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0161发布日期:2020-05-08 12:5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



背景技术:

对于因采用分级固井而无法实施套管压裂需下油管分层压裂工具改造的气井,由于存在多个封隔器,水力锚工具,后期管柱起出困难,采用压裂完成后及时起出随后下入小直径油管生产可解决这一问题。起管柱需要压井作业,若压井后诱喷不及时,会有压井液堵塞底层或替喷环节井筒积液造成井底回压大,损害储层或将井“压死”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及寿命。目前现场采用压井起管柱后,灌浆下生产油管,后采用连续油管液氮气举方式诱喷排液,其诱喷排液需连续油管作业及相应工具,易受连续油管设备组织限制,且压后起下钻工序多、周期长,诱喷排液不及时,复产效果不理想,同时为考虑后期下连续油管需要,所下生产管柱内径受限,影响后期生产气井产能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场压井后诱喷排液需连续油管作业,易受连续油管设备组织限制,且压后起、下钻工序多,周期长,现场复产效果不理想,所下生产管柱内径受连续油管下入所需较大,影响气井产能发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井压井后一次性下入小直径复产生产一体化管柱,人为营造一个较井筒低压且通径小的流道,用于加快井内气体上返流速,提高其携液能力,减少井底积液,减小井底回压,同时满足后期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复产及满足后期生产的技术优势,同时简化了现场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对于气井产能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包括油管、滑套、封隔器和堵塞器,所述的油管下端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滑套、封隔器和堵塞器。

所述油管为小直径油管。

所述的滑套为可开滑套。

所述的封隔器为压缩式封隔器。

所述的堵塞器入井状态为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通过在气井压井后一次性下入小直径复产排液生产管柱作业,人为提供一个较井筒压力低且通径较小的液流通道,加快井内气体上返流速,提高其携液能力,减少井底积液,减小井底回压,快速恢复气井产能,同时满足后期生产需要,其解决了现场压井后诱喷排液需连续油管作业,易受连续油管设备组织限制,且压后起、下钻工序多,周期长,现场复产效果不理想,所下生产管柱内径受连续油管下入所需较大,影响气井产能发挥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复产及满足后期生产的技术优势,同时简化了现场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对于气井产能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管柱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油管;2、滑套;3、封隔器;4、堵塞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场压井后诱喷排液需连续油管作业,易受连续油管设备组织限制,且压后起、下钻工序多,周期长,现场复产效果不理想,所下生产管柱内径受连续油管下入所需较大,影响气井产能发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井压井后一次性下入小直径复产生产一体化管柱,人为营造一个较井筒低压且通径小的流道,用于加快井内气体上返流速,提高其携液能力,减少井底积液,减小井底回压,同时满足后期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复产及满足后期生产的技术优势,同时简化了现场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对于气井产能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包括油管1、滑套2、封隔器3和堵塞器4,所述的油管下端上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滑套2、封隔器3和堵塞器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器工作过程为:下入复产生产一体化管柱作业后的具体操作为;下放管柱到目的位置,目的位置以封隔器3封环空液体对管柱产生向下的拉力不小于管柱气液上返产生的最大上顶力为宜;坐封封隔器3;向管柱内注气(天然气或液氮)加压打开管柱下端堵塞器4,适时控制油管放喷排量,控制油管放喷排量以确保井内气体有较高流速为宜,井内液体经堵塞器4上返至井口排出;通过钢丝作业方式打开“可开”滑套2,适时控制油管放喷排量,控制油管放喷排量以确保井内气体有较高流速为宜,封隔器3以上油套环空液体经“可开”滑套2上返至井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井压井后一次性下入小直径复产生产一体化管柱,人为营造一个较井筒低压且通径小的流道,用于加快井内气体上返流速,提高其携液能力,减少井底积液,减小井底回压,同时满足后期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复产及满足后期生产的技术优势,同时简化了现场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对于气井产能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管1为小直径油管。

所述的滑套2为可开滑套,滑套2的喷口等效直径较小,以排出封隔器3以上环空水量足以被井筒气量携带至井口为上限。

所述的封隔器3为压缩式封隔器。封隔器3的状态可以为固定方式尾管悬挂、提放或转动管柱坐封和提放或转动管柱解封。

所述的堵塞器4入井状态为关闭状态。

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压井、起分层压裂管柱,

步骤二,下入复产生产一体化管柱作业,待管柱下放到位后,坐封封隔器3;打开管柱下端堵塞器4,控制油管放喷排量,井内液体经堵头上返至井口排出;打开滑套2,控制油管放喷排量,封隔器3以上油套环空液体经滑套2上返至井口排出;

步骤三,开井生产。

所述步骤二中,管柱下放目的位置以封隔器3封环空液体对管柱产生向下的拉力不小于管柱气液上返产生的最大上顶力。

所述步骤二中,管柱底端堵塞器4打开方式为向管柱内注气加压打开,注气为天然气或液氮。

所述步骤二中,管柱底端堵塞器4打开方式为空井筒投工具利用其下落的冲击力打开。

本实用新型中的油管1为小直径油管,油管1的直径小于步骤一中压井中所用的油管,同时还需满足步骤二中后期携液正常生产要求。

如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管柱,从图1可以看出该管柱组成(自上而下)为:油管1+“可开”滑套2+封隔器3+堵塞器4。其中油管1为小直径油管,直径越小,气体流速越大,排液能力越强,“可开”滑套2的喷口等效直径应较小,以排出封隔器以上环空水量足以被井筒气量携带至井口为上限。所述封隔器3为压缩式、固定方式尾管悬挂、提放或转动管柱坐封、提放或转动管柱解封各种组合封隔器。堵塞器4入井状态为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作业方法,其包括:压井、起分层压裂管柱;下复产生产一体化管柱;开井生产。其中下复产生产一体化管柱作业后的具体操作为;下放管柱到位,目的位置以封隔器封环空液体对管柱产生向下的拉力不小于管柱气液上返产生的最大上顶力为宜;坐封封隔器3;向管柱内注气(天然气或液氮)加压打开管柱下端堵塞器4,控制油管放喷排量,控制油管放喷排量以确保井内气体有较高流速为宜,井内液体经堵塞器4上返至井口排出;通过钢丝作业方式打开“可开”滑套2,控制油管放喷排量,控制油管放喷排量以确保井内气体有较高流速为宜,封隔器3以上油套环空液体经“可开”滑套2上返至井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管柱底端堵塞器4打开方式为空井筒投工具利用加压打开。

优选地,所述管柱底端堵塞器4打开方式为空井筒投工具利用其下落的冲击力打开。

优选地,所述管柱底端堵塞器4打开方式为向管柱内投工具同时注气(天然气或液氮)加压打开。

优选地,所述“可开”滑套2的打开方式为通过钢丝作业方式打开。

优选地,所述“可开”滑套2的打开方式为通过连续油管作业方式打开。

优选地,所述“可开”滑套2的打开方式为通过油管内加压爆破片爆破液压作用方式打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气井压井后快速复产的管柱,通过在气井压井后一次性下入小直径复产排液生产管柱作业,人为提供一个较井筒压力低且通径较小的液流通道,加快井内气体上返流速,提高其携液能力,减少井底积液,减小井底回压,快速恢复气井产能,同时满足后期生产需要,其解决了现场压井后诱喷排液需连续油管作业,易受连续油管设备组织限制,且压后起、下钻工序多,周期长,现场复产效果不理想,所下生产管柱内径受连续油管下入所需较大,影响气井产能发挥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复产及满足后期生产的技术优势,同时简化了现场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对于气井产能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装置结构及其方法技术均属于本行业的公知技术和常用方法,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