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819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R22制冷剂已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限期逐步淘汰的制冷剂。欧洲、日本早已开始转向R410A制冷剂替代,美国也将于2010年禁止R22在新的制冷产品中使用。中国也加快了 R22淘汰的步伐,将于2013年冻结在2009 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要达到削减基线水平的10%的要求。而国内一些主要品牌也开始推出R410A作为制冷剂的环保空调。然而,R410A的GWP值比R22还大,“京都议定书”已将R410A列为受控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因此,R410A绝不是长远的替代方案。作为HCFC,如R22,HFC,如R410A和R407C的替代制冷剂,碳氢制冷剂最为业界关注。但是,碳氢制冷剂用于空调器系统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其具有高可燃性,必须限制碳氢空调器系统的制冷剂封入量。因此,有必要大幅度减少压缩机壳体内的制冷剂含量,从而使得空调器整机系统的制冷剂封入量也得以减少。将压缩机内部设置成具有较大空间的低压腔和较小空间的高压腔的结构可以较好的减少压缩机内部的制冷剂含量,另外,减小压缩机内部的油封入量也是减少压缩机内部制冷剂含量的途径之一。然而,在具有高低压腔的压缩机中,由于运动机构处于较大空间的低压腔中,其供油润滑变得困难,同时,在较小空间的高压腔中,吐出气体油分离也成为需要解决的课题, 况且,连通高压腔的滑片背压腔在减少下部油池油封入量的情况下,其供油润滑也是难以得到保证。若上述课题无法解决,压缩机的运动机构的润滑和密封变得困难,从而严重降低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吐油量大会导致空调系统换热效率低下,能效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润滑性能好、油气分离效果好、油封入量少、安全程度高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组件, 压缩组件位于壳体的下部,电机组件位于壳体的上部,压缩组件包括气缸、设置在气缸内的活塞和滑片,用于支撑偏心曲轴的长轴承和短轴承设置在气缸上,其结构特征是壳体的内部空间被短轴承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低压腔和位于下部的高压腔,短轴承上设置有上部油池,短轴承的下端设置有储油腔,该储油腔与偏心曲轴的润滑通道相通,导油管的一端与上部油池相通,导油管的另一端与储油腔相通。所述短轴承的下端设置有导油罩,该导油罩和短轴承的下端、偏心曲轴共同围成储油腔。所述短轴承的下端设置有盲孔,该盲孔和偏心轴承共同围成储油腔。
所述短轴承上设置有朝下的气体吐出口,双层吐出消音器设置在气体吐出口的外围,该双层吐出消音器由内消音器和外消音器构成。所述内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外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内吐出口和外吐出口错位设置;外消音器的内侧设置有外消音器滤网, 内吐出口朝向外消音器滤网;外消音器位于外消音器滤网所在位置设置有回油口,该回油口朝向位于壳体底部的下部油池,外吐出口背向下部油池。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呈环状的凹槽,该凹槽构成下部油池,壳体的底部中央凸起,外消音器的外吐出口朝向该凸起区域,滑片供油管的一端与滑片背压腔相通,滑片供油管的另一端与下部油池相通。所述内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该内吐出口由内消音器滤网构成;外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该外吐出口由外消音器滤网构成; 内消音器滤网和外消音器滤网的设置方向相反;外消音器滤网背向下部油池。所述内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该内吐出口由内消音器滤网构成;外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该外吐出口上设置有外消音器滤网; 内消音器滤网和外消音器滤网的设置方向相反;外消音器滤网背向下部油池。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构成下部油池,滑片供油管的一端与滑片背压腔相通,滑片供油管的另一端与下部油池相通。所述下部油池的旁边设置有挡板。本发明利用导油管将位于低压腔中积存的油导入储油腔内,利用现有的偏心曲轴内的润滑机构将润滑油导入到压缩组件中的运动部件上,既解决了运动部件的润滑和密封问题,又解决了位于上部的低压腔中积存油的循环问题洞时,采用具有油分离功能的双层消音器解决了吐出气体与油难于分离的难题,其中,内消音器和外消音器均可独立或同时安装滤网,该双层消音器也为减小吐出气体的噪音、降低吐出气流的脉动带来较大的好处; 并且,在壳体的底部设置了充当下部油池的凹槽,也就是具有凹槽的下壳体,既避免了吐出气体直接碰撞油面而导致油被吐出气体带出,又可确保滑片被充分润滑,还大大减小了下部油池的油封入量,提高了压缩机乃至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润滑性能好、油气分离效果好、油封入量少、 安全程度高的特点。