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泵的底盖、风泵的中座、风泵、充气机及充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114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泵的底盖、风泵的中座、风泵、充气机及充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泵的底盖、风泵的中座、风泵、充气机及充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医学临床实践中,常常在医疗过程(如手术、病人康复、ICU、维持危重病人正常体温等)中采用一种用于保暖的充气系统,该充气保暖系统包括气毯、具有通气结构的充气机(可叫做充气保暖仪),以及用于将所述充气机与气毯连通的通气管,通气结构中设置有风扇,配合充气机中的加热丝以将气体温度加热到32°C 、35°C 、38°C 、4rC等4档温度,其温度控制拨动范围为±2. 5t:,应用环境温度在16t:到3(TC之间,充气机通过通气管将已加热的气体输送到气毯,盖在病人身上或裹住病人肢体的气毯与病人皮肤接触的一面具有通气孔,以通过通气孔向病人体表输送上述已加热气体,避免病人体温下降到一个较低温度。 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气毯是盖在病人身上或裹住病人肢体的,在手术过程中的病人无法使用;适
用的环境温度在iet:到3(TC之间,范围较窄,当环境温度在-5t:到15t:时无法适用;采用
风扇的充气机,其加热气体温度提升较慢,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泵的底盖、风泵的中座、
风泵、充气机及充气系统,利用风泵能快速提升输送气体的温度,并且采用主风道结构与辅助风道结构结合的方法可平衡从充气机输送至气垫的气压,并保证风泵内的散热效果,各结构及系统可在各种医疗过程中使用,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也能方便手术,大大提高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且成本大大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风泵的底盖,所述底盖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风泵主风道的第一主凹
槽,所述底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辅助凹槽,所述第一辅助凹槽形成所述风泵的辅助风道。 —种风泵的中座,所述中座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风泵主风道的第二主凹
槽,所述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辅助凹槽,所述第二辅助凹槽形成所述风泵的辅助风道。 —种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所述风泵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0010] —种充气机,其设置有通气结构, 所述通气结构中设置有风泵,所述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以及至少一个辅助风道
结构,所述通气结构中还设置有与所述主风道结构配套的主风道通路结构,以及与所述辅助风道结构配套的、与外界连通的辅助风道通路结构。 —种充气系统,包括气垫、具有通气结构的充气机,以及用于将所述充气机与所述气垫连通的通气管, 所述通气结构中设置有风泵,所述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以及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所述通气结构中还设置有与所述主风道结构配套的、与所述通气管连通的主风道通路结构,以及与所述辅助风道结构配套的、与外界连通的辅助风道通路结构。[00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提供一种风泵的底盖、风泵的中座、风泵、充气机及充气系统,利用风泵能快速提升输送气体的温度,并且采用主风道结构与辅助风道结构结合的方法可平衡从充气机输送至气垫的气压,并保证风泵内的散热效果,各结构及系统可在各种医疗过程中使用,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也能方便手术,大大提高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且成本大大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机的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泵的中座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中的第一消声器16的第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中的第一消声器16的第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中的第三消声器44的第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中的第三消声器44的第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中的气垫1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中的气垫1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中的温度控制电路的示:
