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427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阀压电泵,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螺线形流管的无阀压电泵。
背景技术
属于容积式的压电泵如果按阀体分类的话,可分为有阀和无阀压电泵。若将阀定义为在泵的吸入和排出过程中,至少有一时段,使泵腔与吸入口或排出口之间,产生不连通的机械装置,那么所谓的“无阀”就是在任意时刻,泵腔与吸入口或排出口之间都是连通的。此时,流体的单向流动时依靠特殊的机械装置。这种装置利用了流体的性质,使得泵腔始终与吸入与排出口连通,而又可驱使流体单向流动。目前,无阀压电泵多采用互为倒置的收缩管和扩张管来作为控制流体单向流动的部件,比较典型的是锥形流管。

图1为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这种泵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微型化;但圆锥形流管存在不同截面尺寸的突变,能量损失大,流量较小,反向止流性能差,这些缺点都影响了压电泵在实际领域的应用。由于螺旋流管具有优越的结构特性、自生离心力场、二次流和高效换热率等特点, 使螺旋流管技术在传热、混合等领域均有着广泛应用,而且近年来有研究者将螺旋流管技术应用在微滤、纳滤、渗透以及膜蒸馏等中空纤维传质分离过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应用都是在外界给予液体流动动力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对螺旋流管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如果附加动力源是电磁电机,那在一些电磁敏感的地方就不能够使用,而且在需要精确控制流体流量的环境下时,也不能够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1.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微型化,具有较好单向流动特性,可对流体流量进行精确控制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克服了现有无阀压电泵反向止流性能差等缺点,同时,扩大螺旋流管技术在传热、混合等领域的应用范围。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包括由上盖和下盖密封连接组成的泵体,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容纳有压电振子的泵腔,泵腔上设置有第一渐开线流管和第一直流管;所述的第一渐开线流管一端与泵腔连接,另一端与流体进口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管一端与泵腔连接,另一端与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的渐开线流管为平面弯曲的流管,由于该流管的中心轴线属于渐开线,因此将该流管命名为“渐开线流管”。直线在圆上纯滚动时,直线上一点K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如图2所示。该圆称为渐开线的基圆,直线称为渐开线的发生线。渐开线的形状仅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越小,渐开线越弯曲;基圆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基圆为无穷大时,渐开线为斜直线。渐开线参数方程为
权利要求
1.一种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包括由密封连接的上盖( 和下盖C3)组成的泵体 (1),上盖⑵和下盖⑶之间设有容纳有压电振子⑷的泵腔(5),其特征在于,泵腔(5) 上设置有第一渐开线流管(6)和第一直流管(7),所述的第一渐开线流管(6) —端与泵腔 (5)连接,另一端与流体进口(11)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管(7) —端与泵腔( 连接,另一端与流体出口(1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渐开线流管(6)通过第二直流管(61)与泵腔(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直流管(7)通过第二渐开线流管(8)与流体出口(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渐开线流管(6)为以流体进口(11)为起点顺时针旋向的流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渐开线流管(8)为以流体出口(12)为起点逆时针旋向的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腔(5)设置在下盖⑶上并且开口朝向上盖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腔(5)由设置在下盖C3)上的第一凹槽(31)和设置在上盖( 上的第二凹槽(21)封闭组成,所述的压电振子固定在第二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腔(5)截面呈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渐开线流管(6)、第二渐开线流管(8)、第一直流管(61)、第二直流管(7)以及第一凹槽(31)均在下盖C3)上面直接刻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包括由密封连接的上盖和下盖组成的泵体,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容纳有压电振子的泵腔,泵腔上设置有第一渐开线流管和第一直流管;所述的第一渐开线流管一端与泵腔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泵体上的流体进口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管一端与泵腔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泵体上的流体出口连接。本发明的渐开线流管无阀压电泵将螺旋流管技术与压电技术有机结合,采用了渐开线流管,与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相比具有较好的单向流动性,减少流动流体的能量损失,提高了泵的工作效率;同时,扩大了螺旋流管技术在传热、混合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尤其适用在对磁场敏感的环境下。
文档编号F04B43/04GK102338067SQ201110168549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张建辉 申请人:无锡长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