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6389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杆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螺杆式压缩 机。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对制冷剂或空气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具备ー个螺杆转子、收纳螺杆转子的壳体和两个闸转子的单螺杆式压缩机已广为人知(參照专利文献I)。两个闸转子由朝下闸转子和朝上闸转子构成,朝下闸转子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轴部,转子表面朝下;朝上闸转子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轴部,转子表面朝上。闸转子的轴部由轴承部所支承,可自由转动。收纳闸转子的闸转子收纳室与壳体内的低压空间连通,低压制冷剂在该闸转子收纳室中流通。并且,用于对螺杆转子与闸转子的滑动接触部分等螺杆式压缩机的各个部分进行润滑的油也成为雾状与制冷剂一起流动。由此,通过使油与制冷剂一起在闸转子收纳室内流通,闸转子收纳室内的轴承部等滑动部分被润滑。此处,在利用在闸转子收纳室内流通的油和制冷剂的气流的流动对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的结构中,在油和制冷剂难以达到的部分可能会润滑不充分。特别是,由于在设置成轴部朝上的朝下闸转子中,油和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向下方流动,因此可能会无法对轴承部进行充分润滑。因此,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朝下闸转子的轴部设置油通路,并在轴部的下端部设置贮油部的结构。并且,将闸转子收纳室作为低压空间,井向贮油部供给高压油,由此利用该差压使贮油部的油经由油通路向上流动,或者利用使闸转子转动时的离心カ使贮油部的油经由油通路向上流动,从而对轴承部进行润滑。专利文献I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9—17446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ー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但是,在现有的螺杆式压缩机中,在朝下闸转子的下方设置有凹陷成凹状的贮油部,因此为了不让贮油部的油因朝下闸转子的转动而飞散需要密封的结构,该结构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且,在密封部分的间隙过宽的情况下,油会从该间隙漏出,造成朝下闸转子周围的吸入气体过热,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在朝下闸转子的油通路的孔径较大的情况下,在油通路内流通的油量变多,可能会使朝下闸转子周围的吸入气体过热。但是,如果为了減少在油通路内流通的油量而减小朝下闸转子的油通路的孔径,则难以加工成小孔径的油通路。而且,油在油通路中流通时施加在轴承部上的负荷也会増加,故不优选。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用较简单的结构,抑制由吸入过热所弓I起的性能下降,并且充分润滑闸转子的轴承部。—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0013]本实用新型以ー种螺杆式压缩机为对象,该螺杆式压缩机包括螺杆转子和朝下闸转子,该朝下闸转子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轴部,转子表面朝下,并且该朝下闸转子与该螺杆转子啮合,进而采用以下解决方案。S卩,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包括轴承外套,该轴承外套具有使上述朝下闸转子的轴部自由转动地支承该轴部的轴承部,并且形成有朝上开ロ的开ロ孔;环状的隔离部件,包围上述轴承外套的开ロ孔的周缘部;覆盖该开ロ孔的盖部件,该盖部件配置在上述隔离部 件的上表面,在该盖部件与上述开ロ孔的周缘部之间存在规定间隙;以及上侧供油通路,用于通过上述间隙对上述轴承部供油。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轴部向上延伸且转子表面朝下的朝下闸转子中设置积极地将油引导到轴承部上的上侧供油通路,即使是依靠制冷剂和雾状油的气流的流动不易充分润滑的、位置比较靠上的轴承部,也能够充分进行润滑。