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321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子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泵,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食品等行业所使用的设备上,作为一种输送诸如润滑液、冷却液、高粘度液体的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转子泵即为内啮合齿轮泵,此类泵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渐开线齿轮泵;另一是摆线齿轮泵。渐开线齿轮泵主要应用在机床的润滑系统和低压液压系统中,这种泵所存在的不足表现为一是排量受到外形尺寸的制约,渐开线齿轮泵的排量q=6.66Zpm2b,其中,Zp为齿轮齿数、m为模数、b为齿宽。可见,增大模数m和齿宽b,能增大渐开线齿轮泵的排量,但是因泵体的外形尺寸会随之增大而受到安装允许空间的限制。若以减少齿轮齿数Zp,增大齿槽间距来提高渐开线齿轮泵的排量,那么会导致齿轮轮廓的失真和根切,此法显然不可取;二是结构较为复杂,例如,渐开线齿轮泵内外齿廓均为渐开线形,齿形复杂,不仅需要由专门的加工设备来加工,而且精度要求十分严苛,对于装配所要求的装配精度亦然。又如,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需借助于一块隔板来将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致部件明显增多;三是存在泄漏而致容积效率低,渐开线齿轮泵的高压腔的压力油易通过齿顶圆和泵体内孔的间隙和齿轮与泵盖之间的间隙泄漏,从而不仅会降低容积效率,而且输出压力也不容易提高。
摆线齿轮泵主要应用在机床的润滑系统中,这种泵所表现出的不足主要有一是体积大而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因为现代机械设备越来越朝着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的方向发展,例如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设备的结构本身十分紧凑,从而使得现有的摆线齿轮泵无法适应外形尺寸小、流量大的要求;二是加工装配精度要求苛刻,其内转子的齿廓采用完整的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外转子的齿廓采用与其共扼的圆弧齿廓,在啮合过程中内、外转子的每一个齿始终处于啮合接触状态。因此,不仅对于内、外转子的加工精度、装配要求俱高,而且还增大生产成本。如果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出现误差,那么会导致齿廓啮合处应力加大,加剧齿廓磨损,缩短泵的使用寿命。三是应用范围受到制约,因内、外转子齿数较多、齿槽间距小、泵体内流通截面小,从而不适合高粘度液体的流动,因此这种泵不宜用来作为提供高粘度液体的动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和装配容易、体积小、流量大、不受应用范围制约且使用寿命长的转子泵。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转子泵,包括一具外转子旋转腔13的泵体1,外转子旋转腔13的腔底为一对彼此分隔的进、出油腔18、14,进、出油腔18、14分别与开设在泵体1侧部的进、出油孔17、15相通;一外转子2,容纳于外转子旋转腔13中,其中央具与所述的进、出油腔18、14相通的吸排油腔21;一内转子3,置于所述吸排油腔21中,具转子齿31和偏心轴32;一泵盖4,盖固于泵体1上,所述的外转子2的吸排油腔21形成有用于供内转子3的转子齿31与其相配的齿槽211,相邻齿槽211之间构成为弧状的外转子齿212,所述的齿槽211和外转子齿212各有4个,而所述的转子齿31有3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4个齿槽211呈十字形分布于吸排油腔21上,而所述的3个转子齿31呈人字形分布于内转子3上。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泵体1与泵盖4相配固的一端表面凹设有密封槽12,密封槽12上嵌设有用于保障泵盖4与泵体1的外转子旋转腔13之间构成密封的密封圈12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圈121为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显见部件数目少、结构简单,有助于加工和装配,整体体积得到小化,并且通过减少齿数来减少齿廓表面的磨损几率,不仅利于延长泵的使用寿命,还可增大单位体积的排液量,对高粘度液体无挑剔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子泵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泵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泵体1的底端扩设,在扩设部位的面对面之两侧分别开设进、出油孔17、15,进、出油孔17、15分别与开设在外转子旋转腔13底部的彼此分隔的进、出油腔18、14相通。开设在泵体1的扩设部位的安装孔16的作用是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依需的机械上。