一示图二示图一示图二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泵的组件(包括风泵的底盖、中座等)、风泵整体结构以及应用该风泵的充气机,应用该充气机的充气系统,其中,风泵的底盖以及中座均设置有用于形成主风道的结构以及用于形成辅助风道的结构,可当风泵应用在充气机中时,可快速提升输送气体的温度,并且,由于采用上述风泵而在充气机内形成的主风道与辅助风道,可平衡充气系统中从充气机输送至气垫的气压,并保证风泵内的散热效果,上述风泵及系统可在各种医疗过程中使用,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也能方便手术,大大提高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且成本大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充气系统中的气垫是垫在病人身体下方的,而与传统的气毯不同。[002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泵的组件均设置有用于形成主风道的结构以及用于形成辅助风道的结构,如下述 —种风泵的底盖,底盖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形成风泵主风道的第一主凹槽,底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形成风泵辅助风道的第一辅助凹槽,上述主风道用于风泵主要的送气,例如,应用风泵的充气机将过滤进入充气机的气体加热后通过通气管送出至气垫,那此时主风道用于加热气体的传送,而辅助风道用于与主风道配合平衡从充气机输送至气垫的气压,并保证风泵内的散热效果,当然,底面用于形成辅助风道的第一辅助凹槽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例如,当底面只设置有一个第一辅助凹槽时,底面的结构设置可以是将第一主凹槽及第一辅助凹槽首尾相接地设置在底面一圆周边缘,第一主凹槽的进风口与第一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第一主凹槽的出风口与第一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用于非完全隔断上述主风道与辅助风道,此时主风道与辅助风道空间之间还有一定连通;当底面设置有两个或多个第一辅助凹槽时,底面的结构设置可以是将第一主凹槽以及各个第一辅助凹槽之间首尾相接地设置在底面一圆周边缘,第一主凹槽的进风口、出风口与各个第一辅助凹槽的进风口、出风口均类似于上例中的设置,同样,第一主凹槽的进风口与相邻的第一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第一主凹槽的出风口与相邻的另一第一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用于非完全隔断上述主风道与各辅助风道,此时主风道与各辅助风道空间之间还有一定连通,当然,各第一辅助凹槽之间是否设置有凸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与上述底盖配套的一种风泵的中座,中座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形成风泵主风道的第二主凹槽,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形成风泵辅助风道的第二辅助凹槽,主风道、辅助风道的描述仍如上述,当然,中座用于形成辅助风道的第二辅助凹槽与上述底面的第一辅助凹槽一一对应(即由第一辅助凹槽与第二辅助凹槽配套对应一个辅助风道),例如,当底面只设置有一个第一辅助凹槽时,中座的结构设置可以将第二主凹槽及第二辅助凹槽首尾相接地设置在顶面一圆周边缘,第二主凹槽的进风口与第二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第二主凹槽的出风口与第二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用于非完全隔断上述主风道与辅助风道,此时主风道与辅助风道空间之间还有一定连通;当底面设置有两个或多个第一辅助凹槽时,中座的结构设置可以是将第二主凹槽以及各个第二辅助凹槽之间首尾相接地设置在底面一圆周边缘,第二主凹槽的进风口 、出风口与各个第二辅助凹槽的进风口、出风口均类似于上例中的设置,同样,第二主凹槽的进风口与相邻的第二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第二主凹槽的出风口与相邻的另一第二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用于非完全隔断上述主风道与各辅助风道,此时主风道与各辅助风道空间之间还有一定连通,当然,各第二辅助凹槽之间是否设置有凸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种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风泵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具体地,风泵可包括上述底盖、中座,以及设置于上述底盖、中座之间的风叶轮,底盖、中座可如上述内容所述,此处不再赘述,当然,风泵采用主风道结构与辅助风道结构的其他具体形式也将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系统,对其中的充气机及风泵的底盖、中座及风泵也同时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充气系统包括气垫1、具有通气结构的充气机2,以及用于将充气机2与气垫1连通的通气管3,其中 通气结构中设置有风泵4,风泵4设置有主风道结构以及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通气结构中还设置有与主风道结构配套的、与通气管3连通的主风道通路结构,以及与辅助风道结构配套的、与外界连通的辅助风道通路结构,具体地 风泵4包括底盖5、中座6以及设置于底盖5与中座6之间的风叶轮7,风叶轮7与底盖5的底面最高处相距大概15-25个丝(即0. 