内侧风门(6)的距离为0.3^0.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管(1)的管路直径为108 189mm。
专利摘要负压通风装置,属于煤矿井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导风管(1),独头盲巷(3)里端设有水闸墙(2),独头盲巷(3)与进风巷道(8)连接,副巷(7)与独头盲巷(3)连接且位于独头盲巷(3)上方,副巷(7)与独头盲巷(3)之间通过数个风门(6)隔开,独头盲巷(3)与进风巷道(8)连接,其特征在于导风管(1)下端设有进风口(4),上端设有回风口(5),进风口(4)固定于水闸墙(2)前方,回风口(5)固定于副巷(7)内,进风口(4)的固定位置低于回风口(5)的固定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通风装置通风效果好,安装方便,且不易堵塞管路。
文档编号E21F1/00GK203008949SQ2012206975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丁培盛, 彭明信, 孟宪波 申请人: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