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6305发布日期:2022-06-25 00:3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降尘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多由带有水箱的雾化器和高压风机组成,当该组件正常运行时,高压风机将水雾吹向指定区域进行降尘。
3.然而该组件只能够进行直线范围降尘,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调节组件的降尘路径,以降低其他区域的灰尘,这不仅会增大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尘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改善了现有的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降尘范围较小,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高压风机;分散机构,可扩大降尘范围的所述分散机构固定连接于雾化器的顶端,所述分散机构的一端与高压风机连通;阻挡机构,可阻止分散机构内部的水流进高压风机的所述阻挡机构安装于分散机构的表面。
6.优选的,所述分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雾化器顶端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高压风机连通,所述雾化器的一端贯穿至连接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中转筒,所述中转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环状分布且均与中转筒连通的第一引导管,所述第一引导管的截面形状为v形,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开口朝上。
7.优选的,所述中转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引导块的下表面与第一引导管的内壁接触。
8.优选的,所述雾化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水电机,所述防水电机的输出轴和中转筒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内缘与中转筒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管下端的第二引导管,所述第二引导管的顶端与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引导管的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所述第二引导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引导管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底端贯穿至雾化器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表面嵌入安装有蝶阀,所述回流管的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于蝶阀靠近连接管的一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分散机构,当高压风机将水雾输送至中转筒的内部后,中转筒可通过
第一引导管将水雾分成多股导出,以便于对不同方向的灰尘进行降尘处理,相较于现有的单一方向降尘的组件,该组件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对周围环境进行一个全方位的降尘,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调节组件的降尘方向,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4.(2)通过设置防水电机,防水电机可带动与之相连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该齿轮带动中转筒转动,中转筒带动第一引导管转动,第一引导管带动通过的水雾转动,使得水雾受离心力的影响被甩到更远的位置,以提高该组件的降尘范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移动平台;2、雾化器;3、高压风机;4、分散机构;401、连接管;402、中转筒;403、第一引导管;404、引导块;405、密封轴承;406、防水电机;407、齿轮;5、阻挡机构;501、回流管;502、蝶阀;503、第二引导管;504、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具体实施时:如图1-4所示,一种采煤掘进机用喷淋除尘组件,包括:移动平台1,移动平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器2,雾化器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高压风机3;分散机构4,可扩大降尘范围的分散机构4固定连接于雾化器2的顶端,分散机构4的一端与高压风机3连通;阻挡机构5,可阻止分散机构4内部的水流进高压风机3的阻挡机构5安装于分散机构4的表面。
22.如图2和图3所示,分散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于雾化器2顶端的连接管401,连接管401的一端与高压风机3连通,雾化器2的一端贯穿至连接管401的内部,连接管40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中转筒402,中转筒4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环状分布且均与中转筒402连通的第一引导管403,第一引导管403的截面形状为v形,第一引导管403的开口朝上,当高压风机3将水雾输送至中转筒402的内部后,中转筒402可通过第一引导管403将水雾分成多股导出,以便于对不同方向的灰尘进行降尘处理,相较于现有的单一方向降尘的组件,该组件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对周围环境进行一个全方位的降尘,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调节组件的降尘方向,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中转筒40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引导块404,引导块404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引导块404的下表面与第一引导管403的内壁接触,引导块404可使水雾通过中转筒402阻力更小,以加快水雾通过中转筒402的速度;雾化器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水电机406,防水电机406的输出轴和中转筒40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407,两个齿轮407啮合连接,防水电机406带动与之相连的齿轮407转动,齿轮407带动另一个齿轮407转动,该齿轮407带动中转筒402转动,中转筒402带动第一引导管403转动,第一引导管403带
动通过的水雾转动,使得水雾受离心力的影响被甩到更远的位置,以提高该组件的降尘范围;连接管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405,密封轴承405的内缘与中转筒402固定连接,密封轴承405可在不影响中转筒402正常旋转的前提下密封连接管401与中转筒402的连接处,以降低水雾通过连接管401与中转筒402的连接处渗透到外部的概率,以保障水雾的流动速度。
23.如图4所示,阻挡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管401下端的第二引导管503,第二引导管503的顶端与连接管401连通,第二引导管503的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第二引导管5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引导管503连通的回流管501,回流管501的底端贯穿至雾化器2的内部,当有水顺着连接管401向下流的过程中,第二引导管503可将水引导至雾化器2的内部,阻止分散机构4内部的水流进高压风机3,这不仅降低了高压风机3因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损坏的概率,还能够降低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回流管50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蝶阀502,回流管50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504,观察窗504设置于蝶阀502靠近连接管401的一侧,蝶阀502可阻止连接管401内部的气流涌进雾化器2的内部,以降低气流对雾化器2运行的影响,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504观察回流管501内部的水汇聚情况,然后工作人员即可打开蝶阀502,使得回流管501与雾化器2连通,此时水就能够正常流进雾化器2。
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雾化器2不断将其内部的水雾化成水雾,并将水雾输送至连接管401的内部,同时高压风机3将外界的空气快速导进连接管401,空气在通过连接管401的过程中会裹挟这些水雾一起通过,然后裹挟水雾的空气通过连接管401进入中转筒402的内部,裹挟水雾的空气在与引导块404碰撞后,裹挟水雾的空气分散成数股,并快速进入第一引导管403,裹挟水雾的空气通过第一引导管403被引导至高处,当水雾失去空气对其施加的动能后,水雾就会受重力影响而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水雾与空气中的灰尘融合,融合灰尘的水雾会带着灰尘一起下沉,以降低灰尘飘浮在空气中的概率,从而达到良好的降尘效果,同时防水电机406带动与之相连的齿轮407转动,齿轮407带动另一个齿轮407转动,该齿轮407带动中转筒402转动,中转筒402带动第一引导管403转动,第一引导管403带动通过的水雾转动,使得水雾受离心力的影响被甩到更远的位置,以提高该组件的降尘范围,相较于现有的单一方向降尘的组件,该组件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对周围环境进行一个全方位的降尘,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调节组件的降尘方向,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