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尘网安装架及捕尘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1977发布日期:2020-05-26 17:1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尘网安装架及捕尘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尘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捕尘网安装架及捕尘网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煤尘的危害主要有煤尘爆炸、煤矽肺病等,煤尘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达到一定浓度时,在外界火源的引燃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及矿井的安全生产。煤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矿工长期将粉尘吸入体内会引起煤矽肺病,严重危害矿工的身体健康。

煤矿现有的除尘技术中采用捕尘滤网是一种常见的除尘手段,现有的捕尘网装置具有木质的捕尘网安装架,捕尘滤网与固定零件。使用时先组装好捕尘网安装架,再利用固定零件将捕尘网安装架固定在巷道的墙面上,最后将捕尘滤网固定在捕尘网安装架上。

现有的捕尘网安装架和捕尘网装置安装复杂且不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便于移动的捕尘网安装架和捕尘网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捕尘网安装架,包括框架主体、顶部支架和侧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上方,并与所述框架主体滑动连接,所述侧部支架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框架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框架主体包括顶梁、底座和连接在所述顶梁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侧梁;所述顶部支架包括顶部支架横梁和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架横梁上的第一滑动梁,所述第一滑动梁与所述侧梁滑动连接,所述顶部支架横梁位于所述顶梁的上方;所述侧部支架位于所述侧梁的外侧,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部支架横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梁,所述第二滑动梁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梁外侧,所述第二滑动梁与所述侧部支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支架倾斜设置,在沿着从所述底座至所述顶梁的方向上,所述侧部支架朝向所述侧梁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侧部支架上设有沿所述侧部支架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梁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架横梁上连接有水幕安装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侧梁,两个所述侧梁的底端各连接一个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梁的外侧各有一个所述侧部支架,两个所述侧部支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主体内设置行车门,所述行车门与所述侧梁铰接,所述行车门的底部设置有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支架与所述侧梁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侧梁可枢转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侧部支架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捕尘网装置,包括捕尘滤网和前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捕尘网安装架;所述捕尘滤网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捕尘滤网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顶部支架横梁上;所述捕尘滤网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侧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捕尘滤网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框架主体、所述顶部支架横梁和所述侧部支架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尘网安装架与捕尘网装置均包括了框架主体、顶部支架和侧部支架,框架主体由顶梁、侧梁和底座组成,而顶部支架连接在侧梁上,侧部支架连接在底座上。其中顶部支架能沿着侧梁上下滑动,而侧部支架能沿着底座左右滑动,从而使得顶部支架和侧部支架能够靠近和远离框架主体移动,所以捕尘网安装架与捕尘网装置的大小能够变换已适用不同大小的巷道。该设计的捕尘网安装架与捕尘网装置在作业使用时安装简单,方便拆卸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捕尘网安装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捕尘网安装架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车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捕尘网装置的捕尘网安装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捕尘网装置的捕尘网安装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捕尘网安装架10包括框架主体1、顶部支架2和侧部支架3。顶部支架2位于框架主体1的上方,并与框架主体1滑动连接。侧部支架3位于框架主体1的一侧,并与框架主体1滑动连接。框架主体1包括顶梁11、底座13和连接在顶梁11与底座13之间的侧梁12。顶部支架2包括顶部支架横梁21和设置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的第一滑动梁22,第一滑动梁22与侧梁12滑动连接,顶部支架横梁21位于顶梁11的上方。侧部支架3位于侧梁12的外侧,并与底座13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尘网安装架10作为安装捕尘滤网(未标识)的载体,其与捕尘滤网组装成捕尘网装置100用于过滤煤矿开采时产生的各种粉尘,该捕尘网安装架10安装方便,便于移动,能提高作业效率。

捕尘网安装架10包括了框架主体1与位于框架主体1上方的顶部支架2和位于框架主体1左右两侧的侧部支架3。顶部支架2与框架主体1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框架主体1上下滑动,侧部支架3同样连接在框架主体1上且能够相对于框架主体1左右滑动,从而使得捕尘网安装架10能够伸缩改变自身的面积大小。

框架主体1具有顶梁11、侧梁12与底座13。侧梁12位于顶梁11与底座13之间,侧梁12的顶端与顶梁11的端部固定连接,侧梁12的底端与底座13连接。底座13与顶梁11水平平行。整个框架主体1大致成“几”字形。该顶梁11、侧梁12与底座13均由槽钢制成,在槽钢的内设有滑槽且在其板面上具有多个贯穿板面前后的螺栓孔。

