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8044发布日期:2018-10-26 18:56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



背景技术:

隧道衬砌混凝土养护是一道隧道衬砌施工很容易被忽视的工序。传统喷淋台架需要通过行走轨进行行走,投入成本也大;采用人工进行养护不能保证养护的连续性。

公开于2017年3月15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6499406A记载了一种侧立悬臂式隧道自行走混凝土养护车,包括主骨架、喷淋养护装置和行走装置;所述主骨架包括底盘架、支撑架、支撑架托板和喷淋弧形拱架;所述喷淋养护装置包括自吸泵、钢制储水箱、输水管、洒水管和喷头;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轨轮安装架、行走轨轮和减速电机;所述底盘架为矩形框梁,所述矩形框梁的各边为两根通过铰接装置铰接在一起的方钢;所述底盘架上表面固定有所述钢制储水箱,所述钢制储水箱上表面固定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有所述支撑架托板,所述支撑架托板上焊接有所述喷淋弧形拱架;所述自吸泵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钢制储水箱,另一端通过所述输水管连接至所述洒水管,所述洒水管上间隔一定距离钻孔设置若干所述喷头;所述输水管沿所述钢制储水箱的外壁铺设,所述洒水管沿所述喷淋弧形拱架的弧形外框铺设;若干所述行走轨轮安装架通过法兰间隔一定距离对称固定在所述底盘架的下表面,若干所述行走轨轮分别安装于各所述行走轨轮安装架上,各所述行走轨轮分别连接一台所述减速电机;各所述减速电机驱动各所述行走轨轮通过限位装置沿隧道的一侧来回行走,其行走轨迹平行于隧道走向,且隧道的另一侧保留有行车净空。该技术方案采用侧立式行走装置,占用空间大;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其结构简单、不占用地面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包括行走机构、养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用于安装在台车上的悬臂行走轨,安装在所述悬臂行走轨上的带动力轨道车;所述养护装置包括:安装在轨道车顶部的喷淋主管,安装在喷淋主管侧面的多个雾化喷头,以及与喷淋主管连接的软管,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嘴朝向被养护的隧道工作面;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悬壁行走轨上的两个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设定所述轨道车的走行区间。

优选的,所述悬臂行走轨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工字钢,当其安装于台车上时,其一端伸入台车内并固定在台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行走轨与所述台车还设有侧拉筋连接。

优选的,所述养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喷淋主管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轨道车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主管为弧形。

优选的,带动力轨道车采用交流电机驱动;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安装于交流电机电源电路上的交流接触器KM1和交流接触器KM2,以及用于控制交流接触器KM1和交流接触器KM2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时控开关KT1和时控开关KT2,该控制电路与所述位置传感器耦合连接以使所述交流接触器KM1或交流接触器KM2切换交流电机的转动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停止开关和启动开关,所述交流接触器KM1和交流接触器KM2为带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型交流接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采用悬臂式安装,不占用地面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的悬臂行走轨的结构图。

图2为一种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的带动力轨道车和养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一种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述台车为隧道衬砌模板台车。

实施例:一种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参见图1-3,包括行走机构1、养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行走机构包括:用于安装在台车上的悬臂行走轨(111,112),以及安装在悬臂行走轨(111,112)上的带动力轨道车15,本实施例中,悬臂行走轨(111,112)为两根平行设置的I18工字钢形成的轨道,悬臂行走轨(111,112)均设置有用于与台车固定连接的侧拉筋(13,14),其中侧拉筋13用于保持悬臂行走轨(111,112)的平行状态,侧拉筋14用于斜拉悬臂行走轨(111,112)。当悬臂行走轨(111,112)安装于台车上时,图1中双点划线形成的面3虚拟为台车的侧面,悬臂行走轨(111,112)的一端伸入台车内并固定在台车骨架底横梁上,本实施例中,其伸入台车内1.5m,可以焊接固定,也可以高强螺栓固定,悬臂行走轨(111,112)的另一端采用横杆12焊接连接;带动力轨道车15为矩形框架车,矩形框架车的支柱的底部设有与工字钢的两侧同时抵接的轨道轮(未画出),轨道轮与带动力轨道车15的动力源交流电动机传动连接。

