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箕斗装载硐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514发布日期:2018-11-09 21:15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箕斗装载硐室。



背景技术:

主立井井底箕斗装载硐室是实现井下煤炭转运至地面的重要转载硐室,其内安设定量斗、煤炭分岔溜槽装载设备,将煤炭定量装入箕斗,提升至地面。具体的工艺流程为:井下配煤胶带来煤在胶带机头处卸载直落至定量斗室的安设定量斗(一斗重量等同于提升箕斗容积重量),当提升箕斗就位后定量斗下液压闸门打开通过分岔溜槽室安设的分岔溜槽自流至箕斗中,完成一个箕斗装载循环,过程通过电控器件全程自动化控制,正常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但需要设1人在总控制台值守。

常规主立井井底箕斗装载硐室布置为满足配煤胶带输送机机头处安全检修间距要求、安设配煤胶带输送机控制台、安设定量斗下液压闸门的液压站位置,通常在配煤胶带机头处、定量斗室下部专门开掘一个壁龛硐室用于安装相应设备以满足安全需要。5年前国内最大使用提升箕斗最大为40t、相应最大主井井筒净直径为8.2m(其内安装2对共4个箕斗),箕斗装载硐室平面净断面积为80m2左右,相对较小该硐室内布置上述相应壁龛硐室是有条件的;但目前随着特大型煤矿深立井提升箕斗容量的不断加大至50t,对应主井安装2对箕斗井筒净直径为9.5~9.6m,需要的箕斗装载硐室平面净断面积为125~135m2、掘进毛断面积为180~210m2,如此大硐室在埋深600m以深的条件下施工、安全支护则难度更大,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施工难度,加快支护时间,端面简单,安全的新型井底箕斗装载硐室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施工难度,加快支护时间,端面简单,安全的新型井底箕斗装载硐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箕斗装载硐室,包括:井筒,配煤胶带巷,定量斗室,分岔溜槽装载室,液压站室,端墙;所述端墙设置在硐室右侧;所述配煤胶带巷和定量斗室之间设置有楼板,所述楼板与端墙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定量斗室与分岔溜槽装载室之间设置有两根矩形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设置在硐室两侧墙上;所述液压站室设置在分岔溜槽装载室的靠近端墙下侧。

上述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所述井筒净直径为8m-10m,总体原则是装载硐室宽度与主井筒净直径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配煤胶带巷(2)设置有配煤胶带机头和配煤胶带输送机控制柜,所述配煤胶带机头有两条配煤胶带,所述两条配煤胶带之间的间距为1m-1.5m。压缩两条配煤胶带间距使满足安全检修间距0.8m,以空出一层巷道两帮间距安设配煤胶带机头,以及满足安设胶带控制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于配煤胶带巷和定量斗室之间的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楼板。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上设置有两个并行排列的落煤孔,所述落煤孔切斜贯穿设置于楼板。通过落煤孔斜置,让胶带来的煤斜入定量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是钢架支撑横梁,支撑横梁上放置定量斗,增加稳固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端墙采用宽度0.1倍的弧形设置,弧形墙面,提高硐室的整体受力,更加稳固,不容易垮塌。

进一步地,为方便描述,所述箕斗装载硐室常规技术中分为四层,第一层为配煤胶带巷,第二层为定量斗室,第三次为分岔溜槽装载室,第四层为液压室。本实用新型中取消了二三层之间的楼板,改为支撑钢架横梁,因此合并了二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效果一,提高了建设速度和掘进复杂度。取消硐室一层壁龛,取消三层液压硐室壁龛,将常规三层长比四层断面长2.4m,二者应用一个3层断面布置,四层在空出的2.4m空间内布置液压站设备。施工难度大大降低,加快了建设速度。

效果二,降低了支护成本,提高了支护强度。取消硐室一层壁龛,取消三层液压硐室壁龛,右侧端墙由原来的直面墙改进为弧形墙,受力点减少,受力能力大大提高,降低了支护成本,提高了支护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了支护强度、建设速度,减少掘进复杂度、降低支护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技术箕斗装载硐室的侧剖视图;

图2为常规技术箕斗装载硐室的后剖视图;