由于可以不在朝下闸转子的下方设置贮油部,所以无需为了使油不会从贮油部漏出而进行密封,能够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对轴承部进行润滑。而且,不会产生油从贮油部漏出而使朝下闸转子周围的吸入气体过热的不良现象,因而能够抑制由吸入过热引起的性能下降。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是,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中,上述上侧供油通路具有外套侧通路,该外套侧通路形成在上述轴承外套上,朝着上述间隙侧开ロ;在上述隔尚部件上设置有宽部和窄部,该宽部和窄部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该宽部的宽度形成为该隔离部件的内周缘与上述外套侧通路的至少一部分重合,该窄部的宽度形成为该隔离部件的内周缘与上述外套侧通路不重合;对上述轴承部的供油量通过选择性地将上述隔离部件的上述宽部或上述窄部定位在上述外套侧通路上来进行调节。根据该结构,仅通过选择性地将隔离部件的宽部或窄部定位在外套侧通路上,即能够调节对轴承部的供油量。也就是说,即使是像增速逆变器、定速空气冷却器、定速水冷却器等那样,所需的供油量不同的机器种类,只要让隔离部件转动而改变其安装位置,即可改变外套侧通路的开ロ面积以调节供油量。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是,在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中,在上述隔离部件的外周部设置有识别部,该识别部能够识别上述宽部和上述窄部中哪ー个被定位在上述外套侧通路上。根据该结构,在安装隔离部件后,能够容易地识别隔离部件的宽部和窄部中哪ー个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上。結果,能够识别从装置的外侧对轴承部进行供油的供油量,从而能够防止安装错误。第四方面的实用新型是,在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中,在上述隔离部件上形成有封闭部,该封闭部的宽度形成为该隔离部件的内周缘封闭上述外套侧通路;上述窄部、宽部和封闭部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设置。[0032]第五方面的实用新型是,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中,对上述轴承部的供油量通过改变上述隔离部件的板厚来进行调节。根据该结构,即使是像增速逆变器、定速空气冷却器、定速水冷却器等那样,所需的供油量不同的机器种类,只要改变隔离部件的板厚,即可減少在上侧供油通路中流动的油的流量,从而能够调节对轴承部的供油量。第六方面的实用新型是,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中,该螺杆式压缩机包括朝上闸转子,该朝上闸转子配置成上述朝上闸转子和上述朝下闸转子夹着上述螺杆转子,该朝上闸转子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轴部,转子表面朝上,并且该朝上闸转子与该螺杆转子啮合,轴承外套,该轴承外套具有使上述朝上闸转子的轴部自由转动地支承该轴部的轴承部;在上述朝上闸转子上形成有下侧供油通路,该下侧供油通路的一端朝着该朝上闸转子的上端侧开ロ,而另一端朝着上述轴承部的上方开ロ ;在上述朝上闸转子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喷射孔的通路,该喷射孔用于向上述下侧供油通路的上端侧的开口供油。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轴部向下延伸且转子表面朝上的朝上闸转子中设置积极地将油引导到轴承部上的下侧供油通路,对于依靠制冷剂和雾状油的气流的流动不易充分进行润滑的轴承部,能够充分地进行润滑。也就是说,通过向朝上闸转子的上端侧供油,能够使油在下侧供油通路内流下从轴承部的上方供油。ー实用新型的效果ー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部向上方延伸且转子表面朝下的朝下闸转子中设置积极地将油引导到轴承部上的上侧供油通路,即使是在依靠制冷剂和雾状油的气流的流动不易充分润滑的、位置比较靠上的轴承部,也能够充分进行润滑。由于可以不在朝下闸转子的下方设置贮油部,所以无需为了不让油从贮油部漏出而进行密封,能够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对轴承部进行润滑。