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钻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8355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三棱钻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三棱钻杆,包含有具有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的钻杆本体,在钻杆本体的中间部(3)设置有相互交错联接的平面部Ⅰ(31)、圆弧部Ⅰ(32)、平面部Ⅱ(33)、圆弧部Ⅱ(34)、平面部Ⅲ(35)和圆弧部Ⅲ(36)并且在钻杆本体中设置有通孔体,相邻的两个钻杆本体的前端部(1)和后端部(2)设置为相互联接,通过圆弧部Ⅰ(32)、圆弧部Ⅱ(34)和圆弧部Ⅲ(36)对形成钻口直径大小,通过平面部Ⅰ(31)、平面部Ⅱ(33)和平面部Ⅲ(35)对钻口壁体进行夯实和腻抹加固,不再使用常规钻杆即光杆和焊接结构软岩钻杆即螺旋钻杆,因此实现了一次钻孔成形和钻孔的质量。
【专利说明】
三棱钻杆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杆,尤其是一种三棱钻杆。
[0003]二、
【背景技术】
[0004]钻杆是井下钻进探放水孔、瓦斯抽放孔常用的钻探工具,因此钻杆是一种重要的矿山工具,在现有的钻杆中,一般是常规钻杆即光杆和焊接结构软岩钻杆即螺旋钻杆,常规钻杆与复合片钻头配合即可用于岩层探放水孔的钻进,也可用于煤层或煤岩层瓦斯抽放孔钻进;软岩钻杆与合金钻头配合使用,上述两类钻杆在煤矿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对于地质较松软、成分复杂、不稳定岩层、煤层,普通地质钻杆和软岩结构钻杆受其结构影响无法有效夯实孔壁;钻孔难成型,发生塌孔导致钻杆被抱紧,影响了安装瓦斯管工作,需二次或多次钻孔,工作效率降低。
[0005]三、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棱钻杆,因此实现了一次钻孔成形和钻孔的质量。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中间部的钻杆本体,在钻杆本体的中间部设置有相互交错联接的平面部1、圆弧部1、平面部π、圆弧部π、平面部m和圆弧部m并且在钻杆本体中设置有通孔体,相邻的两个钻杆本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设置为相互联接。
[0008]由于设计了钻杆本体,通过圆弧部1、圆弧部π和圆弧部m对形成钻口直径大小,通过平面部1、平面部π和平面部m对钻口壁体进行夯实和腻抹加固,不再使用常规钻杆即光杆和焊接结构软岩钻杆即螺旋钻杆,因此实现了一次钻孔成形和钻孔的质量。
[000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通过三个圆弧部对钻孔和三个平面部对钻孔壁修复的方式把平面部1、圆弧部1、平面部π、圆弧部π、平面部m和圆弧部m集成在钻杆本体上。
[00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置在中间部的前后两端端面部并且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在中间部上设置有棱线部并且中间部的棱线部设置为沿中间部的中心线延伸分布、中间部的棱线部设置为沿中间部的周边间隔式分布,在前端部、后端部和中间部中设置有通孔体并且通孔体设置为从前端部延伸到后端部。
[00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平面部1、圆弧部1、平面部π、圆弧部π、平面部m和圆弧部m设置为相互依次联接,平面部1、圆弧部1、平面部π、圆弧部π、平面部m和圆弧部m设置为呈组成封闭周边轮廓线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圆弧部π和圆弧部m设置为圆柱体的一部分。
[00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平面部1、平面部π和平面部m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圆弧部π和圆弧部m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
[00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相邻的中间部的平面部设置为相互错位分布。
[00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相邻的前一个中间部的平面部1、平面部π和平面部m分别设置为与后一个中间部的平面部π、平面部m和平面部I相对应分布。
[00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端部、后端部和中间部中的通孔体设置为呈台阶式分布并且设置在中间部中的通孔体的孔径设置为大于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通孔体的孔径。
[00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端部的中心线、后端部的中心线和中间部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中间部的两端端部的轮廓线分别设置有圆周线并且中间部的平面部1、平面部π和平面部m与中间部的两端端部的过渡部分别设置为斜面。
[00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平面部1、平面部π和平面部m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圆弧部Π和圆弧部m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圆弧部I的周边长度与平面部I的周边长度的比例设置为0.44-0.55:1。
[00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圆弧部I的中间部、圆弧部π的中间部和圆弧部m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棱线部并且圆弧部I的轮廓线、圆弧部Π的轮廓线和圆弧部m的轮廓线分别设置为〉字形。
[00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端部、后端部和中间部中的通孔体的轮廓线设置为三角形并且前端部的通孔体和后端部的通孔体与中间部的通孔体的连接部设置为锥形通孔体。
[002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22]1、由于设计了钻杆本体,通过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对形成钻口直径大小,通过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对钻口壁体进行夯实和腻抹加固,不再使用常规钻杆即光杆和焊接结构软岩钻杆即螺旋钻杆,因此实现了一次钻孔成形和钻孔的质量;
[0023]2、由于设计了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通过三个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和三个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 35的转动,提高了钻孔效率和深度;
[0024]3、由于设计了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通过不同面积的分布,适合地质较松软、成分复杂、不稳定岩层和煤层的地质状况需要;
[0025]4、由于设计了钻杆本体,通过三角形的通孔体,提高了钻杆本体转动性能;
[002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三个圆弧部对钻孔和三个平面部对钻孔壁修复的钻杆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三棱钻杆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0027]四、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B-B剖面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图1的B-B剖面图。
[0032]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前端部I和后端部2分别设置在中间部3的前后两端端面部并且在前端部I和后端部2上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在中间部3上设置有棱线部并且中间部3的棱线部设置为沿中间部3的中心线延伸分布、中间部3的棱线部设置为沿中间部3的周边间隔式分布,在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中设置有通孔体并且通孔体设置为从前端部I延伸到后端部2。