该顶部支架2具有位于顶梁11上方且与顶梁11平行的顶部支架横梁21,该顶部支架横梁21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梁22。该第一滑动梁22位于侧梁12的正上方并能伸入到侧梁12的滑槽内与滑槽滑动接触,从而使得顶部支架2能相对于侧梁12上下滑动。在第一滑动梁22的板面设有多个前后贯穿板面的螺栓孔(未标识),当第一滑动梁22上的螺栓孔与侧梁12上的螺栓孔对齐时插入螺栓即可使顶部支架2固定在侧梁12上。

该侧部支架3设置于侧梁12的外侧且位于顶部支架2与底座13之间。侧部支架3的顶端可以与顶部支架横梁21连接,侧部支架3的底端伸入到底座13中的滑槽内可以沿着底座13左右滑动,如此可以使得侧部支架3相对于框架主体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在侧部支架3的板面上也设有贯穿板面的螺栓孔,当侧部支架3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将侧部支架3上的螺栓孔与第二滑动梁23和底座13上的螺栓孔对齐,再插入螺栓即可使其固定。

该捕尘网安装架10的安装过程如下,在煤矿的巷道具体安装位置先将侧梁12固定在顶梁11与底座13之间,然后将顶部支架2的第一滑动梁22插入到侧梁12的滑槽内。侧部支架3的底端安装在底座13的滑槽内。

参照图5-6所示,在伸展捕尘网安装架10时,根据巷道的大小,拉动顶部支架2的顶部支架横梁21向上移动。因为第一滑动梁22固定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所以第一滑动梁22跟着顶部支架横梁21一起向上移动,当第一滑动梁22在侧梁12的滑槽内滑动到预定的位置时,将第一滑动梁22上的螺栓孔与侧梁12上的螺栓孔对齐然后插入螺栓固定。

然后推动侧梁12两侧的侧部支架3在对应的底座13上滑动,其中一个侧部支架3向左移动,另一个侧部支架3向右移动。待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将侧部支架3顶端的螺栓孔与顶部支架2上的螺栓孔对齐然后插入螺栓固定,其底端与底座13也同样采用插入螺栓的方式固定。

当使捕尘网安装架10扩大到合适的大小时,将螺栓插入到螺栓孔内使捕尘网安装架10整体固定,如此得以扩大捕尘网安装架10的面积。

当需要更换捕尘网安装架10的安装地点时,取出安装在顶部支架2、侧部支架3与框架主体1的螺栓孔中的螺栓,将顶部支架横梁21向下移动使顶部支架2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推动框架主体1两侧的侧部支架3也回到初始位置,就缩小了捕尘网安装架10的大小。然后将捕尘网安装架10移动到新的安装地点再重复打开捕尘网安装架10的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尘网安装架10包括了框架主体1、顶部支架2和侧部支架3,其顶梁11、侧梁12和底座13组成了框架主体1,而顶部支架2连接在侧梁12上,侧部支架3连接在底座13上。其中顶部支架2能沿着侧梁12上下滑动,而侧部支架3能沿着底座13左右滑动,从而使得顶部支架2和侧部支架3能够靠近和远离框架主体1移动,所以捕尘网安装架10的大小能够变换已适用不同大小的巷道。在工作使用中安装简单,方便移动。

较佳的,如图1-2所示,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梁23,第二滑动梁23位于第一滑动梁21的外侧,第二滑动梁23与侧部支架3滑动连接。

侧梁12与侧部支架3为槽钢制成,槽钢内设有滑槽。第一滑动梁22可以深入到侧梁12的滑槽内滑动,第二滑动梁23可以伸入到侧部支架3的滑槽内滑动,使得在展开和收缩捕尘网安装架10的时候顶部支架2与侧部支架3始终处于连接状态,从而保证捕尘网安装架10始终为一个整体,方便安装操作。

优选的,如图1-2所示,侧部支架3倾斜设置,在沿着从底座13至顶梁11的方向上,侧部支架3朝向侧梁12的方向倾斜延伸。侧部支架3上设有沿侧部支架3延伸的滑槽(未标识)。第二滑动梁23与滑槽滑动连接。

该侧部支架3设置于侧梁12的外侧且位于顶部支架2与底座13之间,并在沿着底座13至顶梁11的方向朝侧梁12倾斜延伸,也即是说侧部支架3的顶端相较于其底端更靠近侧梁12。第二滑动梁23自顶部支架横梁21的端部倾斜延伸,倾斜方向与侧部支架3倾斜的方向相同。侧部支架3为具有滑槽的槽钢制成,其中第二滑动梁23的底端伸入到其中侧部支架3的滑槽内,并通过滚珠与滑槽的壁面接触,从而使得第二滑动梁23能沿着侧部支架3滑动。

参照图5-6所示,当伸展捕尘网安装框架10时,拉动顶部支架2的顶部支架横梁21向上移动。固定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的第二滑动梁23一起向上移动,因为第二滑动梁23为倾斜的,所以在向上移动时,在侧部支架3的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动梁23抵接滑槽的内壁,会对侧部支架3施加一个向外的推力,从而推动侧部支架3的底端在底座13的滑槽内远离侧梁12水平移动。