而且,不会产生油从贮油部漏出而使朝下闸转子周围的吸入气体过热的不良现象,因而能够抑制由吸入过热引起的性能下降。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杆式压缩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螺杆式压缩机的结构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将螺杆式压缩机的主要部分取出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将上侧供油通路局部放大表示的横向剖视图。图5是表示隔离部件的窄部已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隔离部件的宽部已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隔离部件的封闭部已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 (a)、图8 (b)和图8 (C)是表示压缩机构的工作情况的俯视图,图8 (a)表示吸入过程,图8 (b)表示压缩过程,图8 (c)表示喷出过程。一符号说明ーI 一螺杆式压缩机;15 —轴承外套;15b —开ロ孔;16 —轴承部;17 —盖部件;32 —轴向通路;32a —喷射孔;34 —下侧供油通路;35 —上侧供油通路;37 —外套侧通路;38 ー间隙;40 —螺杆转子;50A —朝上闸转子;50B —朝下闸转子;58 —轴部;60 —隔离部件;61 —窄部;62 —宽部;64 —识别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对象或本实用新型的用 途范围等意图。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杆式压缩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横向剖视图。如图I和图2所示,螺杆式压缩机I设置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中对制冷剂进行压缩。螺杆式压缩机I构成为密闭型。在该螺杆式压缩机I中,压缩机构20和驱动该压缩机构20的电动机(图示省略)被收纳在一个壳体10内。压缩机构20经驱动轴21与电动机连结在一起。在壳体10内分隔形成有低压空间SI和高压空间S2,低压气体制冷剂被从制冷剂回路的蒸发器引入该低压空间Si内并且低压空间SI将低压气体制冷剂引导向压缩机构20,已从压缩机构20喷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流入该高压空间S2内。压缩机构20包括ー个螺杆转子40、圆筒壁11和两个闸转子50A、50B。圆筒壁11构成壳体10的一部分并分隔形成有收纳螺杆转子40的螺杆转子收纳室12,两个闸转子50A、50B与螺杆转子40啮合。如图3所示,螺杆转子40是形成为近似圆柱形的金属制部件。在螺杆转子40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从螺杆转子40的一端向另一端螺旋状延伸的螺旋槽41。多个螺旋槽41等间隔配置。螺杆转子40可转动地嵌合在圆筒壁11内,螺杆转子40的外周面与圆筒壁1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驱动轴21插入螺杆转子40内。螺杆转子40和驱动轴21由键22连结。驱动轴21与螺杆转子40同轴配置。驱动轴21的顶端部被位于压缩机构20的高压空间S2侧(图I的右側)的轴承座53支承,可自由转动。轴承座53经由球轴承54支承驱动轴21。螺杆转子40的各螺旋槽41以螺杆转子40在轴向上的一端侧(图I中的左側)为始端,以另一端侧(图I中的右側)为终端。而且,螺杆转子40的轴向一端面的周缘部形成为锥面。螺旋槽41的始端在锥面上开ロ,螺旋槽41的終端在螺杆转子40的外周面上开ロ而在轴向其它端面上没有开ロ。该螺杆转子40嵌合在圆筒壁11内,螺杆转子40的始端侧面向低压空间SI侧,終端侧面向高压空间S2侧(參照图I)。SP,螺旋槽41的始端部向低压空间SI开放。该始端部成为压缩机构20的吸入ロ 24。螺旋槽41由第一侧壁面42、第二侧壁面43和底壁面44构成,该第一侧壁面42位于闸转子50A、50B的后述闸51的前进方向的前侧,第二侧壁面43位于闸51的前进方向的后侧。两个闸转子50A、50B由转子表面朝上的朝上闸转子50A和转子表面朝下的朝下闸转子50B构成。各闸转子50A、50B具有圆盘状的基部52和形成为长方形板状的多个闸51,多个闸51从基部52向外周方向放射状延伸。闸转子50A、50安装在转子支承部件55上。转子支承部件55包括基部56、臂部57和轴部58。基部56形成为厚度稍厚的的圆板状。臂部57设置成数量与闸转子50A、50B相同,从基部56的外周面朝外侧放射状延伸。