[0035]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3设置为包含有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并且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依次联接,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呈组成封闭周边轮廓线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圆柱体的一部分。
[0036]在本实施例中,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O
[0037]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中间部3的平面部设置为相互错位分布。
[0038]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前一个中间部3的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分别设置为与后一个中间部3的平面部Π 33、平面部ΙΠ35和平面部131相对应分布。
[0039]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中的通孔体设置为呈台阶式分布并且设置在中间部3中的通孔体的孔径设置为大于前端部I和后端部2中的通孔体的孔径。
[0040]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部I的中心线、后端部2的中心线和中间部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41]把相邻的前端部I和后端部2进行相互连接,把第一节的前端部I与钻机转动轴连接,把最后一节的后端部2与钻头连接,使如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组成钻杆。
[004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在中间部3的两端端部的轮廓线分别设置有圆周线并且中间部3的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与中间部3的两端端部的过渡部分别设置为斜面。
[0043]在本实施例中,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圆弧部132的周边长度与平面部131的周边长度的比例设置为0.44:1。
[0044]在本实施例中,在圆弧部132的中间部、圆弧部Π 34的中间部和圆弧部ΙΠ36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棱线部并且圆弧部132的轮廓线、圆弧部Π 34的轮廓线和圆弧部ΙΠ36的轮廓线分别设置为〉字形。
[0045]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中的通孔体的轮廓线设置为三角形并且前端部I的通孔体和后端部2的通孔体与中间部3的通孔体的连接部设置为锥形通孔体。
[004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圆弧部132的周边长度与平面部131的周边长度的比例设置为0.55:1。
[0047]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圆弧部132的周边长度与平面部131的周边长度的比例设置为0.50:1。
[0048]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圆弧部132的周边长度与平面部131的周边长度的比例设置为0.44-
0.55: I ο
[0049]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圆弧部132的周边长度与平面部131的周边长度的比例设置为0.46:1。
[0050]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0051]1、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0052]2、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0053]还有其它的与通过三个圆弧部对钻孔和三个平面部对钻孔壁修复的钻杆本体等同或相近似的其它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0054]因此在三棱钻杆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的钻杆本体,在钻杆本体的中间部3设置有相互交错联接的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并且在钻杆本体中设置有通孔体,相邻的两个钻杆本体的前端部I和后端部2设置为相互联接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前端部(I)、后端部(2)和中间部(3)的钻杆本体,在钻杆本体的中间部(3)设置有相互交错联接的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并且在钻杆本体中设置有通孔体,相邻的两个钻杆本体的前端部(I)和后端部(2)设置为相互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按照通过三个圆弧部对钻孔和三个平面部对钻孔壁修复的方式把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 (35)和圆弧部ΙΠ (36)集成在钻杆本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前端部(I)和后端部(2)分别设置在中间部(3)的前后两端端面部并且在前端部(I)和后端部(2)上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在中间部(3)上设置有棱线部并且中间部(3)的棱线部设置为沿中间部(3)的中心线延伸分布、中间部(3)的棱线部设置为沿中间部(3)的周边间隔式分布,在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中设置有通孔体并且通孔体设置为从前端部(I)延伸到后端部(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依次联接,平面部1(31)、圆弧部1(32)、平面部Π (33)、圆弧部Π (34)、平面部ΙΠ(35)和圆弧部ΙΠ (36)设置为呈组成封闭周边轮廓线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 (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圆柱体的一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平面部1(31)、平面部Π(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 或相邻的中间部(3)的平面部设置为相互错位分布; 或相邻的前一个中间部(3)的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分别设置为与后一个中间部(3)的平面部Π (33)、平面部ΙΠ(35)和平面部1(31)相对应分布; 或前端部(I)、后端部(2)和中间部(3)中的通孔体设置为呈台阶式分布并且设置在中间部(3)中的通孔体的孔径设置为大于前端部(I)和后端部(2)中的通孔体的孔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前端部(I)的中心线、后端部(2)的中心线和中间部(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在中间部(3)的两端端部的轮廓线分别设置有圆周线并且中间部(3)的平面部1(31)、平面部Π (33)和平面部ΙΠ(35)与中间部(3)的两端端部的过渡部分别设置为斜面。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平面部1(31)、平面部Π(33)和平面部ΙΠ(35)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并且圆弧部1(32)、圆弧部Π(34)和圆弧部ΙΠ(36)设置为相互呈周边长度相等的方式分布,圆弧部1(32)的周边长度与平面部1(31)的周边长度的比例设置为0.44-0.55: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在圆弧部I(32)的中间部、圆弧部Π(34)的中间部和圆弧部ΠΚ36)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棱线部并且圆弧部1(32)的轮廓线、圆弧部Π (34)的轮廓线和圆弧部ΙΠ(36)的轮廓线分别设置为〉字形。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钻杆,其特征是:前端部(1)、后端部(2)和中间部(3)中的通孔体的轮廓线设置为三角形并且前端部(I)的通孔体和后端部(2)的通孔体与中间部 (3)的通孔体的连接部设置为锥形通孔体。
【文档编号】E21B17/00GK205532335SQ20162009567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发明人】程伟, 张龙, 张文, 王允峰, 李光勇, 滕大祥
【申请人】山东祥德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