图3为常规技术箕斗装载硐室A-A,B-B平面切面图;

图4为常规技术箕斗装载硐室C-C,D-D 平面切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E-E平面切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F-F平面切面图;

图中,1-井筒,2-配煤胶带巷,3-定量斗室,4-端墙,5-分岔溜槽装载室,6-液压站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现有同类型常规主立井底50t箕斗装载硐室布置(详见附图图1-图4)

从附图图1-图4可以看出,常规箕斗装载硐室采用在井筒1一侧台阶式布置,从上而下为配煤带式输送机机头卸载平台,两侧设驱动壁龛硐室、控制硐室,二层为定量斗室3,三层为分岔溜槽装载室5并设液压硐室,底层(四层)为装载室。

由于该硐室平面净尺寸高达135.2平方米,从上向下机械化掘进时通常采用“短掘短支”方式,该硐室断面变化较多将引起如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如此大硐室均在地下600m以深进行设置,硐室断面变化、形状较多将必然出现围岩应力多处集中,加大支护成本;

二是掘进排矸工艺繁琐必然导致施工速度慢;

三是支护钢筋混凝土绑扎慢、准备模板套数多(6套),造成成本增加;

四是右侧端墙4为直墙抵抗围岩压力较弱,容易变形破坏。

实施方式:一种箕斗装载硐室,包括:井筒1,配煤胶带巷2,定量斗室3,分岔溜槽装载室5,液压站室6,端墙4;所述端墙4设置在硐室右侧;所述配煤胶带巷2和定量斗室3之间设置有楼板,所述楼板与端墙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定量斗室3与分岔溜槽装载室5之间设置有两根矩形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设置在硐室两侧墙上;所述液压站室6设置在分岔溜槽装载室5的靠近端墙4下侧。

具体地,所述井筒1净直径为9.5m,总体原则是装载硐室宽度与主井筒1净直径一致。

具体地,所述配煤胶带巷2设置有配煤胶带机头和配煤胶带输送机控制柜,所述配煤胶带机头有两条配煤胶带,所述两条配煤胶带之间的间距为1.1m。压缩两条配煤胶带间距使其满足安全检修间距0.8m,以空出一层巷道两帮间距安设配煤胶带机头,以及满足安设胶带控制柜位置。

具体地,所述设置于配煤胶带巷2和定量斗室3之间的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楼板。

具体地,所述楼板上设置有两个并行排列的落煤孔,所述落煤孔切斜贯穿设置于楼板。通过落煤孔斜置,让胶带来的煤斜入定量斗。

具体地,所述支撑横梁是钢架支撑横梁,支撑横梁上放置定量斗,增加稳固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所述端面右墙采用宽度0.1倍的弧形设置,弧形墙面,提高硐室的整体受力,更加稳固,不容易垮塌。

如图5-图8所示,装载硐室宽度与主井筒1净直径一致为9.5m,将硐室从上而下分为3层布置。

一层为2条配煤胶带机头卸载层,通过合理压缩两条平行的配煤胶带间距至1.1m(考虑满足安全间距0.8m、也考虑设备检修更换),配煤胶带机头卸载处断面为受力较好、净宽度为9.5m的半圆拱形断面;在硐室墙角处设配煤胶带输送机控制柜(该柜平面尺寸仅为0.8×0.6m)。

二层与三层为一个净宽9.5m、净长8.8m(不包括井筒1另一侧)、右侧端墙4采用宽度0.1倍的高度的弧形,二层设2个50t定量斗、3层为分岔溜槽及箕斗装载层,在3层底部液压站室设定量斗下口液压闸门的液压站。

硐室高度可根据具体设备不同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上述布置后,该硐室为一个规则的扁圆柱体结构,完全满足其内设备布置及使用需要。

对比传统常规的硐室布置有3大项改进,使硐室无壁龛、断面单一化,通过理论计算及有限元模型受力分析以及工程应用实际对比,提高硐室整体受力24%、掘进工艺单一、简化支护钢筋绑扎、减少混凝土支护模板至2套,节省建设时间3个月,节省支护成本143万元。

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了支护强度、建设速度,减少掘进复杂度、降低支护成本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