轴部58形成为棒状,以贯穿基部56的状态立设。轴部58的中心轴X与基部56的中心轴一致。闸转子50A、50B安装在基部56和臂部57的与轴部58相反一侧的面上。各臂部57与闸51的背面抵接。此时,轴部58的顶端部从闸转子50A、50B的表面突出。而且,闸转子50A、50B的转动轴X与轴部58的中心轴X —致。如图2所示,两个闸转子50A、50B收纳在两个闸转子收纳室13内,两个闸转子收纳室13夹着螺杆转子40对称配置在圆筒壁11的外側。各闸转子收纳室13与低压空间SI连通。在闸转子收纳室13中设置有构成壳体10的一部分的轴承外套15。轴承外套15是在基端侧设置有凸缘15a的圆筒部件,从壳体10的开ロ Ila插入闸转子收纳室13内,凸缘15a安装在壳体10上。而且,在凸缘15a上隔着后述隔离部件60安装有盖部件17。朝下闸转子50B的轴部58由设置在轴承外套15内的轴承部16支承,可自由转动。上侧轴承部16由安装在盖部件17上的滚子轴承构成。下侧轴承部16由安装在轴承外套15的下部位置的球轴承构成。如图4所示,在轴承外套15上形成有朝上方开ロ的开ロ孔15b。轴承外套15的开ロ孔15b的周缘部被环状隔离部件60包围。在隔离部件60的上表面配置有盖部件17,覆盖开ロ孔15b。这样ー来,在盖部件17与开ロ孔15b的周缘部之间设置有规定间隙38。在壳体10的上部轴承外套15的附近形成有壳体侧通路36。壳体侧通路36沿轴向形成,一端与贮油箱(图示省略)连通,另一端与外套侧通路37连通。在轴承外套15上形成有外套侧通路37。外套侧通路37的一端与壳体侧通路36连通,另一端在间隙38侧开ロ。在盖部件17的中央部设置有与轴承外套15的开ロ孔15b嵌合的圆筒部17a。支承朝下闸转子50B的轴部58上部的轴承部16安装在圆筒部17a内。在圆筒部17a上形成有圆筒部17a外周面的一部分凹陷并向间隙38侧开ロ而成的凹槽17b、以及沿径向贯穿的盖侧通路39。盖侧通路39的一端经由凹槽17b与间隙38连通,另一端朝着轴承部16的上方开ロ。这样ー来,由壳体侧通路36、外套侧通路37、间隙38、凹槽17b和盖侧通路39构成用于向朝下闸转子50B的轴承部16供油的上侧供油通路35。如图5所示,隔离部件60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螺栓孔60a。也就是说,利用紧固螺栓8将盖部件17紧固在轴承外套15上,由此将隔离部件60密封,以使在上侧供油通路35内流通的油不会从间隙38漏出。在隔离部件60上沿周向隔开间隔设置有窄部61、宽部62和封闭部63。窄部61的宽度(在径向上的长度)形成为隔离部件60的内周缘与外套侧通路37不重合。宽部62的宽度形成为隔离部件60的内周缘与外套侧通路37的一部分重合。封闭部63的宽度形成为隔离部件60的内周缘将外套侧通路37封闭。也就是说,封闭部63由宽度形成为隔离部件60的内周缘与整个外套侧通路37重合的宽部构成。而且,在隔离部件60的外周部设置有周向的一部分沿径向突出而成的识别部64。在图5所示之例中,隔离部件60的窄部61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37上。也就是说,处于整个外套侧通路37都向间隙38侧敞开的状态,在上侧供油通路35内流通的油的供油
量增加。图6是表示隔离部件60的宽部62已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37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6所示之例中,外套侧通路37的一部分被隔离部件60的宽部62覆盖,外套侧通路37的开ロ面积减小。也就是说,在上侧供油通路35内流通的油的供油量減少。图7是表示隔离部件60的封闭部63已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37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7所示之例中,外套侧通路37的整个开ロ被隔离部件60的封闭部63覆盖,外套 侧通路37被封闭。根据该结构,仅通过选择性地将隔离部件60的窄部61、宽部62或封闭部63定位在外套侧通路37上,即能够调节对轴承部16的供油量。也就是说,即使是像增速逆变器、定速空气冷却器、定速水冷却器等那样,所需的供油量不同的机器种类,只要让隔离部件60转动而改变其安装位置,即可改变外套侧通路37的开ロ面积以调节供油量。在隔离部件60的外周部设置有识别部64,因此在已安装隔离部件60后,能够容易地识别隔离部件60的窄部61、宽部62和封闭部63中是哪ー个被定位在外套侧通路37上。结果,能够识别从装置的外侧对轴承部16进行供油的供油量,从而能够防止安装错误。这样ー来,在上侧供油通路35中流通的油朝着比轴承外套15内的上侧轴承部16更靠近上方的空间喷出,对上侧的轴承部16进行润滑。