15-0. 25毫米,保证风泵4提供足够的风压,使气垫1均匀喷出空气),风叶轮7与中座6的顶面最高处相距也大概15-25个丝,而上述主风道结构包括在底盖5的底面设置的用于形成主风道的第一主凹槽8,以及在中座6的顶面设置的用于配合第一主凹槽8形成主风道的第二主凹槽79,辅助风道结构包括在底盖5的底面设置的用于形成辅助风道的第一辅助凹槽9,以及在中座6的顶面设置的用于配合第一辅助凹槽9形成辅助风道的第二辅助凹槽80,相应地,第一主凹槽8及第一辅助凹槽9首尾相接地设置在底盖5的底面一圆周边缘,第一主凹槽8的进风口 10与第一辅助凹槽9的出风口 11之间、第一主凹槽8的出风口 12与第一辅助凹槽9的进风口 1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凸起14(图示不明显),而第二主凹槽79及第二辅助凹槽80首尾相接地设置在中座6的顶面一圆周边缘,第二主凹槽79的进风口 26与第二辅助凹槽80的出风口 27之间、第二主凹槽79的出风口 81与第二辅助凹槽80的进风口 29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起82,从而,底盖5的底面的设置与中座6的顶面的设置相对应;[0037] 通气结构中的主风道通路结构、辅助风道通路结构主要可包括[0038] 设置有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过滤网孔直径可设置为0. 03微米)的上盖15,将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消声的第一消声器16,配合上盖15将第一消声器16进行固定的箱体上板17,箱体上板17设置有主进风孔76、辅助进风孔77,箱体18,箱体18中设置有主风道管19 (可以是云母管等绝缘管或其他耐热材料制成的管道)、辅助风道弯管87、辅助风道管39、辅助风道进风口 20以及辅助风道出风口 21,而在主风道管19中容纳了用于在温度控制电路控制下对主风道管19中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发热丝架22,在辅助风道进风口 20与辅助风道进风口 21之间还设置有对辅助风道中流通的空气进行进一步消声的第二消声器23,箱体18通过箱体下板24固定于中座6上,箱体下板24设置有用于固定主风道管19并连通第二主凹槽79的进风口 26的主风道管孔25、用于连通第二辅助凹槽80的出风口 27的辅助风道出风孔28、用于固定辅助风导管并连通第二辅助凹槽80的进风口 29的辅助风道进风孔30,中座6边缘设置有与第二主凹槽79的出风口 81连通的第一转管31,设置有导入孔32及导出孔33的边板78,边箱34,边箱34中设置有用于对导入孔32与导出孔33之间主风道中流通的空气进行消声的第三消声器44,第一转管31通过导管35连通到边箱34,导出孔33、第二转管36、通气管接口 37连通,第二转管36与通气管接口 37之间通过垫片38衔接,中座6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后端盖40、定子88 (其中设置有带有轴承的转子41,定子88由用于驱动转子41的磁力线圈组成)、轴承套42及前端盖43,后端盖40、定子88均设置在箱体18中,轴承底端固定于风叶轮7中间; 上述第一消声器16、第二消声器23、第三消声器44均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上的、用于组合完成通风功能的若干通风管,通风管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通孔区,和/或,通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通孔区,具体地 如图4、图5所示,第一消声器16的支架由外壳45围成有内腔46,外壳45上对称设置有第一组通风管47及第二组通风管48,第一组通风管47及第二组通风管48均设置有第一进风通孔区83及第一出风通孔区84,第一组通风管47的出风通孔区与第二组通风管48的出风通孔区相对,且第一组通风管47的出风通孔区与第二组通风管48的出风通孔区设置在内腔46中,另外,外壳45上还设置有辅助透气孔85 ; 第二消声器23的支架包括第一底板49与第二底板50,支架交错设置有第三组通风管51及第四组通风管52,第三组通风管51及第四组通风管52均设置有第二进风通孔区53及第二出风通孔区54,第三组通风管51的进风通孔区一端穿过第一底板49,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底板50上,第四组通风管52的进风通孔区一端固定在第一底板49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底板50 ; 如图6、图7所示,第三消声器44的支架包括第三底板55与第四底板56,支架交错设置有第五组通风管57及第六组通风管58,第五组通风管57设置有进风口 59及第三出风通孔区60,第六组通风管58设置有第三进风通孔区61及出风口 