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7712发布日期:2020-05-22 20:3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内,达到防止边坡出现滑落的现象,现有锚杆插入底面抓地力不够,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松动,导致脱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套管、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直径与支撑套管内腔直径匹配,且第二连接轴的长度大于支撑套管,所述第二连接轴置于支撑套管内部,所述支撑套管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设置的环形凸起,第一连接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轴,且第一连接轴同轴连接在第二连接轴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半球形头,且第一连接轴上套设有环形支撑座,环形支撑座可沿着第一连接轴滑动且环形支撑座位于半球形头上,在环形支撑座靠近第二连接轴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支撑套管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安装槽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

所述每根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矩形口,矩形口内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连接头,连接头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

优选地,在支撑套管的顶面套设有锥形套管,在锥形套管的顶面设有安装盘体,安装盘体同轴套设在支撑套管的顶面,在支撑套管的顶面螺纹连接第一锁紧螺母。

优选地,在每根第一支撑杆底面的第一连接轴的表面均连接支撑凸起,当第一支撑杆与支撑凸起接触时,支撑凸起将第一支撑杆抵住,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构成“v”型结构,并且v”型结构的顶部与环形凸起的顶面齐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在使用时,当锚杆位置达到预定状态后,转动第二锁紧螺母,从而将第二连接轴向上拉动提升,让半球形头上提,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半球形头的拉动下向外撑开形成球笼状,让锚杆体积增大,固定在地表以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锥形套管1、安装盘体2、第一锁紧螺母3、第二锁紧螺母4、第一安装槽5、环形凸起6、第一连接轴7、第一支撑杆8、连接头9、矩形口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安装槽12、半球形头13、支撑套管14、环形支撑座15、支撑凸起16、第二连接轴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参见图1-2,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套管14、第一连接轴7和第二连接轴17,第二连接轴17的直径与支撑套管14内腔直径匹配,且第二连接轴17的长度大于支撑套管14,所述第二连接轴17置于支撑套管14内部,使得第二连接轴17的末端始终漏在撑套管14的外侧,所述支撑套管14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设置的环形凸起6;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轴7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轴17,且第一连接轴7同轴连接在第二连接轴17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轴7的另一端连接有半球形头13,当该锚杆插入底下时,半球形头13可以减少插入的阻力,且第一连接轴7上套设有环形支撑座15,环形支撑座15可沿着第一连接轴7滑动且环形支撑座15位于半球形头13上,在环形支撑座15靠近第二连接轴17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2内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1;所述支撑套管14靠近第一连接轴7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安装槽12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槽5,第一安装槽5内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8;

所述每根第二支撑杆11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矩形口10,矩形口10内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连接头9,连接头9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8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17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4。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现将第二连接轴17向下推进,让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11拉伸至最长状态,此时锚杆的末端体积最小,方便插入地表以下,当锚杆位置达到预定状态后,转动第二锁紧螺母4,从而将第二连接轴17向上拉动提升,所以当半球形头13上提时,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11在半球形头13的拉动下向外撑开,使得锚杆的端部在地下为球笼状,让锚杆体积增大,使得锚杆整体与地表连接的更加结实。

进一步的说,如图1所示,在支撑套管14的顶面套设有锥形套管1,在锥形套管1的顶面设有安装盘体2,安装盘体2同轴套设在支撑套管14的顶面,在支撑套管14的顶面螺纹连接第一锁紧螺母3,第一锁紧螺母3可将锥形套管1和安装盘体2固定在支撑套管14上,锥形套管1用于塞满事先预埋锚杆的洞口,防止锚杆晃动,安装盘体2增大与地表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说,如图2所示,在每根第一支撑杆8底面的第一连接轴7的表面均连接支撑凸起16,当第一支撑杆8与支撑凸起16接触时,支撑凸起16将第一支撑杆8抵住,使得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11构成“v”型结构,并且v”型结构的顶部与环形凸起6的顶面齐平设置。为了防止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11始终向外撑开,不会向内弯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套管(14)、第一连接轴(7)和第二连接轴(17),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轴(17)的直径与支撑套管(14)内腔直径匹配,且第二连接轴(17)的长度大于支撑套管(14),所述第二连接轴(17)置于支撑套管(14)内部,所述支撑套管(14)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设置的环形凸起(6),第一连接轴(7)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轴(17),且第一连接轴(7)同轴连接在第二连接轴(17)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轴(7)的另一端连接有半球形头(13),且第一连接轴(7)上套设有环形支撑座(15),环形支撑座(15)可沿着第一连接轴(7)滑动且环形支撑座(15)位于半球形头(13)上,在环形支撑座(15)靠近第二连接轴(17)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2)内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1);所述支撑套管(14)靠近第一连接轴(7)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安装槽(12)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槽(5),第一安装槽(5)内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8);

所述每根第二支撑杆(11)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矩形口(10),矩形口(10)内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连接头(9),连接头(9)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8)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17)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套管(14)的顶面套设有锥形套管(1),在锥形套管(1)的顶面设有安装盘体(2),安装盘体(2)同轴套设在支撑套管(14)的顶面,在支撑套管(14)的顶面螺纹连接第一锁紧螺母(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根第一支撑杆(8)底面的第一连接轴(7)的表面均连接支撑凸起(16),当第一支撑杆(8)与支撑凸起(16)接触时,支撑凸起(16)将第一支撑杆(8)抵住,使得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11)构成“v”型结构,并且v”型结构的顶部与环形凸起(6)的顶面齐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锚杆套的锚杆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套管、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直径与支撑套管内腔直径匹配,且第二连接轴的长度大于支撑套管,所述第二连接轴置于支撑套管内部,所述支撑套管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设置的环形凸起,第一连接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轴,且第一连接轴同轴连接在第二连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半球形头,且第一连接轴上套设有环形支撑座,环形支撑座可沿着第一连接轴滑动且环形支撑座位于半球形头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半球形头的拉动下向外撑开形成球笼状,让锚杆体积增大,固定在地表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高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市双力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