也就是说,通过在朝下闸转子50B中设置积极地将油引导到轴承部16上的上侧供油通路35,即使是在依靠制冷剂和雾状油的气流的流动不易充分润滑的、位置比较靠上的轴承部16,也能够充分进行润滑。已对上侧的轴承部16进行润滑后的油在轴承外套15内向下流,对下侧的轴承部16也进行润滑。应予说明,也可以通过设置板厚不同的隔离部件60以使间隙38的容积增加或减少,进而调节对轴承部16的供油量。在圆筒壁11上贯通形成有使闸转子收纳室13与螺杆转子收纳室12连通的开ロlib。并且,被收纳在闸转子收纳室13内的闸转子50A、50B配置成闸51通过圆筒壁11的开ロ Ilb与螺杆转子40的螺旋槽41啮合。此时,闸转子50A、50B的基部52的表面靠近圆筒壁11的开ロ Ilb的开ロ端面11c。此时,两个闸转子50A、50B相对于螺杆转子40沿水平方向相邻设置。而且,各闸转子50A、50B设置成转子表面朝向螺杆转子40的转动方向,即面向螺杆转子40的切线方向。结果,朝上闸转子50A被设置成转子表面垂直向上,轴部58垂直向下的状态,朝下闸转子50B被设置成转子表面垂直向下,轴部58垂直向上的状态。在壳体10上从侧面形成有与闸转子收纳室13连通的侧开ロ孔lld,该侧开ロ孔11d被侧盖部件11e封闭。也就是说,通过拆下该侧盖部件lie,能够通过侧开ロ孔11对闸转子50A、50Bd进行保养维修等。在压缩机构20中,通过让闸转子50A、50B的闸51与螺杆转子40的螺旋槽41啮合,由圆筒壁11的内周面、螺旋槽41和闸51所围成的封闭空间形成压缩室23。S卩,用闸51将由螺旋槽41和圆筒壁11所围成的筒状空间从螺旋槽41的始端侧和/或终端侧封闭,由此形成压缩室23。在螺杆式压缩机I上设置有滑阀7作为排量控制机构。该滑阀7设置在圆筒壁11在其周向的两个位置朝径向外侧突出而成的滑阀收纳室14内。滑阀7的内表面构成圆筒壁1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构成为可沿圆筒壁11的轴心方向滑动。在滑阀收纳室14上形成有喷出通路14a,该喷出通路14a形成在滑阀7的外表面侦U。该喷出通路14a与高压空间S2连通。在滑阀7上形成有用于使压缩室23与喷出通路14a连通的喷出ロ 7a。在壳体10上,在滑阀7的外表面侧靠近低压空间SI的部分形成有与喷出通路14a隔断的旁路通路14b。该旁路通路14b与低压空间SI连通。如果滑阀7朝着高压空间S2侧(图I中右測)滑动,则在滑阀收纳室14的端面与滑阀7的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该轴向间隙与旁路通路14b连通,成为用于使制冷剂从 压缩室23返回低压空间SI的旁路ロ。如果让滑阀7移动而改变旁路ロ的开度,则压缩机构20的排量改变。在螺杆式压缩机I中设置有用于驱动滑阀7滑动的滑阀驱动机构80。该滑阀驱动机构80包括固定在轴承座53上的气缸81、装在气缸81内的活塞82、连结在活塞82的活塞杆83上的臂84、与臂84和滑阀7连结的连结杆85、以及将臂84压向图I中右侧的弹簧86。在图I所示的滑阀驱动机构80中,高压压力作用于活塞82的左侧空间,低压压カ作用于活塞82的右侧空间。滑阀驱动机构80构成为通过调节作用于活塞82的左右端面的气体压力,以控制活塞82的动作,进而调节滑阀7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壳体10的圆筒壁11上形成有用于向螺杆转子40和朝上闸转子50A的轴承部16供油的供油路30。供油路30形成在圆筒壁11上闸转子50A、50B的附近比闸转子50A、50B更靠近螺杆转子40的转动方向后侧(跟前侧)。具体而言,各供油路30形成在圆筒壁11的开ロ Ilb与滑阀收纳室14之间。供油路30具有厚度方向通路31和轴向通路32,该厚度方向通路31是在圆筒壁11上沿着厚度方向从闸转子收纳室13侧朝螺杆转子收纳室12侧穿孔并用塞子将该闸转子收纳室13侧端部封闭而成的通路,该轴向通路32沿轴向形成在圆筒壁11上,轴向通路32的一端与厚度方向通路31连通,另一端与贮油箱(图示省略)连通。在轴向通路32上形成有朝着朝上闸转子50A的上方开ロ的喷射孔32a。贮油箱贮存从自压缩室23喷出后的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油,油因喷出后的高压制冷剂而达到高压状态。也就是说,在轴向通路32中流通的高压油经由喷射孔32a向朝上闸转子50A的上部喷出,并通过厚度方向通路31向螺杆转子收纳室12喷出。已向螺杆转子收纳室12喷出的油被供给到与闸转子50A、50B的闸51啮合之前的螺旋槽41上。这样ー来,螺杆转子40的螺旋槽41被润滑。而且,已喷上油的螺旋槽41立刻与闸51啮合,因此闸51也被油润滑。此处,在朝上闸转子50A的轴部58上形成有下侧供油通路34。下侧供油通路34的一端在朝上闸转子50A的上端侧开ロ,另一端在轴承部16的上方开ロ。从供油路30向朝上闸转子50A的上部喷出的油,从下侧供油通路34上端侧的开ロ流入通路内,喷出到轴承外套15内上侧轴承部16的上方。