62,第五组通风管57的进风口一端与第三底板55的通孔对应,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底板56上,第六组通风管58的出风口一端与第四底板56的通孔对应,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底板55上;[0043] 如图1、图8、图9所示,上述气垫1为医学用气垫,气垫l设置有进气孔63,气垫1内部设置有一个连通空腔64,气垫1的上表面设置有针孔区65,气体从进气孔63输入连通空腔64后,经针孔区65输出,而气垫1的上表面与气垫1的下表面在纵向平行线方向上部分粘合形成热合层66,使得气垫1的横截面为如图7所示的波浪型横截面,针孔区65的面积与人体躯干受温部分面积相匹配,气垫1的材质为柔性材料,柔性材料为无纺布与珍珠棉的复合材料,无纺布和珍珠棉通过胶体粘合,具体地,气垫1总长度可设定为1. 8米左右,针孔区65的长度可设定为1. 2米,当然,对于不同人群的长度、体积要求,可对应设定气垫1的长度、针孔区65的长度及面积等; 主风道从上盖15的过滤网开始,依次经过第一消声器16、主进风孔76到达箱体18中的主风道管19,经发热丝架22加热后,再经过箱体下板24的主风道管孔25达到中座6的第二主凹槽79的进风口 26,从而进入风泵4中由底盖5的第一主凹槽8与中座6的第二主凹槽79围成的空间中,此时会在风泵中进一步摩擦加热升温,然后通过第一转管31、导管35、导入孔32进入边箱34中,经过第三消声器44消声后,经过导出孔33、第二转管36、通气管接口 37、通气管3、进气孔63到达气垫1中,最后以加热后的空气形式从针孔区65以一定表面积排出,在病人周围形成一定温度的空间环境,主风道所经过结构(除风泵4中的主风道结构之外)构成主风道通路结构; 辅助风道从上盖15的过滤网开始,依次经过第一消声器16、辅助进风孔77到达箱体18中的辅助风道管39,经箱体下板24的辅助风道进风孔30达到中座6的第二辅助凹槽80的进风口 29,从而进入风泵4中由底盖5的第一辅助凹槽9与中座6的第二辅助凹槽80围成的空间中,由于主风道与辅助风道不会由于第一凸起14、第二凸起82等被完全隔断,空气在风叶轮7各扇叶空隙中可流通,此时辅助风道的空气会与主风道中的空气混合,在这种情况下,可平衡充气系统中从充气机2输送至气垫1的气压,并保证风泵4内的散热效果,然后通过第二辅助凹槽80的出风口27、箱体下板24的辅助风道出风孔28、辅助风道弯管87(辅助风道弯管87吹出的空气吹到定子88外围,可进行定子88的降温处理)后,到达箱体18的辅助风道进风口 20,后经过第二消声器23消声后,通过箱体18的辅助风道出风口 21连通到外界,辅助风道所经过结构(除风泵4中的辅助风道结构之外)构成辅助风道通路结构; 上述温度控制电路可具体如图10所示,包括 主控MCU67,用于完成各种计算及控制,并带有A/D转换功能部分; 按键显示灯部分86,用于指示按键位置,便于操作者操作;[0049] 系统电源68,用于给主控MCU67提供精确稳定的电源,以保证电路输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气温度采样电路69,用于通过某一温度传感器采集充气系统的进气温度,此模拟量由主控MCU67自带的A/D转换功能部分进行量化并与充气系统预先设定的输出温度进行比较,以确定充气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温差越小,此输出功率越小,此方法可有效减小输出气流的温度波动; 过零检测电路70,用于给主功率驱动晶闸管Q3提供过零点,以便精确控制Q3的导通角,即控制Q3的平均输出电压; 风机堵转保护电路(TRANS)71,用于采集风泵4中风机电机(包括定子87、转子41)的电流,当风机堵转时,此电流会急剧增加,主控MCU67会根据此电流大小(T2的2、4端之间的电流)判断是否控制继电器(RE1B)切断风机电源,以实现对风机马达的保护;[0053] 出气温度采样电路72,用于通过另一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通气管接口 37附近)采集充气机2在通气管接口 37处的输出气体的温度,此温度经量化后于预先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并参考输入气体的温度参数,控制MCU作出精确的输出功率调整,是的在-21:到30°C的进气温度条件下,输出温度与预先设定温度之间误差小于或等于±0. 2,且无过冲现象;[0054] 加热功率输出电路73,用于完成充气系统的加热功率输出;[0055] 另外还有显示驱动74及键盘输入75。 在上述充气系统中,气垫l中的连通空腔64中设置有互通管道,针孔区65设置有若干排气小孔,手术中的病人躺在气垫1上,加热所得的气体由气垫1上的排气小孔均匀喷出,温升较快,在病人四周营造了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此时,病人在手术全过程中都能得到保暖;气垫1采用无纺布粘贴珍珠棉而制成的柔性材料,气垫1热合形成连通空腔64,其
中具有通风的互通管道,气垫i首尾温差小,在环境温度为-5t:到26t:均能使用;专用的风
泵4由于采用主风道结构与辅助风道结构相配合的方案,即使排气小孔被压住,仍能平衡
气垫i内的气压,且空气的温升不超过常温(如-5t:到26t: )6t:;温度控制电路中的温度
传感器把实时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与预先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调整加热功率及加
