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立式无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080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立式无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获取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立式无油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双转子的立式无油泵都是将轴上位于传动端的轴承安装在齿轮的上侦牝更换轴承必须将整个泵体解体,并要进一步将轴上的齿轮卸下才行,维修工作量大,且轴承润滑不充分,寿命短,同时轴在高速运转时径向跳动大,齿轮容易磨损;现有立式无油泵中,轴的密封采用单独的唇性骨架油封密封,容易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另外,现有立式无油泵没有设防尘机构,粉尘颗粒容易进入轴承,造成轴承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使用寿命长并便于更换、轴密封性好、润滑可靠且稳定性强的新型立式无油泵。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立式无油泵,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泵体以及与泵体相连接的马达,泵体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多级泵腔及贯穿泵体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的主动轴以及从动轴,主动轴、从动轴的传动端分别设有轴承,轴承安装在底座上开设的通孔中,主动轴的传动端还设有主动齿轮,从动轴的传动端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分别位于主动轴、从动轴的相应轴承的上方。进一步,多级泵腔的底部设有密封座,密封座的底部设有凹槽,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位于底座的上方并处于密封座的凹槽与底座所形成的空腔中,空腔中装有润滑油。再进一步,主动轴、从动轴分别与底座中相应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与空腔连通的环形通道。进一步,轴承的外部套装有轴承压盖,轴承压盖与底座的通孔过盈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轴承的下方设有密封套装于轴上的伞形轴承压套。再进一步,主动轴、从动轴的下部分别设有与相应轴承压盖相扣合的主动轴压盖、从动轴压盖;主动轴的下端穿过主动轴压盖与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主动轴压盖内设有套装在主动轴上的油封套。进一步,主动轴、从动轴与多级泵腔底部的密封座之间分别设有甩油盘密封装置,甩油盘密封装置包括套装在轴上的甩油盘和密封件,甩油盘的下部向外凸出呈直角三角形状。再进一步,甩油盘位于密封件的下方。或者,密封件套装在甩油盘的上部。进一步,主动轴、从动轴与多级泵腔底部的密封座之间设有位于甩油盘密封装置上方的防尘装置,防尘装置包括涨圈和缸套,涨圈套装在缸套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统的立式无油泵的传动端轴承和齿轮的位置结构,更换轴承时只需将安装有轴承的底座拆下即可,无需拆卸底座上方的泵体,从而大大降低了更换轴承时的工作量,使维修工作量降为原来的1/10,并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对与之相关联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如加强了轴承和齿轮的润滑,加强了轴的密封,并增设了防尘装置,从而提高了轴承和齿轮的使用寿命,使轴承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0000小时增加到25000小时,润滑机构更稳定、可靠、简单,多级泵腔内无返油现象,整体的稳定性提高一倍。

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立式无油泵的泵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包括机架15、设在机架15上的 泵体以及与泵体相连接的马达14,泵体包括底座10、设在底座10上的多级泵腔2及贯穿泵体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马达14的输出轴键连接的主动轴I以及从动轴11,主动轴
I、从动轴11的传动端分别设有轴承9,轴承9安装在底座10上开设的通孔中,主动轴I的传动端还设有主动齿轮8,从动轴11的传动端设有与主动齿轮8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立式无油泵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2分别位于主动轴I、从动轴11的相应轴承的上方并分别通过主动轴I、从动轴11的肩台与相应轴承隔开。由于具有多个腔室、隔板的多级泵腔2与泵体的底座10之间是自上而下叠放在一起,并通过长螺栓和电机支架一起固定在机架上,这样,更换轴承9时只需泵体的底座10拆下即可,而不必拆卸底座10上方的多级泵腔2。本实施例中,位于多级泵腔2底部的密封座7,其底部设有凹槽,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2位于底座10的上方并处于密封座7的凹槽与底座10所形成的空腔20中,空腔20中装有润滑油;并且主动轴I、从动轴11分别与底座10中相应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与上述空腔20连通的环形通道22。采用这种结构,空腔20中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环形通道22流入轴承9中以润滑轴承9,齿轮依靠飞溅的润滑油润滑,而不必像现有立式无油泵那样需要其它的机油泵单独给齿轮供油。此外,轴承9的外部套装有轴承压盖13,轴承压盖13设在底座10的通孔中并与通孔10内壁过盈配合,轴承压盖13的下部具有凸缘,利用该凸缘通过螺栓可以将轴承压盖13固定在底座10上。轴承9的下方设有密封套装于轴上的伞形轴承压套19伞形轴承压套19的外缘与轴承压盖13的内壁之间具有O. 5mm的间隙,使其可随轴一起转动。伞形轴承压套19起到阻挡粉尘向上进入轴承9内的作用,避免损坏轴承9。优选地,伞形轴承压套19采用45#钢材料制成,做调质处理。