同样的在收缩捕尘网安装框架10时,顶部支架横梁21带动第二滑动梁23向下移动,从而在侧部支架3的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动梁23抵接滑槽的内壁,并对侧部支架3施加一个向内的推力,从而推动侧部支架3的底端靠近侧梁12移动。

如此设计使顶部支架2与侧部支架3实现联动,使得仅需操作顶部支架3就能带动侧部支架3移动来控制捕尘网安装架10的伸展和收缩,操作方便。

优选的,如图2-3所示,顶部支架横梁21上连接有水幕安装座24。顶部支架横梁21向下延伸有插入到侧梁12的第一滑动梁22。顶部支架2为槽钢制成,故顶部支架横梁21与第一滑动梁22均具有中空的槽。水幕安装座24自顶部支架横梁21向前延伸形成,其内部中空且分别与顶部支架横梁21和外部连通。也即是说水幕安装座24的内部一直连通到侧梁12。从而供水装置的水管能从侧梁12内部进入到第一滑动梁22然后通过顶部支架横梁21再伸入到水幕安装座24中并最终从水幕安装座24连通外部的开口伸出连接水幕喷洒装置。

依据粉尘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性质,将水幕装置与捕尘网安装架10安设在一起配合使用,使其成全断面的湿式捕尘方式,因为亲水性粉尘容易吸附水分而湿润,与水接触后增加粉尘的浸润及凝聚立即沉降,而对于不易被水湿润的疏水性粉尘,其浸润性较差,利用全断面的湿式捕尘可以使悬浮的粉尘碰撞到捕尘网降低漂浮速度从而使粉尘降落,从而使粉尘难以悬浮扩散,有效的起到降尘效果。顶部支架横梁21作为捕尘网安装架10最外侧的边界,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设置水幕安装座24有利于增加水幕喷洒的范围。

较佳的,如图1-2所示,底座13底部安装有滚轮14。在底座13上安装滚轮14方便捕尘网安装架10的移动。当需要更换捕尘网安装架10的地点时,由于滚轮14的作用则仅需轻轻推动即可使捕尘网安装架10移动,而不需要浪费过多的人力去搬运,节省了人力。

较佳的,如图1-2所示,顶梁1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侧梁12,两个侧梁12的底端各连接一个底座13,侧梁12的外侧各有一个侧部支架3,两个侧部支架3分别与对应的底座13滑动连接。其中顶梁11与底座13上下平行,两个侧梁12左右平行。如此设计使得框架主体1成对称的“几”字形,对称的结构增加了捕尘网安装架10的稳定性。

较佳的,如图4-6所示,框架主体1内设置行车门5,行车门5与侧梁12铰接,行车门5的底部设置有滑轮52。

行车门5为两个“日”字形门框51组成,每个门框51侧边与对应的侧梁12合页或铰链连接,使得每个门框51均可绕着对应的侧梁12轴向转动。该行车门5方便了行人和行车通过,而行车门5的每个门框51的底端都安装有滑轮52,使得打开行车门5更方便省力。

较佳的,如图1-2所示,侧部支架3与侧梁12之间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侧梁13可枢转连接,其另一端与侧部支架3滑动连接。

在捕尘网安装架10中侧部支架3成倾斜状态。当在煤矿的巷道中有散石落下时难免会击中侧部支架3,而侧部支架3下方如果没有其他结构支撑很容易造成侧部支架3凹陷。故在侧部支架3与侧梁12之间设置该支撑杆4连接,用以支撑侧部支架3。支撑杆4的一端与侧梁12连接,并且支撑杆4能绕着连接点做旋转,支撑杆4的另一端伸入到侧部支架3的滑槽内且能沿着侧部支架滑动。在侧部支架3移动到最远端时,该支撑杆4与底座13平行,对侧部支架3的支撑效果最好。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捕尘网装置100包括捕尘滤网(图中未示出)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捕尘网安装架10。捕尘滤网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1上。捕尘滤网至少部分固定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捕尘滤网至少部分固定在侧部支架3上。

有关捕尘网安装架10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照前面对捕尘网安装架1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捕尘滤网可以有两种安装方式,第一种为一整块捕尘滤网安装在框架主体1上,并覆盖整个框架主体3围成的空间。其上边缘固定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其两个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两个侧部支架3上,其下边缘固定在底座13上。而捕尘滤网的中间部分则分别与框架主体1的顶梁11和两个侧梁12固定。

