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流风扇模块及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878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贯流风扇模块及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是一种大厦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贯流风扇模块,包括底座、旋转驱动装置、贯流风轮、外壳、顶盖、电机和电机座,外壳上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驱动电机、曲柄、连杆和旋转座,旋转座与底座转动配合;顶盖上设有控制装置;存在问题是:使用或储存时,体积大,功能单一、拆卸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贯流风扇模块,它可以使大厦扇,装配方便,储存或运输方便,还可以单独使用。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它具有装配或拆卸方便的特点,而且还可以调节大厦的高度。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贯流风扇模块,包括外壳、电机、电机座和贯流风轮,外壳上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所述外壳、电机座、电机、贯流风轮、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构成风扇单元,所述电机座设置在外壳内的底部,底连接座设置在电机座的下部,电机设置在电机座上,贯流风轮的下端与电机轴连接,贯流风轮上端与一枢接座枢接,枢接座与外壳固定连接,顶连接座设置在外壳的顶部;相邻二个风扇单元中一个风扇单元的底连接座与另一个风扇单元的顶连接座可拆卸连接;电源插座设置在外壳上,电源插座与电机连接。所述的贯流风扇模块,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顶连接座包括底座盘、位于底座盘中心的凸起和环绕凸起的筒体,所述凸起的周向壁上有扣位;所述底连接座包括下开口的座体、位于座体中心的筒形座和外折边,筒形座的内壁上有扣钩;筒形座与座体之间的间隙构成导向槽;所述顶连接座的底座盘中心的凸起插入底连接座的筒形座内转动配合,筒体嵌入导向槽内并转动配合;扣钩和扣位配合。所述的贯流风扇模块,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壳、设置在前壳上的出风板和后壳,前壳上有贯通高度方向的前开口,出风板设置在前开口内,出风板与前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盘嵌入前、后壳上部的上卡槽内,出风板的上部嵌入底座盘上的弧形缺口内;所述电机座的周向上嵌入前、后壳下部的底卡槽内,电机座与前、后壳固定连接;前、后壳下端内有圆环座,所述底连接座嵌入前、后壳内,并与圆环座固定连接;所述贯流风轮的上端的端轴与一枢接座枢接,枢接座与前壳或后壳固定连接。所述的贯流风扇模块,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底连接座上设有圆形插头,顶连接座的中心设有圆孔形的插座;圆形插头与电机连接。一种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包括底座、旋转驱动装置、贯流风扇模块、控制装置和顶盖,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驱动电机、曲柄、连杆和旋转座,旋转座与底座转动配合;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所述底连接座设置在顶盖的下开口上,所述顶连接座与旋转座固定连接;贯流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与顶连接座可拆卸连接,贯流风扇模块的顶连接座与顶盖上的底连接座可拆卸连接;贯流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上的圆形插头与旋转座上的顶连接座上的插座配合。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贯流风扇模块有一个。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贯流风扇模块有二个以上。相邻二个贯流风扇模块中,位于上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与位于下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顶连接座可拆卸连接;位于上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圆形插头与位于下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圆孔形插座配合。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设置在座体上的支撑筒,支撑筒与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包括前半筒体和后半筒体,所述前、后半筒体的上部有圆环弧形支撑座,所述基座固定在圆环弧座上,旋转座与基座枢接,顶连接座与旋转座枢接。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操作面板,所述前半筒体的表面上有沿轴向的卡槽,操作面板嵌入沿轴向的卡槽内。一种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包括底座、贯流风扇模块和顶盖,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电源开关、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所述顶连接座与底座一体成型制成;电源开关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连接座设置在顶盖内,贯流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与底座上的顶连接座可拆卸配合,贯流风扇模块的顶连接座与顶盖上的底连接座可拆卸配合。