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水量的酸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039742发布日期:2021-05-14 13:5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水量的酸压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灰岩地热井增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水量的酸压方法。


背景技术:

2.山西太原地热储层属于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缝孔发育不均,部分地热井离断层较远,热储层裂隙或缝洞连通性差,出水通道不畅,出水量小,且产水量衰减快,达不到供热需求。需采取深部酸压改造,在人工裂缝中形成高导流能力的酸蚀沟槽,连通远端地热水储集体,达到增加产水量的目的。据统计,太原地区有三分之一的地热井产水量低于50m3/h,无法经济开发。地热井施工成本较高,一旦产水量不理想,会给投资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以往主要采用酸化洗井、化学压裂洗井、高压酸化、盐酸酸压等工艺来提高地热井产水量。
4.申请号为201610070169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古生代碳酸盐热储层化学压裂洗井工艺,属于洗井工艺技术领域,采用自制的洗井酸剂与高压洗井相结合,采用高压泵车将洗井酸剂注入需要酸化洗井处理的孔段,压入清水,至钻杆内储存的洗井酸剂全部压入井中,保持注酸口与放喷口关闭1.5-2.0h,最后卸压,排出反应残物,拆卸井口装置,提取钻杆,下入水泵抽洗即可。本发明古生代碳酸盐热储层化学压裂洗井工艺,利用高压增加热储层裂隙率,同时利用盐酸的化学作用使得裂隙连通性更好,同时改善地下热水的贮存空间与径流通道,提高地热井产水量。本发明古生代碳酸盐热储层化学压裂洗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钻杆下入需要酸化洗井处理的孔段;2)焊死井口,并安装带高压阀门的注酸口与放喷口,使注酸口阀门处于打开状态,而放喷口阀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3)将高压泵车与注酸口用高压钢管连接,并检查密封效果;4)启动高压泵车,将洗井酸剂由注酸口压入井中;5)继续向井中压入清水,至钻杆内储存的洗井酸剂全部压入井中;6)完全关闭注酸口阀门,断开高压泵车与注酸口的连接;7)保持注酸口与放喷口关闭1.5-2.0h;8)打开放喷口阀门卸压,稍后启动压风机并接通压风机与注酸口,打开注酸口阀门,利用压风机返排井中碳酸岩反应残物;9)待反应残物排干净后,拆卸井口装置,提取钻杆,下入水泵抽洗即可。所述洗井酸剂盐酸、缓蚀剂、铁稳剂和助排剂,根据钻井深度的不同,使用量为60~80吨,缓蚀剂与盐酸的质量比为:1:100~1:50,铁稳剂与盐酸的质量比为:0.5:100~1:100,助排剂与盐酸的质量比为:0.5:100~1:100。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0-20%。所述缓蚀剂为咪唑啉型缓蚀剂,使用浓度为1%。所述铁稳剂由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草酸、盐酸羟胺组成,使用浓度为0.5%。所述助排剂为含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浓度为0.5%。该工艺在鲁南临沂地区某地热井实施洗井后产水量由洗井前10m3/h提高到36m3/h;在鲁西南济宁地区某地热井实施洗井后产水量由洗井前25m3/h提高到43m3/h。该专利申请公开的古生代碳酸盐热储层化学压裂洗井工艺,利用高压增加热储层裂隙率,利用盐酸的化学作用使得裂隙连通性更好,提高地热井产水量。但该工艺所用盐酸与碳酸盐反应速度快,作用距离有限,无法沟通远处裂
隙或缝洞,仅能用于近井地带改造,增水效果较差。