已喷出的油对上侧的轴承部16进行润滑后,在轴承外套15内向下流,对下侧的轴承部16也进行润滑。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在朝上闸转子50A中设置积极地将油引导到轴承部16上的下侧供油通路34,能够对在依靠制冷剂和雾状油的气流的流动不易充分润滑的轴承部16进行充分润滑。—运转动作一接着,对螺杆式压缩机I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在螺杆式压缩机I中电动机一起动,螺杆转子40就随着驱动轴21转动而转动。随着该螺杆转子40的转动,闸转子50A、50B也转动,压缩机构20反复进行吸入过程、压缩过程和喷出过程。此处,对压缩室23进行说明,压缩室23形成在螺杆转子40的转动方向上从朝下闸转子50B到朝上闸转子50A的区域内,即螺旋槽41的始端侧被朝上闸转子50A封闭形成压缩室23。 在图8 (a)中,带网点的螺旋槽41即压缩室23的始端部吸入ロ 24向低压空间SI敞开。而且,形成有该压缩室23的螺旋槽41与位于图8 (a)下侧的朝下闸转子50B的闸51啮合。如果螺杆转子40转动,则该闸51向螺旋槽41的终端相对移动,压缩室23的容积随之扩大。结果,低压空间SI的低压气体制冷剂通过吸入ロ 24被吸入压缩室23。如果螺杆转子40进ー步转动,则达到图8 (b)的状态。在图8 (b)中,带网点的压缩室23处于封闭状态。也就是说,形成有该压缩室23的螺旋槽41与位于图8 (b)中上侧的朝上闸转子50A的闸51啮合,利用该闸51将压缩室23从低压空间SI隔开。并且,如果闸51随着螺杆转子40的转动向螺旋槽41的終端移动,则压缩室23的容积逐渐缩小。结果,压缩室23内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如果螺杆转子40再进ー步转动,则达到图8 (C)的状态。在图8 (C)中,带网点的压缩室23朝着喷出ロ 7a敞开,处于经喷出ロ 7a与高压空间S2连通的状态。結果,已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从喷出ロ 7a流向喷出通路14a,在喷出通路14a内流动,流向高压空间S2。并且,闸51伴随着螺杆转子40的转动向螺旋槽41的终端移动,向螺旋槽41的喷出ロ7a敞开的面积増大,已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从螺旋槽41压出。应予说明,当闸51到达螺旋槽41内的压缩室23成为封闭状态的位置后,闸51与螺旋槽41的侧壁面42、43和底壁面44不需要进行物理的相互摩擦,即使二者之间有微小间隙也无妨。也就是说,即使在闸51与螺旋槽41的第一、第二侧壁面42、43和底壁面44之间有微小的间隙,只要该间隙能够被润滑油形成的油膜密封,就可以保证压缩室23的气密性,将从压缩室23漏出的气体制冷剂的量抑制到微量。这样ー来,根据螺杆转子40的转动在压缩室23中进行吸入过程、压缩过程和喷出过程。此时,随着螺杆转子40的转动闸转子50A、50B也转动,需要对支承闸转子50A、50B的轴承部16进行润滑。此处,在上侧供油通路35中流通的油,向比轴承外套15内的上侧轴承部16更靠上方的空间喷出。已喷出到该空间内的油在对上侧的轴承部16进行润滑后,在轴承外套15内向下流,对下侧的轴承部16也进行润滑。对下侧的轴承部16进行润滑后的油流到螺杆转子收纳室12和闸转子收纳室13内。已从供油路30喷出到朝上闸转子50A上部的油从下侧供油通路34的上端侧开ロ流入通路内,喷出到轴承外套15内的上侧轴承部16的上方。已喷出的油在对上侧轴承部16进行润滑后,在轴承外套15向下流,对下侧的轴承部16也进行润滑。对下侧的轴承部16进行润滑后的油流到螺杆转子收纳室12和闸转子收纳室13内。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杆式压缩机1,通过在轴部58向上延伸且转子表面朝下的朝下闸转子50B中设置积极地将油引导到轴承部16的上侧供油通路35,SP使对在依靠制冷剂和雾状油的气流的流动不易充分润滑的、位置比较靠上的轴承部16也能够充分地进行润滑。由于可以不在朝下闸转子50B的下方设置贮油部,所以无需为了使油不会从贮油部漏出而进行密封,能够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对轴承部16进行润滑。而且,不会产生油从贮油部漏出而使朝下闸转子周围的吸入气体过热的不良现象,因而能够抑制由吸入过热引起的性能下降。在轴部58向下延伸且转子表面朝上的朝上闸转子50A中,设置积极地将油引导到轴承部16上的下侧供油通路34。这样ー来,通过将油供向朝上闸转子50A的上端侧,能够让油在下侧供油通路34内向下流,从轴承部16的上方供油。一产业实用性一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比较简单的结构,获得能够抑制由吸入过热引起的性能下降,并对闸转子的轴承部进行充分润滑的实用性较高的效果,因此极为有用并且产业实用性较高。