本实用新型一种贯流风扇模块及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贯流风扇模块设置有独立的电源插座,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二个模块组合后增加高度使用,使用方便灵活。使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大厦扇使用至少一个贯流风扇模块,使用二个时,即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大厦扇使用,也可以拆卸下一个模块并将模块放置的工作台上,贯流风扇模块与电脑的USB接口连接供电使用,实现一机多用途,由于可拆卸连接,装配拆卸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连接座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连接座的立体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之一。[0036]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之二。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底座的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所不,一种贯流风扇模块,包括外壳1、电机2、电机座3和贯流风轮4,外壳I上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还包括顶连接座5和底连接座6,所述外壳1、电机2、电机座3、贯流风轮4、顶连接座4和底连接座6构成风扇单元,所述电机座3设置在外壳I内的底部,底连接座6设置在电机座3的下部,电机2设置在电机座3上,贯流风轮4的下端与电机轴连接,贯流风轮4上端与一枢接座7枢接,枢接座7与外壳I固定连接,顶连接座5设置在外壳I的顶部;相邻二个风扇单元中一个风扇单元的底连接座6与另一个风扇单元的顶连接座5可拆卸连接;电源插座设置在外壳I上,电源插座与电机2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顶连接座5包括底座盘51、位于底座盘51中心的凸起52和环绕凸起的筒体53,所述凸起52的周向壁上有扣位521 ;底座盘51上有一弧形缺口 511。如图6所示,所述底连接座6包括下开口的座体61、位于座体中心的筒形座62和外折边63,筒形座62的内壁上有扣钩621 ;筒形座62与座体61之间的间隙构成导向槽;扣钩621包括轴向部和周向部。所述顶连接座5的底座盘中心的凸起52插入底连接座6的筒形座62内转动配合,筒体53嵌入导向槽内并转动配合;扣钩621和扣位521配合。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外壳I包括前壳1A、设置在前壳上的出风板IC和后壳1B,前壳IA上有贯通高度方向的前开口,出风板IC设置在前开口内,出风板IC与前壳IA可拆卸连接;后壳IlB上有进风口,出板板IC有出风口。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底座盘51嵌入前、后壳1A、IB上部的上卡槽内,前壳IA上的前开口与上卡槽贯通,如图2所示,出风板IC的上端嵌入底座盘51上的弧形缺口511内;前壳IA的前开口的下端有向前壳IA内的挡板,挡板与底连接座6的外折边63上的缺口嵌合。所述电机座3的周向上嵌入前、后壳1A、1B下部的底卡槽内,电机座3与前、后壳1A、1B固定连接;如图1、图3、图4所示,前、后壳1A、1B下端内有圆环座1D,所述底连接座6嵌入前、后壳1A、1B内,并与圆环座ID用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底连接座6上设有圆形插头8,顶连接座5的中心设有圆孔形的插座9 ;圆形插头8与电机2连接。实施例2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一种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包括底座10、旋转驱动装置11、贯流风扇模块12、控制装置和顶盖13,如图10所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1包括基座111、驱动电机112、曲柄113、连杆和旋转座114,旋转座114与底座10转动配合;还包括顶连接座5和底连接座6,所述底连接座6设置在顶盖13的下开口上,所述顶连接座5与旋转座114固定连接,设置在旋转座114上的顶连接座5上有圆孔形的插座9 ;贯流风扇模块12的底连接座6与顶连接座5可拆卸连接,贯流风扇模块12的顶连接座5与顶盖13上的底连接座6可拆卸连接;贯流风扇模块12的底连接座6上的圆形插头7与旋转座114上的顶连接座5上的插座配合。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贯流风扇模块12可以有二个或三个。相邻二个贯流风扇模块12中,位于上部的贯流风扇模块12的底连接座6与位于下部的贯流风扇模块12的顶连接座5可拆卸连接;位于上部的贯流风扇模块12上底连接座6上的圆形插头8与位于下部的贯流风扇模块12上的顶连接座5上的圆孔形插座9配合。所述底座10包括座体101和设置在座体101上的支撑筒102,支撑筒102与座体101固定连接;控制装置设置在支撑筒102内。所述支撑筒102包括前半筒体102A和后半筒体102B,所述前、后半筒体102A、102B的上部有圆环弧形支撑座102C,所述基座111固定在圆环弧座102C上,旋转座114与基座111枢接,顶连接座5与旋转座114枢接。还包括一操作面板15,所述前半筒体102A的表面上有沿轴向的卡槽,操作面板15嵌入沿轴向的卡槽内。所述顶盖13上的凹孔,凹孔内放置遥控器14。实施例3如图11、图12所示,一种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包括底座10、贯流风扇模块12和顶盖13,还包括一电源开关16、顶连接座5和底连接座6,所述顶连接座5与底座10一体成型制成;电源开关16设置在底座10上;参照图8、图9所示,所述底连接座6设置在顶盖内,贯流风扇模块12的底连接座6与底座10上的顶连接座5可拆卸配合,贯流风扇模块12的顶连接座5与顶盖13上的底连接座6可拆卸配合。