5.文献1《酸化压裂工艺在地热井中的应用》公开了一种盐酸酸压工艺,主要是解除泥浆污染。在wr95地热井中采用正挤法定压(≤20mpa)泵注盐酸溶液120m3,配方为:72t 31%盐酸+3.0t缓蚀剂+2.0t助排剂+2.0t铁离子稳定剂+3.0t防膨剂+50.4m3清水,顶替清水6.2m3。该井酸压后,出水量由酸化前的10.38m3/h激增到95.67m3/h。文献2《酸化液压技术在地热增产中的应用分析》公开了一种盐酸酸压工艺,在nkr-24d地热井中采用正挤法定压(≤20mpa)泵注盐酸溶液100m3,配方为:72t 31%hcl+2.0t ph-101缓蚀剂+2.0t ppz-1助排剂+1.0t pwt-1铁离子稳定剂+2.0t ph-303防膨剂+40.0m3清水,顶替清水14m3,该井酸压后,出水量由酸化前的47.33m3/h激增到119.33m3/h。同样工艺在jnr-09地热井中应用后产水量无明显提升。文献3《用高压酸化技术提高深地热井的产水量》公开了一种高压酸化技术增加热储层出水量的方法。该技术采用22%的盐酸,利用压酸车泵入地层,溶蚀地层,解除地层堵塞。在嵩山地区一口石灰岩地热井中泵注盐酸溶液80m3,该井酸化后,出水量由酸化前的3.5m3/h增加到26m3/h。文献4《酸化洗井在河北牛驼镇地热田两口井中的应用》公开了一种盐酸洗井工艺,配方为:18%hcl+2%7812缓蚀剂+0.5%柠檬酸铁离子稳定剂+1%十二胺缓速剂+烷基苯磺酸钠或洗衣粉助排剂。在髙孔高渗受泥浆污染堵塞的牛t和牛s两口白云岩地热井中分别在低于破裂压力下泵注35m3和25m3盐酸洗井,洗井后单位出水量分别由酸洗前的1.75m3/h.m增加到6.23m3/h.m和0.91m3/h.m增加到4.91m3/h.m。综上,文献1至文献4公开的盐酸酸压或盐酸洗井工艺,仅能解除近井地带钻井泥浆污染堵塞,改造近井地带渗透率。这些措施提高产水量有一定效果,但也有明显的缺点与不足:一是盐酸与碳酸盐岩反应速度快,大部分停留在井壁附近,无法深入含水层,即酸化半径小,增水效果有限;二是酸化规模小,无法有效改造热储层,沟通远处裂隙或缝洞,增水效果有限,对于解除近井地带堵塞或提高近井地带渗透率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部分灰岩地热井热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与水体连通性差,产水量低,以往酸洗或酸化工艺增产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灰岩地热井产水量的酸压工艺方法,有效改造热储层,提高低产地热井产水量,满足供热需要。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水量的酸压方法,该酸压方法包括:
8.(1)利用预处理液对地层进行预处理;
9.(2)进行酸压施工,形成人工裂缝,以改造产水层;其中,所述酸压施工包括交替注入线性胶和胶凝酸,然后注入闭合酸,最后注入顶替液。
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发明提供的酸压方法,优选各施工阶段液性、液量、排量参数,首先采用盐酸类预处理液,清除近井地带钻井污染物;然后采用三级交替注入线性胶和胶凝酸的施工工艺,可以降低液体滤失,降低酸液中h
+
的传质速度,达到造长缝、增大酸液有效酸蚀反应距离的目的,在热储层形成高导流能力的人工长裂缝;然后采用闭合酸,进一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改善酸压效果。从而沟通天然裂隙或缝洞,提高热储层导流能力,实现有效改造热储层,增加产水量,解决灰岩地热井由于热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与水体连通性差,产水量低
的问题。现场应用3口井,措施后单井产水量达到52.2-130m3/h,是措施前产水量的3-6倍,优于酸洗和酸化工艺。
1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水量的酸压方法,该酸压方法包括:
15.(1)利用预处理液对地层进行预处理;
16.(2)进行酸压施工,形成人工裂缝,以改造产水层;其中,所述酸压施工包括交替注入线性胶和胶凝酸,然后注入闭合酸,最后注入顶替液。
17.本发明中,对低产热储层潜力层进行酸压施工,首先采用预处理液,清除近井地带钻井污染物;然后采用三级交替注入线性胶和胶凝酸的施工工艺,可以降低液体滤失,降低酸液中h
+
的传质速度,达到造长缝、增大酸液有效酸蚀反应距离的目的,在热储层形成高导流能力的人工长裂缝;然后采用闭合酸,进一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改善酸压效果;最后顶替活性水(顶替液),将酸液顶替到地层。采用闭合酸酸化可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采用闭合酸压能提高近井地带导流能力3倍,进一步提高酸压效果。优化人工裂缝的长度为110-150m,高度为60-80m。