主动轴I、从动轴11的下部分别设有与相应轴承压盖相扣合的主动轴压盖17、从动轴压盖18 ;主动轴I的下端穿过主动轴压盖17与马达14的输出轴相连接,主动轴压盖17内设有套装在主动轴I上的油封套16。本实用新型中,主动轴I、从动轴11与多级泵腔2底部的密封座7之间还分别设有甩油盘密封装置。甩油盘密封装置包括套装在轴上的密封件5和甩油盘6。优选地,甩油盘6采用45#钢材料制成,做调质处理,其下部向外凸出呈直角三角形状。当装置在马达14的驱动下高速转动时,空腔20中的润滑油将沿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2以及主动轴I和从动轴11爬升到甩油盘6上,甩油盘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润滑油甩入空腔20内,阻止了润滑油通过密封件5进入多级泵腔2内。图I所示实施例中,密封件5套装在甩油盘6的上部。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5和甩油盘6也可以分别套装在轴上,甩油盘6位于密封件5的下方。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主动轴I、从动轴11与多级泵腔2底部的密封座7之间还设有位于甩油盘密封装置上方的防尘装置。防尘装置包括涨圈3和缸套4,涨圈3套装在缸套4的外侧。涨圈3能有效防止粉尘进入空腔20内,避免损坏轴承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在安装时,首先使主动轴I和从动轴11分别穿过轴承9并固定轴承9上,同时将轴承9的轴承压盖13固定在底座10上;然后分别将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2自主动轴I、从动轴11的上端向下安装,并依靠轴上的肩台固定在轴上;之后使多级泵腔2及其密封座7自上而下套装在主动轴I、从动轴11上,并进一步和底座10、电机支架23 —起固定在机架15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创新范围。
权利要求1.新型立式无油泵,包括机架(15)、设在机架(15)上的泵体以及与泵体相连接的马达(14),泵体包括底座(10)、设在底座(10)上的多级泵腔(2)及贯穿泵体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马达(14)的输出轴相连接的主动轴(I)以及从动轴(11),主动轴(I)、从动轴(11)的传动端分别设有轴承(9),轴承(9)安装在底座(10)上开设的通孔中,主动轴(I)的传动端还设有主动齿轮(8),从动轴(11)的传动端设有与主动齿轮(8)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2),其特征在于,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2)分别位于主动轴(I)、从动轴(11)的相应轴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多级泵腔(2)的底部设有密封座(7),密封座(7)的底部设有凹槽,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2)位于底座(10)的上方并处于密封座(7)的凹槽与底座(10)所形成的空腔(20)中,空腔(20)中装有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主动轴(I)、从动轴(11)分别与底座(10)中相应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与空腔(20)连通的环形通道(2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轴承(9)的外部套装有轴承压盖(13),轴承压盖(13)与底座(10)的通孔过盈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0)上;轴承(9)的下方设有密封套装于轴上的伞形轴承压套(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主动轴(I)、从动轴(11)的下部分别设有与相应轴承压盖相扣合的主动轴压盖(17)、从动轴压盖(18);主动轴(I)的下端穿过主动轴压盖(17)与马达(14)的输出轴相连接,主动轴压盖(17)内设有套装在主动轴⑴上的油封套(1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主动轴(I)、从动轴(11)与多级泵腔(2)底部的密封座(7)之间分别设有甩油盘密封装置,甩油盘密封装置包括套装在轴上的甩油盘(6)和密封件(5),甩油盘(6)的下部向外凸出呈直角三角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甩油盘(6)位于密封件(5)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密封件(5)套装在甩油盘(6)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立式无油泵,其特征在于,主动轴(I)、从动轴(11)与多级泵腔(2)底部的密封座(7)之间设有位于甩油盘密封装置上方的防尘装置,防尘装置包括涨圈⑶和缸套(4),涨圈(3)套装在缸套⑷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立式无油泵,包括机架(15)、泵体以及与泵体相连接的马达(14),泵体内设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马达(14)的输出轴相连接的主动轴(1)以及从动轴(11),主动轴(1)、从动轴(11)的传动端分别设有轴承(9),轴承(9)安装在底座(10)上开设的通孔中,主动轴(1)的传动端还设有主动齿轮(8),从动轴(11)的传动端设有与主动齿轮(8)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2),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2)分别位于主动轴(1)、从动轴(11)的相应轴承的上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降低更换轴承时的工作量,并且润滑稳定简单,从而提高了轴承和齿轮的使用寿命以及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文档编号F04C29/00GK202612112SQ20122016081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林涓, 米涛 申请人:北京朗禾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