外转子2可旋转地容纳在泵体1的外转子旋转腔13中,其吸排油腔21与进、出油腔18、14相通,所述的齿槽211是由吸排油腔21窄缩而成,整体上呈十字形分布。由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相邻齿槽211之间构成为外转子齿212,因齿槽211有4个,则外转子齿212也具4个。申请人之所以优选地择取4个齿槽211并藉此构成4个外转子齿212,是因为该外转子齿212的数量和所择取转子齿31的数量是内啮合齿轮泵即转子泵中齿数最少的一种。当内转子3被设置到外转子2的吸排油腔21中后,其偏心轴32的一端即由目前图1、2所示状态或称所示位置的左端在依序贯过预设于外转子旋转腔13底部的轴孔19和附设在泵体1扩设端底部的密封盖6的轴孔61,该贯过部位的轴端用于与动力如电机配接;偏心轴32的另一端即右端则支承在预设于泵盖4中央的转子轴孔42上。为了保障所述的密封盖6的定位,还增设有卡簧7。所述的泵盖4藉由螺钉5在贯过泵盖4上的螺钉孔41后旋及到泵体1上的螺孔11中实现与泵体1的固定,并且由密封圈121来保障泵盖4与泵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之核心表现在外转子2的齿槽211、外转子齿212与内转子3的转子齿31之间的构成要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以最大流量为目标函数,以保证一定的外形尺寸为约束条件,对内转子3的偏心距离、圆弧齿的模数、短幅系数、弧径系数等都是优化的,并且由图示结构可知,内转子3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液体离心力有助于充满齿间,不会产生空穴和困油现象,且随着转速的提高,其流量、容积率也能得以极致的提高。又见,转子齿31齿数少,且外转子2的齿槽211的槽距大,从而使液体在泵体1内的流通面积提高,十分利于输送高粘度液体。
申请人结合图3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动力如电机带动偏心轴32旋转,由偏心轴32携内转子3旋转,在内转子3的旋转过程中,外转子2也随旋,具体是由内转子3的转子齿31推动外转子2的外转子齿212来体现使外转子2旋转的。在内、外转子2、3旋转的过程中,进、出油孔17、15不断地进油和出油,以图中所示状态为例,进入腔21a表现为油或称液体进入的状态;而压缩腔21b表现为油或称液体被压缩的状态;排出腔21c表现为油或称液体被排出的状态,如此周而复始地实现不间断的进油、排油。由上述整个动作可知,在转子齿31与外转子齿212彼此相啮合的过程中,在某一转角区域内是脱离啮合的,从而使同时处于啮合的齿数减少,利于减少齿廓表面的磨损和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单位体积的排量得以增加。
权利要求1.一种转子泵,包括一具外转子旋转腔(13)的泵体(1),外转子旋转腔(13)的腔底为一对彼此分隔的进、出油腔(18)、(14),进、出油腔(18)、(14)分别与开设在泵体(1)侧部的进、出油孔(17)、(15)相通;一外转子(2),容纳于外转子旋转腔(13)中,其中央具与所述的进、出油腔(18)、(14)相通的吸排油腔(21);一内转子(3),置于所述吸排油腔(21)中,具转子齿(31)和偏心轴(32);一泵盖(4),盖固于泵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转子(2)的吸排油腔(21)形成有用于供内转子(3)的转子齿(31)与其相配的齿槽(211),相邻齿槽(211)之间构成为弧状的外转子齿(212),所述的齿槽(211)和外转子齿(212)各有4个,而所述的转子齿(31)有3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个齿槽(211)呈十字形分布于吸排油腔(21)上,而所述的3个转子齿(31)呈人字形分布于内转子(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泵体(1)与泵盖(4)相配固的一端表面凹设有密封槽(12),密封槽(12)上嵌设有用于保障泵盖(4)与泵体(1)的外转子旋转腔(13)之间构成密封的密封圈(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121)为橡胶圈。
专利摘要一种转子泵,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食品等行业所使用的设备上,作为一种输送诸如润滑液、冷却液、高粘度液体的动力装置。包括一具外转子旋转腔的泵体,外转子旋转腔的腔底为一对进、出油腔,进、出油腔分别与开设在泵体侧部的进、出油孔相通;一外转子,容纳于外转子旋转腔中,其中央具与进、出油腔相通的吸排油腔;一内转子,于吸排油腔中,具转子齿和偏心轴;一泵盖,于泵体上,外转子的吸排油腔形成有用于供内转子的转子齿与其相配的齿槽,相邻齿槽之间构成为弧状的外转子齿,齿槽和外转子齿各有4个,而转子齿有3个。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和装配容易、体积小、流量大、不受应用范围制约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F04C2/00GK2821225SQ20052007475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7日
发明者吴永祥, 徐学忠 申请人:吴永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