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低压腔,2为高压腔,3为滑片背压腔,4为上部油池,5为下部油池,11为长轴承,12为气缸,13为短轴承,14为滑片,15为偏心曲轴,16为活塞,17为导油管,18为导油罩,19为滑片供油管,20为内消音器,20a为内消音器滤网,21为外消音器,21. 1为回油口,21a为外消音器滤网,22为吐出管,23为挡板,24为下壳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1-图2,本旋转式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组件,压缩组件位于壳体的下部,电机组件位于壳体的上部,压缩组件包括气缸12、设置在气缸12内的活塞和滑片14,用于支撑偏心曲轴15的长轴承11和短轴承13设置在气缸12上,壳体的内部空间被短轴承13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低压腔1和位于下部的高压腔2,短轴承13上设置有上部油池4。在低压腔1中,通过吸气带入的油被分离,积存在短轴承13的上部油池4中。短轴承13的下端,也就是短轴承13的凸台端部上,套设有导油罩18,该导油罩18和短轴承的下端、偏心曲轴共同围成储油腔。该储油腔与偏心曲轴15的润滑通道相通,通过偏心曲轴 15内部的泵油机构给运动部件供油润滑和密封;导油管17的一端与上部油池4相通,导油管17的另一端与储油腔相通。短轴承13上设置有朝下的气体吐出口,双层吐出消音器设置在气体吐出口的外围,该双层吐出消音器由内消音器20和外消音器21构成。内消音器20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外消音器2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内吐出口和外吐出口错位设置;外消音器21的内侧设置有外消音器滤网 21a,内吐出口朝向外消音器滤网21a ;外消音器21位于外消音器滤网21a所在位置设置有回油口 21. 1,该回油口朝向位于壳体底部的下部油池5,外吐出口则背向下部油池5。于是, 吐出气体通过双层吐出消音器及外消音器滤网21a后完成油气分离,被分离的油累积到外消音器21底部,通过外消音器21上的回油口 21. 1,见图2,流回下部油池5中。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呈环状的凹槽,也就是在下壳体的底部设置凹槽,该凹槽构成下部油池5,壳体的底部中央凸起,外消音器21的外吐出口朝向该凸起区域。滑片供油管 19的一端与滑片背压腔3相通,滑片供油管19的另一端与下部油池5相通。通过滑片运动效应进行泵油润滑滑片14。该结构可以在保证滑片14润滑的同时,大大减小下部油池5 的油封入量,且可避免从外消音器21中喷出的气体与油面产生碰撞导致吐油量过大。在下壳体M的环状的凹槽周围,还可以选择安装挡板23,以减小吐出气体与下部油池5中的油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本实施例通过导油管17将上部油池4积存的油导入到偏心曲轴15的下端供油口处,利用旋转油泵等现有的泵油机构润滑运动部件;而滑片14通过连接滑片背压腔3及位于壳体底部的下部油池5的滑片供油管19进行供油润滑,解决了处于低压腔1内的运动部件的供油润滑问题;另外,考虑到用于排气的高压腔2的空间局限性,利用具有油分离作用的双层吐出消音器完成排气与油的分离,解决了空间有限的高压腔2内的排气与油难于分离的难题;同时,从减小油封入量及排气与下部油池5的接触面积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了带凹槽结构的下壳体。第二实施例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导油罩18,在短轴承13的下端设置有盲孔,该盲孔和偏心轴承共同围成储油腔。
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第三实施例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将位于下壳体M中的下部油池5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一侧,该凹槽为单一凹槽,而不是如第一实施例中的环状凹槽。内消音器20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该内吐出口由内消音器滤网 20a构成;外消音器21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该外吐出口上设置有外消音器滤网21a,内消音器滤网20a和外消音器滤网21a的设置方向相反;外消音器滤网21a背向下部油池5。外消音器21上的外吐出口设置在与下部油池5上的凹槽相隔180度方向上。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第四实施例参见图5,内消音器20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该内吐出口由内消音器滤网20a构成;外消音器21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该外吐出口由外消音器滤网21a构成;内消音器滤网20a和外消音器滤网21a的设置方向相反;外消音器滤网 21a背向下部油池5。