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孔注浆的注浆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3225发布日期:2018-10-16 19:42阅读:10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井横通道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深孔注浆的注浆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深孔注浆能够将不同地质土层填充密实,改变原土体和物理性质,增加土体的密度,提高其抗压、抗扰动强度,达到土体的部分止水效果,尤其对于朝石区间施工盾构井横通道渐变段及加宽段所涉及的卵石地层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深孔注浆是指用水泥浆(改性水玻璃/水泥浆-水玻璃浆液/磷酸)从注浆孔道均匀地注入土体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填充其位置,通过浆液中所含矿物与土体中的水土分别发生水解、水化反应以及团粒作用等,形成悬浮胶体和团粒,使得颗粒间隙中充满了不流动而且固结的浆液,硬化后形成强度大、压缩小和抗渗性高、稳定性良好的土体,使土层透水性降低,而形成相对隔水层。

在施工盾构井横通道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浆液配比改变浆液胶凝时间,尤其在渗透系数较大的卵石、中粗砂、粉细砂时能更好的填充土层空隙,达到土体的止水效果,确保干槽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孔注浆的注浆管路结构,横通道挑高过渡段、横通道挑高段及盾构始发加宽段的拱部超前深孔注浆止水范围为开挖轮廓线以外1.5m范围土体及轮廓内0.5米范围,注浆孔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深孔注将部位每循环均需网喷80mm厚混凝土作为止浆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孔注浆的注浆管路结构,包括孔口注浆管、孔口排气管和注浆泵,所示孔口注浆管和孔口排气管插入注浆孔底50~100mm处,孔口注浆管和孔口排气管连接混合器,混合器通过输浆管连接注浆泵,输浆管上安装有阀门,注浆泵的输入端连接水泥浆和水玻璃浆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孔口排气管为塑料管,通过锚固剂封闭掌子面与导管间的孔隙,孔口注浆管和孔口排气管上安装有高压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深孔注浆深度12m,开挖长度10m,注浆孔直径Φ43,梅花形布置,盾构始发段横通道注浆深度为4m,为后退式分段注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浆孔间距500mm,注浆孔打设两排,梅花型布置,注浆孔直径Φ43mm,注浆角度为18°~25°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钻孔为全液压钻机及风动钻机,钻孔直径大于注浆管直径3~5mm,钻孔为孔深大于设计长度100mm,风钻开孔,以外插角向外钻孔,钻孔完成后及时安设注浆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止水土体方量与浆液注浆量之间的关系式:

Q=ηαβV

Q—总土体加固注浆量m3;V—要加固的总土体方量m3;η—地层孔隙率;α—浆液在地层中的有效充填系数;β—浆液损耗量,取1.0~1.2;L—注浆长度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深孔注浆的注浆管路结构,采用液压注浆机将浆液注入导管钢管内,注浆采用孔口注浆管注浆,孔口排气管与注浆管,由阀门来控制开关,防止漏浆,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注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深孔注浆的注浆管路结构,包括孔口注浆管、孔口排气管和注浆泵,所示孔口注浆管和孔口排气管插入注浆孔底50~100mm处,孔口排气管采用塑料管,利用锚固剂封闭掌子面与导管间的孔隙,防止漏浆,孔口注浆管和孔口排气管上安装有高压阀,关闭高压阀,孔口注浆管和孔口排气管连接混合器,混合器通过输浆管连接注浆泵,输浆管上安装有阀门,注浆泵的输入端连接水泥浆和水玻璃浆液。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1)注浆参数:深孔注浆深度12m,开挖长度10m,注浆孔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确定,注浆孔直径Φ43,梅花形布置。盾构始发段横通道注浆深度为4m,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

2)注浆布孔:注浆孔间距500mm,注浆孔打设两排,梅花型布置,注浆孔直径Φ43mm,注浆角度为18°~25°范围内,注浆孔及注浆角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先根据设计图孔位、钻孔参数,放出钻孔位置,并用油漆标定。

3)钻孔:钻孔选用全液压钻机及风动钻机,钻孔直径应大于注浆管直径3~5mm,一般钻孔孔深大于设计长度100mm。采用风钻开孔,以设计的外插角向外钻孔,钻孔完成后及时安设注浆管,避免出现塌孔。

先根据设计图钻孔参数,放出钻孔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并用油漆标定。调整钻杆角度,移动钻机,将钻头对准孔位,将棱镜放在钻杆的尾端,用全站仪检查钻杆的姿态,并进行调整。