18.本发明中,在注入预处理液和进行酸压施工前还包括一些常规的前期准备工序,例如可以包括如下步骤:1)立作业井架,拆原井口,对原井口进行改装,安装作业施工井口;2)下刮削器至技术套管底部,并对底部以上井段-封隔器坐封位置以上10m反复刮削后起出刮削管柱;3)下入酸压施工管柱,坐封封隔器,验封;4)安装酸压井口,用地锚和绷绳固定牢靠;5)摆酸压泵车,试压。
19.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在步骤(1)前还包括如下工序:基于低产井的潜力特征和低产井的储层特征选定待酸压改造的地热生产井。
20.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潜力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21.(1)地热生产井与水源储集体的直线井距为<300m;
22.(2)地热生产井与周边地热井水层具有相似储层特征,且邻井产水量>60m3/h;
23.(3)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10m。
24.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储层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25.(1)产水层岩石中碳酸盐岩含量>80%;且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10m;
26.(2)产水层温度为50-90℃;
27.(3)产水层与上方隔层应力差以及产水层与下方隔层应力差均为3-5mpa。
28.本发明中,低产热储层潜力层为一类、二类裂缝发育层段(即为一类、二类潜力层),所述一类、二类裂缝发育层段的水层深度为1500-2500m,产水量为30m3/h以下。
29.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利用预处理液对地层进行预处理为利用预处理液清除
近井地带钻井污染物。
30.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交替注入线性胶和胶凝酸为三级交替注入线性胶和胶凝酸;所述三级交替注入线性胶和胶凝酸为依次注入线性胶、胶凝酸、线性胶、胶凝酸、线性胶和胶凝酸。
31.本发明中,三级交替注入高粘线性胶(酸压前置液)和胶凝酸(酸压工作液),即:线性胶-胶凝酸-线性胶-胶凝酸-线性胶-胶凝酸。该工艺能提高造缝效率,延长酸液作用距离,多级注入比单级注入提高液体效率140%。
32.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分三级交替注入的线性胶的注入体积比为(5-7):(4-6):(3-4);
33.分三级交替注入的胶凝酸的注入体积比为(4-6):(3-5):(3-4)。
34.本发明的酸压方法的各工艺步骤所用的液体注入体积可以根据具体施工储层情况设计;其中,预处理液的注入体积优选为30-50m3;三级交替注入线性胶(酸压前置液)和胶凝酸(酸压工作液)依次优选为:注入50-70m3的线性胶,注入40-60m3的胶凝酸,注入40-60m3的线性胶,注入30-50m3的胶凝酸,注入30-40m3的线性胶,注入30-40m3的胶凝酸;闭合酸的注入体积优选为20-30m3;顶替液的注入体积(油管内容积+封隔器以下至改造层底界的井筒容积)优选为9-15m3。
35.本发明中,各级线性胶(酸压前置液)用于造缝,各级胶凝酸(酸压工作液)用于刻蚀裂缝,闭合酸用于进一步刻蚀裂缝,顶替液用于顶替酸液至地层。
36.本发明中,注入顶替液工序结束后,通常会停泵,关井反应几小时,优选为4-6h,以利于更好的实现人工造缝。
37.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注入所述预处理液的的排量为2.0-2.5m3/min,注入线性胶的排量为3.5-4.0m3/min,注入胶凝酸的排量为3.5-4.0m3/min,注入闭合酸的排量为2.0-2.5m3/min,注入顶替液的排量为2.0-2.5m3/min。
38.根据本发明,优选地,以预处理液的总重量计,所述预处理液包括:盐酸18-25wt%,酸化缓蚀剂0.7-1.5wt%,铁离子稳定剂0.7-1.5wt%,助排剂0.1-0.3wt%,余量为水;
39.以线性胶的总重量计,所述线性胶包括羟丙基胍胶0.3-0.5wt%,杀菌剂0.1-0.2wt%,助排剂0.1-0.3wt%,余量为水;
40.以胶凝酸的总重量计,所述胶凝酸包括:盐酸15-20wt%,聚合物胶凝剂0.7-0.9wt%,酸化缓蚀剂1-2wt%,铁离子稳定剂1-2wt%,助排剂0.2-0.3wt%,余量为水;