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三实施例,不再重复。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组件,压缩组件位于壳体的下部,电机组件位于壳体的上部,压缩组件包括气缸(12)、设置在气缸内的活塞和滑片 (14),用于支撑偏心曲轴(1 的长轴承(11)和短轴承(1 设置在气缸上,其特征是壳体的内部空间被短轴承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低压腔(1)和位于下部的高压腔O),短轴承上设置有上部油池(4),短轴承的下端设置有储油腔,该储油腔与偏心曲轴的润滑通道相通,导油管(17)的一端与上部油池相通,导油管的另一端与储油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短轴承(1 的下端设置有导油罩(18),该导油罩和短轴承的下端、偏心曲轴共同围成储油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短轴承(1 的下端设置有盲孔,该盲孔和偏心轴承共同围成储油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短轴承(13) 上设置有朝下的气体吐出口,双层吐出消音器设置在气体吐出口的外围,该双层吐出消音器由内消音器00)和外消音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内消音器OO)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外消音器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内吐出口和外吐出口错位设置;外消音器的内侧设置有外消音器滤网Ola),内吐出口朝向外消音器滤网;外消音器位于外消音器滤网所在位置设置有回油口 1),该回油口朝向位于壳体底部的下部油池(5),外吐出口背向下部油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呈环状的凹槽,该凹槽构成下部油池(5),壳体的底部中央凸起,外消音器的外吐出口朝向该凸起区域,滑片供油管(19)的一端与滑片背压腔C3)相通,滑片供油管的另一端与下部油池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内消音器00)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该内吐出口由内消音器滤网(20a)构成;外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该外吐出口由外消音器滤网(21a)构成;内消音器滤网和外消音器滤网的设置方向相反;外消音器滤网背向下部油池(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内消音器OO)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内吐出口,该内吐出口由内消音器滤网(20a)构成;外消音器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吐出口,该外吐出口上设置有外消音器滤网(21a);内消音器滤网和外消音器滤网的设置方向相反;外消音器滤网背向下部油池(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构成下部油池(5),滑片供油管(19)的一端与滑片背压腔C3)相通,滑片供油管的另一端与下部油池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7或8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下部油池( 的旁边设置有挡板03)。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组件,压缩组件位于壳体的下部,电机组件位于壳体的上部,压缩组件包括气缸、设置在气缸内的活塞和滑片,用于支撑偏心曲轴的长轴承和短轴承设置在气缸上,壳体的内部空间被短轴承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低压腔和位于下部的高压腔,短轴承上设置有上部油池,短轴承的下端设置有储油腔,该储油腔与偏心曲轴的润滑通道相通,导油管的一端与上部油池相通,导油管的另一端与储油腔相通。短轴承的下端设置有导油罩,该导油罩和短轴承的下端、偏心曲轴共同围成储油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润滑性能好、油气分离效果好、油封入量少、安全程度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F04C29/02GK102192154SQ20101013165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高斌 申请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