热方式,最终实现输出的温度控制波动小于±0.5°C。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气系统可设置五种工作模式,分别为自动工作模式、手动工作模式、微调工作模式、安全工作模式、遥控功能模式,详细描述如下 自动工作模式开机时由充气机2自动运行高温模式,将室温在-5t:到26t:之间的空气加热提升到高温,即可在预先设定温度为4fC运行20分钟(时间、预先设定温度等可调,下同),然后自动调整至中温模式,即可在3『C运行30分钟,再调整至保温模式,即可在32t:长时间运行,同时,自动工作模式下相关指示灯亮; 手动工作模式由充气机2将室温在-5t:到26t:的空气加热提升至高温44t:或中温38t:或保温32t:三种温度中的一种之后持续运行,并可进行随意切换,同时,手动工
作模式下相关指示灯亮; 微调工作模式微调工作模式基于手动工作模式对空气温度进行微调,每按键一次升温或降温范围在0. 5°C ,另外,为保证病人舒适度,在保温32°C时只能调节升温,不能调节降温,在高温44t:时,最多调节升温至47°C ; 安全工作模式在各工作模式运行期间,温度达到52t:时,蜂鸣报警,温度异常指示灯闪烁,30秒后无法恢复正常,则强行关机;温度低于29t:时,蜂鸣报警,温度异常指示灯闪烁,30秒后无法恢复正常,则强行关机; 遥控功能模式能在自动工作模式与手动工作模式之间进行遥控切换,能进行手
动工作模式高温44t:、中温38t:和保温32t:之间的遥控切换,可对空气温度进行遥控微
调,每按一次遥控按键或接受遥控器信号时,充气机2发出蜂鸣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辅助凹槽9、第二辅助凹槽80个数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而各第一辅助凹槽9之间、各第二辅助凹槽80之间是否设置有凸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消声器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充气机2的外接的气垫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当然相应结构需要改变;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泵的组件或风泵、充气机、充气系统应用于非医学领域,只要原理相同,也同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气垫1采用无纺布粘贴珍珠棉而制成的柔性材料,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珍珠棉的采用保证喷出的加热所得暖气温度首尾稳定(例如,采用2. 5毫米厚度的珍珠棉,环境温度在15t:,气垫1首部进气温度为32t:,其尾部温度仍可保持在32°C ),可用于各种医疗过程,较已有技术适用环境更广,气垫1首尾温差更小;采用温度控制电路,当温度提升在32 °C至47 °C时,每0. 5 °C可微调,温度控制波动小于± 0. 5 °C ,较已有技术的温度波动幅度更小,温度控制更为稳定;下面提供了一个具体实例更好地说明本系统的效果,例如,若风泵4仅只设置有主风道结构而未设置辅助风道结构时,进风口 26进入IO个流量(标称流量)的26t:的空气,而在气垫1的针孔区65未被堵塞,即主风道畅通无阻时,空气在风泵4中摩擦升温幅度为6°C (单纯的摩擦升温,不考虑另外发热丝架22的加温),第一转管31导出到气垫1的空气也应当为10个流量且温度为32°C (32t:为人体适宜温度),但是,在气垫1的针孔区65被病人堵塞一部分时,进风口 26可能只能进入6个流量(小于标称的10个流量)的26t:的空气,第一转管31导出到气垫1的空气此时仅为6个流量,由于气垫1的针孔区65被病人长时间堵塞一部分,主风道中空气流通一直小于标称的10个流量,在堵塞的时间内,空气在风泵4中摩擦升温幅度从6t:不断攀升至7°C 、8°C等,最终,第一转管31导出到气垫1的空气为6个流量且温度可从32t:不断攀升至33°C、34t:—直到5(TC左右,这样,在风泵4只设置有主风道而未设置辅助风道的情况下,系统能适应的温度范围窄,且充气机2的安全不能够保障;本系统的风泵4同时设置有主风道结构及辅助风道结构,在气垫1的针孔区65被病人堵塞一部分时,由于辅助风道结构的设置,仍可保证在进风口 26进入IO个流量的26t:的空气时,第一转管31导出到气垫1的空气为6个流量且升温幅度仍可控制在6t:左右,保证该系统可在环境温度为-5t:至26°C (32°C减去6t:)时使用,因此,风泵4能够平衡输送至气垫1的气压,无论风泵送风流量大小,空
气温升不超过常温6t:,同时可稳定气垫l的排风小孔的送风气压,较已有技术空气升温更
快,且成本大大降低;本系统在康复过程中,特别是冬天,对局部恢复或全身恢复的病人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促进加温区身体部分的血液循环,縮短病人康复时间;本系统在手术过程中也同时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由于采用气垫l,可不影响手术,且保持术中病人处于适宜温度的环境中,特别是在低温输血、麻醉的情况中。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0nly Memory, 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廳)等。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风泵的底盖,所述底盖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风泵主风道的第一主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辅助凹槽,所述第一辅助凹槽形成所述风泵的辅助风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泵的底盖,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主凹槽及所述第一辅助凹槽首尾相接地设置在所述底面一圆周边缘,所述第一主凹槽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主凹槽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凸起。
