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887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液罐,尤其是储液罐内部不会残留油,并且能够迅速的回流,抑制压缩机的油不足现象的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冷冻循环系统包含有压缩冷媒的压缩机11;配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把压缩的冷媒通过放热过程冷凝的冷凝器13;沿着冷媒的流动方向连接于冷凝器的出口侧,并且减压膨胀冷媒的膨胀阀15;配置于膨胀阀15的出口侧,冷媒吸收周围蒸发潜热而进行冷却作用的蒸发器17等部件构成。
冷凝器13及蒸发器17的一侧都配置有促进热交换的送风扇14,18。压缩机11的吸入侧具有分离气体和液体使压缩机11的内部吸入气体状态冷媒的储液罐21。
如图2所示,储液罐21具有内部形成容纳冷媒的外壳23;为了能够使外壳23内部的冷媒吸入到压缩机11,一侧与压缩机11连接,另一侧插入到外壳23内部的流出管26;为了让外壳23的内部流入冷媒而插入到外壳23内部的流入管29等部件构成。
外壳23是由沿上下方向形成冷媒的容纳空间的圆桶形状的本体24a;封闭本体24a的上部及下部区域的,结合在本体24a上的上部罩24b及下部罩24c所构成。
在上部罩24b上沿着上下方向插入有流入管29。流入管29的旁边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插入到外壳23内部,使外壳23内部的气体状态冷媒流出,并且在外壳23内部经由底部区域后向上弯曲延伸的流出管26。
流出管26的弯曲区域贯通形成有吸入外壳23底部的油,使油能够回收到压缩机11的油吸入孔27。
上述结构的压缩机11一旦启动,位于外壳23内部的上部区域的气体状态冷媒将会通过流出管26吸入,并且位于外壳23底部的油将通过油吸入孔27与冷媒一起吸入到压缩机11中。
但是,在具备上述结构的以往的储液罐中,通常采用流出管26及流入管29插入结合于本体24a内部的状态下,把下部罩24c用焊接等方法固定结合在本体24a的下端。因此,如果流出管26相对深地插入到本体24a内部时,下部罩24c和流出管26的底部将接触,使得本体24a和下部罩24c之间的结合变得困难。考虑到上述组装工序上的难点,通常采用把流出管26底部与下部罩24c之间留出所定距离,再结合在上部罩24b上。但是,在运行中,存在油25无法吸入于油吸入孔27中,而积累于油吸入孔27的下侧缺点,诱发压缩机11的油供给不足的现象。残留于外壳23内部的油的量会随着储液罐的容量的增加而增多。即储液罐的容量增大,残留的油量也会随之增加。在上述情况下,需要补充的油量也要增加,增大油补充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部不会残留油,并且能够迅速的回流,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油不足的现象的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包括内部形成冷媒的容纳空间的外壳;为了能够使外壳内部的冷媒流出后吸入到压缩机,一侧与压缩机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插入到外壳的内部,插入的部分经由外壳的底部后向上弯曲延伸的流出管;还包括一侧在外壳的外部与外壳的底部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在外壳的外部与流出管相互连通连接,使外壳内部底部的油通过流出管回流到压缩机的油回流管。
设置于外壳内部的流出管的底部区域形成有能够吸入外壳的内部底部区域的油的油吸入孔。
油回流管最好具有根据外壳内部和流出管内部的压力差,使外壳内部底部的油流动到流出管的内部的直径及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储液罐内部不会残留油,能够迅速的回流,抑制压缩机的油不足的现象;由于外壳的内部不会残留油,因此能够减小油补充量。


图1是一般冷冻循环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以往储液罐的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的断面图。
图中,11压缩机;23外壳;26流出管;27油吸入孔;29流入管;31油回流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说明的方便,与以往构成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赋予相同的标号。如图3所示,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21是由内部形成冷媒的容纳空间的外壳23;为了能够使外壳23内部的冷媒流出后吸入到压缩机11,一侧与压缩机11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插入到外壳23的内部,并且插入的部分经由外壳的底部后向上弯曲延伸的流出管26;一侧在外壳23的下侧与外壳23的底部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在外壳23的外部与流出管26相互连通连接,并且使外壳23内部底部的油通过流出管26回流到压缩机11的油回流管31所构成。
外壳23具有上部及下部区域开放的呈现圆桶形状的本体24a;各自结合于本体24a的上部区域及下部区域,并且与本体24a一起,内部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的上部罩24b及下部罩24c。
在上部罩24b上,往外壳23内部插入结合有流入管29,使循环于冷冻循环系统的冷媒流入到外壳23内部。流入管29的一侧贯通外壳23结合有一端相互连通的连接于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流出管26。插入到外壳23内部的流出管26往下方延长,并且在外壳23内部的底部区域弯曲并水平延伸,然后再次往上方弯曲延长形成。
位于外壳23底部的流出管26的侧部区域贯通形成有使位于外壳23底部的油往压缩机11回流的油吸入孔27。
另外,位于外壳23内部油吸入孔27下侧而未能通过油吸入孔27吸入的油通过油回流管31往压缩机11回流,所以油回流管31的一端连通于下部罩24c上,油回流管31的另一端连通于沿着冷媒的流动方向,配置于外壳23的外部的流出管26上。
油回流管31最好是具有小的直径及充分长的长度。这是因为为了能够根据压缩机11内部的压力与外壳23内部的压力差,更好地使外壳23内部底部的油沿着所希望的方向流动。
在上述构成的压缩机11中,压缩后排出的冷媒就会沿着冷冻循环系统循环,并且通过流入管29流入到外壳23的内部。流入到外壳23内部的冷媒中,比重相对大的冷媒主要集中于外壳23内部的底部区域,比重相对小的气体状态的冷媒主要集中于外壳23内部的上部区域。如虚线荐头符号所示,上部的气体状态的冷媒会通过流出管26吸入,然后吸入到压缩机11的内部。底部区域的油会通过油吸入孔27吸入到流出管26,从而与冷媒一同沿着流出管26流动或者如实线箭头符号所示,通过油回流管31流动,在吸入到压缩机11之前与冷媒汇合回流到压缩机11内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范围为基础进行解释。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的人员,可以进行很多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包括内部形成冷媒的容纳空间的外壳;为了能够使外壳内部的冷媒流出后吸入到压缩机,一侧与压缩机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插入到外壳的内部,插入的部分经由外壳的底部后向上弯曲延伸的流出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侧在外壳(23)的外部与外壳(23)的底部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在外壳(23)的外部与流出管(26)相互连通连接,使外壳(23)内部底部的油通过流出管(26)回流到压缩机的油回流管(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外壳(23)内部的流出管(26)的底部区域形成有能够吸入外壳(23)的内部底部区域的油的油吸入孔(2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油回流管(31)最好具有根据外壳(23)内部和流出管(26)内部的压力差,使外壳(23)内部底部的油流动到流出管(26)的内部的直径及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包括内部形成冷媒的容纳空间的外壳;为了能够使外壳内部的冷媒流出后吸入到压缩机,一侧与压缩机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插入到外壳的内部,插入的部分经由外壳的底部后向上弯曲延伸的流出管;还包括一侧在外壳的外部与外壳的底部相互连通连接,另一侧在外壳的外部与流出管相互连通连接,使外壳内部底部的油通过流出管回流到压缩机的油回流管。本发明的带有油回流管的储液罐,内部不会残留油,并且能够迅速的回流,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油不足的现象。
文档编号F04C29/02GK1719031SQ200410019900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8日
发明者黄一男, 张世动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