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矿山法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结构及其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8455042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双线矿山法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结构及其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提供一种双线矿山法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结构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地铁区间隧道一般采用盾构法施工,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相对盾构法较少,且由于区间隧道一般较短,采用矿山法施工时,较少设置辅助坑道,其它类似工程设置斜井时,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施工极其复杂。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线矿山法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结构及其工艺方法。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线矿山法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结构,包括撑持斜井的第一支护墙和撑持正洞的第二支护墙以及斜井延伸并与正洞形成交叉的交汇部,其中:斜井邻近交汇部的顶部向上倾斜拓展至交汇部,交汇部的高度大于正洞高度;交汇部具有第三初期支护结构,第三初期支护结构与第二支护墙形成空间,空间及邻近交汇部的斜井均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000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第一支护墙包括第一初期支护结构和第一二次衬砌结构,其中第一初期支护结构以包围第一二次衬砌结构的形式设置;第二支护墙包括第二初期支护结构和第二二次衬砌结构,其中第二初期支护结构以包围第二二次衬砌结构的形式设置。
[000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护结构及第一、第二二次衬砌结构分别具有内、外围面,其中第一初期支护结构的内围面与第一二次衬砌结构的外围面相结合,使得第一初期支护结构与第一二次衬砌结构形成一体;第二初期支护结构的内围面与第二二次衬砌结构的外围面相结合,使得第二初期支护结构与第二二次衬砌结构形成一体。
[000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第二支护墙包括拱顶、拱底及其拱顶与拱底相连而形成的隧道,在隧道内设有中隔墙。
[000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拱顶断面为半圆形,拱底断面为半椭圆形,其中拱顶断面的半圆形的直径等于拱底断面的半椭圆形长轴。
[0009]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线矿山法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工艺方法,包括撑持斜井的第一支护墙和撑持正洞的第二支护墙以及斜井延伸并与正洞形成交叉的交汇部,其中:所述的工艺方法包括:
步骤一:斜井施工包括砼砌第一支护墙并逐步推进至邻近交汇部,邻近交汇部的斜井与正洞垂直,其所包含的第一支护墙向上倾斜拓展至交汇部的高度;
步骤二:交汇部藉由第三初期支护结构撑持,在交汇部对应正洞贯穿位置开设新断面,新断面采用台阶法施工并连贯正洞,正洞所包含的第二支护墙采用分段推进方式进行,包括在新断面及交汇部中穿越推进,第二支护墙穿越交汇部并与第三初期支护结构形成空间;
步骤三:采用浆砌片石回填空间后,对邻近交汇部的斜井也采用浆砌片石回填,藉此在封闭交汇部的同时强化其保护力度。
[001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护墙均包括第一、第二初期支护结构和第一、第二二次衬砌结构。
[001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第一、第二二次衬砌结构为采用衬砌台车施工。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通过矿山法施工交汇部及正洞,会在交汇部产生的空间,其采用浆砌片石回填,不但简化了施工手段,而且加快了施工进程,达成了缩减工期,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斜井进正洞之交汇部平面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斜井进正洞之交汇部剖面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斜井进正洞之交汇部另一视角剖面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斜井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线矿山法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结构,包括撑持斜井10的第一支护墙11和撑持正洞20的第二支护墙21以及斜井10延伸并与正洞20形成交叉的交汇部30,其中:斜井10邻近交汇部30时其顶部(未图注)向上倾斜拓展至交汇部30高度,交汇部30的高度大于正洞20高度(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护墙11包括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1和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12,其中: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1以包围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12的形式设置,且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1的内围面1111等于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12的外围面1121 ;第二支护墙21包括第二初期支护结构211和第二二次衬砌结构212,其中:第二初期支护结构211以包围第二二次衬砌结构212的形式设置,且第二初期支护结构211的内围面2111等于第二二次衬砌结构212的外围面2121 ;然而,交汇部30具有第三初期支护结构31并包括对应于正洞20的新断面(未标注),新断面施工使得正洞20加快了贯穿进程,同时也使得第二支护墙21经新断面并在交汇部30中穿过,此时交汇部30中的第三初期支护结构31与第二支护墙21形成空间(未标注),空间采用浆砌片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