3. —种风泵的中座,所述中座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风泵主风道的第二主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辅助凹槽,所述第二辅助凹槽形成所述风泵的辅助风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泵的中座,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主凹槽及所述第二辅助凹槽首尾相接地设置在所述顶面一圆周边缘,所述第二主凹槽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主凹槽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起。
5. —种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泵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泵包括底盖、中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盖与所述中座之间的风叶轮,所述主风道结构包括在所述底盖的底面设置的用于形成所述主风道的第一主凹槽,以及在所述中座的顶面设置的用于形成所述主风道的第二主凹槽;所述辅助风道结构包括在所述底盖的底面设置的用于形成所述辅助风道的第一辅助凹槽,以及在所述中座的顶面设置的用于形成所述辅助风道的第二辅助凹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泵,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主凹槽及所述第一辅助凹槽首尾相接地设置在所述底面一圆周边缘,所述第一主凹槽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主凹槽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凸起;将所述第二主凹槽及所述第二辅助凹槽首尾相接地设置在所述顶面一圆周边缘,所述第二主凹槽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辅助凹槽的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主凹槽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辅助凹槽的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凸起。
8. —种充气机,其设置有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中设置有风泵,所述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以及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所述通气结构中还设置有与所述主风道结构配套的主风道通路结构,以及与所述辅助风道结构配套的、与外界连通的辅助风道通路结构。
9. 一种充气系统,包括气垫、具有通气结构的充气机,以及用于将所述充气机与所述气垫连通的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中设置有风泵,所述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以及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所述通气结构中还设置有与所述主风道结构配套的、与所述通气管连通的主风道通路结构,以及与所述辅助风道结构配套的、与外界连通的辅助风道通路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风泵,设置有主风道结构,所述风泵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道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风泵的底盖、中座、充气机及充气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风泵能快速提升输送气体的温度,并且采用主风道结构与辅助风道结构结合的方法可平衡从充气机输送至气垫的气压,并保证风泵内的散热效果,各结构及系统可在各种医疗过程中使用,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也能方便手术,大大提高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且成本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F04D29/40GK201496323SQ20092030975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
发明者姚少加, 王巨, 黄如北 申请人:深圳市健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