41.以闭合酸的总重量计,所述闭合酸包括:盐酸16-20wt%,酸化缓蚀剂1-2wt%,铁离子稳定剂1-2wt%,助排剂0.2-0.3wt%,余量为水;
42.以顶替液的总重量计,所述顶替液包括:助排剂0.2-0.3wt%,余量为水。
43.本发明中,以上配制预处理液、线性胶、胶凝酸、闭合酸和顶替液所用的各原料中:所述盐酸为质量浓度为31%的工业品盐酸。酸化缓蚀剂可选择现有的水井用酸化缓蚀剂,或者为公开号为cn104109529a的专利申请公开的酸化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铁离子稳定剂,也可选择公开号为cn104109530a公开的酸化用铁离子稳定剂。助排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羟丙基胍尔胶为一级工业品。聚合物胶凝剂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聚合物胶凝剂,也可以为授权专利号为cn104109219b公开的耐高温酸性交联聚合物稠化
剂。
44.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线性胶的表观粘度为27-55mpa.s,ph为7-8;
45.所述胶凝酸的表观粘度为25-28mpa.s;所述胶凝酸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为35-40μm2.cm。
46.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47.以下各实施例所用的盐酸为南阳市三江石油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质量浓度为31%的工业品盐酸;杀菌剂为南阳市三江石油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质量浓度为37%的工业品甲醛水溶液;羟丙基瓜尔胶为东营嘉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工业品,型号为grj-11;助排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购自东营嘉颐化工有限公司;酸化缓蚀剂为醛、酮和胺的缩合物,购自山东东营方圆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gxs;铁离子稳定剂为有机酸及其盐,购自山东东营方圆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fw-20;聚合物胶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类有机阳离子聚合物,购自河南省濮阳市荣泰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dl-8。
48.实施例1
49.本实施的提供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量的酸压方法,针对lsxs-3井,包括以下步骤:
50.1、基于低产井的潜力特征和低产井的储层特征选定待酸压改造的地热生产井。
51.其中,所述潜力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52.(1)地热生产井与水源储集体的直线井距为110m;
53.(2)地热生产井与周边地热井水层具有相似储层特征,邻井lsxs-6产水量为120m3/h;
54.(3)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为22m。
55.所述储层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56.(1)产水层岩石中碳酸盐岩含量为93%;且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为22mm;
57.(2)产水层温度为55℃;
58.(3)产水层与上方隔层应力差以及产水层与下方隔层应力差均为3.4mpa。
59.2、利用预处理液清除近井地带钻井污染物。
60.(1)以预处理液的总重量计,所述预处理液由如下组分组成:盐酸20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61.(2)预处理液的用量按照酸压层段处理半径3m计算。
62.3、进行酸压施工,形成人工裂缝,以改造产水层。
63.(1)酸压施工所用工作液由前置液(线性胶)、胶凝酸、闭合酸和顶替液组成。