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贯流风扇模块,包括外壳、电机、电机座和贯流风轮,外壳上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连接座 和底连接座, 所述外壳、电机座、电机、贯流风轮、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构成风扇单元, 所述电机座设置在外壳内的底部,底连接座设置在电机座的下部,电机设置在电机座上,贯流风轮的下端与电机轴连接,贯流风轮上端与一枢接座枢接,枢接座与外壳固定连接,顶连接座设置在外壳的顶部;相邻二个风扇单元中一个风扇单元的底连接座与另一个风扇单元的顶连接座可拆卸连接;电源插座设置在外壳上,电源插座与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连接座包括底座盘、位于底座盘中心的凸起和环绕凸起的筒体,所述凸起的周向壁上有扣位; 所述底连接座包括下开口的座体、位于座体中心的筒形座和外折边,筒形座的内壁上有扣钩;筒形座与座体之间的间隙构成导向槽; 所述顶连接座的底座盘中心的凸起插入底连接座的筒形座内转动配合,筒体嵌入导向槽内并转动配合;扣钩和扣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流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壳、设置在前壳上的出风板和后壳,前壳上有贯通闻度方向的前开口,出风板设置在前开口内,出风板与前壳可拆卸连接; 所述底座盘嵌入前、后壳上部的上卡槽内,出风板的上部嵌入底座盘上的弧形缺口内; 所述电机座的周向上嵌入前、后壳下部的底卡槽内,电机座与前、后壳固定连接; 前、后壳下端内有圆环座,所述底连接座嵌入前、后壳内,并与圆环座固定连接; 所述贯流风轮的上端的端轴与一枢接座枢接,枢接座与前壳或后壳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贯流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连接座上设有圆形插头,顶连接座的中心设有圆孔形的插座;圆形插头与电机连接。
5.一种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包括底座、旋转驱动装置、贯流风扇模块、控制装置和顶盖,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驱动电机、曲柄、连杆和旋转座,旋转座与底座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 所述底连接座设置在顶盖的下开口上,所述顶连接座与旋转座固定连接; 贯流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与顶连接座可拆卸连接,贯流风扇模块的顶连接座与顶盖上的底连接座可拆卸连接;贯流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上的圆形插头与旋转座上的顶连接座上的插座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扇模块有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扇模块有二个以上,相邻二个贯流风扇模块中,位于上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与位于下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顶连接座可拆卸连接;位于上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圆形插头与位于下部的贯流风扇模块的圆孔形插座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设置在座体上的支撑筒,支撑筒与座体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筒包括前半筒体和后半筒体,所述前、后半筒体的上部有圆环弧形支撑座,所述基座固定在圆环弧座上,旋转座与基座枢接,顶连接座与旋转座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旋转式大厦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操作面板,所述前半筒体的表面上有沿轴向的卡槽,操作面板嵌入沿轴向的卡槽内。
10.一种应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包括底座、贯流风扇模块和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源开关、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所述顶连接座与底座一体成型制成;电源开关设置在底座上; 所述底连接座设置在顶盖内,贯流 风扇模块的底连接座与底座上的顶连接座可拆卸配合,贯流风扇模块的顶连接座与顶盖上的底连接座可拆卸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贯流风扇模块,包括外壳、电机、电机座和贯流风轮,外壳上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还包括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所述外壳、电机座、电机、贯流风轮、顶连接座和底连接座构成风扇单元,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二个模块组合后增加高度使用,使用方便灵活。使用贯流风扇模块的大厦扇,大厦扇使用至少一个贯流风扇模块,使用二个时,即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大厦扇使用,也可以拆卸下一个模块并将模块放置的工作台上,贯流风扇模块与电脑的USB接口连接供电使用,实现一机多用途,由于可拆卸连接,装配拆卸方便。
文档编号F04D29/42GK202971228SQ20122051216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李英华 申请人:中山市威宇技研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