第二种方式为将一整块捕尘滤网分为不同的两部分,捕尘滤网第一部分的上边缘与顶部支架横梁21固定,两个侧边缘与两个侧部支架3固定,下边缘则固定在两个侧梁12与顶梁11上,两个侧梁12与顶梁11围成的部分不被捕尘滤网的第一部分覆盖。捕尘滤网的第二部分固定与行车门5的外边缘固定,并与行车门5一同安装在框架主体1的内侧,从而实现遮蔽框架主体1的内侧空间。

其具体工作过程,将捕尘网装置100放在预定的位置,拉动顶部支架2的顶部支架横梁21向上移动。因为第一滑动梁22与第二滑动梁23固定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所以第一滑动梁22与第二滑动梁23跟着顶部支架横梁21一起向上移动,其中第一滑动梁22在侧梁12的滑槽内向上滑动。又第二滑动梁23是向下且向远离第一滑动梁22的方向倾斜延伸,所以在第二滑动梁23向上移动时,在侧部支架3的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动梁23抵接滑槽的内壁,会对侧部支架3施加一个向外的推力,从而推动侧部支架3的底端在底座13的滑槽内远离侧梁12水平滑动。侧部支架3远离侧梁12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杆4会绕着与侧梁12固定的一端向上旋转,另一端则沿着侧部支架3向上滑动,在侧部支架3滑道最远端时支撑杆4与底座13平行。从而扩大了捕尘网安装架10的整体面积。在当扩大到合适的大小时,将第一滑动梁22的螺栓孔与对应的侧梁12的螺栓孔中插入螺栓,同样的将第二滑动梁23的螺栓孔与侧部支架3对应的螺栓孔对齐并插入螺栓,还有侧部支架3与底座13和支撑杆4对应的螺栓孔中插入螺栓,从而将形状固定。最后将捕尘滤网安装在捕尘网安装架10上。

当需要更换捕尘网安装置10的安装地点时,取出安装在顶部支架2、侧部支架3与框架主体1的螺栓孔中的螺栓,放下顶部支架横梁21向下移动使顶部支架2回到初始位置。在顶部支架横梁21向下移动时,在侧部支架3的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动梁23会抵接滑槽的内壁并对侧部支架3施加向内的推力,从而带动侧部支架3的底端在底座13的滑槽内向靠近侧梁12的方向移动,即整个侧部支架3靠近侧梁12水平移动,使得侧部支架3也回到初始位置。在侧部支架3靠近侧梁12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杆4会绕着与侧梁12固定的一端向下旋转,另一端则沿着侧部支架3向下滑动,最终缩小了捕尘网安装架10的大小。由于捕尘滤网为柔性材料,所以在收缩时无需拆卸捕尘滤网。然后将捕尘网装置100移动到新的安装地点再重复打开捕尘网安装架10的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尘网装置100具有框架主体1、顶部支架2和侧部支架3,其顶梁11、侧梁12和底座13组成了框架主体1,而顶部支架2连接在侧梁12上,侧部支架3连接在底座13上。其中顶部支架2能沿着侧梁12上下滑动,而侧部支架3能沿着底座13左右滑动,从而使得顶部支架2和侧部支架3能够靠近和远离框架主体1移动,所以该捕尘网装置100的大小能够变换而适用不同大小的巷道。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上下移动顶部支架横梁21则可联动的使侧部支架3做远离和靠近框架主体1的移动,操作简单方便。其底座13体的滚轮14能够使捕尘网装置100在地面上滑动,从而在移动捕尘网装置100时节省了人力。

另一方面,依据粉尘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性质,将水幕装置与捕尘网装置100安设在一起配合使用,使其成一道全断面的湿式捕尘网,亲水性粉尘容易吸附水分而湿润,与水接触后增加粉尘的浸润及凝聚立即沉降,而对于不易被水湿润的疏水性粉尘,其浸润性较差,利用全断面的湿式捕尘网可以使悬浮的粉尘碰撞到捕尘网降低漂浮速度从而使粉尘降落,从而使粉尘难以悬浮扩散,有效的起到降尘效果。顶部支架横梁21作为捕尘网安装架10最外侧的边界,在顶部支架横梁21上设置有水幕安装座有利于增加水幕喷洒的范围。

较佳的,如图5-6所示,捕尘滤网通过魔术贴与框架主体1、顶部支架横梁21和侧部支架3连接。采用魔术贴的方式安装捕尘滤网,简单方便,便于安装于拆卸,有利于捕尘滤网的重复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尘网安装架通过操作顶部支架上下滑动和侧部支架左右滑动就能伸展和说说捕尘网安装架,控制捕尘网安装架的大小来适应不同大小的巷道,而且在移动过程中无需完全拆卸。而该提供的捕尘网装置,只需操作顶部支架横梁上下移动即可联动的带动侧部支架做远离和靠近框架主体的移动,使得伸展和收缩捕尘网安装架的操作更加便捷。所以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捕尘网安装架与捕尘网装置具有安装方便,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