64.(2)酸压施工的酸压阶段:按照前置液(线性胶)1阶段、工作液(胶凝酸)1阶段、前置液(线性胶)2阶段、工作液(胶凝酸)2阶段、前置液(线性胶)3阶段、工作液(胶凝酸)3阶段的顺序组成,其中前置液1阶段、前置液2阶段、前置液3阶段的泵入液量的体积比为6.5:4.5:3;胶凝酸1阶段、胶凝酸2阶段、胶凝酸3阶段的泵入液量的体积比为5.5:4.5:3。
65.(3)酸压施工的闭合酸化阶段:闭合酸在地层闭合压力下挤入地层,用量按地层近井筒5m裂缝体积。
66.(4)酸压施工的顶替液阶段:顶替液为活性水,用量为施工挤注管柱容积的1.1倍。
67.其中,以线性胶的总重量计,所述线性胶由如下组分组成:羟丙基瓜尔胶0.3wt%,杀菌剂0.2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线性胶的表观粘度为30mpa.s,ph为7.5。
68.以胶凝酸的总重量计,所述胶凝酸由如下组分组成:质量浓度为31%的盐酸18wt%,聚合物胶凝剂0.8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所述胶凝酸的表观粘度为27.5mpa.s;所述胶凝酸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为38μm2.cm。
69.以闭合酸的总重量计,所述闭合酸由如下组分组成:质量浓度为31%的盐酸20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70.以顶替液(即活性水)的总重量计,所述顶替液由如下组分组成: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71.具体的泵注参数如表1所示:
72.表1实施例1的酸压方法的施工参数
73.序号泵注阶段排量m3/min体积m3工作液类型1预处理液240预处理液2酸压前置液465线性胶3酸压工作液455胶凝酸4酸压前置液445线性胶5酸压工作液445胶凝酸6酸压前置液430线性胶7酸压工作液430胶凝酸8闭合酸230闭合酸9顶替212.4活性水
74.实施例2
75.本实施的提供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量的酸压方法,针对httz-1井,包括以下步骤:
76.1、基于低产井的潜力特征和低产井的储层特征选定待酸压改造的地热生产井。
77.其中,所述潜力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78.(1)地热生产井与水源储集体的直线井距为260m;
79.(2)地热生产井与周边地热井水层具有相似储层特征,邻井httz-3产水量为70m3/h;
80.(3)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为28m。
81.所述储层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82.(1)产水层岩石中碳酸盐岩含量为95%;且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为28mm;
83.(2)产水层温度为59℃;
84.(3)产水层与上方隔层应力差以及产水层与下方隔层应力差均为3.6mpa。
85.2、利用预处理液清除近井地带钻井污染物。
86.(1)以预处理液的总重量计,所述预处理液由如下组分组成:盐酸20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87.(2)预处理液的用量按照酸压层段处理半径3m计算。
88.3、进行酸压施工,形成人工裂缝,以改造产水层。
89.(1)酸压施工所用工作液由前置液(线性胶)、胶凝酸、闭合酸和顶替液组成。
90.(2)酸压施工的酸压阶段:按照前置液(线性胶)1阶段、工作液(胶凝酸)1阶段、前置液(线性胶)2阶段、工作液(胶凝酸)2阶段、前置液(线性胶)3阶段、工作液(胶凝酸)3阶段的顺序组成,其中前置液1阶段、前置液2阶段、前置液3阶段的泵入液量的体积比为7:6:4;胶凝酸1阶段、胶凝酸2阶段、胶凝酸3阶段的泵入液量的体积比为6:5:4。
91.(3)酸压施工的闭合酸化阶段:闭合酸在地层闭合压力下挤入地层,用量按地层近井筒5m裂缝体积。
92.(4)酸压施工的顶替液阶段:顶替液为活性水,用量为施工挤注管柱容积的1.1倍。
93.其中,以线性胶的总重量计,所述线性胶由如下组分组成:羟丙基瓜尔胶0.3wt%,杀菌剂0.2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线性胶的表观粘度为31mpa.s,ph为7.5。