权利要求1.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包括螺杆转子(40)和朝下闸转子(50B),该朝下闸转子(50B)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轴部(58),转子表面朝下,并且该朝下闸转子(50B)与该螺杆转子(40)啮合,其特征在于 该螺杆式压缩机包括 轴承外套(15),该轴承外套(15)具有使所述朝下闸转子(50B)的轴部(58)自由转动地支承该轴部(58)的轴承部(16),并且形成有朝上开ロ的开ロ孔(15b); 环状的隔离部件(60),包围所述轴承外套(15)的所述开ロ孔(15b)的周缘部; 覆盖所述开ロ孔(15b)的盖部件(17),该盖部件(17)配置在所述隔离部件(60)的上表面,在该盖部件(17)与所述开ロ孔(15b)的周缘部之间存在规定间隙(38);以及上侧供油通路(35),用于通过所述间隙(38)对所述轴承部(16)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供油通路(35)具有外套侧通路(37),该外套侧通路(37)形成在所述轴承外套(15)上,朝着所述间隙(38)侧开ロ ; 在所述隔离部件(60)上设置有宽部(62)和窄部(61),所述宽部(62)和所述窄部(61)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该宽部(62)的宽度形成为所述隔离部件(60)的内周缘与所述外套侧通路(37)的至少一部分重合,该窄部(61)的宽度形成为所述隔离部件(60)的内周缘与该外套侧通路(37)不重合; 对所述轴承部(16)的供油量通过选择性地将所述隔离部件(60)的所述宽部(62)或所述窄部(61)定位在所述外套侧通路(37)上来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离部件(60)的外周部设置有识别部(64),该识别部(64)能够识别所述宽部(62)和所述窄部(61)中哪ー个被定位在所述外套侧通路(37)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离部件(60)上形成有封闭部(63),该封闭部(63)的宽度形成为所述隔离部件(60)的内周缘封闭所述外套侧通路(37); 所述窄部(61)、宽部(62)和封闭部(63)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轴承部(16)的供油量通过改变所述隔离部件(60)的板厚来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该螺杆式压缩机包括 朝上闸转子(50A),该朝上闸转子(50A)配置成所述朝上闸转子(50A)和所述朝下闸转子(50B)夹着所述螺杆转子(40 ),该朝上闸转子(50A)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轴部(58 ),转子表面朝上,并且该朝上闸转子(50A)与该螺杆转子(40)啮合,以及 轴承外套(15 ),该轴承外套(15 )具有使所述朝上闸转子(50A)的所述轴部(58 )自由转动地支承该轴部(58)的轴承部(16); 在所述朝上闸转子(50A)上形成有下侧供油通路(34),该下侧供油通路(34)的一端朝着该朝上闸转子(50A)的上端侧开ロ,而另一端朝着所述轴承部(16)的上方开ロ ; 在所述朝上闸转子(50A)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喷射孔(32a)的通路(32),该喷射孔(32a)用于向所述下侧供油通路(34)的上端侧的开口供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在螺杆式压缩机中,朝下闸转子(50B)的轴部(58)转动自如地被设置在轴承外套(15)上的轴承部(16)支承。在轴承外套(15)上,形成有朝着上方开口的开口孔(15b)。轴承外套(15)的开口孔(15b)的周缘部被环状隔离部件(60)包围。在隔离部件(60)的上表面配置有盖部件(17),覆盖开口孔(15b)。在盖部件(17)与开口孔(15b)的周缘部之间设置有规定间隙(38)。并且,从上侧供油通路(35)通过间隙(38)向轴承部(16)供油。根据以上的较简单的结构,能抑制由吸入过热引起的性能下降,对闸转子的轴承部进行充分润滑。
文档编号F04C29/02GK202646010SQ2012203370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井上贵司, 不破正聪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