钻孔按先内圈、后外圈的顺序进行,外圈钻孔可参照内圈钻孔的顺序,后序孔可检查前序孔的注浆效果,逐步加密注浆一方面可根据钻孔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另一方面若发现注浆效果已达到设计要求,即可进行下一圈孔的钻进,减少钻孔的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钻孔时作好钻孔记录,包括孔号、进尺、起止时间、出现涌水位置、涌水量和涌水压力。

清孔采用高压风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4)注浆

①浆液的选择及用量

本标段含水层主要为卵石、中粗砂、粉细砂,渗透系数较大,浆液选择改性水玻璃和水泥浆双液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具体水玻璃与水泥浆的配合比及注浆压力可根据试验段土体加固效果及地质情况确定。

浆液使用流动性强、渗透性强、速凝等特征的浆液

A液:水泥浆采用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配合比为水:水泥=1:1。

B液:水玻璃采用浓度42Be',配合比为水:水玻璃=1:1。

注浆时根据现场情况选用A液与B液,A液与B液配比1:1。主要以A液与B液为主。根据注浆情况加入速凝剂。

配制双液浆浆液凝胶时间为A液与B液30s~90s。

注浆量由止水土体方量或浆液注浆量来计算,下列公式是止水土体方量与浆液注浆量之间的关系式:

Q=ηαβV

Q—总土体加固注浆量m3;

V—要加固的总土体方量m3;η—地层孔隙率;

α—浆液在地层中的有效充填系数;β—浆液损耗量,取1.0~1.2;

L—注浆长度m;

②注浆管的设置

注浆采用孔口注浆管注浆,孔口排气管与注浆管,由阀门来控制开关,排气管采用塑料管,插入孔底50~100mm处,然后连接注浆管等各种管路,利用锚固剂封闭掌子面与导管间的孔隙,防止漏浆。关闭孔口阀门,开启注浆泵进行管路压水试验,如有泄漏及时检修,试验压力等于注浆终压。

5)注浆控制

①水玻璃浆液采用拌和机制浆,采用液压注浆机将浆液注入导管钢管内,注浆前先检查管路和机械状况,确认正常后作压浆试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据以施工。

②注浆分两步完成,第一次注浆的浆液充分收缩后进行第二次注浆。注浆采取注浆终压和注浆量双控,注浆压力以0.3~0.5MPa为宜,持压3~5s停注,注浆量一般为1.5倍钻孔体积。若注浆量超限仍未达到压力要求,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直至符合注浆质量标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均为浆液充填。注浆压力如突然升高,查明原因后再行施工。

③开始注浆时根据地层情况采用小压力慢速注浆,当提升到特定土层时进行封孔,注浆利用浆液自身特性进行封孔。严格控制回抽幅度,每步不大于20cm,匀速回抽,注意钻机参数变化。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同时密切关注压力表,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时,应立即停止注浆,查明原因后采取调整注浆设计参数或移位等措施重新注浆。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措施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

④导管施工完成后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同时对管口与孔口侧进行密封处理。

⑤注浆过程应程派专人负责,填写“注浆记录表”,记录注浆时间、浆液消耗量及注浆压力等数据,观察压力表值,监控连通装置,避免因压力猛增而发生异常情况。

6)注浆效果判断

①分析法:对注浆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检查每孔压力流量是否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有无漏浆、串浆情况,反算浆液扩散范围;检查本循环所有注浆孔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注浆,有无漏注或无法注浆的情况,判定注浆效果。

②直观检查法:在开挖过程中观察浆液扩散情况,地层是否达到有效的固结,有无漏水和流沙现象,完善和修改下次注浆参数。

7)异常情况处理

钻孔过程中,遇见突泥情况,立即停钻,拔出钻杆,安装孔口管及高压阀,进行注浆。

若掌子面小裂隙漏浆,先用水泥浆浸泡过的麻丝填塞裂隙,并调整浆液配比,缩短凝胶时间;若仍跑浆,在漏浆处采用钻浅孔注浆固结;

当注浆压力突然增高,则只注纯水泥浆或清水,待泵压恢复正常时,再行双液注浆;若压力不恢复正常,则停止注浆,检查管路是否堵塞。

当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增,则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采取小流量、低压力注浆;有时也可以进行间歇式注浆,间隔时间不能超过浆液凝胶时间。

8)安全保证措施

1)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

①钻机作业人员要戴防尘口罩。

②作业人员按规定配备安全帽、手套。

2)钻孔作业施工安全

①掌握好开孔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杆事故。

②钻孔中如发生卡钻、斜孔、坍孔等故障,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③进行钻杆装卸时注意与钻机操作手的配合,避免钻杆未装好前启动导致人员受伤。

3)导管注浆施工安全

①泥浆排渣钻机,要作好排水和泥浆池,避免污染环境。

②导管注浆时,施工人员要避免正对注浆管。

③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损坏的注浆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