94.以胶凝酸的总重量计,所述胶凝酸由如下组分组成:质量浓度为31%的盐酸18wt%,聚合物胶凝剂0.8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所述胶凝酸的表观粘度为27.8mpa.s;所述胶凝酸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为3 8.6μm2.cm。
95.以闭合酸的总重量计,所述闭合酸由如下组分组成:质量浓度为31%的盐酸20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96.以顶替液(即活性水)的总重量计,所述顶替液由如下组分组成: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97.具体的泵注参数如表2所示:
98.表2实施例2的酸压方法的施工参数
99.序号泵注阶段排量m3/min体积m3工作液类型1预处理液240预处理液2酸压前置液470线性胶3酸压工作液460胶凝酸4酸压前置液460线性胶5酸压工作液450胶凝酸6酸压前置液440线性胶7酸压工作液440胶凝酸8闭合酸230闭合酸9顶替212.8活性水
100.实施例3
101.本实施的提供一种提高灰岩储层地热井产量的酸压方法,针对gzxw-3井,包括以下步骤:
102.1、基于低产井的潜力特征和低产井的储层特征选定待酸压改造的地热生产井。
103.其中,所述潜力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104.(1)地热生产井与水源储集体的直线井距为220m;
105.(2)地热生产井与周边地热井水层具有相似储层特征,邻井gzxw-3产水量为95m3/
h;
106.(3)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为25m。
107.所述储层特征由如下(1)-(3)特征内容组成:
108.(1)产水层岩石中碳酸盐岩含量为96%;且测井解释一类和二类裂缝发育层段长度之和为25mm;
109.(2)产水层温度为58℃;
110.(3)产水层与上方隔层应力差以及产水层与下方隔层应力差均为3.5mpa。
111.2、利用预处理液清除近井地带钻井污染物。
112.(1)以预处理液的总重量计,所述预处理液由如下组分组成:盐酸20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113.(2)预处理液的用量按照酸压层段处理半径3m计算。
114.3、进行酸压施工,形成人工裂缝,以改造产水层。
115.(1)酸压施工所用工作液由前置液(线性胶)、胶凝酸、闭合酸和顶替液组成。
116.(2)酸压施工的酸压阶段:按照前置液(线性胶)1阶段、工作液(胶凝酸)1阶段、前置液(线性胶)2阶段、工作液(胶凝酸)2阶段、前置液(线性胶)3阶段、工作液(胶凝酸)3阶段的顺序组成,其中前置液1阶段、前置液2阶段、前置液3阶段的泵入液量的体积比为5.5:5:3;胶凝酸1阶段、胶凝酸2阶段、胶凝酸3阶段的泵入液量的体积比为4.5:4:3。
117.(3)酸压施工的闭合酸化阶段:闭合酸在地层闭合压力下挤入地层,用量按地层近井筒5m裂缝体积。
118.(4)酸压施工的顶替液阶段:顶替液为活性水,用量按施工挤注管柱容积的1.1倍。
119.其中,以线性胶的总重量计,所述线性胶由如下组分组成:羟丙基瓜尔胶0.3wt%,杀菌剂0.2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线性胶的表观粘度为30mpa.s,ph为7.5。
120.以胶凝酸的总重量计,所述胶凝酸由如下组分组成:质量浓度为31%的盐酸18wt%,聚合物胶凝剂0.8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所述胶凝酸的表观粘度为27mpa.s;所述胶凝酸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为39μm2.cm。
121.以闭合酸的总重量计,所述闭合酸由如下组分组成:质量浓度为31%的盐酸20wt%,酸化缓蚀剂1wt%,铁离子稳定剂1wt%,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122.以顶替液(即活性水)的总重量计,所述顶替液由如下组分组成:助排剂0.2wt%,余量为水。
123.具体的泵注参数如表3所示:
124.表3实施例3的酸压方法的施工参数
[0125][0126][0127]
以上实施例的效果评价见下表:
[0128]
表4按照以上实施例的方法实施后单井效果对比表
[0129][0130]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