参见图2,养护装置包括:安装在轨道车顶部的喷淋主管21,安装在喷淋主管21侧面的多个雾化喷头,以及与喷淋主管21连接的软管。本实施例中,喷淋主管21为弧形钢管,与标准隧道半径一致,雾化喷头的喷嘴朝向被养护的隧道工作面,工作面即被养护隧道的需喷淋面;喷淋主管21的中部设有向下的连接头211,软管的一端卡套连接于连接头211,另一端用于连接水源或水泵。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喷淋主管为塑料管时,养护装置还可以设置与喷淋主管固定连接的加强筋。一般的,加强筋设于喷淋主管的下方,加强筋与轨道车的上部或顶部固定连接。

参见图3,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悬壁行走轨上的两个位置传感器SQ1和SQ2,安装于交流电机M1电源电路上的交流接触器KM1和交流接触器KM2,以及用于控制交流接触器KM1和交流接触器KM2的控制电路。位置传感器选用限位开关,分别安装在带动力轨道车15的往复区间两端点处,用于设定带动力轨道车15的走行区间。

图3中,交流电机M1为三相电机,交流接触器KM1、KM2为带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型交流接触器,其主触头为常开型,型号选用德力西CJX2s-40~95系列。控制电路包括保险盒FU、时控开关KT1、时控开关KT2、停止开关SBss和启动开关SBst,该控制电路与所述位置传感器耦合连接以使交流接触器KM1或交流接触器KM2切换交流电机M1的转动方向。具体连接方式是:交流接触器KM1的主触头串接入三相电ABC电路内,交流接触器KM2的主触头同样接入三相电ABC电路内,不同的是,在交流接触器KM2其中两个主触头处,A路和B路进行交叉互换,以形成反向驱动电路。保险盒FU、停止开关SBss、启动开关SBst、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型辅助触头、交流接触器KM1的控制触头、位置传感器SQ1依次串联并接入B路和C路内,且交流电机M1电源的通断并不影响该电路的通断。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型辅助触头和时间继电器的负载端分别与启动开关SBst两端并联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控制端和时间继电器KT2的控制端、位置传感器SQ2星型连接,位置传感器SQ2的另一端电接于停止开关SBss和启动开关SBst之间,时间继电器KT1的控制端和时间继电器KT2的控制端的另一端均电连接于位置开关SQ1和B路连接处;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型辅助触头、位置开关SQ1、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型辅助触头、交流接触器KM2的控制线圈依次串联连接,且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型辅助触头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停止开关SBss和启动开关SBst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控制线圈电连接于位置开关SQ1和B路连接处,且时间继电器KT2的负载端并联于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型辅助触头两端。图3中,停止开关SBss为常闭型开关,启动开关SBst为常开型开关。本实施例中,软管的另一端与水泵M2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水泵M2的额定电压为两相交流电,其的接线端连接于交流接触器KM1的主触头A路、B路的负载端即可,在使用时,由于水泵M2采用交流电,在切换交流接触器时,A路、B路同时断开,故并不影响水泵M2的工作。

该用于养护隧道的全自动喷淋设备的工作过程是:

摁下启动开关SBst后,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通电,交流接触器KM1触头吸合,交流电机M1启动,放置于水源内的水泵M2运转,抽出水流经软管、喷淋主管、雾化喷头喷向工作面;同时,由于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型辅助触头断开,当且仅当该常闭型辅助触头断开后,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断电。当行程开关SQ1被触发后,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断电,其触头断开,其常闭型辅助触头闭合,放置于水源内的水泵停止运转;时间继电器KT2的线圈通电。到达时间继电器KT2设定的时间后,时间继电器KT2的触头闭合一段时间,时长为T2,之后弹开;在该时间段(时长T2)内,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通电,其触头吸合,交流电机M1反转,水泵M2工作,此后即使时间继电器KT2的触头断开,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仍处于通电状态;同时,由于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型辅助触头断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断电。当行程开关SQ2被触发后,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断电,其触头断开,水泵M2停止运转,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通电。到达时间继电器KT1设定的时间后,时间继电器KT1的触头闭合一段时间,时长为T1,之后弹开;在该时间段(时长T1)内,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通电,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通电,其触头闭合,交流电机M1再次恢复正转状态,水泵M2工作。如此循环直至停止开关SBss被摁下。其中时长T1、时长T2为养护时间间隔。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